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福建省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

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小题。

经典是思想与意义的渊薮

经典,用卡尔维诺的话说,“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

样带来发现的书”。当然,这也需要读者是一个有思想、有

发现能力的人。任何经典,总是活在当下,总是与一切时代

同在,回答每一个它的读者所处时代必然会提出的问题。对

于一个真正有思想能力和发现能力的人来说,所有的经典都

是他那个时代的经典。只有思维能力孱弱、缺乏足够想象力

1

的人,才会把《论语》或《史记》看作是过去时代的书。也

没有任何一个好学深思者,会认为《荷马史诗》表达的只是

虚构的希腊神话,而不是复杂的人类经验。

经典与一般著作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们不是单纯的书,

而是人类经验不可分割的基本组成部分,与人类一起生活、

成长;另一方面,阅读经典是人类成长的基本方式,人类每

次总是带着新的经验和新的思想去阅读经典,经典也因而每

次都会展现出新的深度和广度。这也就是为什么释义学必然

是阅读经典的基本方法论。经典是意义的渊薮,是思想取之

不尽的源泉。朱熹倾几十年之力于《四书集注》,原因即在

于此。经典是无法一览无余的,它随着我们的理解力和领悟

力,以及我们的问题意识的提高而愈益精深博大,不可方物。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根据柯林武德在其自传中提

出的问题逻辑,论述了他自己的释义学的问答逻辑的思想。

大意是柯林武德认为,理解一个文本首先要理解它所要回答

的问题;而伽达默尔认为,理解文本的首要前提是我们先向

它提出问题,然后将文本视为对我们问题的回答。“因为提

出问题,就是打开了意义的各种可能性,因而就让有意义的

东西进入自己的意见中。”文本的意义是无穷尽的,因为一

代又一代的人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文

本因而获得新的意义。这样的问答逻辑主观主义的意味是很

明显的,它强调的是读者的主动性,文本似乎只能通过被动

2

回答读者或解释者所提的问题,来产生它的意义,却没有看

到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对读者的引导作用。读者不可能随

便提问,问题也不可能不围绕着文本提出。作为经典的文本

更是对读者有重要的引领之功,它们会将读者引领到一个全

新的问题领域和意义领域。即使是对经典提出批判性问题的

读者,也必须首先理解了文本的特殊意义,才能提出有针对

性的相关问题。

任何对经典的注释、评论、诠释都无法替代对经典本身的

研读。众多关于经典的二手著作与经典本身相比只有次要的

意义,也证明经典本身的意义是不可抹杀的,是决定性的。

经典本身是泉眼,由种种解释得来的意义只是从中产生的泉

水。泉眼及其生长机制产生了泉水,而不是一代又一代的诠

释造成了泉眼,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此外,诠释不总是合

理的,但不合理的诠释丝毫不会影响经典本身的地位。经典

存在于解释之中,但解释并不等于经典。任何诠释和阐释都

是在经典本身的问题刺激下产生的,在此意义上,单纯的注

释还算不上完全意义的阐释。

经典构成生命的内在骨骼

但这不等于我们为了要达到某种具体的目的去读经典。阅

读经典应该本身就是目的,我们不能将经典作为一个需要我

们从外部加以征服的客体来对待,而应该将阅读经典作为丰

3

富我们思想和经验的必由途径,作为我们生命活动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来对待,使之最终融入我们的生命和生活。西人说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即有此意义在。夫子曰:“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也说明

古人皓首穷经,首先不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而是以其本身为

目的。“穷经”(阅读经典)为了求道,生命通过得道而完善、

丰富和提高,进而融入宇宙万化,与天地参。经典之所以能

融入我们的生命,构成生命经验的内在骨骼,是因为真正的

经典不管主题内容为何,总是与宇宙人生的基本问题有关,

构成我们安身立命的依靠。卡尔维诺甚至说,经典是“一本

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也是这个意思。经典涉及人

类终极关怀的基本问题,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经典也。

如何阅读经典

首先,我觉得阅读经典一定要有敬畏心。经典是由少数

不世出的天才创造的文明的大经大法,它们实际上表达了人

类文明的基本原则和人类思想情感的基本特征。它们体现了

人类最可宝贵的智慧、追求、理想和热情,是独一无二、不

可复制的。没有敬畏之心,我们就无法真正从中学到经典所

表达的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今天的人们出于现代人的无知与

狂妄,总觉得古人不过如此,比起我们来差远了,至少他们

不懂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知道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不少人

书还没看懂,就在那里对经典及其作者评头论足,横加指责,

4

这是今天常见的现象。这是非常荒谬的。没有敬畏心,我们

根本无法进入经典的精神世界。

其次,我们要明确阅读经典的目的。经典在形式与内容上

都相当完美,都能给予我

们很多东西。但读经典首先是求道,弄清经典要向我们传达

的人类普遍的道理和真理,因此,我们在读经典的时候,先

要去发现它所传达的道理。但是,一般的经典不会像教科书

那样,一条一条把道理现成摆在那里,我们一看就明白了。

经典讲的道理一般都是大道理,大道理总是复杂的,需要我

们去分析、去研究。而分析研究要求我们对经典的每一句话,

甚至每一个字都不能放过,作者的修辞、语气、比喻、表述

顺序,都必须仔细研究,反复阅读,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把

握经典要告诉我们的真理。

(摘编自张汝伦《阅读经典的意义》)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论语》《史记》是过去时代的书,《荷马史诗》

是虚构的希腊神话,但对真正的读者而言,这些书中都包含

着复杂的人类经验。

B.柯林武德认为首先要理解文本所要回答的问题,而伽达

默尔认为是读者先向文本提出问题之后文本再作出回答,作

者认同后者的观点。

5

C.阅读经典能丰富我们的思想和经验,让生命得到完善、

丰富和提高,阅读经典本身就是目的,不应该带有任何具体

的实用的目的。

D.阅读经典的目的是求道,需要我们从内容到形式去深入

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经典的大道理,而阅读教科书是不需

要思考和发现能力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典是意义和思想的源泉,能回答任何时代的读者提出

来的问题,所以朱熹和当代的我们读《四书》在某种程度上

都能获得所需要的答案。

B.读者首先要理解经典文本的特殊意义,例如一个对《庄

子》毫无理解的人,是不可能对《庄子》的“适性逍遥”思

想提出批判性意见的。

C.我们不能将经典作为一个需要我们从外部加以征服的

客体来对待,这并不是说经典阅读对读者而言不存在障碍,

算不上是一种挑战性的活动。

D.经典体现了人类最可宝贵的智慧,如果一个人对经典作

品表示不喜欢、不同意和反对,那他是非常荒谬的,也根本

无法进入经典的精神世界。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

A.第一节第二段,主要采用比较论证和例证法,更加鲜明

有力地阐释了经典的特点。

B.第二节引用《论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证明阅读

经典首先要培养对经典的兴趣。

C.第三节指出现代人在对待经典上的一些弊病,体现论说

文对现实问题的批判与关照。

D.本文条理明晰,按照经典是什么,为什么要读经典和如

何阅读经典的思路展开论述。

4.请简要分析第一节第四段“泉眼”和”泉水”的作用。(4

分)

5.作为高三学子,请结合本文的观点,给高一新生谈谈该如

何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6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在旷野里(节选)

柳青

朱明山和青年团县工委副书记李瑛,跟着推行李的手车

进了离车站二里多的县城,拐过三两个弯,就到县委会了。

7

县委会刚开了晚饭。朱明山立刻同许多干部见了面。除了

在陕北就惯熟的、新近由组织部长提成副书记的赵振国,其

他干部都很陌生。可这没关系,他会和他们混得很熟。

脸上刻着一条条皱纹、驼着背的赵振国,张罗着叫管理员

另准备饭,叫通信员打洗脸水、泡茶,拉朱明山先到他屋里

休息。

朱明山连忙伸出手叫什么都不要动,他自己走到摆在院里

的一张桌子前,取了碗筷,盛了饭,回到赵振国的那一滩滩

就地席跟前蹲下来吃饭。

朱明山到桌上去盛第二碗饭时,听见李瑛小声地给她同席

的人说:“可朴素啦。准备从车站往城里扛行李……”

“李瑛同志,你在背后议论旁人什么?”朱明山盛了饭,

转身笑说。

李瑛对她同伴伸伸舌头,随即勇敢地站起来,带着羞赧说:

“朱书记,我当成你那小皮箱里有金子,那么点那么沉……”

“没金子,可是有比金子更贵重的东西。”

,,啥?”

“书。”

饭场里一片微笑的脸,朱明山觉得和大家开始熟了。

8

饭后,朱明山和赵振国把县委会所有地方看了看,就在院

子里乘凉。他们把裤子卷得像短裤一样,光穿个汗背心,抽

烟、喝茶、谈话。

“这里到山根底下有多远?”

“到最近的一个山口子四十里,”赵振国放下茶杯,介绍

情况,“城北主要是产棉区,城南原上三个区是产麦区,溜

南山根的四个区因为山里流出来的河,有一部分稻田……”

朱明山留心地听着,自他担负起各种性质的领导职务以来,

从不愿在最简单的基本情况上重复地问人。当他听到县里还

有稻田时,立刻觉到这对他是种完全新的东西。

“稻田很多吗?”

“多是不多,”赵振国见书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谈兴

更大地说,“这里一年种两茬庄稼,庄稼的样数可没咱陕北

多;群众又从主要的里头抓主要的,把大部分本钱和工夫都

纳上去……”

“就是说,一茬主要的庄稼瞎了,生活就成大问题了?”

朱明山坐在躺椅上,身体却朝前倾着,两手捧着一个茶杯,

在黑夜里探头注视着副书记。

“对,”赵振国咽了一大口茶,兴致勃勃说,“不像陕北

说的,坡里不收洼里收。”

9

朱明山连连点头说:“我们做工作就要抓住这种特点。你

到这里就在县上吧?”

“不啊,乍解放那阵在区上,”赵振国好像对自己的经

历很生疏似的回忆着,伸出手用指头计算着,“我看:剿匪、

减租、反霸,反霸以后才到县上。”

“那你对老区干部和新区干部都摸得很熟啊!”朱明山高

兴得眼里闪着光。

“熟顶甚?”赵振国显出苦恼的样子,“熟也是老婆婆的

家务账,又没个头绪。土改以前没指望,土改以后我倒抓得

紧,给地委一连打了几回报告,要求学习,结果常书记倒给

调走了。我看我大约要不大不小犯上个错误,才能离开

这……”

朱明山以前熟悉的赵振国那股牛性子,又在这里看到了。

他解释说:“这是个普遍问题,要慢慢一步一步解决,不过

主要的还要看在工作中学习。”

“那也要有个底嘛,一摊子不知从哪达抓起哇,”赵振国

苦恼地诉说着,后悔莫及地说,“在陕北工作了那么多年,

没注意学习,真是冤枉!那阵众人见你随常夹一本厚书,还

笑你冒充知识分子哩。”

朱明山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忍不住笑了笑。

10

“各人有各人的情况,”朱明山毫不感到有什么值得自

负地问,“嫂子和娃娃们都来了吗?我记得你的娃娃还不

少....”

“来了就养了一个娃了,”赵振国负担沉重的样子,好像

他的烦恼这时集中到这一点上,我老婆斗大的字不识得一个,

往哪达送去?就算有个地方送,娃娃们又往哪达填?”他抽着

一支烟,加添说,“不是咱熟,我不和你说这些。”

“我知道。”朱明山知道他从来就是一个不愿诉苦也不

愿多解释的人。他的缺点就是有时有些简单化和执拗。朱明

山听了他的苦恼,亲切地安慰说:“在新局面里发生了许多

问题,慢慢都要解决的;咱们的新国家成立还不到二年。”

赵振国显然不愿沿着这股线继续谈下去,就问:“关于

干部思想方面,总的情况地委知道吧?”

“德麟同志大致谈过一下。”

“我就是典型。”

“看你又来了,”朱明山伸手在他的光腿上拍了一拍,

“你才还说着,我又不是不了解你?”

赵振国略带惭愧地笑笑,然后郑重其事说,“老区干部

没文化,一套老经验已经使唤完了。新干部起来了,有文化,

虽说有些不实际,劲头大,开展快……”

“这是好事情。”

11

“因此老区来的干部苦恼。怎办哩?土改完了争取战争胜

利,而今土改完了路长着哩,一眼看不到头,模糊得很,复

杂得很。你给大家讲社会主义,大家要解决眼前的问题,什

么都是问题……”

“都是些什么具体问题呢?”朱明山在军队里养成一种习

性,不管情况多么危险复杂,总是注意保持着平静。

于是赵振国谈起一些具体的人和事。他有时谈得苦恼,

有时谈得气愤,用手掌响亮地打着他的光腿。

朱明山陷入了沉思,他的头脑已经被赵振国用许多具体

事实所说明的那些问题盘踞了。

“我看干脆把这伙老上一脑子都调去学习算了。”赵振国

烦躁地说。

“那怎么行呢?”朱明山不同意地看了眼副书记。朱明

山心里想的是:茫然不知所从自然不行;形式上轰轰烈烈,

实际上浪费群众的热情也不行。他说:“调学习的也要,

可是不管学习也好、工作也好,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他给赵振国解释没有真正懂得社会主义又懂得眼前该怎么

办的人,社会主义总是遥远模糊的道理。“我今天在火车

上看见群众爱国主义的热情那么高,就想我们一定要教育

干部,怎么把这种宝贵的热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去。”

12

(本文创作于1953年,发表于《人民文学》2024

年第1期,有删改)

[注]小说故事的背景是1951年7月初,地点是陕西渭河

平原某县。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塑造了朱明山这个作风扎实、工作务实的党的干部

形象,他刚到任就深入群众,与干部谈话,了解当地生产情

况。

B.文中朱明山与赵振国关于当地粮食生产的对话,反映了

当地农业生产落后,农民只能靠天吃饭的严峻形势。

C.文中赵振国谢,我就是典型”,表明他是一个以身作则、

服从组织安排、听从革命需要的基层干部的“典型”。

D.文章结尾段体现了朱明山面对昔日老战友的苦恼、抱怨,

面对眼前的烂摊子,沉着冷静,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根源。

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叙述方式,

增强叙述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叙述更加丰富和曲折。

13

B.文章通过对李瑛、赵振国语言、神态的描写,侧面表现

朱明山爱好读书、重视学习,突出“学习”对于工作的重要

性。

C.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是靠对话来推动的,读者能在

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人物内心、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矛盾。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当地的庄稼种植、收成情况

与陕北的对比,老区干部和新干部的对比,以此凸显主题。

8.有评论认为,柳青小说的语言风格“朴素简约”,请结合

本文简要说明。(4分)

9.“对于作家,一切归根于生活”,是柳青发表于《人民文

学》1952年第6期《和人民一道前进一一纪念毛泽东同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周年》一文中的观点。本

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14

曾申谓子思曰:“屈己以伸道乎?抗志以贫贱乎?”子思日:

“道伸,吾所愿也。今天下王侯,其孰能哉?与屈己以富贵,

不若抗志以贫贱。屈己则制于人,抗志则不愧于道。”子思

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子思问之曰:“鳏

鱼,鱼之难得者也。子果何得之?对曰:“吾始下钓。垂一鲂

之饵鳏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矣。”子思喟然日:

“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卫君言

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所为,君

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

“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

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之赞己,暗莫甚焉;不度

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

上,民弗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子思谓卫君曰:“君

之国事将日非矣。”君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

出言皆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

以为是,而士庶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

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故使如此。如此,

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

似卫之君臣乎!”

(节选自《孔丛子》)

材料二:

15

曾子谓子思曰:“昔者,吾从夫子游于诸侯,夫子未尝

失人臣之礼,而犹圣道不行。今吾观子有傲世主之心,无乃

不容乎?”子思曰:“时移世异,各有宜也。当吾先君,周

制虽毁,君臣固位,上下相持,若一体然。夫欲行其道,不

执礼以求之,则不能入也。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

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世①于此时不

自高,人将下吾,不自贵,人将贱吾。舜禹揖让,汤武用师,

非故相诡,乃各时也。”

(节选自《子思子》)

[注]①仅:孔仪,即子思。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

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

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垂一A鲂③之饵C鳏过口而弗视口也口更以豚之半体体则

则吞之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非,指错误主意,与《兼爱》中的“既以非之,何以易

之?”的“非”意思不同。

B.度,指估计、推测,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公

乃入”的“度”意思相同。

16

C.无类,指相同、没有差别,与《论语》中成语“有教无

类”的“无类”意思相同。

D.师,指军队,与《过秦论》中“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

进”的“师”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曾子关于“屈己以伸道”还是“抗志以贫贱”的提

问,子思明确表明要坚守自己的志节而甘守贫贱的主张。

B.子思由卫国人钓鳏鱼的方法而引发联想,获得感悟一

一士人尽管向往礼义之道,但如果贪慕利禄,也会招致灭

身。

C.子思揭露卫国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的现象,在他看来,

如果君主昏庸、臣子谄媚,那么他们就得不到百姓拥护。

D.子思向卫君分析国事日非的原因时指出,卫国君臣都自

认为举贤授能而赢得群众称道,却拒绝直言劝谏以改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卫之

君臣乎!(4分)

(2)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4分)

17

1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子思是一个具有怎样品格的人?请简

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酬乐天闻新蝉见赠①

刘禹锡

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

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

央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

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

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②。

人情便③所遇,音韵岂殊常。

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夏秋之交,诗人时以太子

宾客分司东都(洛阳);白居易原诗题为《开成二年夏闻新蝉

赠梦得》,时白居易以太子太傅分司东都。②匡床:安适的

床。③便:顺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8

A.首二句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蝉鸣碧树,烟霏云敛,

风景变化暗示了时序推移。

B.三四句中“瑟然”写秋气萧瑟,“日夜黄”写芳草变色

之速,呼应上文“改”字。

C.九十句对仗工整,今昔并提,它表达的意境与“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相同。

D.在诗人看来,蝉声本无殊异,只因人们的处境及身份不

同,听蝉感受才千差万别。

16.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属于酬赠诗,二

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HI(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劝学》中,“,

"两句同样说明了自我反省对学习的重要性。

(2)鸿雁传书、鲤鱼传书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个成语典故。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中的“,

”这两句就含有上述两个典故。

(3)“酒”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有些文人在诗文

中却不直说“酒”,喜欢用酒的别称或与酒有关的器皿来指

19

代“酒”,借以抒发丰富的情感,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①穆阳线面是福建闽东著名的传统面食,②因细如针线、

营养丰富而闻名,③是国家地理标志。④其生产工艺有近700

多年历史。⑤线面制作对天气、温度等有严格要求,⑥雨天

不能晒面,⑦而且温度太高面粉容易发酸。线面制作各道工

序A,和面、搓条、上竹、上柜发酵这几道工序时间间隔都

得控制在30分钟左右,任何一个环节出错,线面的口感就会

受影响。

作为传统产业,穆阳线面要保持持久竞争力,就需要不

断反。目前,线面生产企业已依托现代化生产技术和高校资

源研发出“五彩线面”等新产品,让“老味道”焕发新生机。

当地还借着古镇文旅被加速激活的春风,采用“非遗+文旅”

的发展新模式,建设线面观光体验工场。在观光通道观看线

面制作过程,在文化长廊了解线面非遗文化,在户外广场学

习非遗技艺、体验线面制作、品味线面美食……每逢周末,

前来研学的中小学生C,他们在这里感知、体验穆阳线面传

统手工制作技艺的非遗之美。

20

18.文中画波浪线处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

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以增删少量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圆周率,一般以n来表示。n与体育有密切的关系,某

种意义上说,球类运动的一切都被n主宰着。

足球是圆的,足球的周长在68-70厘米之间,除以n,

其直径大约在21.6-22.3厘米之间。球直径上的细微差别,

通过n这个放大器,就足以造成其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变化,

从而对球的飞行产生影响。

A,网球和乒乓球这样的小球则更容易被n影响,其中最

重要的原因就是旋转。20多年前,乒乓球从小球改到大球,

曾经给国乒带来挑战,但国球将士们通过大量的训练快速适

应,捍卫国球荣誉。

如今,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体育的很多领域更是深深地被

n支配。超级计算机的算力日益膨胀,用AI作为大脑的机器

21

人在围棋运动上对人类进行无情“碾压”。当柯洁被“阿尔

法狗”狠“咬”一口时,须知人工智能毗着的蒙特卡洛算法

糠牙,起源于200多年前法国人布冯计算n的“扔针实验”。

且,然而,围棋仍然被人类所深爱,就像无法算尽的圆周

率一样,人性的光辉也永远无法被取代。

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其它三项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依托现代化生产技术和高校资源研发出“五彩线面”等

新产品。

B.采用“非遗+文旅”的发展新模式。

C.机器人在围棋运动上对人类进行无情“碾压”。

D.起源于200多年前法国人布冯计算兀的“扔针实验”。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2

杨契丹和郑法士都是隋朝有名的画家。郑法士知道自己画

技不如杨契丹,想向他学习,便找杨契丹索要画谱,杨契丹

没有告诉他。

一天,杨契丹领郑法士到朝廷的殿堂,指着宫门前的建筑、

身着不同衣裳的行人、正在行走的马车,对他说:“这就是

我的画谱,你知道了吗?”

从此,郑法士恍然大悟,画技大有长进。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L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检

索提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整合文中信息和内容要点、

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的能力。B项理解不正确,作者

23

对两种观点都不完全认同,认为要看到经典文本对读者的引

导作用;c项中“不应该带有任何具体的实用的目的”说法绝

对化,原文只是强调“首先不是为了实用的目的”;D项中“阅

读教科书是不需要思考和发现能力的”于文无据,也不合情

理。】

2.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融汇贯通地把握信息,对信息

归纳概括、准确判断、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

新获取的信息进行实证、演绎推理。D项中“阅读经典一定要

有敬畏心”并不意味着不能“对经典表示不喜欢、不同意和

反对“。】

3.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论述类文本论述主旨、逻辑

思路、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的梳理和把握的能力。B项引用《论

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为了证明把阅读经典本身作为

目的。】

4.使用比喻论证(1分),把经典比做“泉眼”,把由种种

解释得来的意义比做“泉水”,(1分)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经典

和解释之间的关系,即经典存在于解释之中,但解释并不等

于经典。(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

语句含义与论证手法的能力。】

5.示例:①要怀着敬畏之心去阅读经典。深入感受经典小

说《红楼梦》的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体

24

悟宝黛恋爱悲剧的审美价值。②要明确阅读经典的目的。如

通过《红楼梦》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百态,以及建筑、服饰

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③细读文本,揣摩语言,反复阅读。

如研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是怎样预示了人物

的命运。④将经典融入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如从《红楼梦》

中感受认识社会历史的复杂性,锻炼和提高思维的能力。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要点1分,结合《红楼梦》作

品分析1分。答出3点即满分。其他观点如依据原文,言之

有据,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整篇文本,筛选整合文中

信息,对文本材料准确理解、分析、综合并最终进行概括归

纳的能力,强调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考生

具备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

6.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小说人物形象性格、社会

环境、结尾意涵等的能力。C项理解不正确。根据语境,小说

中赵振国说“我就是典型”应该是指工作中有负面情绪、思

想方面有问题的干部。】

7.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小说叙述视角、情节结构、

人物描写、表现手法等的能力。A项理解存在局部错误。本文

只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叙述也并不曲折。】

25

8.①善用口语和方言俚语。如运用“稻田很多吗?”“多

是不多”等口语,简练通俗,平淡质朴;“溜南山根”“哪

达”等方言的运用,使小说语言富有乡土气息,朴素自然。

②多用短句,简明质朴。如“没金子,可是有比金子更贵

重的东西。”“啥?”“书。”等句子简短干净。

③叙述平实,少用修辞。如“县委会刚开了晚饭”“朱明

山立刻同许多干部见了面”等句子,只是叙述客观事实,不

作铺排和渲染。

(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即满分。)

评分标准:语言“朴素”“简约”各2分;能答1点即可

给2分,其中要点1分,结合作品分析1分。3

【解析:因为涉及语言风格的鉴赏,所以可以从词语、句

式,修辞等角度来作答。】

9.①取材于现实生活。故事发生在新中国建设初期,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征;地点是陕西渭河平原某县,具有明显的地

域特征。②日常生活描写与时代命题紧密关联。通过对日常

生活的细节描写,使小说充满烟火气息,真实反映了时代变

动中基层干部面临工作学习、家庭生活、自身进步等一系列

矛盾冲突,紧扣时代命题。③塑造的人物形象贴近生活。县

委书记朱明山、赵振国副书记、团委青年干部李瑛等,都性

格鲜明,带着时代的烙印。④小说创作主题源自现实。反映

26

了新中国建设初期的时代之变以及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教育和引导干部农民“跟上时代”,蕴含时代精神。

评分标准:答出1点给2分,答出3点即满分。3

【解析:”对于作家,一切归根于生活。”这句话集中体

现了柳青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所以我们从现实主义小说创

作来看,其所写的生活和人物,所面对的现实和所提出的问

题,既应该有我们常说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更有现实主义文

学应有的现实性和问题性。作答时可以从故事取材,人物形

象,小说主题等角度切入回答。】

10.C、F、H【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包

括实词与虚词的理解、句式的运用、文意把握、文言语感等。

“垂一鲂之饵”是个动宾结构的非主谓句,表意完整,其后

应断开;“鳏过而弗视也”是个紧缩结构的转折复句,且有

句中语气助词“也”,因此,其后应断开;“更以豚之半体”

也是个动宾结构的非主谓句,表意完整,其后应断开;”则

吞之矣”这个动宾结构非主谓句,承接上文,说明“更以豚

之半体”的结果,且有副词“则”,因此“则”之前须断开。

画波浪句标点如下:垂一鲂之饵,鳏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

半体,则吞之矣。】

11.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和关键词语的能

力。A项中两个“非”字意思不同,“况和非以长恶乎”的“非”

27

用作名词,指错误主意。“既以非之”的“非”用作意动词,

意为“认为……不对”。B项中两个“度”字意思相同,都是

“估计、揣测”的意思。C项中两个“无类”意思不同,“国

无类矣”的“无类”意思是没有遗类、没有幸存者;“有教

无类”的“无类”意为不管哪一类人、没有差别。D师,本义

为“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后泛指军

队。】

12.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

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D项中“卫国君臣都自

认为举贤授能而赢得群众称道,却拒绝直言劝谏以改错”这

一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中“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

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故使如此”等句的

叙述,其意为:君臣既然都自以为贤德,导致群下就只会异

口同声地称颂他们贤明,称颂他们贤明的人就遂顺有福,直

言相谏的人则横遭巨祸,这才导致“国事日非"。】

13.(1)《诗经》里说:“都说自己圣贤,谁知道乌鸦的雌

与雄呢?”(这)大概和卫国君臣的情况是相似的!(关键得分

点:关键词“具"(通“俱”)、“圣”、“抑”各1分,句意

通顺1分。)

28

评分说明:“具曰予圣”译为“都说自己是圣人(圣贤)”,

“知”译为“认识”“辨别”“明辨”等,“抑”译作”或

恐”;也可得分。3

(2)当今诸侯正想着要(依靠)武力争(霸),竞相招募英雄

豪杰来辅助自己。(关键得分点:关键词“方”、“竞”、宾

语前置“自辅翼”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评分说明:“方”译作“正当”,“竞”译作“争相”“争

着”,也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综合把握能

力、翻译能力。】

14.示例:①与时俱进(或:应时而变、审时度势);②自

尊自重;③积极入世(或:渴望得用、建功立业)。评分说明:

以上三点,每点各1分。3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

信息筛选能力、观点归纳能力,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思

维能力。本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材料二内容

品格。解答此题须立足材料二文本,逐一梳理、提取出相

关信息并加以概括表述。从“时移世异,各有宜也”“乃各

时也”可见子思能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应时而变;从“今

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

士则亡之秋也”,可见子思(孔饭)渴望获君王赏识,得君王

29

重用,以建功立业。从“仪于此时不自高,人将下吾,不自

贵,人将贱吾”,可见子思不自轻自贱,有自尊自重之心。】

【参考译文】

材料一:曾申向子思问道:“是使自己屈身于王侯之下而

弘扬礼义之道呢,还是坚守志节而甘守贫贱呢?”子思说:“(如

果)礼义之道能够得到弘扬,当然是我的愿望。(但)如今天下

的王侯们,又有谁能够(真正愿意弘扬礼义之道)呢?(所以)与

其(试图)通过屈身于王侯之下来弘扬礼义之道,还不如坚守

自己的志节而甘愿贫贱。屈尊于别人之下就必然受制于人,

而坚守志节就无愧于礼义之道。”子思住在卫国的时候,有

个卫国人在河边垂钓,(他)钓到了(一条)鳏鱼,(鳏鱼)大得

能装满一辆车。子思问他说:“鳏鱼,是很难得到的鱼,你

果真是用什么办法钓到的呢?”卫人回答说:“我开始下饵的

时候,只用一条鲂鱼作钓饵,(可)鳏鱼经过的时候,却连看

都不看。(后来)(我)又换上了半只小猪作钓饵,(鳏鱼)就上

钩了。”子思感叹道:“鳏鱼虽然不容易捕获,(但它却因为)

贪吃钓饵而死;士人虽然向往礼义之道,(却会因为)贪恋利

禄而死啊。"卫国国君(卫文侯)说的主意不正确,(但)群臣(却

都)随声附和如出一口。子思说:“根据我所观察的来看,(卫

国现在是)君王不像君王,臣子不像臣子啊!”公丘懿子问:

“为什么竟然会这样呢?"子思回答说:“国君自以为是,就

听不进去众人的谋议。(即使)(他)事情处理得正确而自以为

30

是,尚且屏退众人的意见,更何况(群臣)附和(他的)错误决

策来助长邪恶之事呢?(如果)(国君)不去了解事情做得对与

不对,而(一味)喜欢别人来赞扬自己,就没有比这更愚昧昏

庸的了。(如果)群臣不考虑常理的所在,而只是阿谀奉承以

求得宠信,就没有比这更献媚取宠的了。君主昏庸,臣子谄

媚,(让这样的一帮人来)高居于百姓之上,百姓是不会拥戴

他们的。如果这样下去而不去制止,(那么)这个国家就快要

灭亡了。”子思对卫国国君说:“您的国事看来是一天不如

一天了。”卫君问:“什么原因呢?"(子思)回答说:“这其

中是有根源的。您说话总是自以为是,而卿、大夫却没有人

敢纠正您的错误。这些卿、大夫们说话也都是自以为是,而

士人、百姓们也没有人敢纠正他们的错误。君臣既然都自以

为贤德,下面的人就只会异口同声地称赞他贤德。称赞他贤

德就顺耳,就可以得福,纠正他的话就违逆他的心意,就会

招来灾难,(这)就是国事日非的原因。既然这样,那么善政

从哪里产生呢?《诗经》里说.“都称道自己圣明,谁能辨别

乌鸦的雌与雄?”(这句诗所说的)大概和卫国君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