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隔离)_第1页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隔离)_第2页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隔离)_第3页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隔离)_第4页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隔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四节隔离技术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传染性强弱不同1-10个肺结核病菌就可以感染一个人200个以上普通感冒病毒粒子具有感染性特性: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切断感染链感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控制和清除保护控制传染病流行的3个主要环节传染病隔离

将处于传染期病人、可疑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控制在特定区域,与一般人群暂时分开,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播机会

将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少数易感者置于基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如器官移植患者。

保护性隔离

潜伏期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不同,即使同一种传染病其潜伏期也有一定范围的变动。

隔离的期限

由传染病的传染期或化验结果而定

传染病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和隔离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水源、食堂和其它公共场所。传染病区应设有多个出入口,以便工作人员和病人分道进出。

传染病区的设置要求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隔离病区应划分为:三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缓冲区(带)、两端(清洁端、污染端)、两走廊(内走廊、外走廊)。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医护人员所在的区域,如传染病医院的办公区、职工生活区、工作人员更衣室、配餐间、防护用品储物间等。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半污染区,如传染病隔离区内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通过间、缓冲间等。凡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或被病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区域,如感染疾病科门诊病人候诊检查区、诊室污物处置室、患者检查室、标本存放室;病房中病人的病室、洗漱间、外走廊、污染端等。设在病房入口处,是医护人员通过医护通道进入病区的区域。所有房间均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要求隔离病房的空气压力关系是走廊→缓冲区→病房依次降低,以保证通风方向从清洁到污染区,并保证空气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之间不能对流。从而大大降低被患者产生的飞沫等污染的空气扩散,造成院内感染的威胁。不同区域的设置要求在每个病房都设一个传递窗医护人员通过此窗将药品、食物等所需物品送给病人不同区域的设置要求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医护人员的防护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诊断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防护服)、外科口罩、鞋套、乳胶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密闭式呼吸保护装置等。

隔离原则

悬挂隔离标志

进入隔离区戴工作帽、口罩及穿隔离衣

病室内每日空气消毒一次污染物品必须先消毒后清洁处理

解除隔离:传染性分泌物培养三次为阴性或确已渡过隔离期经医生开出医嘱隔离消毒患者:沐浴后换上清洁衣服再迁入非隔离病房或出院。个人用物消毒后方能带离隔离区。如病人死亡,用消毒液作尸体护理。病室单位:被服放入污物袋,消毒后再清洗,将棉絮抖开,床垫、枕心竖放,打开抽屉、柜门,用消毒液熏蒸或紫外线照射,然后通风换气。被褥也可采用烈日下曝晒6小时消毒。用物及器械:用消毒液抹拭家具和地面。体温表采用消毒液浸泡,血压计及听诊器薰蒸消毒。终末消毒处理概念: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的患者及其用物、所住病室和医疗器械进行的消毒处理。隔离种类及措施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消化道隔离

昆虫隔离保护性隔离血液、体液隔离一、严密隔离适用于传染性强或传播途径不明的疾病。如鼠疫、霍乱非典等烈性传染病。要求:病人住单人房间(同病种可住一室),室内物品力求简单并耐消毒,门口挂有醒目标志,禁止探视;进入病室要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换鞋,不得随意开启门窗;物品一经进病室即视为污染,均应严格消毒处理;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次,地面及距地面2米以下的墙壁、家具用消毒液每日擦洗1次,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及其一切用物应严格消毒。

二、呼吸道隔离适用于病原体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如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要求:同种病人可住一室。护理病人戴口罩、帽子和穿隔离衣,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经消毒后方可倒入专用下水道或焚烧,病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次。

三、消化道隔离适用于病原体通过污染食物、食具、手及水源,并经口引起传播的疾病。如甲肝、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要求:不同种病人尽可能分室收住,护理不同病种的病人应分别穿隔离衣,并消毒双手;病人的食具、便器、呕吐物、排泄物须严密消毒;病室地面、家具每日消毒液喷洒或擦拭;病人之间不得接触或交换用物、书报等;病室应有完善的防蝇设施。四、接触隔离适用于病原体经皮肤或粘膜进入体内的传染病。如破伤风、狂犬病等。要求:不同种病人分室收住,不得接触他人;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穿隔离衣,皮肤有破损者,避免伤口换药及护理,必要时戴手套,已被污染的用具和敷料应严格消毒或焚烧。

五、血液、体液隔离适用于病原体通过血液、体液(引流物、分泌物)等传播的疾病的隔离方法。如肝炎、爱滋病病毒等感染性疾病。要求:注射器、针头、输液器、侵入性导管等须严格按“一人一针一管一巾”的要求。须回收用具应在病室内进行消毒处理,然后送到供应室交换;标本应醒目注明,以引起重视六、昆虫隔离适用于以昆虫(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要求:注意卫生,消灭蚊、虱等昆虫七、保护性隔离适用于抵抗

力低下或易感染的病人,如大面积烧伤病人,早产婴儿、白血病病人及脏器移植病人等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要求:病人住单间病室,家具及地面每日消毒;接触病人前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换鞋并穿清洁隔离衣;患有呼吸道疾病者或咽部带菌者应避免接触病人,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小时,通风换气时注意保暖,以免病人受凉。隔离进展大部分呼吸道疾病患者带有大量的被感染的生物气溶胶,易于引起咳嗽和喷嚏。一个喷嚏可以产生成千上万含有微生物的漂浮粒子,咳嗽产生的粒子大约是喷嚏的1%,可是发生咳嗽的次数大约是喷嚏的10多倍。

图1患者在打喷嚏、咳嗽或说话时产生微粒的粒径与数量关系。据Dugid1945年的统计数据,一个结核患者每小时可以产生1~249个细菌,普通感冒患者每小时大约产生6200个飞沫空气中可获得的微生物浓度取决于换气次数、混合程度,以及污染物产生速度和数量。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通风若很好的控制室内病菌浓度,增大新风量,确保空调通风系统严格分区设置,控制感染源,确保空气气流合理流动,控制传播途径,就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保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清洁的自然风经风机送至医护人员所在的清洁区,使其由清洁区向半污染区、污染区流动,经病区的风机排放,此过程中不设回风,并始终保持清洁区相对病区处于正压状态,从而减少细菌在空气中的集聚和通过回风感染人群。隔离病房的排风应当经过滤或焚烧处理,或高空排放,避免污染周围环境。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通风有效控制病毒的滋生通气管道中使用过滤器,去除粒径很小的微粒细菌颗粒的直径是1-5μm,病毒颗粒直径是0.01-0.03μm。两种颗粒均以群体存在,细菌及病毒以尘粒作为载体附着在尘埃中,以尘埃中的水分及营养维持其生命。当直径≥3μm的微粒就能传输病毒和细菌隔离病房是指感染隔离病房(即负压病房)。感染隔离病房需维持负压,以防止室内患者散出的病菌渗透到室外,这类病房宜设置卫生间以及缓冲带。缓冲带对于隔离病房很重要:1)医护人员更换隔离衣、清洁物品的存放等工作需要在缓冲带完成。2)缓冲带可以避免走廊空气直接流入病房,在走廊和病房之间形成一个缓冲空间。3)大多数规范标准禁止以走廊空气做补风。国外负压床通风方式可以将病人呼出的病毒很好的控制在床体范围之内,而不会进一步扩散,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国外负压床模型的建立剖面对应病人头部区域流场分布图房间沿病人口部位置纵剖面浓度场等值线图正压医用安全防护头罩,使用这种头罩,外界空气不经净化将无法进入,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医用安全防护头罩运输工具负压救护车:能避免防污染空气外泄传染病员运送隔离舱,该舱由空气滤毒净化系统、负压形成系统、舱体等组成舱内病员呼出的气体,经滤毒后排出舱外舱体自带电池,可连续工作4小时驾驶员室与病员室隔离传染病员运送隔离舱运送传染病人的隔离罩轮椅轮椅上有一个能吸出内部空气的系统,使气罩内保持负压,保证运送人员不被传染从罩内吸出的空气,将被过滤器过滤,其中的细菌、病毒也被有效杀灭。

隔离技术操作法传染病区一般情况下,口罩使用4-8小时应更换。若接触严密隔离或呼吸隔离的病人

,应每次更换。使用一次性口罩不得超过4小时。

一、工作帽及口罩的使用

二、手的清洁及消毒法用刷子蘸肥皂乳按前臂、腕关节、手背、手掌、指缝及指甲处顺序仔细刷洗2分钟后,再用流水冲净。四、避污纸的使用及处理三、开关水龙头法五、穿脱隔离衣六、护理隔离病人的常用操作法铺床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

测量血压

服药、注射

搬运病人

theend传染病区的划分缓冲区—

设在病房入口处,是医护人员通过医护通道进入病区的区域。缓冲区域要设置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快速手消毒剂,并备有盛放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的带盖容器,以备隔离衣、口罩、帽子、防护目镜、手套、鞋套、防护服等等物品的放置和处理。隔离区管理要点各类人员严格分清“三区、二线”(三区:清洁、污染、半污染;二线:清洁路线、污染路线),并落实各项消毒措施以保证三区功能。物品设置合理有序,标志清晰,相对固定,用后按规定分类处置。抢救物品要做到班班交接、清点、及时检查补充,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人员流动方向工作人员进入病区和穿戴个人防护流程:医务人员上班进入更衣室,将所有清洁衣物脱掉,更换刷手衣(上班专用内衣),穿工作鞋在相对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的缓冲区穿防护服、戴帽子、口罩、手套进半污染区医生、护士办公室进病房前在半污染与污染区之间缓冲区加穿隔离衣,第二层口罩、防护镜、帽子、手套、鞋套进入病房。工作人员出病区和脱卸个人防护流程:在病房门外缓冲区脱鞋套,解隔离衣袖带,腰带,摘第一层手套解隔离衣领带,轻脱隔离衣,将外面卷起放入带盖容器中,摘防护镜,脱第二层帽子,摘第二层口罩、手套,分别放置在不同功能的容器中,洗手、消毒进入半污染区医护办公室下班前在半污染区与相对清洁区之间缓冲区脱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分别放置在相应的容器中,洗手、清洁消毒口、鼻、耳道后脱刷手服,沐浴更衣离开病区。

2人员流动方向世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强调通风是主要手段,过滤和紫外线消毒只是补充手段。1991年推荐隔离室换气次数为6次/时,但其出发点主要是考虑清除室内气味和舒适性要求,没有充分顾忌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危险性。CDC推荐换气次数为不小于12次/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通风门诊部人群密集,人员复杂,往来频繁,通过气流控制院内感染比较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