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程序文件2016版_第1页
质量程序文件2016版_第2页
质量程序文件2016版_第3页
质量程序文件2016版_第4页
质量程序文件2016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文件(依据GB/T19001-2016编制)编写审核批准版本A修改状态0受控状态分发编号:2017-01-01发布2017-01-01实施XXXXX有限公司前言为了保证本公司管理体系管理绩效,并持续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综合办公室依据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本公司《质量手册》内容组织各部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程序文件。程序文件为公司的质量管理法规性受控文件,由各责任部门编写,部门领导审查后报综合办公室汇编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任何人未经部门领导批准不得将文件借给本公司以外人员。文件持有者离开工作岗位时,应将文件退还综合办公室,并办理相关手续。目录序号文件编号文件名称版本页次1XXX-CX-01文件控制程序A/052XXX-CX-02记录控制程序A/0103XXX-CX-03管理评审程序A/0134XXX-CX-04人力资源控制程序A/0155XXX-CX-05与产品和服务有关要求控制程序A/0186XXX-CX-06采购控制程序A/0227XXX-CX-07内部审核程序A/0248XXX-CX-08不合格输出控制程序A/0279XXX-CX-09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A/02910XXX-CX-10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A/03111XXX-CX-11组织环境分析控制程序A/03912XXX-CX-12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A/04013XXX-CX-13组织知识控制程序A/04214XXX-CX-14设计开发控制程序A/045更改履历修改章节条款号修改前内容修改后内容修改状态修改人及日期文件控制程序XXX-CX-011目的为对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以及各相关场所得到适用文件为有效版本,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文件、规范、管理制度资料以及外来文件控制。3职责3.1综合办公室是本程序的管理部门,负责体系文件的收集、审查、发放、更改和控制管理。3.2各部门负责其主管业务范围内程序文件的编制和相应管理性文件、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批、发布、更改和控制;外来文件的接收、标识、传递、保存和管理。4工作程序4.1文件分类与范围4.1.1管理承诺、方针和目标及质量手册:对公司所建立的管理体系宗旨和总体描述的文件,是纲领性文件。4.1.2程序文件:根据体系标准要求及公司实际情况,指导相关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文件,是实施性文件。4.1.3支持性文件:为确保公司对过程的有效策划、实施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相关的作业文件、管理制度等文件,是操作性文件。4.1.4外来文件:与管理体系有关的国家、地方政策、上级主管部门文件和规定,各类检测报告,顾客或相关方提供的图纸、技术资料,标准规范(属顾客财产)等。4.2文件标识4.2.1对上级单位来文和外来文件,由综合办公室按文件控制程序办理签收、登记、标识、分发传阅、承办和归档。4.2.2对甲方提供的图纸、技术资料,标准规范(属顾客财产)部分应做好专项登记、标识、发放、收回、保管、移交等事项。4.2.3体系文件的修改标识a)发行版本首版为1.0,体系文件换版为2.0、3.0、4.0,依次类推变更标识。小数点后的数字为修改状态,文件未作修改时为0,以后修改为1、2、3,依次类推变更标识;b)文件的错字、错词或细小变动时可进行杠改,文件的修改码保持不便。c)各文件持有人填写文件更改记录表。4.2.4体系文件的控制标识对发放的体系文件加盖“受控”控制标识。a)对外联系业务时,质量手册加盖“非受控”印章,不作跟踪管理;内部使用时,加盖“受控”印章,列为受控范围。b)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必须加盖“受控”印章和文本编号,跟踪管理。4.2.5体系文件的编号a)质量手册:XXX-QM-2016XXX-QM–2016发布年号:年份体系代号:质量管理体系公司代号:公司名称代码b)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及记录编号方法。XXX-CX-××程序文件流水号:01,02,03……体系代号:程序文件代号(如作业文件代号ZY等)公司代号:公司名称代码c)记录编号方法。JL-××-××记录流水号:01,02,03……记录分类编号:01,02,03……4.3文件的编写与审批4.3.1质量手册由综合办公室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4.3.2程序文件由综合办公室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编写,由各相关部门会签后,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4.3.3作业规范由技术部组织编写,主管领导批准。4.4文件的发放4.4.1体系文件的发放由综合办公室确定发放的范围与数量,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按发放范围发放文件,确保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发放到需要它们的岗位。4.4.2文件领用人在《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上签名领取,文件应注有分发号和加盖“受控”印章。4.4.3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应使用加盖“受控”的现行有效文件,不得随意借用他人或复印。4.3.4当文件使用人的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应到综合办公室办理更换手续,交旧领新。新文件的分发号仍沿用原文件分发号。4.4.5当文件使用人将文件丢失后,应经文件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批准,办理文件领用手续,方可补发。4.5文件的更改4.5.1文件需要更改时,应由文件更改提出人或文件更改提出部门的负责人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说明更改原因,对重要的更改内容(如技术参数)还应附有充分的证据。4.5.2文件更改的审核、批准应由原审批人进行,当原审批人不在职时,可由接替其岗位的人员按有关背景资料进行审批。4.5.3文件更改经批准后,由主管部门实施更改,文件更改时应有更改标记、更改日期、生效时间。4.5.4文件更改时如修改量不大,可采取换页的方式或在原文件上采用划改的方式进行修改。由文件更改部门发放《文件更改通知单》,文件使用者按文件更改通知单进行更改。4.6文件的换版与作废4.6.1文件经多次更改(修改超过5次)或文件需进行大幅度更改时应进行换版,收回原文件,换发新版文件。4.6.2原文件发放部门按《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追回作废文件,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统一销毁;需作资料保存的文件,经主管领导审批后,加盖“作废存档”印章方可留用。4.7文件的管理4.7.1有保密要求的文件,无有关手续或相关负责人的批准,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借阅、查阅或复制。4.7.2需临时借阅文件人员,填写借阅登记表,经文件管理部门领导批准可借阅文件。外部人员经综合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借阅;借阅者应在指定日期归还文件。4.7.3体系文件持有者应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损坏、丢失。不准以任何方式向外单位提供或交流。4.7.4每次内部体系审核时全面检查各类文件的符合性,及时发现清理和处理失效作废的文件。需要销毁处理时,须报主管负责人批准后,由授权人执行销毁。4.7.5必要时,由综合办公室组织对现有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和修订,各部门和单位结合平时使用情况进行评审和修改。4.8外来文件的控制:综合办公室收到外来文件时,应填写外来文件收文、办理登记簿,表中需有外来文件处理情况内容。4.9对承载媒体不是纸张的文件,其控制应参照本程序执行。5相关文件6相关记录《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文件更改申请通知单》《受控文件清单》《外来文件清单》《文件销毁、留用审批表》记录控制程序XXX-CX-021目的为产品、活动和服务符合要求及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并为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及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提供信息,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适用于公司活动和服务中与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有关的所有记录。3职责3.1综合办公室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发和设计记录格式。并对公司相关记录进行汇总编制本公司记录清单。3.2各部门和单位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相关记录的编写、收集、编目、归档保管和处置,并对其记录填写的及时性、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保证主管范围内的记录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并具有可追溯性。4、工作程序4.1记录的形式记录可以是任何媒体形式:如文字记录、表格记录、自动记录图片、音响、电子文档、扫描、照片、录像及其它形式。4.2记录的编制4.2.1记录的编制由产生(或使用)记录单位编制:a)各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编制记录具体栏目内容、格式及其特殊要求等;b)依据标准、规范、文件形成的记录,执行该标准、规范、文件要求的格式。c)上级部门或所在地政府要求的固定记录格式,使用单位应维持记录原格式,但可复印使用。4.2.2编制中涉及的名称要统一规范,涉及的计量单位要采用法定的或国际计量单位。4.2.3记录的格式不得随意更改,如全公司通用的表格,需要更改时要填写《文件更改通知单》,在申请单中说明理由和依据,由综合办公室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使用。4.2.5使用新格式的记录时,旧格式的空白记录表立即作废,不能使新旧格式的表格交替使用。4.3记录的填写和要求4.3.1记录的填写、及时、准确、完整、字迹清晰,记录填写后,其填写人和审核人签字。4.3.2记录应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表格项目避免出现空白,当该栏无数据时,要划杠表示。4.3.3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数据时,应采用双杠划去原数据,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并加盖更改人的印章或签上更改人姓名及日期。4.3.4记录填写可用钢笔、签字笔、圆珠笔、毛笔,不允许使用铅笔填写。4.4记录的标识4.4.1综合办公室根据记录的重要性以决定是否给记录表格编号标识。4.4.2程序文件中的附表一律用程序文件编号加后缀表格顺序号加以标识,具体执行《文件控制程序》。4.4.3各部门的记录,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必须及时填写,定期整理完善,按本单位惯例分类保存以便查阅。4.5记录的管理4.5.1指定专人负责记录的收集、整理、装订、编目、归档,并建立《记录清单》。4.5.2记录应在适宜的环境中储存,防止变质、贮存或丢失。4.5.3记录查询a、记录的查询,合同有要求时,记录可以提供给顾客及其代表查询。b、记录可以提供给各种审查和公司有关人员查询,凡借走带走查阅的要经其主管部门批准,查阅完毕,必须原本归还。4.6记录的保存期4.6.1必须长期保存的记录,按国家和行业规定统一归档并长期保存,如健康档案、设备档案等。4.6.2作业标准中有要求保存期的必须严格按保存期执行。合同有要求时,记录的保存期按顾客方确认的保存期限保存。4.6.4其它有保存期要求的记录,具体保存期见公司《记录清单》的规定。4.7记录的处置与销毁记录保存期满后,由保管记录的单位提出申请,按程序规定的步骤由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处置、销毁。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记录清单》管理评审程序XXX-CX-03目的建立管理评审的制度,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满足标准要求,并适合于实现本公司方针和目标的要求。范围适用于对公司管理体系进行的管理评审.职责3.1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活动,并对管理评审结果进行确认;3.2综合办公室负责召集进行管理评审,组织各部门准备、收集并提供评审所需资料,负责管理评审后的改进要求的跟催、检查和验证。3.3各相关部门负责汇报相关作业的执行状况,并负责落实评审的待办事项。内容4.1管理评审的时机4.1.1原则上每年一次(至少间隔12个月进行一次);4.1.2重大事故发生和相关方投诉后;4.1.3公司发生较大变动或管理体系有较大更改和总经理认为有必要进行管理评审时;4.2管理评审的内容a)以往管理评审采取措施的状况;b)与体系相关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关方需求和期望,风险和机遇的变化;c)目标的实现程度;d)顾客满意度和相关方反馈;e)不合格及纠正措施;f)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g)监视和测量结果;h)审核结果;i)外部供方绩效;j)资源充分性;k)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l)持续改进的机会;4.3工作程序4.3.1综合办公室于管理评审前提出《管理评审计划》,报总经理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包含以下内容:A)评审的目的和范围;B)评审的组织和参加人员;C)评审会议的主要议题;D)评审的准备工作要求;E)评审会议的时间安排。4.3.2根据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综合办公室组织各部门准备相关资料:内审改进要求的完成情况;目标的达成情况;不符合的处理以及纠正措施的执行和相关方反馈的处理;审核的情况;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及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情况。4.3.3管理评审会议由综合办公室组织,总经理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参加,按照计划内容进行评审,最后由总经理做出评审决定。4.3.4总经理提出《管理评审报告》,报总经理批准。报告应反映评审的内容、结论和改进要求。管理评审的结论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a)对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b)体系所需的变更,任何需求相关的决策;c)方针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及目标未实现时需要采取的措施;d)资源需求;e)与持续改进机会相关的决策;f)改进管理体系与其他业务过程融合的机遇;g)任何与组织战略方向相关的结论;4.3.5对评审报告中的改进要求,总经理组织有关人员按《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制订相应的纠正措施,限期纠正。纠正措施完成后,总经理组织人员进行验证,并将经验证有效的结果纳入管理体系文件。4.3.6综合办公室应及时向总经理报告后续事项的完成情况。相关记录管理评审计划评审会议记录管理评审报告6、相关文件1)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XXX-CX-041目的对公司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以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产品和过程质量,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绩效。2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公司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3职责3.1综合办公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员工的专业技能、岗位胜任、质量意识的培训工作。主要职责为:编制《岗位职责和任职能力要求》按岗设人;负责组织实施培训和对人员资格审查;全员基本情况资料的管理;新员工岗位教育;培训和教育经历的档案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对培训效果进行有效性评估;《年度培训计划》的策划与制订。3.2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专业培训计划的制订。3.3总经理批准《岗位职责和任职能力要求》和公司《年度培训计划》。4工作程序4.1人力资源配置4.1.1综合办公室根据各部门的工作需要设置岗位,确定从事项目符合性,以及为公司从事被确定为可能具有重大质量影响的工作人员在教育、培训、经历方面作出规定。组织编制《岗位职责和任职能力要求》报总经理审批。4.1.2综合办公室依据《岗位职责和任职能力要求》对人员进行考评选择,聘用、调配。4.2培训计划4.2.1综合办公室根据各单位《职工培训申请表》经审查后,列出各阶层人员应接受的培训,经核准后,依据规划,编制《年度培训计划》报总经理审批。4.3培训内容4.3.1培训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进行:各部门、岗位和人员职责、权限及其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由于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的出现,相关人员必须进行的培训;所有新进人员须由综合办公室进行公司规章制度、方针和质量基础知识培训;特殊岗位和重要岗位的人员进行的专门培训;4.3.2综合办公室通过采用教育、培训和宣传、座谈的方法使每位员工意识到:执行方针、程序和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所在岗位工作活动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质量事故,自己工作的好与坏会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带来什么影响。同样也必须树立员工确保完成本部门和公司的目标,并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不按照程序规定作业可能会产生的后果。4.3.3新员工岗位入职培训a)新员工主要包括应聘管理人员及外聘专业人员;b)在岗位入职培训前对新员工的素质技能进行调查,根据简历和以往工作业绩招聘试用,试用时间以不超过3个月为限;c)入职上岗培训时,应进行企情企规教育并着重培训其技术能力和质量意识教育使其能满足岗位胜任的要求。d)综合办公室负责新员工简历和培训档案管理。4.3.4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除参加方针、目标培训外,还应进行专业技术知识、业务素质的培训,填写《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登记表》,综合办公室存档备案;4.3.5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重点是专业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和上岗资格的培训,并进行上岗资格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同时填写《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登记表》,由综合办公室存档备案;4.3.6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包括学历教育、外语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公司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为员工提供有关培训机会,提高员工综合素质;4.3.7供方人员:劳务供方应按照有关要求,对从事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技能,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胜任工作。4.4培训方式4.4.1培训方式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采取内部培训和外委培训相结合。外委培训要填写《职工外委培训申请表》,由综合办公室审核,总经理审批。综合办公室存档备案。4.4.2培训方法应结合各部门和项目部具体情况,组织脱产或半脱产培训,也可采取参观现场,开展专业技术讲座、专项研讨会等办法。4.5培训实施4.5.1培训前的准备工作4.5.1.1培训教材:根据年度计划及本公司项目情况,综合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确定培训内容,选用或编制教材。4.5.1.2培训讲师:根据培训的专业和内容,由综合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聘请有关专业人员任教。4.5.1.3培训实施:由综合办公室组织实施。4.5.2培训的具体实施4.5.2.1领导的培训由综合办公室组织实施。4.5.2.2专业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等级培训由各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4.5.2.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可会同劳动部门或有关部门组织实施。4.5.2.4新录用职工岗前培训由综合办公室组织实施。4.6培训效果评价4.6.1每年由综合办公室负责评估培训效果,征求改进建议,实施跟踪管理。4.6.2评估应包括培训内容,操作能力及培训效果等。4.7培训记录和文件管理职工培训过程和结果所形成的记录和文件由综合办公室保存。5.相关文件1)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6.记录年度培训计划职工培训申请表培训记录

与产品和服务有关要求控制程序XXX-CX-051、目的对产品和服务有关要求实施管理,充分了解顾客的要求和期望,确定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达到顾客满意。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明确顾客要求、标书、合同、顾客交流和顾客满意度评定等活动的管理。3、职责3.1市场部负责组织标书、合同的编制和评审。3.2财务部负责项目预决算管理。3.3市场部负责实施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分析。4、内容4.1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4.1.1市场部对参加投标项目的招标书和顾客要求,包含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动加以确定。并包含与顾客的电话记录和评审记录进行确定。4.1.2对顾客未做规定,但对行业来讲,产品和服务必须具备的预期用途以及相关的责任义务(如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等)市场部也应组织加以确定,体现在合同上。4.1.3市场部也应对公司规定的其它要求进行确认。4.2投标书的制作4.2.1技术标书市场部依据项目要求确定的内容和本行业特点组织技术部制作投标前标书,经过主管领导审批后,装订形成技术标书。4.2.2商务标书市场部依据预算定额编写预算书,经过主管领导审批后,报总经理连同公司资质证书复印件和其它证明文件,一起装订形成商务标书。4.2.3在投标之前,市场部应组织技术部、财务部对标书内容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技术部进行封标,由主管领导负责参加投标。市场部应将投标书复印备档。4.3公司依据投标书参与投标,获得项目,由顾客发出中标通知书。4.4依据顾客要求,市场部填写合同内容,在签订合同前组织评审。国家规定的标准合同文本应优先选择使用。4.5评审的内容4.5.1产品和服务要求是否明确、合理、是否形成文件。4.5.2顾客通过电话、开会等方式提出的要求是否已经包含在内。4.5.3是否具有履行合同各项要求的能力。A)专业能力能否适应顾客需要。B)检测手段、设备能否达到精度、质量保证能力。C)交付期要求是否有能力达到。4.5.4合同要求是否与投标书有不同的地方有解决的方法。4.5.5在发现顾客要求难以履行时,必须在签订合同前立即通知顾客。4.6评审程序:4.6.1评审必须在投标前或合同正式签订前进行。4.6.2市场部组织技术部、财务部等对投标书、合同内容进行评审,评审的结果应记录在《合同管理台账》上。4.6.3针对评审中出现不符合和不一致的地方,市场部应根据要求予以修订,必要时进行再评审。4.7合同的确认4.7.1合同评审完成后公司与顾客签订合同。4.7.2市场部应建立《合同管理台帐》,并对后续的活动予以跟踪。4.8 合同更改:4.8.1合同履行中出现的设计更改,应由设计单位以书面形式发出更改通知,经甲方确认。技术部接到更改通知后应报技术负责人依据更改内容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评审。若需要,则依据4.7条款进行评审并形成评审记录;若无需评审,则技术部应在更改通知上签认后进行登记和分发。4.8.2涉及合同修订时,市场部应与顾客在修订前充分洽谈,对修订内容达成共识后,补签修正合同,修正合同应反映修正内容,是原合同组成部分,与原合同具有同等效力。4.8.3修订合同须经总经理批准后生效,根据修订内容,市场部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部门。4.9公司应组织与顾客进行各方面的意见沟通与协调,包含以下方面内容:4.9.1产品和服务的信息,由市场部负责;4.9.2询问和合同的处理,包括修改,由市场部负责;4.9.3顾客反馈意见,包括顾客投诉,由市场部组织进行。4.10顾客满意度的评定4.10.1市场部应对项目在交工后进行回访,并由顾客针对项目的要求和服务是否满意提出意见。针对顾客提出不足的,凡能弥补的,应予以处理,凡不能弥补的,应解释清楚直到顾客满意。4.10.2市场部每年对主要意向客户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客户满意程度完成后应由市场部对顾客的意见进行分析,明确当前顾客不满意的方面及顾客满意的趋势。分析时,还应重视顾客日常反馈的信息(包含顾客投诉),以作出综合评定,确定公司需要改进的方面。4.10.3针对公司需要改进的方面,市场部应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依据《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处理。5、相关文件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1)标书评审表2)合同评审表3)合同管理台帐4)顾客满意度调查表5)顾客满意度统计分析

采购控制程序XXX-CX-06目的对采购过程及供应商进行控制,确保所采购的材料符合规定的要求。范围适用于材料的采购过程以及相应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控制。职责3.1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及所有材料的采购。3.2综合办公室负责采购合同的签订。3.3综合办公室负责采购材料的验证。3.4总经理负责材料需求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外包合同的审批。内容4.1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审4.1.1综合办公室根据标准和规范的需要,通过对材料的质量、价格、供货期等进行比较,选择适合的供应商,要求其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资质证件等相关合法证明资料。4.1.2综合办公室还应获得供应商出具合格的质量保证能力报告或其提供充分的书面材料(如管理体系认证书、许可证),证实其质量保证能力,提供检验报告,方可将其列为候选供应商。4.1.3对第一次供应材料的供应商(低值易耗品除外),除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明材料外,还需经样品测试及小批量试用,测试合格才能供货:新供应商根据技术要求提供少量样品;综合办公室对样品委托试验,获得材料试验报告;样品如不合格可再送样,但最多不能超过两次;D)样品验证合格后,通知供应商小批量供货,经检验合格后,并试用。E)小批量进货检验或试用不合格则取消其供货资格。4.1.4资料评审、样品检验、小批量试用均合格的供应商,可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册》,报主管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主要依据。4.2合格供应商的控制4.2.1合格供应商名录,综合办公室应每年更新,作为其选择供应商和分包方的依据。4.2.2综合办公室每年组织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和交期、价格状况进行评价,填写《供方评价表》,报主管领导批准。评价项目包含质量评价、交期评价和配合度评价。4.2.3经过考评对符合规定要求的供应商可以继续合作,不合格的供应商对其停止业务合作。4.3采购控制4.3.1对于项目所需要的材料,技术部依据项目进度提前三天提供《材料需用采购计划》转综合办公室结合库存数量计算出采购量填写在材料需用采购计划。4.3.2综合办公室通过市场调研、上网查询、同行业对比等方式获得施工材料的价格信息,与所有相关供应商确认其目前的价格。4.3.3综合办公室按照需用采购计划内容依据合格供应商名录及价格信息选择供应商,填写《材料需用采购计划》上,并计算每批材料的采购金,报经理审批后采购。4.3.4综合办公室依据材料采购计划通知供应商备货,第一次业务往来的供应商和主材供应商应与其签订采购合同。4.3.5采购人员应及时跟催供应商,保证其按期交货。4.4采购材料的验证4.4.1材料到达后,综合办公室依据采购计划核对品名、规格和数量,进行验证。4.4.2检验人员对材料品名、规格和数量进行检查,对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资料(质检报告、合格证)进行验证。4.4.3验收合格的材料,由综合办公室办理入库手续。相关文件相关记录合格供应商名录供应商调查表材料验收记录供方评价表

内部审核程序XXX-CX-071、 目的 确保体系及工程持续符合标准的要求,完善和提高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及提高。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管理体系审核。3、 职责3.1总经理指导具体审核工作,并负责审核小组的组成;3.2综合办公室负责审核计划的编制并跟催审核进程;3.3内审人员负责对各部门进行审核和纠正预防措施的验证;3.4各部门配合审核小组开展工作,服从其安排。4、 工作内容4.1审核时机内部审核包含定期审核和不定期审核。4.1.1定期审核是指对于管理体系全面审核,至少每间隔12个月一次;4.1.2不定期审核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审核范围可以是全部,也可以是部分。市场需求时;重大的组织变动后;总经理或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4.2审核计划由综合办公室在按审核年度安排具体内审,经过总经理批准后实施。4.3审核小组由总经理负责组织和确定审核小组,并任命审核小组组长。审核小组人员要求如下:4.3.1审核小组人员须经过培训且具内审能力;4.3.2审核小组至少两人,以确保审核人员与被审核部门的相对独立性。4.3.3审核组长必须具备策划、组织、交流、领导能力。4.4审核内容4.4.1审核依据A)审核依据的标准为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审核依据的文件为管理体系适用法律法规、合同和公司制定的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4.4.2审核内容组织机构;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人员、设备和材料资源配备;工作区域、经营活动过程;上次审核发现不符合的再确认;记录和报告。4.5审核准备审核组长依据审核人员、审核范围编写《审核计划》,报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的审核计划分发到各部门。审核计划应包括:A)审核目的、范围;B)审核的标准条款和程序文件;C)审核小组的组成人员;D) 审核时间和审核员工作安排。4.5.2受审核部门如对审核计划有异议时,在接到通知两天内与审核组协商,更改审核计划必须经总经理核准生效。4.5.3审核人员依据审核工作计划的安排准备审核查核项目。4.6审核实施4.6.1 审核组长主持首次会议,明确审核目的,范围及其它事项。4.6.2审核员依据标准和程序文件,通过看、听、查、问的方法,收集证据,检查内部质量运行情况,确保审核的公正性、客观性。审核员应将审查情况记录在《内部审核记录表》。4.6.3审核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项,审核员应让被审核单位的相关人员确认,以保证不符合完全被理解,以便于纠正。4.6.4在审核完成后,审核组长应主持召开末次会议,总经理、审核组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由审核组报告审核状况以及不符合的开出情况,并提出纠正要求,以使各相关负责人明了。4.6.4审核人员应依据审核情况和末次会议的内容针对不符合项填写《不符合项报告》,由被审核部门确认后转交其进行分析改善。4.6.5受审核部门在接到报告一周之内,对不符合的项目制订和实施纠正措施。若不能在一周内完成纠正措施。应与审核组长取得联系,经审核组长同意,方可延长纠正措施期限。4.6.6审核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受审部门的纠正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4.6.7审核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审核记录表和不符合项报告表交给审核组长。4.6.8审核组长根据审核内容编制《审核报告》,并报送总经理批准后,将所有审核记录转综合办公室归档,综合办公室应将审核报告下发各部门。4.6.9 内部审核报告由综合办公室提交管理评审。5、相关文件无6、相关记录1)审核计划2)内部审核记录表3)不符合项报告4)审核报告4)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不合格输出控制程序XXX-CX-081、目的对不合格输出进行控制,确保不符合要求的输出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非预期的交付和使用。2、范围凡公司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输出识别和控制均适用。职责3.1综合办公室对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实施检查,识别和控制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不合格输出。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出现的不合格输出的识别和控制。3.3市场部识别和控制顾客调查、顾客投诉、顾客反馈的不合格输出。3.4技术部识别和控制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的不合格输出。3.5综合办公室负责检查监督不合格输出的处理,并对其跟踪验证。4、工作程序4.1不合格输出的分类4.1.1严重不合格输出: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事故、重大经济损失和顾客投诉;4.1.2一般不合格输出:影响轻微的,偶然的、孤立的。4.2不合格输出的识别和判定各部门通过监视和测量,分析和评价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偏离或有趋势偏离规定范围的不合格输出予以识别。不合格输出的性质依据不合格输出的影响进行判定,针对不合格输出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不合格输出实施纠正措施,具体执行《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4.3不合格输出的标识和处理a)凡识别的不合格输出,各部门应及时进行相应的、详细明确的记录标识。b)产品和服务交付后发现有不合格,市场部应立即通知客户采取适当措施,防止造成更严重的不合格,待有关处置措施确定后方能投入使用。4.4不合格输出的评审和处理a)不合格输出处理情况在公司例会上对控制不合格输出采取的措施进行跟踪评价。b)不合格输出由综合办公室审批不合格输出的处理意见。c)综合办公室对不合格输出采取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实施监督。d)综合办公室负责评审不合格输出实施纠正措施的有效性。e)所有不合格输出控制应有记录,包括对采取措施评审和验证的意见。4.5不合格输出处理的方式a)采取纠正措施。b)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隔离、限制、退货或暂停。c)告知顾客以防止不合格输出的非预期使用。d)评审不合格输出,确定是否采取让步接收。4.6不合格输出的处置权限a)对一般的不合格输出由所在部门组织评审和处置。b)对重大不合格输出应及时上报公司,由公司组织有关部门评审和处置。c)对不合格输出采取纠正措施后,综合办公室应及时验证其是否符合要求。d)对需降级使用的不合格输出,必须经公司评审,总经理批准后实施。e)所有不合格输出的评审和处置都应保留不合格输出采取措施的记录,包括有关批准的记录。4.7交付后的不合格品对产品和服务交付或投入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应作为重大不合格处理,市场部应及时组织调查,责成相应部门采取纠正措施,按《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实施控制;市场部应及时与顾客协商处理办法,采取符合要求的措施赢得顾客满意。5相关文件《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不合格报告》

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XXX-CX-091目的为了消除已存在或潜在不符合及其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不符合发生。实现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影响经营活动的不符合、纠正措施的控制。3职责3.1综合办公室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体系运行中不符合、纠正措施的管理,督促纠正措施的实施和效果验证,必要时纳入体系文件予以巩固。3.2市场部负责销售服务过程中不符合、纠正措施的管理,督促纠正措施的实施和效果验证,并对长期性使用的措施纳入文件予以巩固。3.3各责任部门负责不符合的原因分析,并针对原因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并作好实施记录。4工作程序4.1不符合(包括潜在不符合)的确定各部门和单位应从以下方面搜集信息,以确定各类不符合。a)各类监视和测量结果;b)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结果;c)顾客和相关方的报怨、投诉;d)数据分析的结果;e)自我评价的结果。4.2纠正措施制定与实施4.1.2发生质量事故后,除按政府事故调查组的处置,综合办公室应召开会议研究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杜绝质量事故的再次发生。4.2.2对于过失、失职、渎职的作业人员,应鉴别不符合的原因、性质和后果严重程序,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a)对轻微过失人员进行思想教育,需要时进行培训;b)过失严重的人员除了进行思想教育和必要的培训外,还要给予适当的处分和经济处罚;c)对于严重渎职人员应根据情况分别给予处分、处罚、调离、解聘和诉诸法律。4.2.3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应评审识别实际和潜在不符合,调查分析实际和潜在不符合原因,评价确保不符合不再发生或不发生的措施要求,填写《纠正措施记录》。4.2.4存在不符合部门应确定和实施纠正措施,以消除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不符合的发生,纠正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影响程度和面临的风险相适应。4.2.5采取纠正措施前,主管部门应先通过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评审,对实施纠正措施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识别与控制。4.2.6纠正措施由主管部门审核,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4.2.7对重大不符合,由管理者代表亲自主持分析潜在不符合的原因,并做出改善资源的条件,改变过程和方法,配置控制手段等管理体系的重大决策。4.3纠正措施的评审4.3.1各主管部门负责纠正措施实施效果的跟踪验证,进行纠正措施跟踪验证时,应注意以下问题:a)是否对不符合进行了原因分析,是否对出现不符合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调查,记录数据资料是否齐全;b)是否针对不符合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整改方案和具体的实施计划,是否落实到项目、目标、手段、时间和负责人;c)纠正措施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纠正措施的结果是否有效。4.3.2在验证无效或效果不明显时,应由综合办公室重新组织调查、分析,并与有关部门配合,研究采取新的纠正措施,直至问题解决。4.3.3通过有效性评价后的永久性措施,应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对相关文件进行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执行。4.4对重大问题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关资料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由综合办公室提交管理评审。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纠正措施记录》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程序XXX-CX-10目的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b.供应商和外包方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c.产品和服务的风险和机遇管理;d.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e.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f.不合格的处置及纠正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g.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h.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职责3.1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和机遇的确定,并按审核年度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3.2综合办公室: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负责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定义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各种不确定性事件。4.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4.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4.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保留采取措施的记录,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4.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4.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4.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4.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4.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4.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5.作业内容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为全面识别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技术部应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a.产品和服务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b.产品和服务实现过程中的安全风险;c.设施设备对产品和服务质量造成的风险;5.2建立风险机遇管理团队5.2.1建立分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的,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总经理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以下的职责:a.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b.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c.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中,总经理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的控制管理,并赋予评估小组组长以下职责:a.策划并实施风险和机遇的管理,并编制《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b.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估分析;c.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遇制定应对措施并落实;5.2.2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的任职要求为确保参与风险和机遇识别和评估的人员,其人员能够胜任并且参与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人员应具备以下的能力:a.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b.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c.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依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5.3风险管理计划评估小组组长应组织策划风险管理计划并编制《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表,指导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风险评估,以及对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规定,编制《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时,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识别风险和机遇的范围,判定和描述适用的寿命周期阶段;

b.职责和权限的分配;c.风险管理活动的评审要求;d.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包括危害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险准则;

e.验证活动;f.有关风险和机遇识别和风险评估信息收集和评审的活动。5.4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5.4.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以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产生后会导致的危害:a.法律法规、产品及客户要求;b.风险发生时导致的人身伤害;c.财产损失的多少;d.是否会导致停工/停产;e.对企业形象的损害程度。注:在对风险进行严重程度判定时,推荐扩大分析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层面,以便于更有效的对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以达到减少或部分消除风险乃至完全消除的目的。为便于识别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分为以下五类:a.非常严重,b.严重,c.较严重,d.一般,e.轻微;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严重程度法律法规、产品及其他要求人身伤害财产损失

(万元)停工/停产企业形象严重等级非常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国际/国家标准、客户标准死亡、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等财产损失≥10不可恢复重大国际、国内影响5严重省内标准、行业标准受伤需要停工疗养,且停工时间≥3个月10<财产损失≥5需较长时间调整后才可恢复省内、行业影响4较严重地区标准受伤需要停工疗养,且停工时间<3个月5<财产损失≥0.5间歇性恢复地区性影响3一般企业标准轻微受伤,包扎即可财产损失<0.5可短时恢复企业及周边范围2轻微不违反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不影响1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5.4.2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频度定义为5级,如下所示:a.极少发生;b.很少发生;c.偶尔发生;d.有时发生;e.经常发生;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发生频度定义等级极少发生发生概率≤0.001%1很少发生0.001%<发生概率≤0.1%2偶尔发生0.1%<发生概率≤1%3有时发生1%<发生概率≤10%4经常发生发生概率≥10%5发生频度判定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其发生频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发生较为频繁时,依据发生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风险发生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5.4.3风险的可接受准则风险可接受准则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风险系数来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通过对风险的严重度和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后,通过计算风险系数确定是否对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的计算如下公式: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频度等级风险系数的大小决定是否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如下表要求:发生频度严重度非常少发生很少发生偶尔发生有时发生经常发生非常严重510152025严重48121620较严重3691215一般246810轻微12345使用风险系数作为参考值,下表为风险风险系数的范围及当风险系数达到一定值时应对风险采取的措施:风险系数风险等级及应采取的措施风险等级风险措施15-25高风险应立即采取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5-15一般风险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险1-5低风险风险较低,当采取措施消除风险引起的成本比风险本身引起的损失较大时,接受风险风险的应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当潜在的风险可有效的采取规避措施进行规避风险时,应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确认风险规避措施并予以执行,直至部分消除或完全消除风险。当尚无可行方案进行规避风险时,应采取有效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下表为识别风险系数后,对风险等级的判定应急应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对照表:发生频度严重度非常少发生很少发生偶尔发生有时发生经常发生非常严重一般风险一般风险高风险高风险高风险严重低风险一般风险一般风险高风险高风险较严重低风险一般风险一般风险一般风险高风险一般低风险低风险一般风险一般风险一般风险轻微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一般风险在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过程中,应保持风险措施的实施情况的记录,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措施的详细内容应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便于后续的查阅和跟进。5.4风险应对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应对的方法包括:a.风险接受;b.风险降低;c.风险规避。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法。5.4.1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本身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接受风险的方法:a.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b.造成的损失较小且重复性较高的风险;c.既无有效的风险降低的措施,又无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时;d.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低于5的低风险。5.4.2风险降低风险降低即采取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坏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应制定的详细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风险降低方法:a.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b.无法消除风险或暂无有效的规避措施规避风险时;c.按本文件要求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为5至15之间的一般性风险。5.4.3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5.4.4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风险识别和评估活动是用于识别风险并综合考虑对风险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风险系数过高时应采取风险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部门应制定详细有效的措施并予以执行,在制定措施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a.制定的措施应是在现有条件下可执行和可落实的;b.制定的措施应落实到个人,每个人应完成的内容应得到明确;c.应指派一名负责人为措施的执行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进,确保采取的措施被有效的落实。5.5风险和机遇的评审技术部应按制定的周期组织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a.风险和机遇的识别是否有效且完善;b.风险应对措施的完成情况和进度;d.对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潜在影响。5.5.1风险和机遇评审的策划风险和机遇评审应每年度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当适当增加风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b.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调整时;c.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d.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其他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e.其他情况需要时。5.5.2风险和机遇评审的实施5.5.2.1实施前的准备在风险和机遇评审会议之前,各部门应整理本部门对风险和机遇分析的资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内容以及风险应对所采取措施的结果等记录进行汇总分析。5.5.2.2风险和机遇应是的实施技术部按策划的要求组织各部门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技术部应保留评审的记录以及评审所确定的决议,包括后续的改善机会。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形成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a.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b.持续改进的机会;c.剩余风险分析及改进措施。6.引用文件6.1《记录控制程序》引用表单7.1《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组织环境分析控制程序XXX-CX-111目的为满足GB/T19001-201标准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的要求,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2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3职责3.1综合办公室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评价。3.2综合办公室负责内部环境中组织价值观、组织知识、组织文化、人力因素、组织治理相关因素的分析、评价。3.3综合办公室负责内部环境中基础设施的分析、评价。3.4综合办公室负责内部环境中管理体系绩效的分析、评价。3.5市场部负责外部环境中顾客满意的分析、评价。3.6综合办公室负责外部供方绩效的分析、评价。3.7综合办公室负责外部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分析、评价。3.8技术部负责过程运行环境、施工绩效的分析、评价。3.9综合办公室负责内部环境中财务因素的分析、评价。3.10技术部负责内部环境中施工技术水平因素的分析、评价。4程序4.1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评价工作。通常情况下,每年按审核年度至少进行一次,每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如遇到内外部环境变化,可临时组织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和评价。4.2各部门负责收集相关数据提交综合办公室,进行相应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评价。4.3组织环境分析、评价4.3.1SWOT分析模型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优势,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广告攻势等。劣势,也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机会,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外国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威胁,也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增多;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客户偏好改变;突发事件等。4.3.2构造SWOT矩阵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4.3.3针对公司环境分析、评价过程中识别出的风险和机遇按照《风险评估和管理控制程序》执行。4.3.5综合办公室负责编制公司环境分析报告,并将经过总经理批准后公司环境分析报告发至有关部门。4.4综合办公室负责保存公司环境分析、评价相关的记录。5相关文件《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6记录环境分析报告SWOT分析矩阵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XXX-CX-121目的为保证公司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2范围适用管理体系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3职责3.1综合办公室:确定组织相关方需求和期望。3.2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3.3综合办公室:组织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3.4各部门:配合综合办公室进行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4程序4.1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管理4.2.1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识别与评估: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国家和政府部门。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综合办公室组织进行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识别和评审。4.2.2综合办公室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4.2.3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监测与更新:综合办公室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相关方需求的识别与评审。4.2.4各部门在获得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综合办公室,由综合办公室对《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识别表》进行修订。4.3每次管理评审前,综合办公室汇总企业内外部环境要素情况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的相关资料,并提交管理评审。5.相关文件:无6记录表单:6.1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组织知识控制程序XXX-CX-131、目的为了实现企业知识在内部的共享、积累、有序传递和有效应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与控制。3、定义3.1知识管理:组织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和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共享交流和提供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活动。3.2内部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案例、培训心得体会等。3.3外部知识:是企业从公司外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外来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处收集来的知识等。4、职责4.1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的协调工作。4.2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的管理。4.3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无形资产的管理。4.4各所负责技术文件、各级标准及专利的管理与控制。4.5市场部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及顾客相关方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控制;4.6各部门负责各自领域范围内的知识的收集、整理和发布。5、作业程序5.1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5.1.1建立内部信息网以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5.1.2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和积累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成、交流和验证知识的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5.2内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5.2.1内部知识可分为公司信息、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积累三大类。(1)公司信息包括手册、管理制度、程序文件、操作规程、报告与公司信息公告,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各项功能的运作和发展原则及要求;程序文件用于描述各部门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的程序;公司信息公告是公司事件的宣传窗口,也是员工交流的园地。(2)专业技术包括研发(前期研发方法、流程、技术、新技术的研究)、过程控制技术(工艺、施工技术等)与工程应用的经验教训积累。(3)项目积累指各项目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积累,包括不符合项的关闭、顾客反馈、投诉处理等。5.2.2公司信息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5.2.3专业技术知识分为研发、技术知识与工程应用知识两类:(1)技术知识由各所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2)工程应用知识由技术部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项目参与工程师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5.2.4项目积累由技术部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项目参与人员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5.3外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5.3.1外部知识可分为外来资料、市场信息两大类:(1)外来资料包括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的动向报告,专家、顾客意见的采集,技术动态的跟踪,行业领先者的最佳实践调查等。(2)市场信息包括国家有关宏观信息、行业信息、市场动态、客户信息等5.3.2外来资料应与内部资料相融合,由公司内部信息系统负责管理传递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