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西省南昌市高安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西省南昌市高安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西省南昌市高安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西省南昌市高安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西省南昌市高安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西省南昌市高安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近现代某部法律规定:本国采行“君主立宪政体,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该法律是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最大的进步体现在A.主张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共处B.消除了国际间矛盾导致战争的隐患C.建立了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D.中止了主宰世界的强权政治旧惯例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4.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溶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A.植根于佛道的思想B.是儒学发展的倒退C.是民族精神的源头D.具有包容创新精神5.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过去的时间我们曾经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尼克松所说的“共同利益”主要是指A.结束朝鲜半岛的分裂 B.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C.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D.改善国际环境的需要6.阅读下表英、德、日三国法律文件的内容节编,可以推断出三国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批准法律,命其公布及执行;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其开会、闭会、停会、及众议院解散皆以天皇之命行之①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②都是君主与议会共同制定的法律③都是议会对君主负责④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7.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8.“国家”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文献。在《今文尚书。周书》中,“国家”一共出现过2次,分别出自成王和周公之口其含义与《尚书》《周书》中多次出现的“我邦”“朕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等大致相同。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专制王权得到强化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C.贵族等级秩序森严D.家国同构局面确立9.在周代,大宗是宗族成员共同宗庙的宗庙主。小宗也是各自范围内近亲的共同宗庙的宗庙主。普通族人祭祀祖先,一般须在大宗或小宗所主持的各级宗庙中进行,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仪式。这一体制A.保障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身份B.维护了周天子天下大宗的特殊地位C.确保了嫡长子对权力的合法继承D.保证了大宗独享对祖先的祭祀权力10.宣扬“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的是A.曾国藩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袁世凯11.唐代确立了严格的官吏致仕(退休)制度,官吏致仕的法定年龄为七十岁,或“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五品以上的官致仕,直接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则由尚书省奏皇帝批准。这一制度A.有利于官员结构的调整B.打击了士族的垄断地位C.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强化了君主集权的制度12.“当工业主义发现世界被分割成许多小的经济单元时,它就通过两种方式着手改变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了……一个就是减少经济单元的数目,扩大每一个经济单元的规模,另一个方式就是消除各个经济单元之间的贸易壁垒。”以下不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A.德意志在19世纪完成统一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C.欧洲国家联盟的创建 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13.西周实行“世禄制”,各级封君享受自己封地上的收入:战国时期,官员大都实行俸禄制,发放粮食依量官职高低而存在等级差别,高者万石。这一变化A.减轻了土地兼并现象 B.调动了官员的工作主动性C.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君主集权制的形成14.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农民路过公社大门时,发现“向阳人民公社”的牌子摘掉了,已经换成了“向阳乡人民政府”的新牌子。但换牌很低调,广汉县委规定“不准登报、不准广播、不准宣传”。它反映出当时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试点 B.中央做出撤销人民公社决定C.人们对改革开放仍心存顾虑 D.“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15.下图是一副残缺的古代“政权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16.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17.“……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盖……仍不过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文中省略的应该是A.中朝 B.政事堂 C.内阁 D.军机处18.王祯《农书》曾载:“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轴,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上轮所用弦通缴轮前旋鼓,棹枝一侧随转。……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这种设备最早出现在A.战国 B.汉代 C.宋代 D.元代19.先秦时期的礼仪规定,“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不祭于下士诸侯”。西汉建立后,中央政府规定,在地方郡国设立皇帝宗庙。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专制皇权加强B.君臣等级区分C.儒家礼制推广D.小农经济出现20.荣氏企业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发展,第一次是在1915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第二次是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发生之后的1919-1921年,第三次是在经历了1922-1924年的萧条之后,在1925五卅运动的推动下,企业经营再次好转。这反应了A.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B.列强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充满艰辛D.民族企业家践行实业救国思想21.“12月9日,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发动下,数千名大中学生冲破重重阻挠,汇集新华门前向当局请愿,提出‘反对防共自治运动’等六项抗日民主要求。……示威游行队伍遭到军警镇压,……这场运动很快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抗日救亡运动。”这场运动的发源地是A.南京 B.天津 C.上海 D.北平22.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形成这一认识的关键因素是()A.国际局势剧烈的变化动荡 B.民主与科学成为主流思想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23.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据此可知,孟子A.主张君主应该任人唯贤B.认为贵族政治开始崩溃C.主张重视国人选官意见D.认为军功爵制已经出现24.1952年,刘少奇致信斯大林阐述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如表为信中关于各阶段工业生产总值(不包括手工业)的占比情况。由此可见,该设想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B.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D.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25.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材料反映出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C.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6.《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27.下表为在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武器和刑罚统计情况(部分)。这反映出商朝A.强制性权力已出现 B.对外征战十分频繁C.实行严刑峻法统治 D.社会阶级矛盾激化28.明朝万历年间,佃户不愿耕作之田,可将田退还原主,其交有押租金的,由地主退还佃家,“两相交付,不致留难”。江南地区甚至出现佃户借口今年没有收成拒绝交租的现象,明年地主为了收到地租,对佃农不得不待之以礼。由此可知,当时A.土地所有权变更频繁 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农业生产的利润微薄 D.农民抗租现象非常普遍29.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30.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大规模地收集民歌》的社论,由此,一个声势浩大的“采风运动”在全国迅速掀起来。下列民歌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玉米稻子密又浓,铺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来,也要弹回半空中B.挥舞钢钎当红笔,豪情更比钢水急,满天钢花满天诗,献给领袖毛主席C.吃饭不要钱,想了几千年,如今实现了,快活似神仙D.(凤阳人民)吃不愁,穿不愁,腰里揣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立法与政体原则相适应……民主政体下对平等的热爱就是把个人的野心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能例外,他们应该更为平等服务。——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回答其主张的历史背景。材料二清初之儒,(黄)宗羲……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材料三“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3)为了将“旧思想”洗刷干净,陈独秀等人领导进行了怎样的思想、政治斗争。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的矿业政策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33.城市见证历史,城市发展折射出人类文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3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3.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4.7公里)的都城建制。材料二(4)材料一、二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这两个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材料三:4949至3044年中国城市化率年份494949664978498349944995年4997300030083044城市化率%40.6%13%47.9%34.43%10.37%39.04%39.93%10.33%11.68%54.37%(3)结合材料三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率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概括说明每个阶段特点形成的原因。材料四49世纪以来,英国的城市公共交通不断发展,基本上由私人投资者进行建设、运营、管理,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例如:到30世纪初期伦敦地铁依然由6个独立运营者运营,换乘不衔接,票务系统不统一,管理十分混乱。二战后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不作为逐渐不被接受,而且由于战后公共交通的大规模建设无法由私人提供。4911年艾德礼工党政府上台,不但对公共交通进行计划和管理,还通过企业国有化直接成为了公共交通的提供者,并负有监督的责任。50、60年代,是英国交通基础设施大力建设和发展时期,但从4911年到4979年,政府公共服务开支不断扩大(包括公共交通政府投资和补贴),并于4975年达到峰值,占国民收入总值的13.8%。4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对公共服务进行市场化改革,引入了竞争机制,但是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仍然给与了相当程度的扶植政策和资金投入,并且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3)结合所学,从英国政府作用发挥的角度(或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城市见证历史”关键词表重庆谈判深圳经济特区巴黎公社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费城《独立宣言》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南京《临时约法》上海中共一大北平和平解放巴黎《人权宣言》(4)阅读上表,从“城市见证历史”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决定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故A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都是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排除B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中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D错误。2、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是一战战胜国参加的会议。苏俄中途退出协约国,故无权参加会议。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将苏俄排斥在外。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是美苏主导的会议,建立了新的战后国际政治军事新秩序,这个体系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包含在内,认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共处,故A项正确。二者都没有消除国际分歧与隐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不久爆发了二战,雅尔塔体系建立后爆发了冷战。故B项错误。C、D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英法等大国主导的,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大国主导的,二者并未中止主宰世界的强权政治旧惯例,因此也没有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故C、D项错误。【点睛】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晤,着重讨论欧洲领土变动、成立联合国、远东事务安排等问题。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人们通常把该时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3、A【解析】审题“元”“佛教”,元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全国的佛教。4、D【解析】

从材料中的“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等信息来看,说明理学在形成过程中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具有包容创新精神。故答案为D项。理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不是植根于佛道思想,排除A项;理学是儒学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步,不是倒退,排除B项;C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5、B【解析】

从题中关键信息“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结合所学知识是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故选B;朝鲜半岛至今也没有结束分裂,A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双方都想谋求好的发展,与尼克松“共同利益”不符,C错误;尼克松访华,改善中美关系,并不是改善国际环境,D错误。6、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英、德、日三国通过颁布法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故①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英国议会具有立法权,德日两国皇帝具有立法权,英国君主受议会约束,故②③错误,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7、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要的外交成就是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以及中日建交,这三大外交成就可以用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来概括,选项D正确;选项A中的另起炉灶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政策,排除;选项B中的再次较量不符合中美关系缓和,排除;选项C中的另起炉灶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政策,排除。8、D【解析】

材料“我邦”“朕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表明西周时期家国同构局面确立。故答案为D项。AB项,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谈不上专制王权得到强化、中央集权已经形成,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贵族等级秩序森严,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9、B【解析】

根据材料“大宗是宗族成员共同宗庙的宗庙主”“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这种宗庙祭祀制度有利于维护大宗的地位,最终是维护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大宗和小宗作为宗庙主的地位,没有强调贵族在政治上特权身份,A项错误;材料通过大宗小宗作为各自范围内的共同宗庙的宗庙主,体现了周天子天下大宗的特殊地位,与嫡长子的合法继承无关,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宗对祖先的祭祀具有优先权力,但不能表述为“独享”,D项错误。10、B【解析】

“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是指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实行民主政治,即主张君主立宪,宣扬该主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故选B项;曾国藩属于维护君主专制的洋务派,排除A项;孙中山是主张推翻君主制的革命派,排除C项;袁世凯不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B。11、A【解析】

退休制度的实施,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政治,有利于调整官员的年龄结构,故A正确;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退休制度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故C不正确;退休制度的实施与君主集权的强化无关,故D不正确。12、B【解析】

据所学可知,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其是一个军事政治同盟,而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B符合题意;据材料“……一个就是减少经济单元的数目,扩大每一个经济单元的规模”并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结束了诸邦分裂割据的局面,消除各个邦之间的贸易壁垒,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A不符题意;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沦为美国的附庸,为了对抗美苏争霸,西欧各国走向了联合,建立了欧共体乃至欧盟,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美苏两级格局,C不符题意;据所学可知,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目的就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发展,D不符题意。13、D【解析】

战国时期实行俸禄制,根据官职高低发放,这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突破,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D正确;官员俸禄制度的出现和土地兼并之间并无因果联系,而且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刚刚确立,土地兼并现象并不突出,排除A;俸禄制存在等级差异,对于官员工作主动性方面的调动有限,排除B;C中“瓦解”表述绝对,排除。14、C【解析】

“向阳人民公社”换成“向阳乡人民政府”说明改革的发生,但是换牌的过程低调体现出当时人们对改革开放仍心存怀疑,有所顾虑,C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试点是安徽凤阳的小岗村,A错误;中央做出撤销人民公社决定是1983年,B错误;“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是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D错误。15、B【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中的“同平章事”、“枢密院”“转运使”等机构和官职设置可知为宋代。唐朝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元朝为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宣政院;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故B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北宋中央官制的调整【详解】16、C【解析】“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开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C;“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A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标志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而题干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B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古代罗马为人类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其法律,既体现了法律的权威,也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种理念,这是通过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与贵族进行斗争才逐渐实现的。法律表面看来是冰冷的,但所蕴含的却是人们对理性的追求。它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体现的是对人权和人道的尊重,这是古罗马法律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一题就考查了罗马法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属于主干知识,涉及到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个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17、D【解析】

据材料中“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联系清朝的中枢机构特点,该机关应是军机处,故选D;西汉实行中外朝制度,排除A;政事堂是唐、宋时期宰相的总办公处,内阁不是清朝的御用机关,排除B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不过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联系清朝军机处的特点分析解答。18、B【解析】

王祯《农书》中记载的借用水力鼓风冶铁的水排,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B项正确;战国时期还没有发明水排,A项错误;宋代、元代不是水排出现的最早时间,CD两项错误。19、A【解析】在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与政治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政治权力还往往通过祭祀权力而体现出来,正因为如此,历代的帝王都毫无例外地注重祭祀权力的拥有。与政治上的等级制度相应,祭祀上也是有一套等级的规定。与此相应,天子诸侯的宗庙都设在自己的都城之内,并亲自奉祀。西汉建立之后,在祖先祭祀上因事制宜,很多方面都打破了先秦时期的成规,在地方郡国设立天子宗庙,就是与先秦不同的新特点。西汉皇帝宗庙的设置是为了适应皇权专制的需要而出现的,故A项正确;君臣等级的区分并不是始于西汉,夏商周时期的王权制度和分封制即是君臣等级的区分的开始,故B项错误;儒家礼制的推广是始于汉武帝,而题干的时间从西汉就开始了在郡国设皇帝宗庙,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是对题干的错误理解,故D项错误。20、A【解析】

荣氏企业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发展,都是在民族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出现的,说明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故A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列强侵略”,排除B;材料说明荣氏企业的三次大规模的发展,无法体现“充满艰辛”,排除C;材料信息与“实业救国思想”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一次是在1915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第二次是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发生之后的1919-1921年,第三次是在经历了1922-1924年的萧条之后,在1925五卅运动的推动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1、D【解析】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大中学生进行的以“反对防共自治运动”为目标的一二九运动发源地是北平,D项正确;南京、天津和上海,均不是一二九运动的发源地,ABC三项错误。22、C【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时的陈独秀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已经表现出怀疑态度。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此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能挽救内忧外患的中国,并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作用,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是陈独秀形成这一认识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关键因素;B选项错误,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它与材料中陈独秀批判资产阶级政治共和制度不符;D选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让中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缺陷,并未使其形成建立劳动阶级专政的国家思想,不是形成这一认识的关键因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3、C【解析】

根据材料中孟子言论的理解,孟子更注重国人对人才的认可,故选C;主张君主应该任人唯贤,不是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A;贵族政治开始崩溃,军功爵制已经出现在材料中并未反映出来,排除B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主要考查孟子对选官制度的建议。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孟子的主要言论,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24、C【解析】

国营企业在工业生产中占据优势的情况下,195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C项正确;1952年时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A项错误;国营经济在工业中占主导的情况下,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生产力,不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超越,也不是在照搬苏联的建设模式,BD两项错误。25、B【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通过广告告知消费者产品的优点和提醒消费者认清品牌来看,说明这一时期商业竞争激烈,商家已经知道通过一定的方式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广告业的发展程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私营手工业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元朝时期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26、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封建制度,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材料中说“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从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揭示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可推知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肯定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故A选项错误;自由主义指的是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自由主义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会带动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没有提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故C选项错误。27、A【解析】

从材料中把人的手脚铐起来、把人关进监狱、把人活埋等刑罚可以看出商朝已经是国家,出现强制性权力,故选A;材料出现人拿着武器不能说明征战十分频繁,B错误;实行严刑峻法从法家出现才开始,C错误;阶级社会固有的阶级矛盾,但是材料不能显示阶级矛盾激化,D错误。28、B【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佃户可以随意退佃,以至于地主害怕土地没有人耕种,对佃户以礼相待,表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选B;佃户退耕没有导致土地所有权变更,A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根据材料“江南地区甚至出现佃户借口今年没有收成拒绝交租的现象”可知农民没有交租是个别现象,D错误。29、B【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开始改变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时期;“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可以看出此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本题答案选B;C项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认识到的;D项没有看到最高革命纲领。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二大30、D【解析】

1958年的采风运动与当时大跃进的社会氛围有关,选项D反映了凤阳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事情,符合题意;选项A、B、C是大跃进时期社会氛围的反映,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精神:把法律置于决定地位,保障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背景:①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②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可能征服自然,有了更多的自信。(2)“此等论调”指的是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的主张。关系:是中国近代反封建专制革命思想的理论源泉之一。(3)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促成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解析】

(1)精神:依据材料“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来看,孟德斯鸠主张把法律置于决定的地位;依据材料“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来看,孟德斯鸠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历史背景:依据启蒙运动的背景可知,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而且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可能征服自然,有了更多的自信。(2)此等论调:依据材料“(黄)宗羲……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来看,此等论调指的是黄宗羲的主张,黄宗羲提出了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的主张;关系:依据材料“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来看,梁启超等人借用黄宗羲的主张宣传自己的民权共和之说时,提出的是,因此该论调是中国近代反封建专制革命思想的理论源泉之一。(3)依据材料“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并结合陈独秀等人的贡献可知,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后因为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他又领导了五四运动,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做了准备,而且还促成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32、(1)政策: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

(1)政策:依据材料一中“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信息可归纳得出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的矿业政策。原因:依据材料一中“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等信息结合19世纪70年代的时代背景相关所学从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重要价值等方面分析其原因。(2)特点:依据材料二中“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等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意义:依据材料二中“……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方面分析其意义。33、(4)特点:材料一体现了等级分明的特点;材料二体现了布局严谨,皇权为中心。政治特点:西周为分封制、宗法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贵族政治,世卿世禄。明清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3)阶段及特点:4949—4978年为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4983—4997年为初步发展阶段,(30世纪80、90年代)缓慢上升。3000—304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本世纪初)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原因:建国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我国经济水平落后,加上“左”倾思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城镇化速度缓慢。30世纪80、90年代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本世纪初的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3)材料表明,49世纪初到二战前,英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任由市场发展,英国城市公共交通有所发展但十分混乱;二战后到3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强力干预,公共交通得到发展,但是造成财政赤字,企业效率低下。3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部分恢复了自由主义,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同时依然发挥政府的作用。以上内容表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英国政府职能不断调整,英国政府既重视市场竞争又发挥政府的作用,注重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