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汇编五_第1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汇编五_第2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汇编五_第3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汇编五_第4页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汇编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汇编五1.【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2015年5月12日15时05分在尼泊尔(北纬27.8度,东经86.1度)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同情。如果你们是救援小组,需要了解地震发生地区的具体情况,该如何做?(学生发言后,教师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教学1.经线【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经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概括什么是经线。【师生总结】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学生活动】(1)分别请学生上讲台来用准备好的彩线标示出两条经线。(2)请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2~3条经线。【教师活动】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同时提问:这些经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从经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总结)【学生回答】(1)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2)经线的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③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学生活动】请学生画出任意一条经线,并观察所画的经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过渡】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这些经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度。2.经度(1)经度及其规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线的位置,追问学生: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展示图片】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像。【师生总结】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学生活动】①在地球仪上查找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位置,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②经度是从0°经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观察)【教师总结】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2)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①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②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教师引导】观察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讨论)【师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环节三:小结作业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课后作业:课后按照课堂所学方法,自主预习纬线和纬度的相关知识。【板书设计】2.【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课件播放关于伊拉克战争的视频和CCTV-1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道。教师引导提问:录像所报道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个地区?二战后,除了“伊拉克战争”和“伊朗核问题”以外,中东地区还有哪些备受世界关注的事件?中东为什么一直受到世界的关注?从而引出课题。环节二:新课教学1.石油之“产”【教师活动】展示《波斯湾地区的国家及石油分布图》《全球石油储量比例图》。提问:(1)找出波斯湾地区的国家有哪些?(2)找出哪些国家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学生回答】(1)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八个国家。(2)沙特阿拉伯、伊克、伊朗、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首长国石油比较丰富。【教师活动】展示《全球石油储量》《产量及出口量比例图》,并出示材料:波斯湾地区现已探明的油田有150个,85%的油井为自喷井,世界20个特大油井这里就占了14个。这里的石油不仅有储量大,油质好的特点,而且还有埋藏浅,油层厚,距海近等有利于开发的优条件。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波斯湾地区为什么是“世界石油的宝库”?(2)概括中东石油的特点。【师生总结】因为波斯湾地区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中东石油的特点:储量大,产量高,出口量大,优质好,埋藏浅,油层厚,距海近等。【过渡】波斯湾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并不都是当地8个国家自己用,而是向外输出。2.石油之“销”【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要向外大量输出?【学生回答】虽然石油储量丰富,但本地区工业还不发达,人口少,各国的石油消耗不大,石油有大量剩余。便利的交通为石油输出提供了保障。【教师活动】如果你是日本、中国、美国、英国石油公司的决策者,要从中东进口石油,最短航线需要经过哪些海峡、海洋、运河?“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有哪些?【学生活动】根据地图,归纳完成下表:【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向西的需要两条路线?为什么这些国家石油需求量那么大呢?【学生回答】因为他们是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高。【教师总结】石油在能源供应领域占主导地位。而发达国家石油消费约占世界总消费的80%。而且石油不仅是燃料,还是工业产品的原料,是“工业的血液”,黑色的金子。3.石油之“利”【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书本,说一说:依靠石油出口的巨额收入,波斯湾沿岸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生活?【学生活动】石油的生产和销售,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的生活。他们用石油换来的财富建设学校,完善医疗设施和住宅,发展现代化的工农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业。【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思考:石油带给波斯湾地区的国家除了滚滚而来的财富外,又给他们带来哪些困扰和忧患呢?材料一:争夺石油资源的图片。材料二:沙特的一位国王曾说:“石油使我们一夜之间从骆驼变为开凯迪拉克。难道石油枯竭之后,我们还能退回到骑骆驼的时代吗?”【学生回答】各国因争夺石油而中突不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4.石油之“忧”【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用5分钟时间讨论:石油资源总有开采完的一天,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将来的出路在哪?【学生活动】自由发言,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教师总结】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开发新能源。树立节约、保护资源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环节三:小结作业课后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课后作业:课下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中东地区的淡水之争、宗教之争、领土之争。【板书设计】3.【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出示林海雪原、雾凇、东北三宝等图片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东北的自然环境【教师活动】出示东北地区地形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主要河流等。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东北的地理位置特征和所含省份。(2)找出东北的主要地形区及位置,并指出山脉走向。(3)思考该地区东北部平原为何被称为三江平原?流经东三省的主要河流有哪些?【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东北位置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高原东部;主要有山地、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鸭绿江、嫩江、辽河等流经其中。2.东北气候特征【教师活动】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干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北主要自然特征。【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导并总结为:冷湿。【教师活动】展示“吉林雾凇”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冷湿的原因。【学生回答】东北地区纬度高,位于我国最北部,冬季寒冷。【教师提问】结合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分布示意图,思考为什么两地降水量差不多,但东北比较湿润?【师生总结】东北地区气温低,蒸发量较少,故而形成冷而湿的自然环境。3.冷湿地理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教师活动】播放《东北风情》纪录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冷湿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东北人怎样的生活方式?(2)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的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和不利影响?【学生活动】按照地理小组,分组讨论5分钟。【师生总结】生活方式:烟囱安在山墙边,窗户纸糊在墙外边。四块瓦片头上戴,反穿皮袄毛朝外。大缸小缸腌酸菜,十七八岁的姑娘叼烟袋。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有利影响:雨热同期,夏季气温高,白昼长,日照时间充足,作物一年一熟;冬季低温寒冷,病虫害少。不利影响:热量不足,沼泽、冻土、盐碱地不利于作物生长与农业发展。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作业:课下搜索东北的其他民俗风情并为东北设计适宜的旅游项目,下节课交流分享。【板书设计】4.【简答题】《四大洋》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向学生讲授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提出的问题:“地球的名字叫错了,地球不应该叫地球,应该叫水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宇航员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水球【教师活动】给学生展示从外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请学生思考在图片中我们主要看到什么颜色?【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最多的颜色是蓝色和黄色。【教师活动】进一步提问学生蓝色和黄色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蓝色是水,黄色是土地。【教师讲解】地球表层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仅占29%。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因此地球也被称为“水球”。2.大洋分布【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世界地图,请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看图并找出地图中有几个大洋。【学生活动】学生将找出的结果展示交流。【教师讲解】地球上广大的水域被陆地分隔成相通的四个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教材中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图片,请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这两大洋的位置和特点。【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结合图片和教材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他几乎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一半。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西洋东西略窄,南北狭长,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教师活动】继续展示教材中印度洋和北冰洋的图片,请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这两大洋的位置和特点。【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结合图片和教材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印度洋大部分地处热带,北部多海湾,南部水域开阔,形状略呈三角型。北冰洋绝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这里终年冰封。在四大洋中,它面积最小,平均水深最浅。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活动】让同学们结合教材课后“各大洲几何轮廓图”,在图中填写各大洲的名称并填写四大洋的名称。【学生活动】学生在图中找出大洲和大洋位置,并在图中进行填写。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请学生课后探究,如果要从我国坐船出发到达英国,可以有几条不同的航线?这些航线分别经过哪些大洋?下节课展示探究结果。【答辩题目】1.简述地球上四大洋的相对位置。2.本课的教学中,你认为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识记四大洋的位置?5.【简答题】题目:《四大地理区域》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图片导入法。多媒体展示我国四个不同地方的景观图,学生观看图片,说一说这分别是哪里的景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进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学生回答】分别是我国不同地区的景观图,有新疆沙漠地区、东北平原、江南水乡和青藏高原。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不同导致的。1.四大地理区域【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及《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学生回答】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教师追问】描述出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学生回答】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新疆;北方地区主要包括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南方地区主要包括横断山脉以东和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青藏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区。2.划分依据【教师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划分四大地理区域?【学生活动】以地理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学生回答】A组:根据气候的不同划分的。B组:根据地形特点和气候划分的。C组:根据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划分的。D组:根据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域划分的。【教师总结】我国地域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知,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例如,根据气候特征,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根据干湿程度,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根据气候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教师活动】展示干湿地区、温度带的划分图。【教师讲解】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课前的四幅图片,学生看图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学生回答】新疆沙漠地区属于西北地区,东北平原属于北方地区,江南水乡属于南方地区,青藏高原属于青藏地区。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风土人情。【答辩题目】1.说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2.说一说本节课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6.【简答题】题目:《西欧大国》活动: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教师播放法国风光视频,最后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提问学生:这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法国),从而引出本节课题《法国—西欧大国》。环节二:新课教学1.概况【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图8-30《法国地形分布》,学生结合图8-30,完成活动一的任务。(1)找出法国濒临的海、海湾、海峡以及陆上邻国,说一说其陆地轮廓的大致形状。(2)找出巴黎盆地、中央高原、阿尔卑斯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归纳法国地势的基本特征。(3)找出罗纳河、塞纳河,说出它们大致的流向以及注入的水域。【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读图,获取信息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法国大陆轮廓略呈六边形,法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因此罗纳河向南流入地中海,塞纳河向西流入英吉利海峡。2.气候与农业【教师活动】大屏幕投影《世界的气候类型图》,学生以地理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找出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并观察它们的特点,总结出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学生回答】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雨日多,日照少。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教师活动】提问:在不同的气候类型下,农作物生长是不一样的,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农作物是什么?【学生回答】小麦和葡萄。【教师活动】提问:小麦适合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对生长的环境有什么要求,葡萄适合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对生长的环境的要求又是怎样的?【学生活动】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5分钟时间的讨论,得出:巴黎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冬季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小麦;而降水适中,日照充足,在具有温暖、干燥或炎热漫长的夏季及温凉冬季的地区,最适宜葡萄的种植。【教师总结】法国是一个工农业都非常发达的国家,法国农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葡萄酒畅销世界。3.法国的工业【教师活动】展示法国汽车、服装、化妆品的图片。【学生活动】感受法国在汽车、飞机制造、医药、服装、化妆品等方面的发展。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活动】播放法国葡萄种植园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法国葡萄酒的深入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结合法国地形和气候条件说明法国葡萄酒畅销世界的原因。环节四:小结作业课堂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课后作业:让学生分组收集法国的有关资料,比如酒文化组、建筑艺术组、时装与香水组、历史任务组,举办展览或墙报。【答辩题目】1.简述法国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2.地理学科常用的教学媒体有哪些呢,举例说明。7.【简答题】参考解析:8.【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教师播放澳大利亚旅游宣传片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谈谈对于澳大利亚的感受,教师适时引导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教学1.看地形【教师活动】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澳大利亚有哪些地形单元?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澳大利亚的地形有高原、平原和山地。在分布上西部为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教师总结】澳大利亚可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是山地,大分水岭南北纵贯;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是平原。最大的河流墨累河流经平原,但水量不足,旱季断流。中西部地区虽然干旱,但地下水资源丰富。2.找气候【教师活动】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问题:(1)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2)大分水岭东西两侧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1)澳大利亚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南北多,中部少。呈半环状分布。(2)大分水岭两侧气候受到地形影响,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为热带草原气候。【教师总结】南回归线横贯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受地形和风向的影响。3.地下水资源【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图10.33《自流盆地和自流井示意图》。【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教师总结】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虽然干旱,但地下水资源丰富,在盆地中一些地方有大量自流井。这些井水含盐分较高,不宜灌溉,但却适合牲畜的饮用。世界著名的大自流盆地就位于平原中部地区。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活动】展示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视频。【学生活动】理解澳大利亚对水资源的处理措施。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作业: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环境独特,风景奇特多样,除此之外,澳大利亚还有很多别称?请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一起分享。【板书设计】略9.【简答题】3基本要求:(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4)讲清楚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展示贵州多彩梯田、黄果树瀑布、喀斯特地貌的图片,并提出疑问这些美丽的景色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进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贵州的地理位置特征【教师活动】展示图9-18《贵州在中国的位置》,读图说一说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征。【学生活动】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周围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为邻。2.贵州的地形和地势(1)地形【教师活动】展示图9-19《贵州省地形图》,引导学生思考贵州的主要地形单元是什么?地形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活动】主要有云贵高原、武陵山、大娄山和乌蒙山,海拔高。【教师讲解】贵州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表崎岖。(2)地势【教师活动】提问:观察图中的河流流向是怎样的?地势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活动】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由此可判断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3.贵州的气候特点【教师活动】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贵州省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说出贵州省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学生活动】贵州全年温暖湿润,最低气温在0℃以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教师活动】展示《中国部分城市7—8月平均气温统计表》,提出疑问为什么贵阳低,但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上海、武汉等纬度高的城市?【学生活动】贵阳地势比较高。【教师总结】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而贵阳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因而夏季气温低于其他城市。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活动】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你认同这一说法吗?请谈一谈你的看法。【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贵州地处亚热带,纬度较低,所以冬天温和;从地形方面看,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海拔较高,所以夏天不热。因此形成了“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搜集资料,用地理知识解释“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这句俗语。【板书设计】略10.【简答题】题目:《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内容: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长江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0%,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流域支流众多,流经地区大多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长江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2/3,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展示歌词“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并提出疑问“同学们,大家对长江了解多少呢?”进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长江概况给学生展示“长江流域水系图”及长江纪录片。学生搜集有效信息进行描述: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长江流域支流众多,流经地区大多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长江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让学生对长江形成直观的感知,同时也简单了解河流水文的描述方法,为探究开发及治理奠定基础。(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1.“水能宝库”【教师活动】让学生在中国地形简图上,标记出长江流域上中游分界线及主要水电站位置,并思考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的原因。【学生活动】学生将画出的示意图和结果展示交流。【教师总结】长江水资源来源于高山上的冰雪融化,且长江上游位于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所以长江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例如二滩电站(雅砻江)、龚嘴电站(大渡河)、乌江渡电站(乌江)等。2.“黄金水道”【教师活动】展示长江航运示意图及沿线主要城市分布图。【学生活动】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思考问题: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及对我国交通运输的意义?【教师提示】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了由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管道运输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长江航运在长江流域综合运输体系的地位不可取代。【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并交流。【教师总结】由于长江航运运输成本低、运输能力大;长江航运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长江航运综合开发优势明显等优势加上其水量大,中下游地势平坦,无结冰期。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3.综合治理【教师活动】展示建国前荆江段河道示意图。【学生活动】荆江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加上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如何对“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行综合治理?【师生总结】荆江河道蜿蜒蛇行,有“九曲回肠”之称,治理荆江的措施是加固堤坝,裁弯取直,新中国成立后,荆江防洪和航运效益显著。环节三:巩固提高学生自我手绘出长江流域示意图,并标记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分界线和主要的支流及水电站。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课后搜集长江生态治理的相关资料。11.【简答题】题目:《新兴的能源基地》内容:新疆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新疆已成为我国新兴的重要能源基地。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图片导入法,展示新疆独具特色的物产,如:哈密瓜、细毛羊及葡萄等。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新疆是干旱的宝地,并提出疑问新疆还有哪些丰富的资源呢?进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新闻感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新疆发展的规划蓝图,提问学生新疆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学生观看得知是:新疆要建设成为我国的能源基地。让学生对新疆的能源基地建设形成直观的感知,为讲解其建设条件奠定基础。(二)探究条件1.能源资源条件【教师活动】给学生展示新疆煤炭、石油及天然气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新疆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地区。【学生活动】学生读图自我总结并交流展示结果。【师生总结】新疆煤炭资源分布于北疆如乌鲁木齐和哈密;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代表城市为克拉玛依;天然气资源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如:轮台。【教师活动】继续展示新疆煤炭、石油及天然气预测储量占全国的比重图,提问学生新疆能源资源预测储量在全国的地位。【学生活动】读图分析总结。【师生总结】新疆三种能源资源在全国占比都在三分之一左右,储量非常大,为建设能源基地打下来坚实的基础。2.西气东输【教师讲解】为了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我国实行了西气东输战略。顺势展示西气东输路线图,提问学生西气东输起止点及经过地区。【学生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及课文进行总结。【师生活动】教师创设情境,找一位同学作为西气东输战略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西气东输的概况。可以得出,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以轮南镇为起点,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向东,途径十个省级行政区送到上海、杭州等东部城市,同时也为沿途各城市提供稳定的天然气供应。该工程全长4200千米。【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以地理小组为单位讨论:西气东输工程有怎样的意义?并提示学生可以从对新疆及对沿线城市的意义两个角度思考。【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总结】西气东输工程把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不断地输送到急需清洁能源的东部沿海地区,有利于促进西、中、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对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环节三:巩固提高播放西气东输工程轮南基地建设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及建设工人为建设新疆付出的辛勤汗水及为新疆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新疆、建设新疆的爱国主义情感。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课后搜集关于我国资源调配的其他工程,并且想想这些工程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12.【简答题】内容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展示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并提出疑问东北地区到底有哪些资源?它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联系?进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与农业给学生展示图6.5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分布图:【学生活动】学生观图片并思考问题: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教师活动】待学生观察活动完毕,提问学生并总结归纳:林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林和长白山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西部和辽河平原耕地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学生活动】教师展示东北农业类型的景观图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土地类型分布状况下东北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类型?【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并归纳总结:在山区林地面积广大,适合发展林业,主要的林产品有:人参、鹿茸等;在耕地面积广阔的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例如:水稻种植业和春小麦和玉米;而草地则适合畜牧业,例如:舍饲养殖业和乳畜业。所以农业生产类型应该因地制宜。(二)林地和耕地的变化【学生活动】教师展示图6.6和6.7,请学生观察并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活动问题:1.从图中的数据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这样的变化导致了哪些不良的结果?【教师活动】待学生讨论完毕,请部分小组回答,由师生共同总结:黑龙江的森林面积和森林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3.6%和35.6%,但是在森林覆盖率从19世纪末70%下降到35.55%,说明随着人口和农业的不断发展,毁林开荒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这样的变化使得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活动】教师展示材料“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北大荒”以及东北生态环境恶化的图片,再次加深学生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问题的印象。环节三:巩固提高展示“三江平原的变迁”案列,请同学阅读并再次理解和归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强化对农业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理解。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搜集相关资料: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还有哪些因素的影响和新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13.【简答题】1.题目:中国工业的发展2.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过去中国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则集中分布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而在辽阔的内地,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内地发展的要求,国家对沿海地区的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同时全面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建设。在过去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系列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地方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工业布局以沿海地区相对集中。近些年来,国家对工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陆续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工业布局趋于相对平衡。东部沿海工业得以改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得以全面振兴,中西部地区和工业得以拓展和升级。许多城市将内城区的工业企业搬迁到郊县的工业园区,改善了工业布局和人居环境。活动:(1)根据所见所闻,说一说家乡的工业发展情况。(2)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向同学或家人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布局和工业化情况3.基本要求:(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4)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答辩题目1.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是哪些?2.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够体现出“启发性原则”?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教师展示中国举办智博会的相关图片资料,向同学们介绍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技术和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提问学生我国自建国以来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目前存在着什么问题?由此引出课题。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快速发展的工业【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资料和工业总量变化图,概括中国工业的发展情况。【师生总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业总量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制造业大国”相关资料,并进行展示,得出我国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如原煤、钢铁、水泥等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展示和交流资料,同时思考中国工业的发展特点。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工业部门从无到有迅速建立起来,如汽车、飞机、船舶、矿山设备、发电设备、精密仪表、石油化工、核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等。生产部门需要的燃料动力、原材料、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基本上能配套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种类丰富,快速增长,产品丰富。材料二:近几十年以来,中国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大有提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某些高新技术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有的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师生总结】一些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一些新的工业部门从无到有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缺。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三)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学生活动】教师展示中国工业分布地区的变化图,设置学生以地理学习小组进行分组探究。1.对比中国成立后工业分布的变化情况,你有什么发现?2.结合国家工业发展的政策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谈谈中国的工业布局情况。【讨论结果】1.通过读图得出结论:我国初期工业分布东部沿海地区,正逐渐向内地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拓展。2.国家正大力发展中、西部的工业。【师生总结】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分布不平衡,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之后,我国不仅加强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的作用,还在内资源或原料丰富的内地新建了一大批工业城市或工业基地,更注重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教师补充】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持续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环节三:巩固提高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哪里感受到了工业的发展。学生介绍重钢四厂的变迁,重钢四厂初建时,主要经营生产铸造生铁、饭锅、盐锅等产品,因产品质量优异,畅销全国。由于污染较重,全面停产后,现用作旅游和影视剧的拍摄场地。如重钢四厂一样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污染产业已经被淘汰,未来的中国正在走向智能产业和科技化的未来。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为中国工业的发展。作业: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板书设计】中国工业的发展一、快速发展的工业总量高,增长速度快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门类齐全三、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发展中西部【答辩题目解析】1.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是哪些?【参考答案】四大工业基地指的是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各工业基地的发展各具特色。其中,辽中南工业基地是北方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2.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够体现出“启发性原则”?【参考答案】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一堂地理课中,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改变固有讲授式的授课思路,通过讨论、问答、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其次,地理课堂应当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动画展示、视频以及最为常见的地图法,引起学生兴趣,并引入学生熟知的实际案例剖析地理知识,让学生们体会地理思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创设情景并合理运用问答法,保证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引导性,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和学会思考。最后发扬民主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最终实现“启发式教学”。14.【简答题】1.题目:外流区为主2.内容:中国外流区面积610多万千米2,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6%。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5%活动1.在图2-40上,找出长江、黄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和塔里木河。在这6条河流中,哪些河流位于外流区,哪些河流位于内流区?2.在图2-40上,找出中国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看一看它与图2-25中哪一条年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并归纳出中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3.你家乡的河流是否最终流入大海?如果是,请说出该河流入海的路径。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以秦岭一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很大。3.基本要求:(1)要有板书。(2)试讲十分钟左右。(3)合理利用图表进行讲解。(4)讲述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答辩题目1.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2.谈谈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意义。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部分关于《中国的河流》的内容了,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复习外流河的概念;内流河的概念),大家都掌握的不错,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些新的内容。环节二:新课讲授1.学生阅读课本中文字部分同桌之间交流找出:(1)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的影响?(2)夏季风和冬季风是怎样影响外流河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同归纳总结。(1)主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2)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2.引导学生说出我国南北分界线的标志为秦淮线,并再次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文字部分以及呈现哈尔滨松花江和武汉长江的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以4人为一组5分钟的讨论时间探究以秦淮线为界线,以北的外流河和以南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别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得出:一般来讲,越往南走河流流量越大、汛期越长,越往北走流量越小,汛期越短。环节三:巩固提高京杭大运河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外流河)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相互交流分享观点:(1)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的影响?(2)以北的外流河和以南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别是什么?作业: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课下继续预习。【板书设计】外流区为主一、影响因素季风气候二、外流河水文特征【答辩题目解析】1.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参考答案】我认为主要是由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部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2.谈谈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意义。【参考答案】(1)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程,已经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从过去的静态变为动态,学习状态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源泉从“单一课本”到“多种渠道”,知识视野从狭窄变为开阔。(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开放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受条条框框约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思维等得到充分舒展,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尽管学生提出的新提法、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并不一定成熟,但显现了开放式地理课程的无穷魅力。(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当地理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时,就比较容易满足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15.【简答题】1.题目:丰富的海洋资源2.内容:中国海域自北向南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中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2万多种,其中鱼类3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种。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又称墨鱼)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海产。中国海洋渔场在世界上占据主要地位,其中大陆架渔场几乎占世界已开发大陆架渔场面积的1/4。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中国的四大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最大。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主要品种有海带、紫菜、虾、扇贝、牡蛎、鲍鱼等。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非常丰富。中国近海蕴藏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而且不断有新的油气田被发现。这就为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中国滨海砂矿储量十分丰富,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资源有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石英砂等。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钾、镁、溴、碘等化学元素,是中国开发利用海洋化学资源的主要方式。中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都有海盐生产,以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最为著名。活动1.读图3-30,完成下列任务。(1)说出图中所反映的海洋资源类型。(2)海水晒盐依靠自然蒸发,受气候的影响很大。找出长芦、淮北、布袋、莺歌海盐场,说一说这些地点成为盐场的有利气候条件。2.中国近海有较多石油沉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你认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基本要求:(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3)讲清楚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4)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答辩题目1.请简述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请介绍一下地图的类型有哪些?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导入法,播放视频“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成功”,并引出:蛟龙号的海试成功,对于我们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着重要意义。那同学们都了解哪些海洋资源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海洋资源呢?从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丰富的海洋资源1.生物资源【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中国及其毗邻的海域资源”,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我国有哪些主要的海产?结合图片思考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为什么这么丰富?【学生活动】读图并结合之前所学的中国的气候等相关知识回答。【教师总结】中国海域跨越多个温度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中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2万多种,其中鱼类3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种。大黄鱼、小黄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