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3 法律与教化 高考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课时33 法律与教化 高考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课时33 法律与教化 高考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课时33 法律与教化 高考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课时33 法律与教化 高考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33法律与教化高考集训·命题前瞻热考主题·技法有招主干知识·多维拓展主干知识·多维拓展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背景(1)西周统治者建立了礼制,提出“__________”思想。(2)东周时期,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的__________与法家的法治思想。2.导火线:春秋时期子产“________”,制定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也引发了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敬天保民德治思想铸刑书3.表现学派主张代表人物及观点儒家人性善,德治孔子统治者要“__________”,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法家人性恶,法治商鞅奖励耕战,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提倡君主以法、术、势驾驭臣下,“__________”“以吏为师”为政以德以法为教4.抉择(1)儒家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宣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2)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的建立。易错陷阱性善论与性恶论(1)“性善论”强调扩充自己固有的善性以完善人格;(2)“性恶论”强调用礼乐规范自己,通过后天接受教育以完善人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第一个中央集权(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时期:秦以______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汉朝沿袭秦律,制成《________》。2.魏晋时期:律令________是最重要的变化。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3.唐朝时期(1)法律: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修订并颁布《永徽律》,后又撰成《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__________确立的标志。(2)教化:唐朝是礼法结合的典范。《____________》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在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法家九章律儒家化唐律疏议中华法系大唐开元礼知识补遗外儒内法(1)外儒内法是一种中国从汉代到清代国家政权实行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2)它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依赖法家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相济。(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概况时期法律教化宋元宋朝制定法律多以______为蓝本;元朝在司法实践中也广泛援引唐律南宋后期,程朱理学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__________》是儒学人士教化乡里的范本明朝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问刑条例》开创了_________的体例乡约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_______清朝沿袭《大明律》,制定了《__________》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______合流唐律吕氏乡约律例合编强制力大清律例法律2.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中国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再至《大清律例》,一脉相承,沿革清晰。除律外,令、格、式、典、敕等也是国家制定法的重要形式,这些法律形式虽名称不一,但在法的效力渊源上基本相同,都是由皇帝和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发布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为了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政治控制,因而以惩恶为目的的刑法被特别强调,刑法体系既发达又严密,而对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大的民事行为,统治者则不够重视,涉及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较少。思考: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家法律形式多样,体现国家意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刑法体系发达,民法发展滞后。知识补遗乡约(1)乡约是宋代地主阶级士大夫阶层在社会变迁面前提出的挽救社会危机的基本建制,它是通过士大夫自发的在乡村建立起开展思想教化的制度。(2)北宋的《吕氏乡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成文乡约,它的诞生对后世的社会教化和乡村治理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二、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进程内容渊源罗马法__________________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发展“日耳曼法”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颁布的“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法教会根据____________,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罗马民法大全》基督教神学进程内容发展普通法系①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②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__________”民法系(“大陆法系”)《____________》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形成了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法国民法典(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1.共同特征:(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__________,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议会行使)、行政权(行政机构行使)和司法权(法院行使)。(2)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3)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__________。2.局限性:(1)过分强调保护私有财产。(2)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权力制衡无罪推定(三)宗教伦理与教化1.中世纪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1)发展:392年,基督教成为__________。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国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2)地位:基督教影响__________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3)评价:强化了______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罗马国教中古时期教会2.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1)主张①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自己阅读《______》理解教义。②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③鼓励人们发财致富。(2)评价: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______________的政治、经济诉求;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迫害“异端”。圣经新兴资产阶级3.中世纪西欧伦理与教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张成岗《从神本到人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解读》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伦理与教化的特征。中世纪神权统治下,人的精神(人性)和自我受禁锢和压抑。三、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1.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改革开放前①1949年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先后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历程。②1954年,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2)改革开放新时期①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制定了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②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__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到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法治国(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①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②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入国家根本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__________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2)改革开放新时期:先后开展了“________________”运动、文明创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共十八大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五讲四美三热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考主题·技法有招法律与教化【主题阐释】一、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法律与教化的发展脉络

1.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启动

(1)儒法合流:在国家治理手段上,汉初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德刑关系上,形成以德政为主、以刑罚为辅的理论。

(2)以经注律:汉代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来解释现行法律条文。

2.魏晋南北朝——律令儒家化(引礼入律)

(1)含义:引礼入律是指通过国家立法的渠道,儒家经义直接上升为法律条文或法律制度。

(2)表现:大规模的引礼入律从魏晋时期开始,一些体现儒家伦理纲常精神的礼仪制度纷纷入律。

3.唐代——一准乎礼

(1)唐初定律,以礼为主。一方面把礼仪道德规范直接纳入法律;另一方面,立法者直接引用儒家经典作为立法依据,或用儒家学说阐释立法的理由,使礼法紧密结合。

(2)实质:“法”为“礼”服务,基本特征是用暴力维护封建伦理关系。

4.宋代——天理人情国法

(1)含义:司法官兼顾法理情三者的关系,判案时不仅依据法律文本,还依据经义、天理、人情等,更注重社会效果。

(2)实施:对于不同刑罚要区别对待,实行“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司法原则。

5.明清——明刑弼教

(1)含义:将刑罚和教化并列为同等重要的统治手段。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知法、畏法从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2)发展:明刑弼教开始于宋末,定型于明初,为清朝所遵用。【特别提醒】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国家社会治理中的“礼法结合,儒法并用”(1)积极:推动中华法系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弘扬儒家传统道德伦理;以礼入法,以仁为本,慎用刑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2)消极:礼法结合,将道德和法律界限模糊化,使判案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及随意性;不利于人民法治意识的形成,人民法治意识淡薄。二、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罗马法的特征

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的核心,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

2.从形式上看:从习惯法、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演进,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的特点。

3.从内容上看: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4.从作用上看:是维系国家和巩固统治的有力工具,对后世影响深远。

5.从局限上看:体现出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6.从指导原则上看:渗透自然法原则,宣扬平等、人权、理性等法理精神。【拓展延伸】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趋势(1)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形成法典、法系(法典系统化)的过程。(2)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繁荣了大陆法系。(3)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法律渊源和法官地位上存在明显不同。(4)近代法律制度在继承罗马法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5)西方中世纪法律分为世俗法和教会法,罗马法和教会法是西欧中世纪的法律基础,法律适用范围从少数男性公民扩大到全体公民。三、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罗马法的价值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3.罗马法蕴含的人人平等、追求公正等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1)规范人们行为,稳定社会秩序。

(2)保障公民权利,促进民主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3)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4)维护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度阐释从内容上(1)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2)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从指导方针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维度阐释从根本任务上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基础目标上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1)“四有”的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想和文化,理想是根本,文化是基础(2)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因此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归宿【素养提升】(2022·浙江6月选考·T16)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 (

)A.罗马成文法的起源

B.公民法逐渐取代万民法C.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D.以习惯法排解外邦人之间的纠纷命题立意情境创设罗马扩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核心价值罗马法稳定社会的功能学科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辨析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必备知识万民法解题思维【新题预测】1.《周礼》中有三宥三赦规定:对有罪行的人,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属于这三种情况的均应宽大处理。《说文》曰:“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凡三之属皆从三。”天、地代表阴、阳,人乃天地化生之物;化生又涉及五行运化之理。这表明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 (

)A.体现出丰富的儒家仁爱观念B.蕴含着顺应自然的哲学理念C.充斥着复杂纷繁的迷信思想D.孕育着教化从善的社会职能高考集训·命题前瞻【解析】选B。材料“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凡三之属皆从三”体现的是顺应自然的哲学理念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B正确;材料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无关,A排除;材料与迷信思想无关,C排除;孕育着教化从善的社会职能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D排除。【加固训练】与周代相比,春秋时期“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统治者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左传·桓公六年》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 (

)A.统治阶层对社会治理持理性态度B.民的尊崇与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织C.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D.鬼神成为了国运衰落的罪魁祸首【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民”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统治阶层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更注重民的作用,这表明统治阶层在对社会治理中认识到了百姓的作用,体现了理性的态度,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对鬼神的崇拜,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故C排除;材料主旨是对“民”的作用和地位的提高的认知,不是表明鬼神的负面影响,排除D。2.在唐朝的基础上,宋朝女子财产继承制度随着两宋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开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种法律、敕、案例对女子财产继承的范围、继承的方式、继承的份额作了详备的规定,保障了女性的财产继承权。这表明 (

)A.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B.经济发展强化私有权观念C.政府对商业活动加强控制

D.男女获得了同等的继承权【解析】选B。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民事法律关系与法律规范的新发展,对女子继承权的细密规定就是表现之一,故B正确;宋代法律对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规定说明妇女地位有所提高,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大幅提高”说法错误,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故C排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宋代女子在一定条件下享有有限的财产继承权,并没有取得法律赋予男性的诸如宗祧继承权和爵位继承权等权利,故D错误。3.“父亲即教师”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虽时强时弱,却贯穿始终,成为古罗马教育的显著特色。它是父权制下的古罗马人对“教育即生活”的天然而深邃的理解,还是学习希腊文化时保持其独立的根本原则。材料反映出 (

)A.开创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强调家庭对教育的决定作用C.弘扬罗马民族的传统文化

D.体现自然法理念的深入人心【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