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学习目标】(1)政权更迭——三国两晋南北朝。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情况,结合地图明确各政权的空间位置,画出该时期王朝更替的时间轴和图示,理解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时空观念、家国情怀)(2)区域开发——北人南迁与江南开发。运用史料分析江南开发的原因,理解民族迁徙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史实,利用史料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的关系,认识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江南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预习新知】三国与西晋1.三国局面的形成(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后世称为“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帝,国号吴。2.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3)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3.西晋的灭亡(1)原因①西晋时期,大批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对中原政权形成威胁。②晋武帝死后,一批宗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最终爆发“八王之乱”,使国力衰弱,为内迁少数民族夺权提供了契机。(2)时间: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3)影响: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东晋与南朝1.东晋(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士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3)灭亡:420年,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2.南朝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均定都建康。3.江南的开发(1)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2)表现: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明显进步,商业活跃,番禺为主要的外贸港口。(3)影响:使我国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促进了民族融合。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合称“十六国”。4世纪下半叶,氏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击败,前秦失败后迅速崩溃,进一步加剧了民族矛盾。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4世纪来,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进行改革。(2)内容①迁都洛阳。②移风易俗:改籍贯、穿汉服、讲汉语、改汉姓、通婚姻。(3)历史作用: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融合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北朝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所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灭掉北齐。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巩固训练】1.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魏晋时期因战乱而举族避难、建立堡坞共同体的现实;唐长孺则认为《桃花源记》所记载的这些迁入山林的百姓,在当时主要是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桃花源记》的文学价值远高于其史学价值B.《桃花源记》蕴含魏晋时期人口迁徙的信息C.堡坞共同体的主要功能是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D.两晋政府对南迁的民众征派的赋役超过当地人2.拓跋鲜卑曾在西晋时被册封代王,后一度被前秦所灭。拓跋珪复国后,采纳汉臣崔宏的建议,抛弃晋朝封号,继承“神州上国”曹魏的正统,故立国号为“魏”。这一做法()A.恢复了曹魏旧制 B.实现了民族融合C.完成了北方统一 D.加深了华夏认同3.马长寿先生在《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中论及:“北周一朝除了朝廷的皇帝和将相是鲜卑和杂胡成分外,各州刺史、各县县令以及带领军队的都督、统军、别将,甚至宗教的官秩,大多数也是由鲜卑和杂胡充当的。”这一论述意在说明北周()A.集权政治受到威胁 B.民族大交融的现象C.民族成份多样复杂 D.地方行政管理混乱4.下表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户口数(万)人口数(万)东汉永和五年(140)64.98281.32西晋太康初年(280-289)14.2385.39南朝宋昇明三年(479)4.1933.48A.大规模的瘟疫流行 B.战乱异常频繁C.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D.官府组织移民5.下图是出土于甘肃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砖画,可以印证当时()A.民族关系的双向互动 B.绘画体裁的多种多样C.边疆经济的繁荣发展 D.戍边军民的鱼水之情6.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时,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居;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了夏政权,“自以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反映出当时()A.少数民族统治者意图塑造政权合法性 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点C.各民族政权逐渐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 D.民族政权注重文化的传承7.有学者指出“孝文帝亲政前鲜卑和汉族统治者之间就出现空前融洽的局面”,而太武帝时期,身为朝廷重臣的汉人崔浩却因主持编纂国史时秉笔直书,行文“备而不典”“讪鄙国化”而被族诛。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民族矛盾与交流并存 B.中央权力斗争残酷且激烈C.史书编撰原则未统一 D.胡汉矛盾引发孝文帝改革8.《史记》中描述江南为“楚越之地⋯⋯饭稻羹鱼”;南朝时期,荆楚人民寒食节吃“麦粥”,江南“皆播麦菽”。据此可知,江南地区()A.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B.农业商品化程度高C.饮食结构渐趋改变 D.稻麦轮作技术普及9.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坐具,后引入内地。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坐具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最有可能是发生于下列哪一时期()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10.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C.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 D.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陈寅恪认为……”、“唐长孺则认为……”,可以看出这两位学者有共同之处就是,人口迁徙的信息,B项正确;“高于”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堡坞共同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排除C项;材料也不能得出对南迁的民众征派的赋役超过当地人,排除D项。故选:B。2.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拓跋珪复国后,抛弃晋朝封号,继承“神州上国”曹魏的正统,立国号为“魏”,这是为了增强少数民族对华夏的认同感,进而维护北魏的统治,D项正确:拓跋珪复国后,继承“神州上国”曹魏的正统,故立国号为“魏”。这一做法与恢复曹魏旧制无关,材料也未体现,排除A项;这一做法有利于加深华夏认同,“实现了民族融合”说法绝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拓跋珪复国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征伐才完成了北方统一,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周时期的政府官员,大多数也是由鲜卑和杂胡充当的,说明的是当时民族呈现融合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集权政治受到威胁的说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融合,非民族成份多样复杂和民族成份多样复杂,排除CD项。故选B项。4.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至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从东汉永和五年到南朝宋昇明三年,湖南地区官府掌握的户口数和人口数下降幅度很大,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战乱不断,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流亡南下,南方人口相对来说,下降幅度较小,而材料中的官府掌握的户数和人口数十不存一,这说明部分户数和人口数被地方豪强大族掌握,C项正确;大规模的瘟疫流行不是官府控制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此时期南方相对安定,排除B项;官府组织移民可能会使人口在地区间发生流动,但通常不会导致总体数量如此大幅度的减少,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A解析:从材料“图1、图2是出土于甘肃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砖画”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工作方式,民族关系的双向互动,A正确;BC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A。6.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六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材料中少数民族政权建立者都认为其是华夏祖先的后裔(继承人),这反映了少数民族统治者意图以其是华夏祖先的后裔来塑造政权合法性,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思想文化多元性的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各民族政权逐渐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表述错误,此时各民族隔阂还广泛存在,很多民族政权没有完成封建化,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民族政权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没有文化传承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孝文帝汉化改革反映民族交融,撰写北魏国史的汉人崔浩被北魏统治者诛杀,反映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和民族矛盾。体现民族矛盾与交流并存,A项正确;材料除了讲孝文帝改革,还提及崔浩被杀,说明材料本质需要同时解释这两个历史事件反映的信息,“中央权力斗争残酷且激烈”未能说明孝文帝汉化改革反映的信息,排除B项;“史书编撰原则未统一”与崔浩被杀有关,与孝文帝改革关系不大,不能准确概括材料主旨,排除C项;“胡汉矛盾引发孝文帝改革”只涉及孝文帝改革,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北方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