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专项模拟试卷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项模拟试卷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项模拟试卷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项模拟试卷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项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应用,人工智能的计算、学习、推理等能力具有了质的改变和提升。但即使人工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身体的某些功能。它终究不是人类的身体。而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艺术创作的触发是由艺术家主体和外部客体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个“画意”就是艺术创作的冲动。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具有一种能动的选择性。这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同的。虽然人工智能现在也可以通过看图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微软小冰2017年就具有了“看图创作现代诗”的技能,但显而易见的是,人工智能的“看”与人类通过身体的“看”具有本质的不同。人工智能的“看”与其说是一种“看”,不如说是“数据分析”。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关于事物的数据、程序、编码等内容。通过分析所“看”之物的数据,人工智能再调动内存数据库,找到合适的模型、编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整个身体都会进入到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如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其实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将自己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内容通过艺术表达出来。而对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来说,其艺术创作过程仅仅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创作”的艺术为何物,对于它们来说,这些艺术仅仅是冰冷的数字与毫无温度的符号而已。与艺术家有生命的人的身体不同,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也在改造着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自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当人通过劳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毫无疑问,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另一方面对象的特质也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对主体形成了某种反作用。正所谓“文如其人”﹣﹣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同时“人如其文”﹣﹣人也会受到文的反作用。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过程来说,即使它可以对人工智能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也仅仅是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而且这些积累是作为一种数据和符号保存在人工智能的储存器之中,这显然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以上从身体的角度对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进行了比较,并认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身体”不同于人工智能机械化、数字化的“身体”。正因如此,我们才认为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只不过这里的媒介不再是人类的身体和基本的艺术创作工具,而是变成了具有某种智能的工具而已。所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可以表现为: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以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三、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摘编自张新科《艺术、身体与人工智能》)材料二:在媒体沟通会现场,技术团队展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的部分绘画作品,不论是构图、色彩还是虚实,小冰的作品都已经趋近于真人的绘画表达。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同时,因其对200余位艺术家画作的全面学习,还能在小冰的画作中看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相关专业人士评价小冰画作:构图很好,静物抽象的涂抹,动物造型的表现能力,艺术的感觉很准,假装不经意的表现。看起来极其不经意,但是该到的点都到了,而且又都能点到为止,整个画面随意而灵动,敢于大虚大实,敢于让很多东西淹没在黑暗之中。在小冰的命题创作《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系列中,观众可以惊喜地看到很多绘画先贤的“复活”:比如使用弗兰茨•马尔克的笔法绘制的在稻田中停落的飞机;比如好似莫奈绘画的人物徜徉在花海中,远处却是明灭的灰霾城市。可以想见,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可以这样认为,人工智能在创造领域的探索并不应以击败人类为目标,而应着眼于在达到与相应人类创造者的同等水准前提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优势,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摘编自“中国美术家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郑板桥画竹和微软小冰“看图创作现代诗”都是通过“看”进行艺术创作的,这说明艺术家和人工智能都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B.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过程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可见其数据库的大小决定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水准。C.从微软小冰创作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可以看到绘画先贤的“复活”,这是人工智能把自己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的结果。D.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还能通过学习人类艺术而具有一些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这可以看出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过程。B.“人如其文”这一说法说明了艺术创作对象的特质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对艺术创作主体形成了某种反作用。C.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因为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的艺术创作的。D.人工智能在创造领域的探索,有助于发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优势和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更好的未来。(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艺术从主题、形式到技术都令人惊叹,面对人工智能对传统艺术的挑战,公众和学界都应保持理性和宽容。”B.“当人工智能艺术形成‘人格’之后,一切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理念、常识或将不复存在,也会导致对人类艺术的取缔。”C.“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艺术创造里面有多少劳动的成分,人工智能就可以代替多少,并且现在已经实现了。”D.“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能模仿人脑的某些作用,但仍然不像人类身体那样感知外部环境、进入创作状态,只是‘人工’而非‘人类’行为。”(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光明前景的认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灯笼吴伯箫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记得,作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注]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本文写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注]霍骠姚,指汉朝霍去病,曾多次率军大破匈奴;裴公,指唐朝裴行俭,曾率军打败突厥;雪夜入蔡,指唐朝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文本二:那时不自量力,曾妄想创一种文体:小说的生活题材,诗的语言感情,散文的篇幅结构。内容是主要的,故事,人物,山水原野以至鸟兽虫鱼;感情粗犷、豪放也好,婉约,冲淡也好,总要有回甘余韵。(选自吴伯箫《无花果﹣﹣我和散文》)(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孩喜欢火与亮光,仿佛天性,因为火光关涉着温暖的守护、游戏的快乐、节日的气氛等美好的元素,而这些都是人们从小眷恋的。B.暗夜归途中的灯笼,见证了听故事的孩子和讲故事的祖父之间的亲密关系;深夜院子里亮着的灯笼,营造出家人相聚时祥和宁静的氛围。C.“进士第的官衔灯”暗示姊家曾有的显赫地位,“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与之形成反差,暗示时过境迁,昔日的华贵不复存在。D.相比有“尚书府”“某某县正堂”字样的纱灯,“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才是作者所爱,一贬一褒,突出作者对亲情的重视。(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多个角度描绘记忆,如“月华”“繁星”属视觉,“犬吠”“谈吐”属听觉,夜行人的“私语”写静,“闹嚷嚷的观众”写动。B.“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起到过渡作用,引出母亲送作者上学的情景,以多年来离乡漂泊的游子的视角来追忆,更增添惆怅的意味。C.对宫灯的描写,使文章由对现实世界的关注转入对历史情境的想象,华丽的宫灯代表着现实中缺失的诗意生活,让作者心生向往之情。D.文章语言凝练而典雅,例如,“如沸的繁星”以“沸”字表现繁星灼亮,“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等语句则化用古典诗文语汇。(3)《灯笼》最后两段在内容和主旨上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吴伯箫的《灯笼》将小说的题材、诗的感情、散文的结构融合在一起,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二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置幕中。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议宜中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崖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虽匆遽流离中,犹日书《大学章句》以劝讲。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B.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C.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D.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幕,“幕府”的简称,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的府署,这里指陆秀夫被李庭芝聘用为幕府僚属。B.枢密院,古代中央官署。五代至元代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宋设枢密院主掌军政大权。C.台谏,指台官与谏官。唐宋时期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D.《大学章句》是朱熹运用理学思想对《大学》加以诠释与补充之作,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秀夫才思清丽,性格沉静,不苟求被别人了解,在官署时宾主共欢同乐,只有陆秀夫独自沉默不发一言。B.陆秀夫不畏时艰,边境战事危急,他也没有避难离开李庭芝幕府,李庭芝录上他的名字,任命他为司农寺丞。C.陆秀夫尽职敢言。他参与议事与陈宜中意见不合,陈宜中指派言官弹劾他,他被罢官后因张世杰之言被召还。D.陆秀夫勤于政学。共立卫王后,他与张世杰一同掌管政事,朝廷述作都出自他手,每天写《大学章句》劝勉他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②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5)选文哪些地方体现了陆秀夫忠贞的品格?请结合文本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其一)杜甫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①。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注]①落大星:史书记载,有大星在诸葛亮的军营上空划落,不久诸葛亮去世。(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寒夜”渲染气氛,再引“落大星”的典故,将武卫将军与诸葛亮并论。B.颔联写将军生前英勇果决,死后魂魄犹存,生与死相互映照,情感格外深沉。C.颈联点明如今天下太平无事,自有文人为将军撰写碑铭,以此告慰逝者之灵。D.诗人感慨,将军封侯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其生前事迹恐怕也不会被史书记载。(2)作为挽词,这首诗围绕武卫将军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的《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洞箫之声动人心魄的句子是:“,。”(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之志,也难免会“。”(3)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因而成为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的自问自答:“?。”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书法是精神的外化。甲。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这不仅仅意味着书法创作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还是挥洒笔墨之趣,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安史之乱平定后,颜真卿怀着对叛军的无比义愤、对为国献身的侄儿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终写就()的《祭侄文稿》。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的承载体,中国书法不只是技术,()文化。像王羲之的行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随着书写群体不断扩大,书法展览层出不穷,书法的时代责任更加凸显,更需要倡导正大气象,并使之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神力量,使人们感奋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乙。(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雄壮一气呵成气吞山河还是B.雄浑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还是C.雄壮行云流水气吞山河而是D.雄浑行云流水气势磅礴而是(2)下面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两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乙: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B.甲: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乙:这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C.甲: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乙: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D.甲: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乙:这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是它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诸矛盾间的对立统一,使我国古代文化形成多元的统一体。在多种矛盾的对立统一过程中,这种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产生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形态。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审美观念,也就不是清一色的。多种审美观念之间,②,有些甚至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但是,他们又并存而为人们所接受。这正是我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所以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文艺学理论家,③。有的以入世的功利主义为主,但也不排斥忘世、出世的审美情趣;有的比较重视忘我忘物之境和禅理禅趣,但他们并不排斥现实性和功利性的审美观念。在这一点上,理论家如刘勰,文学家如苏轼,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就我国文学艺术历史整体而言,由于前面我们谈到的多元性的文化背景,所以才形成千姿百态、风格流派多样的光辉灿烂的文艺百花园。(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请把上文画波浪线部分的内容改为以“多元性的文化背景”为主语的单句。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一文中号召青年做“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的新青年。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大声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的我们,要走出孤芳自赏的狭小天地,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伟人的话语激励不同时代的青年,要大胆打破陋习,摆脱束缚,勇敢更新自我,张扬个性,成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新青年”。校团委举行“新青年,敢不同”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应用,人工智能的计算、学习、推理等能力具有了质的改变和提升。但即使人工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身体的某些功能。它终究不是人类的身体。而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艺术创作的触发是由艺术家主体和外部客体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个“画意”就是艺术创作的冲动。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具有一种能动的选择性。这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同的。虽然人工智能现在也可以通过看图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微软小冰2017年就具有了“看图创作现代诗”的技能,但显而易见的是,人工智能的“看”与人类通过身体的“看”具有本质的不同。人工智能的“看”与其说是一种“看”,不如说是“数据分析”。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关于事物的数据、程序、编码等内容。通过分析所“看”之物的数据,人工智能再调动内存数据库,找到合适的模型、编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整个身体都会进入到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如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其实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将自己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内容通过艺术表达出来。而对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来说,其艺术创作过程仅仅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创作”的艺术为何物,对于它们来说,这些艺术仅仅是冰冷的数字与毫无温度的符号而已。与艺术家有生命的人的身体不同,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也在改造着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自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当人通过劳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毫无疑问,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另一方面对象的特质也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对主体形成了某种反作用。正所谓“文如其人”﹣﹣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同时“人如其文”﹣﹣人也会受到文的反作用。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过程来说,即使它可以对人工智能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也仅仅是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而且这些积累是作为一种数据和符号保存在人工智能的储存器之中,这显然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以上从身体的角度对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进行了比较,并认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身体”不同于人工智能机械化、数字化的“身体”。正因如此,我们才认为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只不过这里的媒介不再是人类的身体和基本的艺术创作工具,而是变成了具有某种智能的工具而已。所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可以表现为: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以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三、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摘编自张新科《艺术、身体与人工智能》)材料二:在媒体沟通会现场,技术团队展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的部分绘画作品,不论是构图、色彩还是虚实,小冰的作品都已经趋近于真人的绘画表达。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同时,因其对200余位艺术家画作的全面学习,还能在小冰的画作中看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相关专业人士评价小冰画作:构图很好,静物抽象的涂抹,动物造型的表现能力,艺术的感觉很准,假装不经意的表现。看起来极其不经意,但是该到的点都到了,而且又都能点到为止,整个画面随意而灵动,敢于大虚大实,敢于让很多东西淹没在黑暗之中。在小冰的命题创作《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系列中,观众可以惊喜地看到很多绘画先贤的“复活”:比如使用弗兰茨•马尔克的笔法绘制的在稻田中停落的飞机;比如好似莫奈绘画的人物徜徉在花海中,远处却是明灭的灰霾城市。可以想见,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可以这样认为,人工智能在创造领域的探索并不应以击败人类为目标,而应着眼于在达到与相应人类创造者的同等水准前提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优势,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摘编自“中国美术家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郑板桥画竹和微软小冰“看图创作现代诗”都是通过“看”进行艺术创作的,这说明艺术家和人工智能都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B.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过程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可见其数据库的大小决定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水准。C.从微软小冰创作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可以看到绘画先贤的“复活”,这是人工智能把自己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的结果。D.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还能通过学习人类艺术而具有一些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这可以看出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过程。B.“人如其文”这一说法说明了艺术创作对象的特质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对艺术创作主体形成了某种反作用。C.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因为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的艺术创作的。D.人工智能在创造领域的探索,有助于发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优势和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更好的未来。(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DA.“人工智能艺术从主题、形式到技术都令人惊叹,面对人工智能对传统艺术的挑战,公众和学界都应保持理性和宽容。”B.“当人工智能艺术形成‘人格’之后,一切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理念、常识或将不复存在,也会导致对人类艺术的取缔。”C.“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艺术创造里面有多少劳动的成分,人工智能就可以代替多少,并且现在已经实现了。”D.“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能模仿人脑的某些作用,但仍然不像人类身体那样感知外部环境、进入创作状态,只是‘人工’而非‘人类’行为。”(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光明前景的认识。【解答】(1)A.“都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但显而易见的是,人工智能的‘看’与人类通过身体的‘看’具有本质的不同。人工智能的‘看’与其说是一种‘看’,不如说是‘数据分析’。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关于事物的数据、程序、编码等内容”可知,艺术家的“看”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而人工智能的“看”却与艺术家的“看”有着本质的不同。B.“可见其数据库的大小决定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水准”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可知,影响因素还有“学习能力的强弱”。C.“通过艺术对象化的结果”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四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这显然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可知,人工智能不能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2)C.分析错误,材料一第五段为“这里并不是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3)A.表述的是人们对人工智能艺术应当持有的态度。B.表述的是人工智能艺术形成“人格”之后,对人类文明和艺术的冲击与颠覆。C.表述的是人工智能对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的完成和对艺术创造里面劳动成分的代替,与“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的论点相反。(4)材料一共有5个自然段,通过通读原文,可以知道这段材料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先,提出论点。第一自然段中首先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这样的问句来开头,可以说吸引了读者的兴趣,接下来就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如“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最终得出“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的观点。其次,分析论点。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这部分三个自然段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讲述的内容分别是“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也在改造着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自己”都是从身体的角度出发论述对艺术家艺术创作作用力。在其中也阐述了艺术家的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并进行了比较。最后,总结论点。第五自然段对以上阐述进行总结,并得出“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的结论,并概括了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5)要想谈谈“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光明前景”,需要结合材料一中的第五自然段以及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如:①材料一原文“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可以表现为: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以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三、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以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②材料二原文“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优势,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可以知道,人工智能还可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③材料二原文“可以想见,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可以知道,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④材料二原文“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还能在小冰的画作中看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可以知道,人工智能可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体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答案:(1)D(2)C(3)D(4)①材料一先使用设问开篇,用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引发关注,并引出“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这一观点。②然后从身体的角度出发,论证了艺术创作的动力、过程以及对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艺术家个人的反作用,并分别对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进行了比较。③最后,得出了“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的结论,并概括了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5)①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可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②人工智能可融入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体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可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③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可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点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灯笼吴伯箫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记得,作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注]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本文写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注]霍骠姚,指汉朝霍去病,曾多次率军大破匈奴;裴公,指唐朝裴行俭,曾率军打败突厥;雪夜入蔡,指唐朝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文本二:那时不自量力,曾妄想创一种文体:小说的生活题材,诗的语言感情,散文的篇幅结构。内容是主要的,故事,人物,山水原野以至鸟兽虫鱼;感情粗犷、豪放也好,婉约,冲淡也好,总要有回甘余韵。(选自吴伯箫《无花果﹣﹣我和散文》)(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小孩喜欢火与亮光,仿佛天性,因为火光关涉着温暖的守护、游戏的快乐、节日的气氛等美好的元素,而这些都是人们从小眷恋的。B.暗夜归途中的灯笼,见证了听故事的孩子和讲故事的祖父之间的亲密关系;深夜院子里亮着的灯笼,营造出家人相聚时祥和宁静的氛围。C.“进士第的官衔灯”暗示姊家曾有的显赫地位,“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与之形成反差,暗示时过境迁,昔日的华贵不复存在。D.相比有“尚书府”“某某县正堂”字样的纱灯,“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才是作者所爱,一贬一褒,突出作者对亲情的重视。(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从多个角度描绘记忆,如“月华”“繁星”属视觉,“犬吠”“谈吐”属听觉,夜行人的“私语”写静,“闹嚷嚷的观众”写动。B.“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起到过渡作用,引出母亲送作者上学的情景,以多年来离乡漂泊的游子的视角来追忆,更增添惆怅的意味。C.对宫灯的描写,使文章由对现实世界的关注转入对历史情境的想象,华丽的宫灯代表着现实中缺失的诗意生活,让作者心生向往之情。D.文章语言凝练而典雅,例如,“如沸的繁星”以“沸”字表现繁星灼亮,“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等语句则化用古典诗文语汇。(3)《灯笼》最后两段在内容和主旨上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吴伯箫的《灯笼》将小说的题材、诗的感情、散文的结构融合在一起,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分析。【解答】(1)D.“才是作者所爱,一贬一褒,突出作者对亲情的重视”错误。“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可见虽用了“但”字但并没有贬前者的意味,两者都持褒义态度。故选D。(2)C.“华丽的宫灯代表着现实中缺失的诗意生活,让作者心生向往之情”错误。结合原文看“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可见作者只是因为缘分喜欢各类灯笼,并无“现实中缺失的诗意生活,让作者心生向往之情”,选项无中生有,曲解文意。故选C。(3)结构既点题写军帐中的灯笼,照应开头“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以及上文对各类灯笼的忆写。结尾“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等句子可见深化了中心思想。内容上由小时候家里的灯笼写作宫灯再到军帐中的灯笼……多角度多侧面取材,丰富文章内容,以“灯笼”引出古代将领保家卫国的事迹,“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情感豪迈,引发读者的壮志和激情。表达效果上,反问句“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是对英雄的怀念和赞扬,比喻句“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数燎原的一把烈火!”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长短句结合行文富有变化,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升华主旨,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愿望,歌颂参加抗战等带来光明的力量。(4)小说的题材:体现于第1段回忆小时候有光灯笼的旧事,“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生动有趣。体现于第3、4、5段“记得,作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自”“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文章围绕“灯笼”,写到亲人的离合、家族的变故、漂泊的悲欢等题材,故事性强。②诗的感情:“灯笼”在文中寄寓了作者丰富而深厚的内心情感;围绕灯笼的人事也都充满感情,如“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等表达,善于借意象抒发深情,留下回甘余韵。③散文的结构:文章以“灯笼”为主线串连人事,有乡邻、祖父、母亲、“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贯穿古今,多角度多侧面举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使文章形散而神聚。答案:(1)D(2)C(3)丰富内容,以“灯笼”引出古代将领保家卫国的事迹,情感豪迈。升华主旨,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愿望,歌颂参加抗战等带来光明的力量。(4)①小说的题材:文章围绕“灯笼”,写到亲人的离合、家族的变故、漂泊的悲欢等题材,故事性强。②诗的感情:“灯笼”在文中寄寓了作者丰富而深厚的内心情感;围绕灯笼的人事也都充满感情,如“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等表达,善于借意象抒发深情,留下回甘余韵。③散文的结构:文章以“灯笼”为主线串连人事,贯穿古今,使文章形散而神聚。【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二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置幕中。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议宜中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崖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虽匆遽流离中,犹日书《大学章句》以劝讲。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B.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C.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D.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幕,“幕府”的简称,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的府署,这里指陆秀夫被李庭芝聘用为幕府僚属。B.枢密院,古代中央官署。五代至元代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宋设枢密院主掌军政大权。C.台谏,指台官与谏官。唐宋时期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D.《大学章句》是朱熹运用理学思想对《大学》加以诠释与补充之作,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陆秀夫才思清丽,性格沉静,不苟求被别人了解,在官署时宾主共欢同乐,只有陆秀夫独自沉默不发一言。B.陆秀夫不畏时艰,边境战事危急,他也没有避难离开李庭芝幕府,李庭芝录上他的名字,任命他为司农寺丞。C.陆秀夫尽职敢言。他参与议事与陈宜中意见不合,陈宜中指派言官弹劾他,他被罢官后因张世杰之言被召还。D.陆秀夫勤于政学。共立卫王后,他与张世杰一同掌管政事,朝廷述作都出自他手,每天写《大学章句》劝勉他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②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5)选文哪些地方体现了陆秀夫忠贞的品格?请结合文本分析。【解答】(1)“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秀夫是人名,依据主谓结构来看,“笏立”应连着作为主语的谓语动词,所以排除BD。“无不悲动”的主语是“左右”,要连在一起,排除C。故选A。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每到朝会时节,陆秀夫端正笏板庄重地立于一边,到治朝上,或者有时在奔行路途中,陆秀夫凄然落泪,用官服擦泪,衣服都被沾湿了,身边的人没有不悲痛的。(2)B.“主掌军政大权”错,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3)B.“李庭芝录上他的名字,任命他为司农寺丞”错,原文为“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应该是李庭芝把他的名字上奏给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司农寺丞。(4)①尊俎,即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后代称宴席;少,稍微;希合,迎合,投合。译文:有时在府中宴饮,他坐在酒席间,整日姿态矜持庄重,不曾有一点迎合的意思。②咨访,咨询、访问;赞,辅佐;自尽,尽言自己的想法。译文:陈宜中认为陆秀夫久在军中,熟悉军中事务,每次遇事都询问陆秀夫之后才开始施行,陆秀夫也尽心辅佐他,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告诉他。(5)据原文“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可知,边境战事危急,属吏大多逃跑,而陆秀夫却没有离开李庭芝幕府,反映其为人忠诚;据原文“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可知,二王逃到温州,陆秀夫一路追随,并与其他大臣起拥立益王为帝;据原文“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乃与众共立卫王”,益王因为受惊生病去世,群臣都想要逃走,陆秀夫义不肯弃离,还与众人共同拥立卫王为帝;据原文“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即负王赴海死”可知,崖山被攻破,陆秀夫跑向卫王的船,而张世杰、苏刘义各自砍断缆绳离去,陆秀夫估计不可能逃脱,随即背着卫王投海而死,反映其忠烈。答案:(1)A(2)B(3)B(4)①有时在府中宴饮,他坐在酒席间,整日姿态矜持庄重,不曾有一点迎合的意思。②陈宜中认为陆秀夫久在军中,熟悉军中事务,每次遇事都询问陆秀夫之后才开始施行,陆秀夫也尽心辅佐他,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告诉他。(5)①边境战事危急,属吏大多逃跑,而陆秀夫却没有离开李庭芝幕府。②二王逃到温州,陆秀夫一路追随,并与其他大臣起拥立益王为帝。③益王因为受惊生病去世,群臣都想要逃走,陆秀夫义不肯弃离。④崖山被攻破,陆秀夫投海殉国。参考译文: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在他三岁时,他父亲把家迁到镇江。(陆秀夫)逐渐长大,跟随其同乡的二孟先生学习,二孟先生的弟子常常有一百多人,(但二孟先生)唯独指着陆秀夫说:“这不是个平凡的孩子。”景定元年,陆秀夫考中进士。李庭芝镇守淮南,听说了他的名声,征召安置他在自己的慕府中。陆秀夫才思清丽,当时的文人很少有赶得上他的。他性情沉稳安静,不苟且求人了解自己。每当属吏们来到官署(议事的地方),宾主欢聚一堂,陆秀夫独自沉默不发一言。有时在府中宴饮,他坐在酒席间,整日姿态矜持庄重,不曾有一点迎合的意思。等到考察他的政务,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更加器重他,即使自己调任也不让他离开自己,陆秀夫在李庭芝的府中三次升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李庭芝管辖淮东地区,提拔(陆秀夫)为参议官。德佑元年,边境战事危急,李庭芝幕府中的属吏大多逃跑,只有陆秀夫等几个人没有离开李庭芝。李庭芝把他的名字上奏给朝廷,朝廷任命陆秀夫为司农寺丞,他多次升迁至宗正少卿兼任起居舍人。二王逃到温州,陆秀夫与苏刘义追随跟从他们,派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人来到温州,于是共同在福州拥立益王为帝。(陆秀夫)后升迁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认为陆秀夫久在军中,悉军中事务,每次遇事都询问陆秀夫之后才开始施行,陆秀夫也尽心辅佐他,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告诉他。不久陆秀夫参与议事和陈宜中意见不合,陈宜中让言官弹劾并罢免了他。张世杰责备陈宜中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动用台谏大臣来弹劾别人?”陈宜中感到惶恐,急忙召陆秀夫回来了。当时君臣流亡在海边,许多事情疏忽了,杨太妃垂帘听政,与群臣说话时依然自称奴。每到朝会时节,陆秀夫端正笏板肃立,到治朝(古代朝礼之一)上,或者有时在奔行路途中,陆秀夫凄然落泪,用官服擦泪,衣服都被沾湿了,身边的人没有不悲痛的。在井澳遭遇大风,益王因为受惊生病去世,群臣都想要离去。陆秀夫说:“度宗皇帝有一个儿子还活着,将把他置于何地?古人尚且有凭借五百人的军队和方圆十里之地复兴国家的,现在百官有司都具备,有士兵数万人,上天如果不想灭绝宋朝,凭借这些难道不可以建立国家吗?”于是与众人共同拥立卫王为帝。皇帝于是任命陆秀夫为左丞相,与张世杰一同掌管政事。当时张世杰的军队驻守在崖山,陆秀夫对外筹划战事,在内调度工程,凡是皇帝有所述作,又都出自他的手。虽然在颠沛流离之中,事务繁多,时间匆忙,他每天都还是要写《大学章句》以劝讲别人。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被攻破,陆秀夫跑向卫王的船,而张世杰、苏刘义各自砍断缆绳离去,陆秀夫估计不可能逃脱,随即背着卫王投海而死,享年四十四岁。【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其一)杜甫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①。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注]①落大星:史书记载,有大星在诸葛亮的军营上空划落,不久诸葛亮去世。(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以“寒夜”渲染气氛,再引“落大星”的典故,将武卫将军与诸葛亮并论。B.颔联写将军生前英勇果决,死后魂魄犹存,生与死相互映照,情感格外深沉。C.颈联点明如今天下太平无事,自有文人为将军撰写碑铭,以此告慰逝者之灵。D.诗人感慨,将军封侯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其生前事迹恐怕也不会被史书记载。(2)作为挽词,这首诗围绕武卫将军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解答】(1)D.“将军封侯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错误,“封侯意疏阔”意思是武卫将军自己对封侯之事看得很淡,所以“将军封侯的愿望”曲解文意,只是杜甫为将军感慨功业未成,没能封侯。故选D。(2)结合颔联“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分析,想想英武的将军在敌军面前曾经多么勇敢果断,死亡的信息昭告天下时令天下人惋惜哀痛至极,可见诗人沉痛哀悼之情。结合颈联“书生已勒铭”分析,可见诗人对将军的由衷赞美,将军功绩显著,其英勇精神必为后人永远铭记于心。结合尾联“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分析,战死沙场的将军终究是功业未成,青史册上自然不能记录将军的大名,情不自禁地为之怅然叹息,可见诗人内心为逝者深深地遗憾惋惜。答案:(1)D(2)沉痛哀悼,将军之死令天下同悲;由衷赞美,将军功绩必为后人铭记;无比惋惜,将军功业未竟、未得封侯。【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的《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洞箫之声动人心魄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封狼居胥”之志,也难免会“赢得仓皇北顾。”(3)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因而成为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的自问自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解答】故答案为:(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重点字:嫠)(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赢)(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重点字:雁)【点评】《赤壁赋》中的名句辑录: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书法是精神的外化。甲。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这不仅仅意味着书法创作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还是挥洒笔墨之趣,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安史之乱平定后,颜真卿怀着对叛军的无比义愤、对为国献身的侄儿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终写就()的《祭侄文稿》。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的承载体,中国书法不只是技术,()文化。像王羲之的行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随着书写群体不断扩大,书法展览层出不穷,书法的时代责任更加凸显,更需要倡导正大气象,并使之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神力量,使人们感奋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乙。(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A.雄壮一气呵成气吞山河还是B.雄浑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还是C.雄壮行云流水气吞山河而是D.雄浑行云流水气势磅礴而是(2)下面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两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CA.甲: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乙: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B.甲: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乙:这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C.甲: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乙: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D.甲: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乙:这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解答】(1)第一处,雄壮:雄伟壮观。雄浑:雄健浑厚。语境修饰的是“书风”,应选用“雄浑”。第二处,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流畅紧凑,首尾贯通。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语境强调的是文章一口气写成,应选所“一气呵成”。第三处,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气吞山河”着眼于气魄宏大,常形容人的气概;“气势磅礴”着眼于气势雄伟,常形容事物和山、水等。这里形容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应选用“气势磅礴”。第四处,“而是”表并列关系,根据语境“作为中国精神的承载体,中国书法不只是技术”,应用“还是”与“不只是”搭配。故选B。(2)甲处,“好的书法作品”承前面一句“书法是精神的外化”,“必定有正大气象”与后面一句“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衔接,排除AD。乙处,应强调“书法家的使命”,“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应在后,与前文的观点吻合。故选C。(3)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缺少主语,关联词“不仅仅”要放到“书法创作”之后,二是语序不当,“挥洒笔思之趣”与“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应调换顺序,“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意义更加重大,应放在后面;关联词使用有误,应用“还要”与“不仅仅”相搭配。答案:(1)B(2)C(3)这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挥洒笔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是它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诸矛盾间的对立统一,使我国古代文化形成多元的统一体。在多种矛盾的对立统一过程中,这种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产生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形态。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审美观念,也就不是清一色的。多种审美观念之间,②,有些甚至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但是,他们又并存而为人们所接受。这正是我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多样性和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