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至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2、掌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了解隋唐盛世局面。3、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学习重难点】重点:隋唐的统一、“贞观之治”;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形成的原因、表现难点:多角度认识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特征;唐朝的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预习新知】隋朝兴亡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是为。(2)隋朝的统一:年,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2.隋朝的建设(1)广设仓库:在、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供应朝廷粮食、物资和备水旱赈济。(2)隋炀帝的建设①兴建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②开通: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问题思考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思考作者是如何看待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提示认为大运河贯通了南北交通,对于南北经济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就此而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可以和大禹治水相媲美。3.隋朝的灭亡(1)原因①隋炀帝的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②各地起义: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李渊起兵反隋。(2)灭亡: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和灭亡:(1)建立: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2)灭亡:907年,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唐朝灭亡。2.贞观之治:(1)措施:①经济上: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②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2)表现: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3.武则天的统治:当权期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4.开元盛世: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5.民族关系:(1)突厥:①东突厥与唐朝的关系:唐太宗统治时期,对周边各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贞观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②西突厥与唐朝的关系: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统辖天山南北。(2)吐蕃:①吐蕃的统一: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②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唐太宗把宗室女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3)靺鞨: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4)少数民族政权作用: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背景①内优外患:开元年间,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唐玄宗后期沉酒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廷趋于腐败。②外重内轻:军镇长官____兵力护

大,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2)爆发:755年,

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于763年被唐平定。(3)影响:唐朝由盛而衰。2.藩镇割据(1)形成: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2)权利: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3)影响: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3.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的统治。(2)过程:875年,

起义爆发,攻占长安。(3)结果:起义军最终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4)影响: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4.五代十国(1)建立:___于

907

年,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时南方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9个割据政权,连同山西建立的____,称为"十国”。(2)后周的崛起: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消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基础。【巩固训练】1.安史乱后,“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科敛之名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百姓受命而供之,旬输月送,无有休息。”鉴于此,当时的政府采取的对策是()A.削弱藩镇,强化中央权威 B.抑制兼并,推行均田制度C.改革税制,推行两税新法 D.整顿漕运,加强南北互补2.《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三年(629年),太宗谓侍臣日:“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净者,岂是道理?”唐太宗此言意在说明()A.国家治理有赖于严格执行国家制度B.人情的泛滥严重威胁唐王朝的统治C.三省六部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困境D.皇权的加强限制了官僚的议政功能3.有学者认为,唐朝开创的羁縻府州制度将中原地区的州(郡)县制度,以一定的变化形态推及边缘地区。这一观点认为该制度()A.反映了民族政权并立下的时代需求 B.导致了边疆民族与中央政府的离心C.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力度 D.顺应了当时国内各民族大交融局面4.唐太宗下令停建洛阳乾元殿,两次释放宫女,并规定每个成年男子应有田三十亩。这表明他()A.励精图治,开创盛世 B.选贤任能,虚怀纳谏C.以民为本,休养生息 D.政治清明,对外开放5.贞观二年(628年),太宗对侍臣说,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是经营衣服粮食的,以不耽误时机为本。想要不耽误时机,作为君主,他的政策措施就应该精简,让人民静养。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A.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B.以民为本,与民休息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以民为本,改变农业生产方式6.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A.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7.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唐朝都城长安失守,唐玄宗在流亡四川的途中,下诏赋予各节度使以自调军粮、任免辖区内官吏、主管辖区内赋税徭役征发等职能。这一措施的实行()A.促成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B.导致唐朝统治土崩瓦解C.使得安史叛军被迅速平定 D.造成“三冗”问题严重8.隋朝在洛阳的运河附近修建了兴洛仓、回洛仓等大型粮仓用于存储来自江南的粮秣;至唐代后期更是有“国家用度尽仰江、淮,若(运河漕运)阻绝不通,则上自九庙,下及十军,皆无以供给”之说。由此可见()A.运河漕运是隋唐时期唯一的远程运输方式 B.运河漕运的兴起,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C.东南地区是隋唐时期国家的赋税收入重地 D.东南地区的税收极重,导致农民起义频发9.自唐代开始,原本产于中国南方地区的茶叶开始流向北方,许多贵族、士人开始享受饮茶的乐趣,在唐诗中,频频可见关于“贡茶”“饮茶”“种茶”的描述,这些描述也被后世的史学家当作研究唐代茶史的重要史料。这说明()A.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 B.豪门士族生活日益奢侈糜烂C.唐诗全面反映了唐社会风貌 D.中国人的饮茶习惯源于唐朝10.唐玄宗时在皇宫内设立翰林院,作为皇帝身边的近侍顾问机构。翰林学士逐渐取代了中书省的职权,为皇帝起草诏旨文书,后来,又逐渐取代了宰相权力,成为皇帝身边的决策中枢。贞元以后,人们称翰林学士为“内相”。唐朝“内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唐玄宗的个人喜好 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C.中书省权力的下降 D.专制制度的本质使然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科敛之名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百姓受命而供之,旬输月送,无有休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是唐朝为了解决税收混乱问题,实行的一项重要改革。两税法将各种复杂的税种简化为户税和地税两种,大大减轻了百姓的税收负担,C项正确,“削弱藩镇,强化中央权威”虽然也是唐朝后期的一项政策,但并非针对题目中描述的税收混乱问题排除A项;抑制兼并,推行均田制度”是唐朝初期的一项土地制度,与题目中的税收问题无关,排除B项,整顿漕运,加强南北互补”主要是关于粮食运输的政策,也与题目中的税收问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的意思是“朝廷设置中书、门下这样的机要部门,选择人才担任官职,他们的任务和作用其实是很大的。皇上下达的诏书和命令如果不正确,他们必须大胆地指出来。然而近来我却发现他们只会唯命是从,顺水推舟,没有一个人敢直言进谏,朝廷的官员怎么能够有这样唯唯诺诺的作风呢?”,强调的是国家治理有赖于严格执行国家制度,A项正确;材料与人情泛滥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制度严格执行,非三省六部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困境,排除C项;材料与限制官僚议政功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羁縻府州制度是唐朝地方一级的特殊行政机构,唐朝因时因地制宜,采取差序化管理方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较前代更凸显“一体化”趋势,体现了统治者一体而治的治国理念,顺应了当时国内各民族大交融局面,D项正确;唐朝对周边民族政权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羁縻府州制度并不是民族政权并立下的时代需求,排除A项;唐朝时,边疆民族与唐政府的交流联系密切,而不是离心,排除B项;材料不是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力度,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C解析:“停建洛阳乾元殿”是因为大修宫殿劳民伤财,“两次释放宫女,并规定每个成年男子应有田三十亩”则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土地要求,这都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休养生息,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盛世开创,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唐太宗选官的信息,排除B;材料不涉及对外开放,排除D。故选:C.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题干材料“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体现了唐太宗的“以民为本”思想,题干材料“让人民静养”体现了唐太宗的“与民休息”思想,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6.答案:B解析:题干内容与经济重心转移无关,故排除A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经济交流,没有涉及政治和文化现象,排除C、D两项;根据“大运河……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可知,交通建设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稳定,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故选B项。7.答案:A解析:A.根据题干中材料“下诏赋予各节度使以自调军粮、任免辖区内官吏、主管辖区内赋税徭役征发等职能”可知这一措施扩大了节度使的权力,促成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此项正确;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导致唐朝统治土崩瓦解,排除;C.通过分析题意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这一措施带来的消极影响,排除;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出现“三冗”问题,排除。故选:A。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隋朝粮仓储存的粮食来自江南地区,唐朝后期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江南地区,说明东南地区是隋唐时期国家的赋税收入重地,C项正确;A项“唯一的远程运输方式”错误,排除;南方的开发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东南地区的税收极重,导致农民起义频发”,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唐诗中,频频可见.….被后世的史学家当作研究唐代茶史的重要史料”体现了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A正确;“贡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