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古诗词阅读(补知识)(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_第1页
课内古诗词阅读(补知识)(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_第2页
课内古诗词阅读(补知识)(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_第3页
课内古诗词阅读(补知识)(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_第4页
课内古诗词阅读(补知识)(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课内古诗词阅读(补知识)

目录

O1挑战中考题•查知识漏洞

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

回顾知识体系

回顾核心考点

易混易错归纳

知识通关演练

挑战中考题•查知识漏洞

片--------------------

工.(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口,惟解口漫天作雪飞。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

【注释】口才思:才气,才情。口解:懂得,知道。

【问题】“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表达的思想情感相似,请你结

合二者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杨花榆荚”虽然少色无香,但不藏拙,不畏讥,敢于为晚春添色;如米小的“苔花",也敢于像牡

丹一样努力绽放。二者都表达了对它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之情。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

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的,表达了作者的赞赏之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写青苔花虽小,却毫不自惭形秽,充满了自信,绽放自己的个性。由此可

见,“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两者都表达了对具有在逆境中坚强、

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之情。

2.(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题】苏轼曾这样评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一个“见”

字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答案】无意所得、悠然忘我

【解析】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和作者情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

字,表现了南山映入诗人眼底的情景,点明这是作者无意所见,而不是有意所为。作者闲居田园,采菊饮

酒,无意间抬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底。“见"字表现了作者无意而为、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恬淡自然、

悠然自适的氛围相契合。

3.(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乙】月夜忆舍弟杜甫

【甲】次北固山下王湾

成鼓口断人行口,边秋一雁声。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寄书长不达,况乃口未休兵。

【注释】口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口断人行:禁止人行走。口况乃:何况,况且。

【问题】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

你说说该联妙在何处。

【答案】示例:运用拟人修辞方法,用"生""入"把"日"与“春”赋予了人的情态,海日驱尽黑暗,江春赶走

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情感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

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在本联中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

“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

冬。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

艺术鼓舞力量。

4.(2023・湖北黄冈•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望蓟门口

祖咏

燕台一去口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口曙色动危旌口。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口,论功还欲请长缨口。

【注释】①蓟门:唐朝屯兵之地。②燕台一去:一到燕地。③三边: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④危旌:高扬的旗帜。⑤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⑥请长缨:缨,绳

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

【问题】两首诗都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请结合两诗的最后两句内容,说一说两位作

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甲】诗结尾两句既写出了作者对泰山高大雄伟的喜爱,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乙】诗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情感主旨。

【甲】诗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

山。本句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喜爱;

将泰山与众山进行对比,凸显出泰山巍峨高大,然而作者不惧艰险打算登上泰山之巅,表现了诗人不怕艰

难险阻,敢于攀登绝顶,志向远大,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乙】诗结尾两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意思是: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

学终军自愿请缨。联系注释“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请长缨:缨,绳

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可知,末联连用了

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

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

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运用典故表现了自身也能够像班超一

样投笔从戎,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也希望像终军一样平定边患,实现抱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t

4r—一「

*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

回顾知识体系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付•么?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_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

坦陈心志的告白歌送别

-朝.乡诗一羁吠;瞧-3乡一黎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等

一思妇闺情诗一对丈夫的思念;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孤寂善修.渴望分墙与自由的情越

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对安逸恬淡隐居生活的喜爱

一怀古咏史诗一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感遇个人遭遇;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感悟昔堡今衰

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悠闲舒

一陈物金法一适、不慕富贵的心境;不愿媚俗、不愿

丁咏物曰0漳7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常见意象: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情操

出征远成9硬勇亲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

和麻卫国的豪情;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刀锋、胡、羌、羯、夷、长云秋月.雪山、孤

哀痛;将士对家人思念城、雁飞、鹰场、箭飞马走

一人生一谢一怀才不遇;贬官滴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刚正不阿

I忧国忧国诗一战乱腐敬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L"题"、"访,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2."$、"®",咏物言

而曰胜加恬.—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3."谪“,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

一.天,珏日‘胜世偌缶——慨,包括高另此事,迁谪之事等;4:行,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

军旅生活等;5.“送二”别工送别诗,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祝愿、牵挂.

I.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验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2.写景诗:描绘春

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褫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

,一二.明确题材,分析情感——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4.咏物诗:借臬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

—’的人格品性;5.行曲寺:游子漂泊在外(久戌区关、久宣在外)的孤独寂食和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

,三.关注作者,了解风格一L陶渊明:恬淡平和;2.王维:诗中有画;3.杜甫:沉郁顿挫;4.李清照:婉约含蓄.

J四.关注注释,了解背景一如注释中”作者被贬官“、”作者离开家乡”、“安史之乱”等要紧密联系分析情感.

"诗眼二是指一首或F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一五.品味词句,体会感情一

的,具有蚓酷、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f是动词或形容词.

月•思乡思亲,传达高愁别恨、寂宜思归之情;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杨柳-离另摊舍等情思;梅、兰、

竹、菊、松一高洁坚贞之志;孤雁•孤独、思乡.

J析效果:这种手法的效果或作用以及如何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回顾核心考点

诗词曲中的重点意象及情感归类梳理

象诗句及出处情感/思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

对远行朋友的关切、思念和同情之情。

随君直到夜郎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现了词人的豪放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表现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

西风《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衰败、落寞之景,表现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

《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愁苦。

夕阳渲染边地荒凉、肃杀的氛围,表现了守边

《渔家傲•秋思》:长烟落日孤城闭。

(落日)将士孤独难耐的悲凉之情。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以及惊喜之情,暗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含了诗人的孤寂之感。

点明了暮春特定的节令,渲染了伤感的气

杜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氛,象征着漂泊之感和离别之痛,表达了

(子规)闻道龙标过五溪。

对友人深切关心之情。

《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思乡之情。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反衬边塞的荒凉寒冷,表现了戍边将士的

艰辛。

表达了诗人的飘零之感,以及被排挤出朝

《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廷的孤寂、抑郁、愤激不平之情。

写出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之景,

莺、燕《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展现出早春的一派生机与活力。

《己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表明诗人虽脱离官场但依然担心国家命

落花

护花。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落红、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眷恋,对时

残红)曾相识燕归来。光流逝的惋惜。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表明有情人情意深重,离别时难舍难分。

菊《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诗人闲适、悠然的心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象征离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心之

杨花闻道龙标过五溪。情。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柳絮)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抒写了国破家

《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

亡的悲哀。

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身世

浮萍《过零丁洋》:身世浮沉雨打萍。

的哀伤。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表现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衬了作者

钱。内心的苦闷茫然。

《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戍边将士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表现词人的豪情壮志和开阔的胸襟。

《渔家傲•秋思》: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表现了戍边将士思乡却因功业未成,难以

羌笛/发征夫泪。归家的哀伤之情。

琵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渲染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

琶与羌笛。的惜别、惆怅之情。

易混易错归纳

易错易混工:不抓关键信息

【分析】

理解与把握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理解内容主旨是诗歌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往往会出现

断章取义、把握不准确的现象,原因很多,但最主要因素还是不能抓住主要信息,如标题,意象,关键词句等。

这里的“关键词”,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或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

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

【避坑技巧】

□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的题

材就是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

口看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

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看关键词、句:注意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抒情性、议论性的句

子。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人自伤心水自流”中的“伤心"和“青山万里一孤舟”中的“孤”,很明显透露

着凄伤孤寂之情。

易错易混2:不明作者信息

【分析】

诗言志,介绍作者,往往是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特点,或主旨;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往往是降低阅

读的难度。注释往往是对诗歌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关键字词的介绍,它的存在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可以说,注释就是出题人给考生的暗示。

【避坑技巧】

口看作者: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和创作风格;

口看小序、注释:小序和注释常常交代了创作年代、创作缘由、创作经过或背景,注释还能帮助理解诗歌内容;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就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在外,则

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末期、朝代已亡),则要考虑悲愤(悲叹)国

势之情,或收复失地之心等等。

易错易混3:不懂诗歌题材

【分析】

诗歌题材类型不同,其所表达和蕴含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若能判定一首诗歌所属的类型,也就可以快速地

把握此诗歌的情感基调。如山水田园诗抒发的情感多为恬淡自然,边塞诗的情感多为慷慨悲凉,咏史诗多是借

古讽今,讽喻诗情感多激愤浓烈,宫廷诗则十有八九缠绵婉转,等等。

【避坑技巧】

写景诗:身洁志向、淡泊心情;挣脱羁绊、心灵自由;日月常存、韶光易逝;无比热爱、田园风光;喜爱农村、

淳朴民风

咏物诗:图洁志向、淡泊心情、恬淡闲适;失意潦倒、壮志难酬

思乡诗:思念亲人、思乡怀远、怅惘失落;独在异乡、羁旅情愁

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时伤乱;借古赞今、国运昌盛;凭吊古人、感慨自身

战争诗:保家卫国、豪情满怀;厌恶战争、表达苦难

边塞诗: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征战沙场、赤胆忠心

送别诗:送别友人、难舍难分或别后思念;赞誉友人、志向高洁;向往友人、恬淡隐居

抒怀诗:闺中怨妇、思念丈夫;人生境遇、凄凉失意;曲高和寡、不趋流俗;高洁志向、淡泊心情;与民同乐、

快意欢欣;厌弃官场、向往隐居

爱国诗:忧国忧民、感怀担心;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英雄末路、国运危亡。

小知识通关演练

1.(2024•山东青岛•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回首往事,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点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B.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

人事变迁的感叹。

C.颈联诗人以“千帆也“万木”自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

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尾联中“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理解不正确。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

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该联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

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而非以“千

帆”“万木”自比。故选C。

2.(2024•辽宁大连•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从军行[唐]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颈,归来献天子。

下列表述个年旗的一项是()

A.两首诗词都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8.两首诗词都通过描写声音来突出战争场面的紧张。

C.两首诗词都渲染了秋季战场上肃杀悲凉的气氛,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P.甲词情感激昂,展现词人内心的壮志与悲愤,乙诗则充满奋发向上的情绪。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甲】文"八百里分摩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

觉的角度描写了战场雄壮的场面,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渲染了秋季战场上肃杀悲凉的气

氛”错误;故选Co

3.(2024・四川广元•二模)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回答问题。

【甲】卜算子

[宋]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英上楼,楼上多风雨。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J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甲词中"催"字读来韵味无穷,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2)两首词均体现“愁”,请分别说说两首词中加点的“愁”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工)“催”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风雨在催促人离开,表现了女子与亲人刚刚重逢却又要分离的

不舍和伤感之情。

(2)甲词的“愁”指的是与亲人分离之愁;乙词的“愁”则是关心国事、怀才不遇之愁。(意思正确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炼字。

“催”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雨人格化,仿佛它们也有了情感和意识,正在催促着人离开。这样的

描写,使得原本无情的风雨也带上了情感色彩,增强了词的情感表达力度。“催”字在此处表达了一种紧迫

和无奈的情感。风雨不仅送来了人,还似乎急于将人送走,这种紧迫的感觉,恰好反映了女子与亲人刚刚

重逢却又不得不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在短暂的相聚之后,离别的阴影已经悄然降临,这种情感上的落差和

冲击,使得“催”字的使用更加贴切和生动。“催”字还深化了女子对离别的悲伤和不舍之情。她本希望与亲

人多聚一会,但风雨的无情催促却让她无法挽留。这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悲伤和无奈,通过"催”字的运用得

到了充分的体现。

(2)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甲词《卜算子》中的“愁”主要体现在离别的场景中。从“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到“风雨催人去”,风雨

成为离别的背景,也是离别的催化剂。词中的主人公在风雨中与亲人短暂相聚,却又在风雨中分别,这种

无奈与不舍的情感在“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人公担心自己明日相思难耐,会

再次登上曾经与亲人分别的楼阁,然而“楼上多风雨”,意味着再次的离别和伤感。这里的“愁”主要体现了

主人公与亲人分离时的悲伤和不舍。

乙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愁”则更为复杂和深沉。辛弃疾在词中表达了自己从少年到成年的情感

变化。少年时,他“不识愁滋味”,只是“爱上层楼”,可能出于好奇或者追求新奇体验。然而,随着年龄的

增长,他逐渐“识尽愁滋味",这里的"愁”不再只是个人的情感,而是包含了更广阔的社会和国家的忧虑。

辛弃疾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爱国词人,他的“愁”中蕴含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在“欲

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中,他试图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用一句看似轻松的话来掩饰内心

的沉重和无奈。

4.(2024•湖南•模拟预测)学校开展“我以我声诵,诗圣”'朗诵比赛,同学们准备从课本上选择杜甫的诗歌

参加此次活动。

【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请你从上面两首诗歌中选一首参加朗诵比赛,说说该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诵,并分析原因。(备选语

调:口慷慨激昂;□沉郁悲切)

【答案】示例一:我选《望岳》,应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朗诵。这种语调适合展现泰山雄浑磅礴的气势,

也利于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更能强烈抒发诗人不畏困难、卓然独立的豪情。

示例二:我选《月夜忆舍弟》,应用沉郁悲切的语调来朗诵。诗中描写的边秋之景凄冷悲凉,宜用沉郁之

调,悲切的语调适合抒发诗人对兄弟深切沉重的挂念之情。处于颠沛流离中的诗人,目睹山河破碎,更感

悲痛,表现这种情绪适合用沉郁悲切的语调。

【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

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

下的豪情壮志。故可用“慷慨激昂”的语调。

《月夜忆舍弟》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

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

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故可用“沉郁悲切”的语调。

5(2024・湖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英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

8,“堤上游人逐画船”,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稀少、冷冷清清、寂寥无趣的情形。

C.“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远远

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

D.”六幺催拍盏频传“和“白发戴花君莫笑”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此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

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答案】(1)B(2)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

感。

【解析】(2)本题考查炼字和句子赏析。

B.有误。从词的上片来看,“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追逐着湖里的画

船,游乐之景,热闹非凡。这一句所写的其实是众多游人的欢娱,而非寂寥无趣。

故选Bo

(2)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首先,“白发戴花君莫笑”一句,通过描绘作者头发花白却仍插花自娱的场景,展现了其不拘小节、超然物

外的性格特点。这种在众人面前不拘一格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自信,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

爱和乐观态度。

其次,“六幺催拍盏频传”一句,则通过描绘宴饮中乐曲急促、酒杯频传的热闹场面,进一步展现了作者的

旷达和放纵。在这样的氛围中,作者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尽情地享受着当下的欢乐。

最后,“人生何处似尊前”一句,则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和提升。作者感叹人生苦短,但在这短暂的时光里,

能够像现在这样畅饮美酒、欣赏美景、享受人生,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这种情感既体现了作者对欢乐生

活的追求,也透露出他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排遣苦闷的情感。

因此,词的下片通过描绘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了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这种

情感既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也透露出他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无奈。

6.(2024•陕西宝鸡•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诗歌前两句善用对比,请具体分析该手法的作用。

(2)本诗与《十五从军征》中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都写到了暮年还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1)示例一: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的时间之长。

示例二: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

示例三: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的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

(2)“少小离家老大回”点明诗人客居他乡的事实,抒发了诗人久客伤老之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中''始"字表明主人公从军之久,揭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传达出主人公思念家乡,迫切希望与亲

人团聚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乡音未改鬓毛衰”意思是“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作者用“鬓毛衰”承接上句,具体写

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和变化了的“鬓毛”形成对比,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

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