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辽宁卷)(全解全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辽宁卷)(全解全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辽宁卷)(全解全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辽宁卷)(全解全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辽宁卷)(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辽宁卷)

历史•全解全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1.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的聚落距今8000年,半地穴式房屋成排布列,最大房址占据聚落中心。

临潼姜寨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村落距今7000年左右,房屋围绕中心广场分为东、南、西、西北、北五个房

屋组,每组代表一个亲属组织。两者布局的不同反映了()

A.自然环境造成定居方式的差异B.不同地区文化发展形态的多元

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阶层的分化D.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变化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原始社会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兴隆洼遗址和仰韶文化村落遗址的房屋布局有着显著的不同,其中

兴隆洼遗址半地穴式房屋成排布列,凸显集体活动,仰韶文化村落的房屋围绕中心广场分为东、南、西、

西北、北五个房屋组,凸显血缘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形态导致,B项正确;地理环境对

定居方式有一定影响,非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阶层的分化,排除C项;生产方式是指

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体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刘邦立汉以后重建封建制度,陆续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

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统治者旨在()

A.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B.贯彻因俗而治政策

C.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D.健全地方行政体系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

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和所学可知,汉朝在关东地区册封同姓王并通过血缘关系加以笼络,使其拱卫中央,

同时郡县的存在又能对王国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避免地方叛乱割据;而关西地区全面推行郡县制,保证

中央的权威,并实现对关东地区诸侯国的制衡。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汉朝对地方制度的设置是为了构建中

央优势的区域格局,C项正确;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是郡国并行制推行的原因之一,非目的,排除A项;因

俗而治政策属于影响因素,非目的,排除B项;受时代局限性影响,当时的地方行政体系并不健全,排除D

项。故选C项。

3.两税法实施以后,京畿地区的农户"多取麦造面,而入城贸易",其他地区的农民在卖出农产品之后,再

次购入了农资、醋、食盐等日常用品,后又继续出售。部分农民除了从事农产品的买卖贸易,还从事蔬菜、

棉花的生产经营。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两税法()

A.放松了对农民人身的控制B.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C.让政府税收名目得以简化D.使税收形式发生转变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唐(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两税法实施之后,促进了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和商品经济的发

展,主要原因是两税法的税收从原来的以丁税为主转变为以财产为主要征税形式,D项正确;放松了对农民

人身的控制是两税法产生的影响,不是材料出现的原因,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

政策,排除B项;税收名目的简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4.宋理学家们在反思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变法道路后,特别重视办书院、建祠堂、搞童蒙教育,乃至编写

话本、戏剧、评书,宣传儒家的忠孝节义。此举体现了南宋理学家们希望()

A.自下而上完善社会治理方式B.推动理学向大众化发展

C.秉持纲常教化代替激进变法D.与王安石争夺君主支持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是通过君主支持自上而下变法的,南宋理学家吸取王安

石变法失败的教训,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办书院、建祠堂、搞童蒙教育,乃至编写话本、戏剧、评书,宣

传儒家的忠孝节义"立足于对大众进行社会教化来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A项正确;推动理学向大

众化发展是手段,不是本质,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得君行道”并没有体现激进变法,理学家们的行为也不

表明他们反对激进,排除C项;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改革家,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丝织品行销全国。如南京所产的绸缎,“北趋京师;东北并高句丽、辽、沈;西北走

晋、绛,逾大河,上秦、雍、甘、凉;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越五岭、湖湘、豫章、两浙、七闽,几乎行

销全国"。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丝织品行销全国",南京产的绸缎,几乎可以销

往全国各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的长途贸易繁荣,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江南地区的

丝织品行销全国,但据此不能得知私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比例,不能得知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体现在资本主义性质的自由雇佣,材料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不能得知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排除B项;明清时期政府仍旧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6.下图为晚清时期《新铭画报》上刊登的一则名为《姑娘御车》的插图及文字评论。据此可知,当时()

辔图

•字

瞿.

吗•

.此

XE羹

)二

A.社会风气十分开放B.新式教育已经普及

C.男女地位实现平等D.新旧思想观念交织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晚清画报上的插图评论表明评论者对于女性驾车的不同意见,认为这是

自由过火,这实际上是受旧观念的影响,这说明中国近代随着新生事物的出现,社会上新旧观念交织并存,D项

正确;《姑娘御车》一张插图不能说明社会风气十分开放,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

到女子教育的问题,无法得出"新式教育已经普及”的结论,排除B项;近代中国始终没有实现男女地位平等,

排除C项。故选D项。

7.1898年,一位主张变法维新的湖南士绅认为西方的强盛是西方人"得吾教之分数""其心朴厚""重信义""贵

廉耻""上下一心"。因此,"欲救中国之敝,必自正人心始,欲正人心,必自明教化始,此自然之理也”。这

可用来说明该维新人士()

A.仍然坚持“中体西用”思想B.对东西方国情缺乏理性认识

C.反对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D.认识到开发民智的重要性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9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该维新人士认为中国衰落的原因是人心涣散,

教化不正,因此要救亡图存,必须开启民智,D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主张只学技术

不变制度,材料强调的是开发民智,与"中体西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该维新人士主张开发民智,有

合理性,不是缺乏理性认识,排除B项;该维新人士主张变法维新,结合所学可知变法维新就是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8.陈独秀在比较东方和西方民族思想后指出,"东洋民族,自游牧社会,进而为宗法社会,至今无以异焉。

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以致"视公共之安危,不关己身之喜戚"。据此,陈独秀意在

A.批判传统宗法社会B.塑造现代国民意识

C.宣扬公民权利观念D.主张国家至上理念

【答案】B

【详解】材料中陈独秀认为中国人从游牧社会进入宗法社会后,强调家族本位而缺乏国家、民族的意识,

因此将国家危亡视作无关紧要,而这种思想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疑是巨大的打击,陈独秀是新

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因此他主张从思想上唤醒人民的国民意识,认识到家国己任,B项正确;问题问的是目

的,批判宗法社会是现象,是内容,排除A项;陈独秀宣扬的更倾向于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非强调个

人权力的实现,排除C项;陈独秀的主要目的是拯救当时的中国,国家至上的观念形成是拯救国家的一种

手段,排除D项。故选B项。

9.如表节选自文秋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成就与挑战》,表中语种的变化反映了()

1951年34所大学设立俄语系;初、高中学校优先教授俄语课程

1954年高中外国语课程以俄语优先

1957年俄语与英语比例应为1:1;高中英语课开设面扩大

1964年《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确定英语为学校教育第一外语

《全日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提出外语课语种要以英语为主;高考考生要参加外

1978年

语考试

A.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B.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

C.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D.我国对外开放的前奏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51年至1978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前期优先教授俄语,这是

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中国,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中苏友好同盟的成立;50年代中后期到60

年代以俄语为主到以英语为主,这是因为中苏关系逐渐破裂,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与一些西

方国家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开展友好往来;20世纪70年代以英语为主,这是因为中国先后与美、日等发达国

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并实行对外开放等等。因此,外语教育语种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A项

正确;外语教育语种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这与经济发展战略变化无关,排除B项;表中语

种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不能体现文化教育水平情况,排除C项;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项不能完全吻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

10.1971年11月16日,第27届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大会参照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精神,取消了台湾当局

的观察员资格,当时我国决定不参加关贸总协定。1986年中国决定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这一

转变主要是基于()

A.国内经济体制的调整B.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D.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86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和

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为了解决对外贸易中过重的关税和各国之间的贸易壁

垒问题,中国决定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大环境,但主要原因还是需要

从中国国内考虑,排除B项;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更好发展,推动中国综合

国力提升,排除C项;外交战略转变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查士丁尼在位时期规定,拜占庭帝国境内妇女的嫁资受到法律保护,妻子在离婚时享有绝对的嫁资返

还请求权,理由是"妇女拥有充足的嫁资以便繁衍后代和增加城市人口是非常必要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A.保障女性的公民权利B.追求司法程序正义

C.贯彻人人平等的理念D.理性色彩更加突出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东罗马)。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律对妇女嫁资的保护目的在于保障生育和喂养子女,从而增加

人口,着眼于国家长远和整体利益,这也说明罗马法的理性色彩更加突出,D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女性没有充分

的政治权利,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罗马法中对女性公民权利的规定和保障,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司法

程序的内容,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B项;人人平等强调不同的民族、人群等都在法律面前平等,材料

内容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东罗马时期还未能够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

12.13世纪的西欧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声称,"当一个人为了公共福利经营贸易,以生活必需品供给国家

时""贸易就变成合法的了"。14世纪,罗马教宗甚至还封一名商人为圣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思想的盛行B.宗教的腐化堕落C.全球商路的开拓D.城

市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3-14世纪(西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贸易和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

逐渐上升,导致宗教对商人和贸易的看法改变,D项正确;人文思想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但材料没有直接

提及人文思想和商业的联系,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的是宗教对贸易和商人的正面看法,与宗教的腐化堕

落无关,排除B项;全球商路的开辟主要集中于15世纪,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后拟定了将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运送到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西西里岛和大西洋

群岛的计划,从此贩卖奴隶成为西欧聚敛财富的重要手段;15〜19世纪上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

占农民土地,使农民被迫沦为农场或手工工场的雇佣劳动力。这些反映了()

A.西欧发展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B.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性

C.以黑奴为商品的三角贸易兴起D.美洲成为西欧移民主要来源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从此贩卖奴隶成为西欧聚敛财富的重要手段;15〜19世纪上半期,英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占农民土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近代欧洲在殖民过程中,贩卖奴隶,圈地运

动中,强占农民土地,反映出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性,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占土地并

不是出于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美洲是移民的迁入地,而不是移民的主要来源,

排除D项。故选B项。

14.工业革命时期,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修理工瓦特改良

了蒸汽机;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物理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化

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雷管和黄色炸药。这一变化说明()

A.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速度加快B.欧洲国家民众素质普遍提高

C.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者主要是处于生产一线的工匠们,而第二次工业革

命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工程师,体现出科学的作用越来越大,也由此说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

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的速度,排除A项;两次工业革命中欧洲国家民众素质

普遍提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发明者身份的对比得出科学与技术在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紧密结合,并不涉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排除C项。故选D项。

15.1957年,联邦德国政府表示:"虽然联邦德国(如图)融入了欧共体,民主德国加入了经互会,两者都

志在推动各自阵营经济集团化。但两个德国间的贸易没有关税边境"。在联邦德国的坚持下,原产自民主德

国的货物也可直接进入欧共体市场,也可以享受零关税待遇。联邦德国此举()

■美、苏、英、法分区占领馈国和柏林示意困

A.顺应了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B.是冷战困局中国家统一出路的探索

C.避免了“冷战”对德国经济冲击D.为了抵制战胜国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答案】B

【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7(联邦德国)。根据材料"但两个德国间的贸易没有关税边

境。在联邦德国的坚持下,原产自民主德国的货物也可直接进入欧共体市场,也可以享受零关税待遇"可知,

德国在美苏冷战的影响下,国家分裂,但联邦德国希望通过贸易往来加强和民主德国的联系,为国家统一

创造条件,B项正确;材料"两者都志在推动各自阵营经济集团化”和A项表述不符,排除A项;避免了"冷

战”对德国经济冲击说法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德国当时已经分裂,排除D项。故选B项。

16.1998年,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表示,"法国和德国不认可美国的战略,正逐渐远离与美国的联系。

作为回应,美国通过拉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剪掉西欧的翅膀”。同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指出"美国对非洲所犯

的最大错误也许就是忽视和无视非洲""现在必须改变这一状况了”。这些言论表明当时美国()

A.霸权主义侵略行径已经不得人心B.与西欧国家争夺世界的霸权

C.意图缓和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D.极力扩大其在国际的影响力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98年(美国)。根据材料"美国通过拉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剪掉西欧的翅膀"、"美国对非洲所犯

的最大错误也许就是忽视和无视非洲I"、"现在必须改变这一状况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拉拢东欧国家

以及将要重视与非洲发展关系,极力扩大美国在国际的影响力,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其他国家对于美国

霸权主义侵略行径的态度,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A项;西欧国家并未和美国争夺世界的霸权,排除B项;

此时苏联已经解体,东欧国家也都发生了政变,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多,材料与社会主义国家无关,排除C

项。故选D项。

第n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孙思邈对中医理论进一步完善。医道方面:“吾闻善盲天者,必本之于人”;“天有四时五行,

人有四时五脏”;“阳用其精,阴用其形,天人之所同也”;“体有可治愈之疾,天有可消之灾也”等,

这些是孙思邈中医理论的立足点。医术方面:“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

人事”;“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医德方面:“医者仁术”;行医“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仁之方也”。至此,中医基础理论趋于系统完备。

开元十一年颁布《诸州置医学博士敕》,要求各州配置一个医术精湛的医学博士,官阶九品。各州都要

有《唐本草》一部,经典药方汇编类书一部,所收录的验方一百一十个以上,要与经史类书籍同等收藏。《诸

州置医学博士敕》标志中医学社会推广开始步入正轨。

——根据翦伯赞《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史第四册》整理

材料二《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学的鼻祖,记载中药三百六十种,分上中下三品。梁朝陶弘景《本草

经集注》新增中药一倍,也分三品,分别附于后。唐宋政府组织医家重修本草经,增补中药合计一千五百

五十八种,被称谓中医药学大全。然而,唐宋中药学“品目多杂,甚至混淆,以至意义俱失”。明朝湖北

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对中医药的发展十分忧虑,决心辞官,潜心科学,历时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三易稿

而成《本草纲目》。“书成,将上之朝,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土天夫家有其书”。《本草纲目》的

主要贡献有二,一是补增中药物三百七十四种,使中药品种增至一千八百九十二,这比秦汉时足足增加了

五倍,李时珍是古代中药学的集大成者。李时珍最大的贡献还是发明中药学分类法纲目法,这比《神农本

草经》分类法更科学。纲目法将中医药分为共十六纲,纲下分目,共六十二目。纲目分类法既有中国古典

哲学的宏深智慧,又有近代科学的务实精微。《本草纲目》“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

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它科学传承了中华古典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将阴阳五行

哲理具化到中医科学的研究中。李时珍还对动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分类,“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

之以人,从贱至贵也”,这种分类法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是遥遥领先的,极富科学理性精神。

——根据《明史•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凡例》整理

材料三清代中医学人才辈出,成就斐然,中医防疫科学成就尤为突出。下表(表5)是见于正史的部

分中医学家及其著作。

■据《清史稿:文艺传》、陈邦贤《中国医学史》整理

传主生卒籍贯身份著作

吴有性1582—1652江南吴县《瘟疫论》

《伤寒》《杂病》《咳论注》《疟论注》《广瘟疫

戴天章1644—1722江苏上元诸生

论》

余霖1724—1795安徽桐城《疫疹一得》

刘奎山东诸城《瘟疫论类编》《松峰说疫》

喻昌1585—1664江西新建,侨副榜贡生《伤寒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

居常熟

徐彬浙江嘉兴喻昌弟子《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金匮要略论注》

《医通》《伤寒绩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

张璐1617—1699江南长洲博贯儒业

《诊宗三昧》《千金方释义》

高斗魁1623—1670浙江堇口县诸生《医学心法》《吹毛编》

光绪十八年进《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

周学海1856—1906安徽建德

士脉章句》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孙思邈中医理论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特征。(4分)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明朝和清朝中医学家对中医文化发展的主要贡献,并分析

影响中医发展的因素。(8分)

【答案】(1)特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崇德尚贤;仁爱济世。(每点1

分,共4分)

(2)主要贡献:唐朝进一步完善中医理论,政府颁布了首部国家药典《唐本草》,明朝发展了中药学知识,

发明了纲目分类法,清朝中医对疫病研究成就斐然。(每点1分,共5分)

因素:中医学家的责任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央政府重视中医发展;社会对生命健康的需要。(每

点1分,共3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特征:根据材料"吾闻善盲天者,必本之于人”

可得出以人为本;根据材料“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时五脏"可得出天人合一;根据材料"阳用其精,阴用其

形,天人之所同也";"体有可治愈之疾,天有可消之灾也"可得出阴阳五行;有朴素辩证法思想;根据材料"良

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可得出崇德尚贤;根据材料“不为利回,不为义

疚,仁之方也"可得出仁爱济世。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明朝、清朝(中国)。第一小问主要贡献:根据朝

代顺序,从材料中归纳,例如材料一"孙思邈进一步完善中医理论”可得出唐朝进一步完善中医理论,材料一

中唐朝政府颁布了首部国家药典《唐本草》,材料二"李时珍最大的贡献还是发明中药学分类法纲目法,这比

《神农本草经》分类法更科学。”可得出明朝发展了中药学知识,发明了纲目分类法;根据材料三"清代中医

学人才辈出,成就斐然,中医防疫科学成就尤为突出。"可得出清朝中医对疫病研究成就斐然。

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影响中医发展的因素可从医学家个人努力、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政府

重视、生命健康意识等角度回答。可归纳为:中医学家的责任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央政府重

视中医发展;社会对生命健康的需要。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1901—1911年中国铁路兴建概况(部分)

工程年份经营类别路名起止地点里程(千米)

1901—1904德国胶济铁路青岛―济南394.1

1904—1906商办潮汕铁路潮州一汕头39.0

1904—1907国营正太铁路石家庄一太原243.0

1904—1908国营沪宁铁路上海一南京311.0

1905—1909国营京张铁路北京一张家口201.2

1904—1910法国滇越铁路昆明一河口464.2

1906—1911国营广九铁路广州一深圳143.3

1908—1911国营津浦铁路天津一浦口(南北分段通车)1009.5

1908—1911商办南〉寻铁路南昌一九江(九江至德安段)52.7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材料二到197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为5.2万千米。改革开放后,我国铁路建设突飞猛进,路网

规模进一步扩大,路网质量显著提升。到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千米,较1949年增

长五倍。2008年京津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铁时代。到2018年末,高铁营业里程三万

千米,是2008年的44.5倍。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

——摘编自《辉煌70年——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949—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1—1911年中国铁路修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和意义。(8分)

【答案】(1)清末新政的实施;西方资本输出的加剧;民族意识的觉醒;收回利权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等等。(每点2分,共6分)

(2)特点:铁路里程发展显著;路网水平显著提升;高铁发展领先世界。(每点1分,共2分)

意义:推动了国家整体交通建设的发展;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满足了人

民的出行需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等等。(每点2分,共6分)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

分析,如政治上,此时清末新政的实施;收回利权运动的开展;经济上,西方资本输出的加剧;同时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上,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特点:由材料二中"到197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为

5.2万千米"、"到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千米,较1949年增长五倍"等可知,铁路里

程发展显著;由"改革开放后,我国铁路建设突飞猛进,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路网质量显著提升"可知,路

网水平显著提升;由"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可知,高铁发展领先世

界。意义:结合所学,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分析,国内方面,从国家层面来看,推动了国家整体交通建

设的发展;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从个人层面来看,满足了人民的出行需

要;国家方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

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

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

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

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

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法语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节录)

时间重要事件

巴黎的法兰西岛方言被腓力六世指定为国家语言,王权所在地巴黎的地区方言演变成具

1380年

有高于其他方言地位的共同日常交际用语。

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正式法令,要求王国内所有判决、任命、契约乃至遗嘱都只能以巴黎

1539年

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

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发表了《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一文,提出要使法语从其他民

1549年

族语言中脱颖而出,变得像拉丁语一样高贵。

1714年《拉斯塔特条约》签订以后,法语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

宫廷和使馆。此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

以杜梅尔格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语爱好者协会”。他们认为,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

1791年

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据汤晓燕《16至19世纪法语作为民族语言地位的变化》等整编

材料三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

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

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

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从“二元政治格局"走向"一元政治格局”的表现。(3分)

(2)"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语在法

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建交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建交对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启示(7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