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苏州塘北遗址的良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了房屋基址,还发现了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墓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这表明当时的人们()A.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B.还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C.开始使用打制石器 D.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距今约8200—8000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94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 D.产生了贫富分化3.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期,存在着一种“政治美德”,有人称其为政治行为的“童话”,即传位贤者。到禹和启时期,变为传位于子,即王位世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阶级压迫出现 B.分封制的瓦解C.生产力的发展 D.道德水准下降4.商周时期,农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推广,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这描述的是()A.原始农耕的产生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土地制度的变迁 D.耕作方式的变革5.春秋战国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是血缘社会;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B.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C.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 D.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6.从老子的“无为而治”到庄子的顺应自然和民心;从孔子的“仁”到孟子的“仁政”、荀子的“礼治”。这反映了中华优秀思想具有()A.固执与保守性 B.传承与发展性C.兴衰与没落性 D.整体与统一性7.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表中的商周时期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甲骨文现代文字马犬牛A.土地制度B.农耕生活C.分封制度D.天文历法8.复习课上,老师展示了以下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我国古代()虢季子白盘 青铜冰鉴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A.农业生产工具种类多样 B.青铜器造型多样且工艺先进C.百姓生活水平领先世界 D.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9.在秦朝的中央机构中,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丞相,被视为百官之首,可秦丞相分设左、右二员;太尉为最高武官,掌军事,然秦仅存其职,实际上并未授人。这一政权架构的设计意图是()A.确保皇权稳固 B.完善官僚体制C.巩固统一形势 D.强化中央集权10.明代政治家郭正域曾对某事件评价道:“秦之强盛,兼并六国,卒之扰乱天下者,非六国也,乃陈胜、吴广一二小民也。”他所评价的事件是()A.巨鹿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长平之战 D.黄巾起义11.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汉初统治局面”思维导图,其中“?”处应填入()A.休养生息 B.文景之治 C.汉武盛世 D.光武中兴12.汉武帝时期,“以一个极具智慧的方案将威胁统一与政权巩固的诸侯王势力彻底消解于无形”。该方案是()A.盐铁专卖 B.统一铸币权 C.焚书坑儒 D.实施“推恩”政策13.下面图片是反映东汉地主庄园院落的考古发现,该类题材文物在全国许多地区均有出土。这说明() 成都出土的东汉宅院画像砖 广州麻鹰岗出土的东汉陶院落(模型)A.东汉豪强地主无需劳动 B.东汉社会治安安定C.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D.东汉政局腐败黑暗14.设计历史知识情景剧是很有意思的活动。下面是某班设计的历史课本剧,穿越历史空间,把几个不同时期的帝王弄到一个舞台上来,给他们设计了各自的台词,其中正确的是()A.秦始皇: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B.汉高祖:盐铁官营,统一财政C.汉武帝:重创匈奴,张骞使西 D.晋武帝:兴复汉室,恢复民生15.下表为西汉时期引进的部分作物。这些作物的引进主要得益于()作物名称类别原产地胡蒜蔬菜欧洲南部和中亚胡荽蔬菜地中海沿岸、中亚石榴水果伊朗、阿富汗地区葡萄水果欧洲、西亚和北非A.国家社会的稳定 B.政府财政的改善C.丝绸之路的开辟 D.北击匈奴的成功16.海南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参观了下图名胜。下列最符合他们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一项是()A.寻访名人故里,领略纸史文化 B.纪念医圣诞辰,弘扬中医文化C.纪念凿空西域,感知丝路精神 D.公祭先祖轩辕,传承民族记忆蔡伦纪念园17.三国鼎立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三国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对抗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发展。由材料可知,三国鼎立()A.政权割据,国家陷入分裂 B.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继续C.各自为政,阻碍了经济发展 D.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18.春秋时,一些诸侯国开始设置县、郡管理地方,战国时商鞅在秦国确立县制;十六国时期,大量胡物、胡俗在中原推广,北魏孝文帝推行全面汉化政策。这主要表明两位历史人物的活动()A.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B.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C.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D.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19.《晋书》中写道:“乳酪养性,人无妒心。”魏晋时期,中原汉族改变了饮食习惯,大大增加了乳制品的摄入。这反映出()A.中原地区畜牧业发达 B.民族交融对饮食的影响C.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 D.佛教的传播推动了民族交融20.下面两座石窟均开凿于北魏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开凿较早,其佛像一般雄健可畏。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较晚,其佛像则表现出更多的中原文化特征,姿态也变为温和可亲。出现上述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B.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C.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 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存在差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21题15分,22题16分,23题9分,共40分)21.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摘编自阴法鲁等编《中国古代文化史》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摘自习近平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2分)(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秦朝为解决“南方汉越矛盾”“北方边境战争不断”而采取的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及给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4分)(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识。(3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研究丝绸之路的各类史料《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记载:“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①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的著作②宁夏固原出土的波斯鎏金银壶(固原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中心)③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局部)④中国古代史书中有关张骞的记载(1)材料一中,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_。可以证明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路的史料是________。(写序号,不得多选、错选,3分)材料二汉帝国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匈奴的纠缠。首先夺取河西走廊,控制农业富庶的西域地区……中国为一条横跨大陆交流通道打开了大门——“丝绸之路”就此诞生。自此,中国和外界的贸易交流也在缓慢开展。贸易的主要产品是丝绸,罗马人不光使用大量钱币来购买这一东方奢侈品,同样也以精致的玻璃、银器和黄金,还有来自红海的珊瑚和黄玉、阿拉伯出产的乳香精油等特产进行交易。这一做法,带动了商道沿线的地方经济。——摘编自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部的世界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帝国开辟丝绸之路的最初目的及其影响。(5分)材料三西域治理大事记(部分)汉武帝元狩四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武帝元封三年汉派兵征服西域的车师、楼兰等地,控制了西域门户汉武帝元封六年汉与乌孙和亲,使乌孙成为钳制匈奴的重要力量汉宣帝神爵二年西汉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治所在乌垒城,总领南北道。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统治汉元帝初元元年汉在车师(今新疆吐鲁番)设置戊己校尉,管理屯田事务汉元帝建昭三年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属官副校尉陈汤发兵远征,击杀匈奴单于,匈奴势力彻底退出了西域——据《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编制(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汉王朝是如何控制和管理西域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王朝治理西域地区的意义。(4分)2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两个及以上史实予以阐释或说明。(9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一、1.A点拨:题干中“出土了房屋基址,还发现了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表明当时的人们过着原始农耕生活,A正确;题干中“墓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说明出现了贫富差距,排除B;良渚文化遗存是新石器时期,使用磨制石器,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世袭制、禅让制,排除D。2.C3.C点拨: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从原始社会末期“传位贤者”的禅让制,到夏朝时期的“王位世袭”,自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正确。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体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阶级压迫的出现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A;分封制是西周为巩固疆土,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实行的制度,排除B;从禅让制到世袭制,体现的是生产力发展,道德水准下降不是根源,排除D。4.B5.B点拨: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前西周实行分封制,贵族世袭统治,有浓厚的血缘色彩。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新的政治秩序逐渐建立。秦朝建立,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建立起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而不再是世袭,成为此后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B正确。6.B7.B8.B9.A10.B11.B12.D13.C14.C15.C16.A17.D18.A19.B点拨:根据材料中“魏晋时期,中原汉族改变了饮食习惯,大大增加了乳制品的摄入”可知,魏晋时期中原汉族接受了北方各族的风俗,这体现了民族交融对饮食的影响,B正确;“魏晋时期,中原汉族改变了饮食习惯,大大增加了乳制品的摄入”不能证明中原地区畜牧业发达,也不能说明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排除A、C;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是民族交融的结果,而非佛教推动的结果,排除D。20.B二、21.(1)特点:炎、黄部落联合,并与众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形成。(2分)方式:争霸、兼并战争。(2分)(2)南方:修建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2分)北方: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分)(3)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汉化措施,加强了民族交融;北方各族和汉族在生产方式上相互学习,如北方各族开始过定居生活,汉族学习北方各族的畜牧经验;在生活习俗上互相接受彼此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在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等。(一点1分,共2分)影响:为汉族社会注入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点1分,共2分)(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要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少数民族同学等。(3分)22.(1)①④(1分)②③(1分)①②(1分)(2)最初目的:解决匈奴问题。(1分)影响: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交流;带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一点2分,共4分)(3)方式:派遣使节出使西域;军事征伐(战争);和亲;设置管理机构;屯田戍守。(一点1分,共4分)意义: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带动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答出两点即可,4分)23.【示例一】观点: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论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明是唯一自古延绵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夏商周时期确立的王位世袭制影响深远,沿用了近4000年。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影响至今。(近义的例子:秦汉奠定了古代大一统中央集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应用中子物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德州市八校2025届下学期初三第三次质量考评物理试题含解析
- 湖南农业大学《药物分析A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5届高三广东六校高考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含解析
- 滑膜炎超声诊断
- 2025年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初三5月质量检测试题巩固卷物理试题含解析
- 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一阶逻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省临西县2025届高三下期中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二模)哈三中2025年高三学年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生产技术人员笔试真题2024
- 实时数据驱动孪生-全面剖析
- 2024年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上半年下半年浙江省舟山市港航管理局招聘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中医针灸学考试题(附答案)
- 老年人安全用药与护理
- 黑色三分钟生死一瞬间第9、10部
- 适老化住宅改造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5年上半年甘肃省农垦集团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38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