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_第1页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_第2页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_第3页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_第4页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专题提纲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 1一、 城市公园简介 1二、 城市公园的起源 1三、 城市公园的历史演变 2四、 西方城市公园历史 2五、 国内城市公园的历史 4六、 城市公园发展历史区域案例——杭州 7城市公园简介城市公园的概念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乐园、居住区游园等,城市公园的景观面貌标志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水平高低。公园的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境地。公园造景的设计,无论在命名、楹联、摆设等都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公园景观的内容。同时设计还需要空间和内容上的相互照应、调整,并使之协调互补发展,提高庭园总体的造园艺术,也使庭园更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和设计趋势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以树木、草地、花卉为主,兼以人工构筑物的景观。由动物、植物、水体、园路等组成,偏重人与自然的交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户外(绿化)活动空间。城市公园的设计趋势

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水平走向空间立体功能日趋综合风格更趋多样性案例: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城市公园的起源从古埃及园林出现至今,世界造园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以城市公园的形式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情。17世纪中叶,首先在英国、继而在法国和全欧洲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向公众开放,统称为“公园”。这些园林具备城市公园的雏形,为19世纪欧洲各大城市公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中世纪及其之前的城市并不存在任何城市花园,那时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防卫。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阿尔伯蒂首次提出了建造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创造花园用于娱乐和休闲,此后花园对提高城市和居住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城市公园作为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从发生来讲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贵族私家花园的公众化,即所谓的公共花园,这就使公园仍带有花园的特质。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不久,法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继而革命的浪潮席卷全欧。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都向公众开放,并统称为公园(PublicPark)。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BirkinheadPark),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另一个源头源于社区或村镇的公共场地,特别是教堂前的开放草地。早在1643年,英国殖民者在波士顿购买了18.225km2的土地为公共使用地。自从1858年纽约开始建立中央公园以后,全美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公园,形成了公园运动。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提出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早在100多年前,他就与沃克(CalvertVaux)共同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这一事件不仅开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城市公园的历史演变源于古希腊的公共花园,结合体育运动的活动场所。最早的城市公园(PublicPark)出现在英国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是公共公园历史上的里程碑。案例:伯肯海德公园伦敦摄政公园19世纪中叶的美国,城市公园形态及功能逐步发展,纽约中央公园真正意义上的、愉悦普通大众的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与营造。案例:纽约中央公园受纽约中央公园的影响,19世纪末,奥姆斯特德在波土顿市规划建立了第一个公园系统.推动了城市公园的发展。案例:波士顿市公园系统前苏联在1917年十月革后,创建了一种按功能分区规划的文化休息公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城市公园建设。案例:高尔基文化休息公园西方城市公园历史西方城市公园从产生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人们对城市公园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使得城市公园的形式、风格发生了多次变革。19世纪:田园风格时期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1.城市公园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1.1城市公园成为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城市空间已不再是特殊的单一土地,而是综合的向外扩张的,追求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开敞与联系的空间。随着城市的结构调整、功能开发,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建设不仅仅是建几个公园的问题,而是要与整个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使公园分布合理,形成“点、线、片、面”相结合的整体格局。1.2城市公园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公园建设的背景,要求它应与城市构成良性互动的关系,而不是象私家园林那般“孤芳自赏”或传统城市公园那般“故步自封”,它的开放性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公园开放性的实现层次除了考虑公园系统中公园与公园之间的整体性之外(公园系统的建设),还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的融通(具体单体公园的建设),同时,公园开放性所涉及到的内容,至少包括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及与城市文化的对应。1.3多元城市空间的利用在城市土地资源严重稀缺的今天,合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土地(包括道路、停车场、水道、市场等),通过规划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综合利用空间无疑是人们今后努力的方向。2.传统文化要素在城市公园中的发掘、运用和表达2.1传统文化要素的保留、挖掘及再现公园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文化的承载形式上,现代城市公园对文化传统的表达主要体现为对传统形式的借鉴与继承,借助于传统的形式与内容去寻找新的含义或形成新的视觉形象,既可以使设计内容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又可以结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使设计具有现代感。传统文化形式的保留及再现不要仅仅局限于整体风格及具体材料方面,重要的是能够挖掘出真正的文化内涵,可以使用现代的一些布置手段,利用具有现代感材料的处理方式,借助园林要素的形式或符号,在设计中选用“只言片语”的传统形式汇插到现代园林中2.2文脉的表达和场所精神的体现衡量一个城市园林文化品位的高低,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标是文脉。文脉代表着一个城市园林所具有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代表着一个城市文化的特色化,而文脉和场所精神的表达正是通过一些具有特定时代意义的建筑或其他符号性的东西所承载。在新建城市公园过程中,要对场地元素辩证的分析,使具有特定价值的文化元素能够表留下来,使文脉能够充分表达,彰显场所精神。3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生态化、人性化、个性化3.1城市公园的生态化城市公园正从“咫尺园林”的微观尺度向“大地园林”、“生态园林”的宏观尺度发展。现代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是城市公园的一个重要作用。设计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自然植物群落和以自然布局为主的手法,景区中的主要景观建筑要与大自然流畅质朴的情趣相协调,不能把城市公园仅仅当作一处游乐场或娱乐场所来规划,一个真正的公园可以没有各种娱乐设施,但是不能没有绿色植被。如朝阳公园,大面积的绿地和合理的植物群落,为城市的生态系统建设起到很大作用。3.2设计中体现人性化城市公园作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活动交流的公共空间,通过空间的可达性(可接近性、大众性),可亲近和可参与的景观要素的创造,营造多样化的活动领域,激发人们的正面情绪。同时,在公园设计中要体现人性化,体现对多数人的服务,如公共厕所的人性化设计、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等,从细节中体现对人的关怀。3.3公园主题多样性公园要有自己的风格,也就是公园的个性。公园设计在遵循一些普遍的艺术原则、技术规范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手法,体现不同的特点,创造不同的主题。如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以雕塑为主题,展现不同的文化和艺术风格,成为其特色;菖蒲河公园以水为主,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适当设置雕塑小品,烘托气氛,画龙点睛,公园的夜景照明,突出红墙、河道和植物倒影,使人耳目一新;而明城墙遗址公园则运用简洁的设计手法,突出展现城墙的残缺之美,通过城墙、角楼展现沧桑之美。4多元设计思想的冲突与融合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心理特征乃至使用方式,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设计思想。当前的城市公园建设理念正走上继承文脉和走向国际化并存的道路,多元化园林创作趋势将不可避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计元素(并且社会也比以往更宽容地容纳各类思潮和各种尝试)的引入,对于设计者来说应该是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和更能发挥的设计环境。虽然两者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和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对接会有些摩擦甚至冲突,但不同的设计理念将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展示在设计的舞台上。5建设、管理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引入5.1公众参与机制的引入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是一种让群众参与决策过程的设计,使群众真正成为公园建设的主人。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应引入公众的参与机制,听取公众意见。公众参与的结果能提升公众自身的园林审美趣味与欣赏水准,反过来影响设计师与建设者,创造高品质的园林景观,使环境和人的关系更和谐,使公园建设的盲目性消失。这一过程最为重要的是一种观念,即在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方面,仅仅依赖于政府部门,是不能解决好所有问题的。它还可能限制了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的资源和创造性,也限制了公园绿地所能带给社区居民的兴趣与主人翁责任感。在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泛的合作,会成为我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方向。5.2建设过程市场机制的引入我国目前开放空间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政府投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逐渐趋向政府与商家、企业公私合作的多种投资形式。政府管理机构要重点实施政策引导、宏观监控和依法有效保护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个人积极参与城市公园的经营与管理,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使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共同运作。在开发管理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公园和开放空间的使用与商业、服务业的有机联系也是一个新的趋势。北京朝阳公园就是采用委托北京朝阳公园开发经营公司开发经营管理,采纳多方投资合作与管理的例子。5.3养护管理方式的转变在公园管理上,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和进一步扩展,城市公园建设逐渐摒弃孤立、有边界的公园模式,以开放的形式与城市的开放空间相融合,满足大众化公共性的使用要求。建成后的养护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单位和个人“认养”绿地,捐赠花草树木和园林设施、义务植树等;2)实行招标管理,达到降低养护成木、提高绿地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3)与街道联建管理,鼓励社区参与建立综合管理的新模式,利用社区工作优势与绿地管理具有互补性的特点,调动市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城市公园的管理中来实现公众与政府的互动管理。另外对部分居民区的城市公园,可探索实行属地化管理。总之,所谓的城市公园就是为公共服务的,它需要的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城市公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未来的城市公园也必将体现我们城市的特色,同时不同的城市公园也会有各自的特色。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城市公园也许就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因此,明确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未来生活,更好的做实际工作。城市公园发展历史区域案例——杭州杭州近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杭州近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西方园林文化借助沿海开埠城市租界公园的渗入、传统私家园林公园化的挑战和政府对公园文化的认可以及现代公园的多元化发展。这四个发展阶段都和杭州近现代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租界园林的出现,公园文化的萌芽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相继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且杭州城里划出租界,出现了城中之城。西方人将欧美的物质文明、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市政管理及审美情趣等都带入租界,使之成为东方文化世界中的一块西化拼图。西方侨民为闲暇生活所需,带来了西方的公共性活动场所形式,城市公园就是其中之一。私家园林公园化,公园文化的成长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产生的“洋务文化”促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陈代谢加剧,中西文化的嫁接几乎遍及到杭州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私家园林的洋化与商业化不可避免,私家园林公园化就是中西文化不和谐对接的结果,中国传统园林的近代转型也由此初露端倪。上流阶层、代表中国文化前进主流的文人、士绅,对自己所属的私家园林开始实行洋化处理使其公园化。政府建公园,公园文化的成型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社会生活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兴旅游娱乐项目的公园随之产生,先进公园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作为当值中国经济和文化的重镇——杭州也响应国名政府的号召,民国时期开放了一些私家园林、坛、庙作为公园,如西湖园林、郭庄、胡庆余堂;还兴建了公园、墓园等,风格大多为中西混合型,如中山公园、湖滨公园等。公园多元发展,公园文化的拓展全国解放以后,杭州的经济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地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它在关注物质文明建设的时候,也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公园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物资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于是杭州开始大力的实施建设各种主题公园、对原有公园进行景观更新、更加注重城市公园的设计、广泛推广小区公园等,这一时期的公园朝着多元化发展,一派欣欣向荣。杭州近现代公园与杭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的关系杭州近现代公园发展的四个阶段都与杭州在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有着很必然的联系,使他们的综合作用合力才导致了杭州公园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萌芽阶段公园文化的引入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造成的,《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发展超过了广州,全国外贸、金融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并辐射、促进了毗邻的杭州,使得杭州成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和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这为公园植根于经济基础这社会生活最深厚的土壤中创造了有利的先决条件。公园最本质的目的是为所有阶层的人们进行健身休闲的场所,但是在杭州、在整个中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租界范围内的公园只不过是殖民者文化入侵的一个手段,是少数殖民者的乐园。成长阶段19世纪末期,杭州作为中国第5大经济强市,受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私家园林的洋化与商业化不可避免。随着这时经济、文化实力的相对增强,一部分上流阶层、代表中国文化前进主流的文人、士绅,对自己所属的私家园林开始实行洋化处理使其公园化。成型阶段以辛亥革命为契机,古老的杭州迈出了新的步伐,开始踏上近代化的历程,尤其是1927年杭州建市之后,市政建设和经济文化都有较快的发展,整个城市的面貌也随之而起了变化。民国时期,正值杭州处于较快社会转型时期。辛亥革命后杭州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样式,使杭州呈现出一副全新的姿态,这正是杭州市民社会生长、发育的社会经济背景。辛亥革命的重大政治变革为杭州城市化创造了前提条件。由于铁路、公路交通日渐发展,沪杭、浙赣铁路先后建成通车,东南各省以及本省内地的丝、茶、米、木材等工农业产品,可以直接运抵杭州,再经水陆两路运往上海、南京等地,过境商贾与日俱增,春秋两季的游客也络绎不绝。杭州不但是浙江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是东南地区大宗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和工业品的中转地。这些都为杭州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对杭州公园文化的成型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拓展阶段公园出现的初衷是建设为全体人民服务的、不分种族、民族、阶层及职业的全民共有的园林。解放后后,由于杭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都是全国的排头兵,作为现代化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全国的经济强市和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的副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创新中心,市政府和园林设计部门也更有实力去关注公园的建设、更努力去实现公园的本质、更务实的去为人民服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杭州的公园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将传统公园的理念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如着力建设各种主题公园(杭州乐园、宋城、未来世界、杭州极地海洋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鸦片战争遗址公园等),对西湖十景、湖滨公园、中山公园、杭州市半山公园、杭州锦鳞公园等进行改造与改建和更新景观设计;大力推行小区内公园建设,提高城市公共绿化率(如杭州采荷小区公园、杭州建塘小区公园、杭州公园小区拱苑、杭州公园式入住小区钱江新城等)。杭州湖滨公园近现代发展的四个阶段湖滨公园,杭州的“城市客厅”,位于解放路之最西端,也是解放路走向西湖的大门,整个湖滨公园长约一千米,由6块大小不一的园地连缀而成。从南至北,依次为一公园、二公园、三公园、四公园、五公园、六公园。湖滨公园一百多年的发展与变迁,真实的展现了杭州公园的发展和变迁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杭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的变化。萌芽阶段: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相继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杭州城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且杭州城里划出租界,湖滨公园也被西方侵略者抢占,成为他们的“私人园林”,他们在那里修建了很多欧式的建筑与住宅,这些都为后来的湖滨公园奠定了基础。成长阶段:19世纪末期,受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杭州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基础有了一定的提高,私人园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要,而且一部分上层人士有实力来开始开展私家园林的洋化与商业化;代表中国文化前进主流的文人、士绅在这里向广大民众宣讲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潮,造成了中西文化的不和谐与不对接,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私家园林的公园化,这些因素让湖滨公园这一曾经的私人园林向很大一部分人开放。成型阶段:辛亥革命后,杭州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广大人民的生活相对稳定,物资生活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当时的杭州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和场所就是茶馆喝茶听书和戏楼听戏,这很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于是杭州就建起了第一座公园——湖滨公园。拓展阶段:全国解放至今的几十年里,随着杭州各项实力的与日俱增,湖滨公园也经过几次扩建和整修,并多次掀起绿化高潮,补植花木,让湖滨公园逐渐变成了一条宽阔的绿色长廊。除了绿化之外,湖滨公园还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动。1961年时,为了方便游客游湖,开辟了湖滨公园开往三潭印月和中山公园的专程航线,这样,可以使每天载客人数增加一倍左右,使更多的人乘到西湖船。同年国庆前夕,湖滨公园还装上了一长列白兰花形的花式路灯,把夜西湖打扮得更加妩媚多姿。据悉,这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次装置花式路灯。1996年时,湖滨一公园上塑起了一个叫“美人凤”的雕塑,作为杭州城市的“城标”,反映杭州作为风景旅游城市的独特风采和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现出现代杭州蒸蒸日上的城市精神风貌,表达多少年来国内外千百万游人对西湖的向往和眷恋之情。“美人凤”雕塑,历时3年,耗资120万元,在当年1月建成开放。几年后,杭州开始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湖滨公园被纳入西湖南线整治工程中。在整治工程中,复建了被称为清钱塘十八景的“亭湾骑射”,建亭廊挑入荷丛中,供游人赏景留影。在绿化上保留现状大乔木,迁移亚乔木及灌木,拆除破旧建筑,只保留澄庐及其南侧黄色别墅,改为旅游服务用房。大部分开挖水体,并与西湖沟通,使景观通透。曾经作为杭州“城标”的美人凤雕塑也在同年被拆除,放置美人凤的地方矗立起了一块清朝乾隆皇帝御笔“杭州西湖”的题词石刻,在石刻的另一侧还建起了一个名叫“晚香”的亭子。现在已经成了老年人的乐园,亭子周围的空地上还自发地形成几个戏曲角落。在这里,演员和看客是流动的,琴师将二胡往膝上一搁,柔软的旋律从琴弦之上流淌而出,按捺不住的看客便咿咿呀呀地唱起来。一曲终了,掌声响起,映衬着石刻简约的影子,成为一公园里靓丽的风景。对杭州近现代公园发展的评价杭州近代公园的发展过程说明:近代公园作为舶来品和文明的象征,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扩张而进入中国。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生活深层次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杭州乃至中国人民的逐步觉醒的过程、反映了杭州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逐步提高的过程、反映了中国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步提高的过程。杭州近代公园虽然数量不多,面积不大、水平不高,但它必竟是新中国成立后杭州园林建设最初的物质基础,并给现代公园及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了很多最直接的积极的影响。杭州现代公园的发展过程说明:杭州现代公园的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高潮都体现了杭州市每一次重大决策的效应、都体现了杭州市每一次跨越式发展的功绩、都体现着我国每一次改革和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成果。在杭州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公园园林建设也应该按照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大力发展主题公园,整合各相关公园的优势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形成合力,打造品牌;大力发展小区内公园,在全市形成点——线——面——体的立体景观形式,为每一个民众都提供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让城市增添很多绿肺,让公园起到实现人与资源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桥梁作用。结论杭州近现代公园的发展和杭州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的进步密不可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的不同也导致了杭州公园的模式与规模的差异;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杭州乃至整个中国当时的社会地位。参考文献[1]庄晨辉.城市公园.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年8月.[2]孟刚等.城市公园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3]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艾伦·泰特著.周玉鹏,肖季川,朱青模译.城市公园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麦华.西方城市公园发展演变仁.南方建筑,2006.[6]陈瑾,黄哲,沈守云.浅论城市专类公园发展历程与研究趋势.广东园林.,2008.[7]尹安石.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8]王晓俊.西方现代公园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9]WitoldRybczynski,陈伟新,MichaelGallagher.纽约中央公园150年演进历程[J]国外城市规划,2004,2:65-70[10]尤传楷.重访现代公园发源地[J]中国园林,2002,18:73-76[11]针之谷中吉[日],邹洪灿[译].西方造园变迁史[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1-299[12]吴楚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13]余永霞.中国主题公园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1X:76-77[14]朱建宁,丁珂.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