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生物安全科学性与社会性的讨论摘要:本文通过对生物行业主要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现象(包括外来入侵现象)的阐释和安全性评估,在肯定其科学研究价值的基础上,对其可能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风险作出预测,同时阐明构建生物安全法律体系的重要性。关键词:生物安全;转基因;克隆;外来入侵种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兴起和迅速发展,生物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全球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生物安全是指在科学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中造成对人类健康、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有害的影响;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由于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外来物种迁入,并由此对当地其他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改变和危害;人为造成环境的剧烈变化而对生物的多样性产生有害的影响。凡此种种均属于“生物安全”的范畴[1]。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误用和滥用的风险,给人类健康、伦理道德等社会领域带来生态风险。本文仅以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及外来入侵现象三方面所涉及的生物安全问题阐释生物安全的科学性与社会性。1.转基因生物的应用概况与安全性1.1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历程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烟草问世;1986年,首批转基因作物——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试验。1993年,第一例转基因作物——延熟番茄获得美国农业部批准进入商业化生产种植;1994年,第一个转基因植物产品——延熟番茄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进入市场。之后,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可以说分子农业的时代已经到来[2]。1.2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 毫无疑问,生物工程技术将取代传统工艺和技术,为农业、医药、食品、环保、轻工业等部门带来无限商机,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重组DNA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目前还难以预测的危险。1.2.1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由于可以使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人的基因进行相互转移,转基因生物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界、门概念,实现了在自然状态下无法实现的基因转移和基因突变,具有普通物种不具备的优势特征,若释放到环境,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并可能导致对其他动植物的伤害和长期生态平衡的打破。一些实验和事实已经部分证明了这种担忧,其中加拿大的超级杂草事件、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美国斑蝶事件和中国转Bt棉事件是国际上关于转基因作物污染争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四大事件[3]。另外,在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利用中,遗传稳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转基因生物当代或后代中常出现一些变异,主要表现为转基因沉默和染色体变异。一旦这种不稳定性大规模出现并传播起来,也不亚于一场灾难。但由于目前技术上的局限和转基因生物出现的时间不够长等原因,人类确实还无法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作出确实可靠的评价,只能说基因工程在动植物上的应用具有风险性。但基因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盲目地禁止或阻止转基因生物的研究是不可取的。只有通过对其潜在威胁进行研究,在现有的技术能力和条件下加以控制,最大化地保证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使之为人类的生活造福,才是正确的对待方法[3,4]。1.2.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就是用转基因生物生产和加工的食品,它可以是活体的,也可以是非活体的。转基因植物由于采用遗传工程操作的特殊手段,可能存在无法预测的其他性状的改变,从而带来某些转基因植物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着许多过敏源,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源产生的基因转入新的植物中,将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利的影响[5],如为了改变大豆的营养,人们曾经将巴西豆的基因转入大豆,而有些人对巴西豆蛋白过敏。1996年,Nordlee等报道,转基因大豆含有巴西豆的过敏源,可以引起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该产品投放市场的计划因此终止[6]。1.2.3转基因食品对一些社会伦理观念及道德规范造成的危害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在伦理方面的主要担忧包括:将人类基因转入食用动物是不合适的;用含人类基因的生物体作为动物饲料是对人类的一种不尊重;将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给人体受到了伦理学上的异议,有人认为这对于人类和动物都是不仁道的;将动物基因转入食用植物可能会引起一些素食者的特别关注;将某些宗教团体禁止食用的动物基因转入他们通常食用的动物中可能会触怒这些宗教团体等[7,8]。总之,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应当科学的认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应以辩证的眼光正确对待。2.克隆技术的应用概况与安全性2.1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克隆”一词,是“clone”的译音,其含义简单地说就是无性繁殖,指的是生物用体细胞进行无性生殖。1996年3月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和坎贝尔领导的科研小组利用克隆技术“克隆”出了“多莉”羊。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这一成果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最有价值的科技突破之一。2001年11月25日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的先进细胞公司序宣布,该公司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了含有6个细胞的人类早期胚胎[9]。2.2关于克隆技术的安全性争论定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原则融入我国的生物安全法规才能与国际生物安全发展形势接轨使我国的生物安全管理有法可依,保障我国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17]。参考文献[1]刘谦,朱鑫泉.生物安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王仁祥,雷秉乾.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应用概况与安全性争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出版,2002,3(003):26-29.[3]张丽霞,刘慧.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新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003):678-679.[4]李尉民,岳宁,夏红民.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风险与管理[J].生物技术通报,2000(3):41-44,46[5]魏伟,钱迎倩,马克平,等.转基因食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2):184~188[6]贾士荣.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J].生物工程进展,1997,17(6):37-42.[7]朱桢,刘翔.转基因作物—恶魔还是救星[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0,1(8):22-23.[8]贾士荣.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及其对策[J].生物技术通报,1999,15(6):1-7,38.[9]马丹炜,邝先慧,王跃华.生物安全问题的社会生态风险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24(12).[10]白玄.基因的革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1]强胜,曹学章.中国异域杂草的考察与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0,9(4):34—38[12]黄忠良,曹洪麟,等.不同生境和森林内薇甘菊的生存与危害状况[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0,8(2):131—138.[13]万方浩,关广清.豚草及豚草综合治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丁建清,王韧.外来种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58—61[15]关广清,韩亚光.豚草替代控制研究.豚草及豚草综合治理.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维修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世纪佳缘 合同样本
- 城镇房屋拆迁方案范本
- 2025年的装修施工合同样本
- 推动团队创新的策略计划
- 书印刷供货合同样本
- 养鸭租地合同样本
- 2025装饰材料供应合同范本
- 出售二手房贷款合同标准文本
- UPS采购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的租房合同范本标准版
- 2025-2030中国眼药水和眼药膏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焊接知识培训课件模板
- 2022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统一考试模拟题
-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配中心调配工作简介培训教学课件
- 常压热水锅炉产品质量证明书
- 出厂检验报告范本(共3页)
- 第三节 意大利现代设计
- 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 医疗卫生培训消毒知识培训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