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结合创新机制探索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重点_第1页
产学结合创新机制探索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重点_第2页
产学结合创新机制探索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重点_第3页
产学结合创新机制探索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重点_第4页
产学结合创新机制探索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冶金教育2009年第1期陈奎生陈涛(武汉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81)摘要:探索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自2005年以来,武汉科技大学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大力推动实施校企共建共享“科学研究一成果转化一实践教育”综合平台.走出了一条有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产学合作教育的新路。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产学结合;合作教育;机制课题项目: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30),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04177)近年来,由于学生规模扩大及企业改制,原计划体制下由政府直接出面干预的高校大学生实习的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探索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自2005年以来,武汉科技大学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大力推动实施校企共建共享“科学研究一成果转化~实践教育”综合平台,走出了一条有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产学合作教育的新路。一、创新机制。推进产学研多种形式的合作目前,一些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多限于单个课题或单个培训项目的合作,课题结束了或者培训班办完了就一拍两散。合作缺乏规划、深度和长远性,难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全面深层次地合作,也没有好的形式和载体。由于学校和企业的利益目标不同,企业虽然对学校支持厂方进行技术革新有兴趣,对培训企业的人才有兴趣,但对培养学校的学生不感兴趣。认为学生实习可能影响生产、影响企业效益,所以,校企实质的合作很难形成。为了聚焦厂校双方、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利益目标,课题组提出了共建“共享型产学研联盟”的新构想,通过联盟合作构建科学研究一成果转化一合作教育三结合平台,并于2004在武钢开始实施,取得很好的效果。共建共享是“共享型产学研联盟”的基本特征:即企业依据合作协议接受学生实习和实践,学校依据协议双聘企业导师,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共同指导学生实习、设计和技术开发,企业收获技术革新成果和定向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达到科研教学双丰收的目的。共享联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领导牵头推进,企业专家双聘,经费双方投入,共建研学平台,项目团队实施,“研转教”(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合作教育)三者结合,成果双方共享,目标考核双方认定。为了促进深层次和长效性的产学合作,学校致力于与行业和企业建立浑然一体的全面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合作教育的新方法,形成了三种形式的合作。(一)共享型战略联盟合作2004年以来,学校与中冶南方公司、中冶连铸公司、河北钢铁集团公司、攀钢集团公司、水城钢铁第7页万方数据集团公司等12家企业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书”,建立了协议合作框架,构建了“共享型产学研战略联盟”,双方共同设立了联盟办公室。2007年,我校与贵州水城钢铁集团公司建立了“共享型产学研联盟”oTg钢与武汉科技大学签约,共同建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基地,共同投入人力、物力培养研究生、定向生和实习生。水钢首批列出大型焦炉DCS系统设计、涂油机国产化等30多个科研和设计项巨让研究生、本科生以课题形式参与攻关和设计实践,通过共同培养,还为企业积聚和储备了人才。水钢集团现在有20多位企业首席研究员已经成为武汉科大的研究生导师、60多位骨干成为武汉科大的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校企双导师制,要求他们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选择科研项目、组织论文答辩,企业导师享受高校导师同等学术待遇。这种“共享型产学研联盟”形式,将企业的技术引进、消化、改造等活动与研究生、本科生培养及创新科技活动联系起来,以形成长期的战略性联合。(二)联合机构合作建立联合机构,是构建合作平台、实质推进产学研的有效模式。学校十分重视创建校企联合机构。2006年,武科大与武钢集团公司签约实现战略合作。学校与武钢成立了以武钢总经理为主任的产学合作推进委员会,同时成立了以武科大校长为院长的“武钢一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还成立了以武钢、武科大双聘院士张寿荣院士为主任的联合学术委员会。2007年又专门成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和科技合作两个分委员会,并且确立了以武科大教学科研副校长及武钢总工程师为主持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双方合作从经费上予以保障,从项目上给予支持,通过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实现效益。学校还与洛耐、河北钢铁集团等企业建立了类似的联合机构。这种合作机制的运作,把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从自发推向规范化、机制化,提升了合作层次,推动了实质合作。(三)厂地校三方合作学校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冶金特色服务于钢铁行业的同时,积极与第8页地方互动。学校因地制宜,与钢厂、地方三位一体、各举优势,以联席会议和厂地校合作办公室为运作架构,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例如,2005年学校与大冶钢厂和黄石市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共建“钢铁技术研究中心”;与韶钢和韶关市共建“韶钢产学合作基地”,大大促进了本地区教育的发展。特别是2007年,武汉科技大学与武钢及武汉市三方携手共建的“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厂地校合作的成功范例。通过这些合作机制的建立,促进了校企之间的全面互动和合作的制度化、系统化和长效性,推动了实质合作。目前学校与全国各主要钢铁冶金企业都建立了不同模式的固定合作关系,近3年来与学校签订各项合作协议的大型企业就有10余个;学校与68个企事业单位共建了156个校外实习基地,遍布湖北、湖南、河南、广西、河北、四川等地,覆盖了学校各专业,年接纳学生能力达到了10000人次。二、产学结合,多措并举,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新模式学校通过产学研合作,达成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共赢双赢的目标。同时,学校利用多种产学结合方式,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探索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新模式。一是引智人校、用户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保证人才培养规格贴近企业需求,学校注重吸收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005年以来,分别在7个钢铁冶金相关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与改革指导委员会”,其中60%的委员由冶金厂矿企业和钢铁设计研究院所的专家担任。同时,学校积极将企业的技术专家请进校,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承担教学任务、聘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等多种形式,参与人才培养。二是厂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模式。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条件,学校与实习基地依托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实施实习双导师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贴近生产一线,参与生产过程,甚至参与一些技术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接触,保证学生可以得到最大的感性收获和综合素质锻炼。万方数据中国冶金教育2009年第1期三是依托企业站点开展毕业设计模式。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我校冶金类专业多在冶金企业和科研院所建有毕业设计站点,学生进人站点后在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校外指导教师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并担任学生毕业设计答辩的评委。学生在企业站点真题真做,提高了毕业设计或论文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毕业设计结合工程实际的比例接近100%。四是实施企业和行业的定向复合培养模式。为满足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意向,学校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个性化加工,对口培养人才。实施“柔性培养”,在保证不影响本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前提下,设置相应的特色课程。2005年,我校与山西海鑫钢铁公司合作举办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班;2004年,我校与攀钢合作举办了钒钛冶金方向培养班。三、产学合作,互利双赢,成果丰硕武汉科技大学在与武钢合作中,双方围绕战略合作协议,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合作成效显著。2006年,通过武钢一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设立重大合作科研项目8个,与武钢股份公司签订科研合作项目32个。以项目为纽带,学校有8个学院参与,组建了26个“研转教”合作团队,共有192名教师和676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设计、研究、实践,还培养了40多名青年教师。2006年武钢提供项目研究经费达914万元,提供合作教育经费68万元,安排学生实习4526人次,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2007年武钢又向“武钢一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提供项目研究经费1000万元,提供合作教育经费500万元,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1等奖2项。已形成了从实验室研究到中试研究、工业化试验、推广应用、人才培养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提高。在与黄石市及大冶钢厂的合作中,学校被黄石市聘为科技顾问团单位,教师积极参加黄石市科技规划和政策咨询工作,为黄石市的科技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通过产学研合作,承担了作为我省2006年度十大重点工程的投资9亿元的黄石新冶钢90万吨新工艺焦化工程,此工程作为厂校共建实践基地和毕业设计站点,每年接收300多名学生参加实习和设计。新模式的产学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选择,学校利用产学结合的优势深入开展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教育资源,加强联合培养,丰富了本科人才培养形式。产学结合培养人才,扩展了传统教育教学的内涵、空间和形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通过充分参与生产、科研过程,接受工程技术训练,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参考文献:[1]陈玉阁、崔发周.产学结合中的不协调因素及管理策略.中国高等教育,2006,(13).[2]吴文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中国高等教育,2008,(11).[3]黄宣传等.搭建产学研合作新平台.湖北日报,2004。6.3.[4]刘曙甲等.科研为教学插上腾飞翅膀.科技日报,2008.4.11.第9页万方数据产学结合创新机制探索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作者:陈奎生,陈涛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81刊名:中国冶金教育英文刊名:CHINAMETALLURGICALEDUCATION年,卷(期:2009(1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4条1.刘曙甲科研为教学插上腾飞翅膀20082.黄宣传搭建产学研合作新平台20043.吴文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期刊论文]-中国高等教育2008(114.陈玉阁;崔发周产学结合中的不协调因素及管理策略[期刊论文]-中国高等教育2006(13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张昌凡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与湖南工业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比较研究*[会议论文]-20072.刘玉梅.雷先明.罗玉梅加强产学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会议论文]-20083.魏东.WeiDong三个面向: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创新之路[期刊论文]-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24.易建钢.陈奎生.YIJian-gang.CHENKui-sheng集成动态神经网络及其在冶金风机智能诊断系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噪声与振动控制2007,27(55.朱学彪.陈奎生.张安龙轨道衡称量防作弊系统设计[期刊论文]-工业计量2009,19(16.陈涛.袁靖转制型高校战略定位与专业建设协同研究木——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9(37.蔡玉婷.陈涛.刘璇武汉在校大学生网络团购满意度调查与思考[期刊论文]-当代经济2012(58.李四兰.陈涛.LISi-lan.CHENTao略论高新技术产品的广告创意[期刊论文]-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