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河流地貌的发育-自学预习单(解析版)_第1页
2.3河流地貌的发育-自学预习单(解析版)_第2页
2.3河流地貌的发育-自学预习单(解析版)_第3页
2.3河流地貌的发育-自学预习单(解析版)_第4页
2.3河流地貌的发育-自学预习单(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5讲河流地貌的发育1.结合资料,绘制示意图,分析河谷的形成与演变。2.运用资料,掌握河流不同类型的堆积地貌的分布与特点。3.举例分析地貌形态对聚落的影响。知识点01河流地貌基础知识梳理一、河谷的演变河谷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初期(A)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B)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二、冲积平原的形成冲积平原主要包含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1.冲积-洪积平原a.分布:山前b.形成过程:洪水期→出山口处地势突缓,泥沙堆积→冲积扇→扩大+彼此联系→洪积—冲积平原。c.地貌特点:以谷口为定点,呈扇形。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2.河漫滩平原a.分布:河流中下游b.形成过程:河流凸岸泥沙堆积,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在一起→河漫滩平原。c.地貌特点:地形平坦,宽广。3.三角洲平原a.分布:河流入海口处的滨海地区b.形成过程:入海口处坡度变缓+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流速减慢,泥沙在河口堆积→河口三角洲。c.地貌特点:多呈现三角形,地形平坦,河网稠密。典例杭州湾的北岸是长江三角洲的南缘。东晋时期以来,杭州湾地区地壳相对稳定,但两岸海岸线变迁幅度较大。如图示意杭州湾北岸金山卫附近海岸线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杭州湾北岸泥沙的主要来源是(

)A.长江来沙 B.钱塘江来沙 C.黄浦江来沙D.潮流携带的泥沙2.关于杭州湾北岸海岸线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西北方向后退 B.向东南方向推进C.北部向东推进、南部向西北后退 D.北部向西后退、南部向东南推进3.导致杭州湾北岸海岸线变迁的地质作用(

)①河流堆积作用②河流侵蚀作用③海水堆积作用④海水侵蚀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1.A2.C3.C【解析】1.材料提示杭州湾的北岸是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因此其泥沙主要来源于长江,A正确,在我国海岸沿岸存在沿岸流,携带泥沙向南运动,钱塘江泥沙向南移动,黄浦江提供一定泥沙,但不是主要来源,潮流携带的泥沙较少,也不是主要来源,BCD错误。故选A。2.读图可知以金山卫附近为界,杭州湾北岸的海岸线从东晋到现代的变迁可分为两部分,北部逐渐向东扩展,南部向西北坍塌后退,C正确,ABD错误。故选C。3.杭州湾北岸海岸线北部逐渐向东扩展,主要是长江来沙的堆积作用,海水堆积作用较小,①正确,③错误;南部向西北坍塌的主要原因是潮流对海岸线的侵蚀作用,而非河流侵蚀,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入海口海岸线的变化主要以下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1、自然原因:(1)内力作用:陆地和海洋的上升或下沉;(2)外力作用:河流作用(侵蚀和堆积)、海水作用(侵蚀和堆积)。2、人为原因:(1)围海造陆;(2)上游修大坝或者改变植被状况等。即时小练钙华是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水中CO2含量减少或水的蒸发,导致水溶液发生碳酸钙过饱和而发生沉淀形成的。研究表明,水中的CO2含量与水温、流速呈明显负相关,与水生生物也具有明显相关性。下图为钙华带分布图与云南白水台钙华梯田景观(在清澈水流的映衬下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钙华分布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地(

)A.降水量较少 B.断裂构造发育 C.热量条件好 D.生物资源丰富2.白水台钙华池钙华形成的快慢及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月份,蒸发旺盛,钙华形成慢 B.1月份,水量少,钙华形成慢C.白天水温升高时,钙华形成加快 D.夜晚CO2减少,钙华形成加快【答案】1.B2.C【解析】1.由材料钙华是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形成可知,钙华的形成主要与该地断裂构造有关,B正确;地热水是地下水,并非与降水直接相关,且该地区隆水丰富,A错误,热量条件、生物资源影响CO2含量,对钙华形成的规模产生影响,但不是主因,CD不符。故选B。2.8月份,气温高蒸发旺盛,水中的CO2含量与水温呈明显负相关,因此CO2含量减少较多,因此钙华形成快,A错误;1月份,气温低,蒸发弱,钙华形成慢,B错误;白天水温升高时,蒸发加强,钙华形成加快,C正确;夜晚气温变低,蒸发减弱,钙华形成减慢,D错误。故选C。【点睛】钙华成因:陆地上富含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水(如泉水、表溪流、湖水等)因水中二氧化碳的消耗或水的蒸发,导致水溶液发生碳酸钙过饱和而发生沉淀。通常,钙华的形成受到了气候,地质地貌、水动力条件和生物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某些水生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促使碳酸钙沉积。知识点02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基础知识梳理三、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地区耕地状况乡村规模河网密布区破碎相对较小河网稀疏区连片较大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典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横断山区,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一千多年前,哈尼族人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下图是“红河哈尼梯田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哈尼梯田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地形条件 B.气候条件 C.水文条件 D.土壤条件2.村寨上方森林的主要作用是(

)A.调节气候,增加大气降水 B.美化环境,打造宜居条件C.涵养水源,保证灌溉用水 D.提供木材,获取生活能源3.村寨建在梯田上方,而不是河谷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利于建设 B.半山腰风景更美C.方便村民田间劳作 D.保证村寨水源清洁【答案】1.A2.C3.D【解析】1.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故哈尼梯田改造的自然要素是地形条件,A正确;对气候、水文、土壤条件影响较小,B、C、D错误。所以选A。2.森林可以调节局地气候,但不能增加大气降水,A错误;森林可以美化环境,不能打造宜居条件,B错误;因这里地势陡峭,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村寨上方森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证灌溉用水,C正确;种植森林的目的,不是为了提供木材,D错误。所以选C。3.该处地处山区,河谷地区的地势比梯田上方更平坦,A错误;风景对于农村聚落选址影响较小,B错误;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能增加劳动强度,C错误;梯田中农业生产可能污染水源,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避免水源被污染,D正确。所以选D。【点睛】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即时小练公元前214年,秦南海郡尉任嚣在番山(今越秀山)南部高地上筑城,史称“任嚣城”,此为广州建城之始,广州作为我国经久不衰的千年商都、南方大港,城市与港口发展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广州城市空间拓展和港口码头位置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任嚣城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包括(

)①受冬季风影响小②坡度大便于采光③山南抬升夏季风④高地利于防洪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珠江岸线主要的空间拓展方向及原因搭配正确是(

)A.向西、向南拓展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量大B.向东、向南拓展地形平缓,利于泥沙的沉积C.向西、向南拓展凸岸水流较缓,利于泥沙淤积D.向东、向南拓展距海洋近,受海水顶托作用强【答案】1.A2.C【解析】1.据材料可知,任嚣城选址于番山南部高地上,北部山地可阻挡冬季风,受冬季风影响小,①正确;地势较高,不易被洪水淹没,④正确;当地纬度低,光照太强,不需要考虑采光问题,②错误;当地降水多,也无需为了更多的降水而选址在山南,③错误;排除BCD,A正确;故选A。2.据图中信息可知,珠江岸线主要向南迁移,西侧的岸线向西迁移,BD错误;该河段为弯曲河段,表层水流向凹岸,凹岸水量大,流速快,而凸岸水量小,水流较缓,利于泥沙淤积,故不断向西、向南拓展,C正确,A错误;故选C。【点睛】平直河道主要看地转偏向力确定侵蚀岸和堆积岸,而弯曲河道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判断。一、流水侵蚀的三种类型溯源侵蚀:河流向源头方向上的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延伸。下蚀:垂直于地表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河床加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二、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的方法1.平直河段按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2.曲流河段则不管南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三、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山前冲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山前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期被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形平坦宽广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由于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潮顶托,水流流速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形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一、选择题敦煌莫高窟开凿于鸣沙山东麓大泉河西岸的砾石层崖壁上,这里至今仍保存着自北凉至元代一千年间建造的735座石窟。下图为莫高窟河段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唐代文献记载,莫高窟“凿为灵龛,上下云矗,构以飞阁,南北霞连,圣灯照时,一川星悬,前流长河,波映重阁”。说明当时的大泉河(

)A.流量较小,河床较浅 B.流量较小,河床较深C.流量较大,河床较浅 D.流量较大,河床较深2.莫高窟北区破坏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凹岸侵蚀强烈 B.河流冰期较长 C.岩石裂隙更多 D.岩性较为松软3.该区域地质史上曾发生过(

)A.大规模的褶皱运动 B.持续性急剧抬升C.河流下切洪积台地 D.大规模河流袭夺【答案】1.D2.A3.C【解析】1.敦煌莫高窟开凿于鸣沙山东麓大泉河西岸的砾石层崖壁上,大泉河形成了五级阶地,说明当时流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河床受下切侵蚀影响,河床较深,D正确。ABC错误。故选D。2.莫高窟北区破坏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大泉河向北流,河道北部是凹岸,凹岸侵蚀强烈,导致莫高窟北区破坏较严重,A正确。河流冰期、岩石裂隙、岩性差异不大,BCD错误。故选A。3.大泉河形成了五级阶地,说明该区域地质史上发生了河流下切洪积台地,C正确。大规模的褶皱运动会导致地形起伏加大,图中地形起伏不大,A错误。大泉河形成了五级阶地,是间歇性抬升,B错误。图中没有信息判断出现大规模河流袭夺,D错误。故选C。波堆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属于雅鲁藏布江的二级支流,河流两岸发育有古代冰川和现代冰川,该河流曾因堆积物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后堰塞体垮塌,湖水外泄。河道两侧堆积物及阶地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形成堰塞湖的堆积物最可能来源于(

)A.古代冰川 B.冰碛物垮塌 C.泥石流 D.地壳隆起5.两岸湖相沉积厚度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A.堰塞体垮塌后的河流侵蚀差异 B.堰塞湖湖水含沙量差异C.两岸冰碛物颗粒大小存在差异 D.早期河流沉积厚度差异6.堰塞体垮塌湖水外泄后,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答案】4.B5.A6.D【解析】4.由图可知,堵塞河道的物质只可能来自河流两侧高处的物质,波堆藏布江两侧的高处主要以冰碛物为主,B正确;在古代冰川活动时期,这里的气温一定远低于0℃,也就无法存在河流,无法形成堰塞湖,A错误;地壳隆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是某一个大范围地区的隆起,而不会在河流某个局部地区形成堰塞体,D错误;泥石流一般是在强降雨情况下形成的,波堆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且周围古代冰川与现代冰川广布,很难形成泥石流,C错误。由此判断该堰塞湖的堆积物最可能来自两岸高地上的冰碛物垮塌。故选B。5.由图可知,两岸湖相沉积的上下部存在河流相沉积,可见该区域发生了“河—湖—河”景观的演变。当堰塞体垮塌后,湖水迅速外泄,河流侵蚀底部湖相堆积物,由于河道两侧的差异性侵蚀(如流速、堆积物性质等差异所致)可能导致两侧湖相堆积物残留存在差异,A正确。故选A。6.波堆藏布江河道两侧的阶地表明该地壳经历了多次抬升。堰塞体垮塌,湖水外泄,河流搬运的泥沙在此堆积;当地壳抬升,河流两岸抬升形成阶地,侵蚀基准面改变,河流下切侵蚀,河岸形成新的堆积物。如此反复,形成一系列的河流阶地,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河口最大浑浊带常位于入海河口的盐水与淡水交汇处,这里的含沙量显著高于其上游和下游。下图示意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位置及最大浑浊带、长江口外多年含沙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此处(

)A.径流输沙总量最大 B.水下地势起伏最小C.径流和潮流流速相当 D.河道入海处快速展宽8.1996~2019年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A.上游植被破坏 B.上游水库建设 C.海平面上升 D.天文大潮增加9.2013年以来,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北港段含沙量保持稳定,其沙源主要来自(

)A.上游干流河道 B.最大浑浊带南港段C.崇明岛东滩 D.北港口外水下堆积体【答案】7.C8.B9.D【解析】7.长江入海口河段受向下游的径流和向上游顶托的潮流相互影响,在最大浑浊带处两者流速相当,方向相反,净流速约为零,搬运能力最低,形成最大浑浊带。故C正确,A错误,水下地势起伏小,河道入海处快速展宽和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无关,BD错误。故选C。8.由图可知,1982~2019年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含沙量总体下降,这主要与上游修筑水库拦截大量泥沙,导致长江向海输送的泥沙量减少有关,故B正确。上游植被破坏会导致泥沙增多,海平面上升、天文大潮增加和含沙量无关,故ACD错误,故选B。9.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港为径流的主要通道,北港为涨潮流的主要通道。由图可知,北港口外的含沙量显著下降,而南港口外的含沙量并没有显著下降,说明北港口外的水下堆积体的部分泥沙在涨潮流的作用下向北港最大浑浊带输送。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长江口,指长江在东海入海口的一段水域,从江苏江阴鹅鼻嘴起,到入海口的鸡骨礁为止,长约232公里。长江口平面呈喇叭形,窄口端江面宽度5.8公里,宽口江面宽度90公里。崩岸是指河岸因受水流冲刷,土石失稳在岸坡产生崩落的现象。崩岸是河流演变的一种表现形式,普遍存在于冲积平原河流两岸。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三峡大坝下游,崩岸发生频率极高。完成下面小题。10.短期内,崩岸使得荆江河段(

)①河谷变窄②河流变长③河床变深④河流变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研究表明,三峡库区建成蓄水后,荆江河段岸崩频率明显增加,主要因为(

)A.荆江河段流量增大,流水侵蚀加剧 B.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C.地势落差显著变大,下切侵蚀严重 D.输沙量减少,荆江岸坡被持续冲刷【答案】10.C11.D【解析】10.结合材料,崩岸是指河岸因受水流冲刷,土石失稳在岸坡产生崩落的现象。因此,荆江河段崩岸将导致河谷因岸坡土石崩落而有所拓宽,①错误;因为崩落的土石短期内将沉积在河床底部,河床变浅,③错误。由材料所知,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三峡大坝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区,受到的冲刷作用以侧切侵蚀为主,因此崩岸现象主要发生在凹岸(侵蚀岸),所以河流因侧蚀加强,河道更弯曲,④正确;因为河道更加弯曲,所以河流长度有所增加,②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C符合题意,ABD错误。11.据材料可知,三峡大坝位于荆江河段的上游,三峡库区蓄水后,荆江河段流量有所减少,A错误;三峡库区蓄水对上游植被影响较小,B错误;三峡库区蓄水导致荆江河段和三峡库区之间的水位落差变大,对荆江河段的地势落差影响较小,C错误;库区具有蓄水蓄沙的功能,因此输送到下游荆江段的沙量减少,由于库区蓄水增大了荆江河段和三峡库区之间的水位落差,荆江岸坡受到的冲刷作用变强,因此D正确。【点睛】河流作为外力作用的物质之一,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分为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侵蚀有溯源侵蚀、下切侵蚀、侧切侵蚀,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上游河段,侧切侵蚀主要在中下游,河流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粗—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读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示意图和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其对应的流速变化分别是(

)A.快一快一慢 B.慢一快一慢 C.慢—慢一快 D.快—慢一快13.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其南、北河道的特征分别是(

)A.南河道宽而深,北河道窄而浅 B.南河道窄而深,北河道宽而浅C.南河道宽而浅,北河道窄而深 D.南河道窄而浅,北河道宽而深【答案】12.B13.B【解析】12.流速越快,侵蚀和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物颗粒物越大;由材料可知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粗——细的分布,可推测出流速为慢——快——慢,B正确、ACD错。故选B。13.图文信息显示,随着长江流量增加,南河道流量比重下降,北河道流量比重上升,表明随着长江水位提高,进入北河道的水流增长更快,其原因与南北河道的形态密切相关,由于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水位上升时,河面宽度增长迅速,流量大,易于洪水期过水;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枯水期因较深河水容易经该河道向下流动,而洪水期随着水位上升,河面宽度增长较小,通过洪水量增长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2022年10月,有人利用无人机拍到了浙江海宁钱塘江边壮观的“潮汐树”景观(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已知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为天文大潮。)回答问题。14.打造潮汐树的外营力主要来自(

)A.风 B.河流 C.冰川 D.海水15.潮汐树是由一条条“潮沟”组成,其形成过程是(

)A.海水涨落泥沙堆积 B.海水涨落泥沙侵蚀C.涨潮侵蚀落潮堆积 D.涨潮堆积落潮侵蚀16.每个农历月初七到十五,潮汐树的变化是(

)A.向陆地方向生长 B.向海洋方向生长C.向陆地方向萎缩 D.向海洋方向萎缩【答案】14.D15.D16.A【解析】14.根据材料,潮汐树形成的原因是潮汐的作用,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即海水的运动,ABC错误,D正确,故选D。15.当涨潮时,海水携带泥沙上涌,在潮滩上淤积。落潮时水的流速大,侵蚀能力强,滩面的水流在地势较低处冲刷出一道道潮沟;越靠近海面,汇集的水量越多,流速越快,侵蚀能力越强,冲出的潮沟越宽越深;日复一日,海水不断侵蚀加深潮沟,在侧蚀和溯源侵蚀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一棵棵“参天大树”。ABC错误,D正确,故选D。16.根据潮汐的规律,农历初七为小潮,十五为大潮,从初七到十五潮汐现象越来越明显,即涨潮时淹没的陆地面积越来越大,根据上题潮汐树的形成过程,涨潮时淹没的陆地面积越大,潮汐树就会向陆地方向生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发生和太阳,月球都有关系,也和我国传统农历对应。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即朔点时刻处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河道中心滩、沙洲、沙坝等造成河床分汊,多形成辫状河道,其形态常常不稳定。下图为某河段内辫状河道的一次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河段最适宜发育辫状河道的是(

)A.长江河源区 B.黄河中游 C.珠江中下游 D.塔里木河下游18.图示辫状河道的演变期间,中心沙坝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和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D.风力搬运和流水侵蚀【答案】17.A18.B【解析】17.由辫状河河道窄且不稳定可知,其存在位置有水量较小,地势平坦的特点,四个选项中只有长江河源区符合该特点,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图示辫状河道的演变期间,中心沙坝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强弱交替的流水沉积和流水侵蚀作用,侵蚀作用强时,中心沙坝被冲开,河道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再次发生弯曲,流速慢的区域再次沉积作用变强,形成新的中心沙坝,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辫状河道是一种平原河流地貌,其主要成因为分叉型河床导致,河床因心滩、沙洲造成河床分叉,宽窄相同,形似发辫,所以称为辫状河道。辫状河道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河段以及冲积扇上。多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其宽/深比值>40,弯度指数<15,河道砂坝(心滩)发育。河流坡降大,河道不固定,迁移迅速,故又称为"游荡性河道"。由于河流经常改道,河道砂坝位置不固定,故天然堤和河漫滩不发育。由于坡降大,沉积物搬运量大,并以底负载搬运型式为主。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如图示意发源于太行山的拒马河的河流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图示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垂直下降流水侵蚀 B.地壳垂直上升流水侵蚀C.地壳垂直下降流水沉积 D.地壳垂直上升流水沉积20.图示地区地壳运动上升的次数最可能是(

)A.1次 B.2次 C.3次 D.4次【答案】19.B20.C【解析】19.由于河流下切侵蚀使河谷不断变深,使原来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线,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对称地形称为阶地。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或河床演变而来的,当河流流经的地区地壳上升时,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河流下切侵蚀,形成阶地,因此图示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垂直上升,流水侵蚀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阶地坡上下层次分级,级数按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越向高处,年代越老,地壳每上升一级,就形成一级阶地。图示有三级阶地,图示地区地壳运动的次数有可能是3次,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二、综合题21.读黄河下游地形及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甲区域的地貌类型及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2)判断流经AB两城市附近河流流速的大小,并用AB两城市附近的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