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课件_第1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课件_第2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课件_第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课件_第4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9讲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知识点一钠及其氧化物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地柔软,熔点

97.8℃,沸点为883℃,密度ρ=0.971g·cm-3,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即ρ(H2O)>ρ(Na)>ρ(煤油)。2.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①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②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③与某些有机物(含羟基)反应2Na+2CH3CH2OH→2CH3CH2ONa+H2↑2Na+2CH3COOH→2CH3COONa+H2↑钠与乙醇反应的特点:慢、沉。钠块先沉在液面下,表面冒出气泡,上下浮动,但不能熔化。④与盐酸、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在酸溶液中,可认为Na首先与酸反应,酸完全反应后,Na再与水反应钠与水溶液的反应规律:有酸酸优先,无酸水靠前。⑤与盐溶液反应投入CuSO4溶液中有H2逸出和蓝色沉淀生成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总反应:2Na+CuSO4+2H2O=Na2SO4+H2↑+Cu(OH)2↓。投入NaCl溶液中,只有H2放出:2Na+2H2O=2NaOH+H2↑投入NH4Cl溶液中有H2和NH3逸出:2Na+2NH4Cl=2NaCl+H2↑+2NH3↑⑥与熔融盐反应(制取金属钾,因为钾的沸点比钠的沸点低,使钾成为蒸汽而逸出)3.钠的制取及保存(1)工业制取:(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钠易与空气中的O2、H2O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不与煤油反应,故通常将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大量钠保存在石蜡中。(4)钠的用途(二)、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Na与任何水溶液反应时,均先与H2O反应。 (

)(2)Na与H2O、乙醇反应时均在液面以上四处游动。 (

)(3)Na2O、Na2O2均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均为碱性氧化物。 (

)(4)Na2O2投入含酚酞溶液的水中,溶液先变红后又褪色。 (

)(5)1molNa2O与Na2O2的混合物中阴离子数为6.02×1023。 (

)(6)Na2O2与H2O反应中,Na2O2只作氧化剂。 (

)√×××√×——钠的性质及探究1.下列关于钠的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切开一小块钠,观察切面颜色的变化钠切面颜色变暗,最后呈淡黄色B把一小块钠投入CuSO4溶液中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产生蓝色沉淀C把一小块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冷水中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变蓝D把一小块钠迅速投入热坩埚中,继续加热坩埚片刻钠熔成小球,然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A2.为探究钠与盐反应的规律,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实验1:如图1,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现象: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实验2:如图2,向盛有CuSO4溶液的小烧杯中加入一小块钠。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液态钠球并四处游动,生成蓝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实验1、2可知Na与CuSO4反应生成Cu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

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加热且无水——钠的氧化物性质及探究3.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B.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均表现出强氧化性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A4.Na2O2是一种常见的过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1)请写出Na2O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化学键的类型_____________,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实验现象推测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12Na2O2+2H2O=4NaOH+O2↑

反应生成的H2O2具有漂白作用(或反应生成的H2O2氧化了酚酞)

复分解反应知识点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2CO3NaHCO3俗名____________小苏打水溶性____溶于水____溶于水,溶解度比Na2CO3____主要用途用于制玻璃、制皂、纺织、造纸等用于制药、焙制糕点等纯碱或苏打易易小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1)热稳定性①Na2CO3性质稳定,受热难分解。②NaHCO3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2)与酸(足量盐酸)反应(填离子方程式)①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碱(如NaOH)溶液反应(填离子方程式)①Na2CO3:与NaOH溶液不反应。②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互转化①Na2CO3

→NaHCO3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aHCO3

→Na2CO3NaHCO3固体受热分解转化成Na2CO3。Na2CO3+CO2+H2O=2NaHCO3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应用(1)Na2CO3、NaHCO3的鉴别①固体的鉴别用加热法: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的是NaHCO3固体。②溶液的鉴别可用气体法和测pH法。a.气体法: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3溶液。b.测pH法:用pH试纸测相同浓度的稀溶液,pH大的是Na2CO3溶液。(2)Na2CO3、NaHCO3的除杂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Na2CO3(s)(NaHCO3)NaHCO3(aq)(Na2CO3)Na2CO3(aq)(NaHCO3)加热法通入足量CO2滴加适量NaOH溶液(3)日常生活中的应用①小苏打单独用作蒸馒头的膨松剂,膨松效果不是很好,如果用小苏打的同时加入一定量的食醋,效果很好。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酵头发酵用于蒸馒头时,面团往往有酸味,故在和面团时加入小苏打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患有胃溃疡的病人不能服用小苏打药品的原因是若服用小苏打药品,胃中的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CO2气体,造成胃穿孔。NaHCO3+CH3COOH=CH3COONa+CO2↑+H2O小苏打水具有碱性,中和酸性物质

×√×√××1.(2024·南宁模拟)有关NaHCO3和Na2CO3与盐酸的反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的CO2体积小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前者消耗盐酸较多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两者产生的CO2一样多C2.(2023·常德模拟)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NaHCO3),选用适量的NaOH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D3.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Ⅱ(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__(填字母)。A.Ⅳ比Ⅲ复杂B.Ⅳ比Ⅲ安全C.Ⅳ比Ⅲ操作简便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DNaHCO3知识点三碱金属与焰色试验1.碱金属的相似性与递变性(1)相似性与递变性相似性递变性(由Li→Cs)原子结构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性质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性,最高正价均为+1价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性质物理性质(除Cs外)都呈银白色,密度较小,熔、沸点较低密度逐渐增大(钾反常),熔、沸点逐渐降低化学性质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还原性逐渐增强;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2.特殊性①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②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③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H-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④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Na、K等需放回原瓶。⑤锂与O2反应与钠不同,只生成Li2O,与反应条件、氧气的量等无关。2.焰色试验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为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是元素的性质。2.焰色试验的操作3.常见元素的焰色钠:黄色

钾: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①洗涤铂丝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因铂丝表面杂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沸点较低的氯化物易气化挥发,而硫酸盐的沸点较高不易气化挥发。②进行钾的焰色试验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目的是滤去钠元素的黄色光,避免含有微量钠元素的干扰。③做焰色试验时,不能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进行灼烧,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1.碱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应用。(1)锂是最轻的活泼金属,常用于制造高效锂电池。电解池中的电解液不能用水作溶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金属钾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下列有关其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钾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K2OB.钾与水反应,由于反应剧烈可能会发生爆炸C.1mol·L-1KOH溶液比1mol·L-1NaOH溶液碱性强锂可以与水反应B(3)KH是一种野外供氢剂,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1mol氢气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4)NaH在无水条件下可作为某些钢铁制品的脱锈剂(铁锈的成分表示为Fe2O3),脱锈过程中生成两种产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CsOH的碱性比NaOH的碱性________(填“强”或“弱”)。K+[H:]-KH+H2O=KOH+H2↑NA3NaH+Fe2O3=2Fe+3NaOH强2.焰色试验是元素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请回答有关问题。(1)是否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灼烧某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他判断该白色粉末中含Na+、不含K+。他的判断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设计实验检验白色粉末中是否含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Fe及其化合物不正确。做钾元素的焰色试验时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如火焰呈紫色,含K+,否则不含K+

(3)该同学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他判断该溶液一定为钠盐溶液。其他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u与CuSO4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分别呈________、________。该溶液可能为NaOH溶液绿色绿色微点突破5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与操作

2.工艺流程饱和食盐水中应先通入足量NH3形成氨的饱和食盐水,再通入足量CO2形成NaHCO3过饱和溶液。1.(2024·遵义模拟)侯德榜提出的联合制碱法得到世界各国认可,其工业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行反应1时,往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B.试剂X可以是NaCl或HCl,均有利于NaHCO3析出C.操作1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D.副产物可以用作肥料使用B2.“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为世界制纯碱工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某实验小组模拟制纯碱的工艺流程及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③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②中干燥管中放蘸有稀硫酸的脱脂棉,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①可以用③代替,则反应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①、②的连接导管没有插入饱和NaCl溶液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5)该装置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CO3+2H+=Ca2++CO2↑+H2O吸收尾气中的NH3浓氨水和CaO或NaOH防止倒吸②、③装置间应增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高考真题演练1.(2023·真题精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浙江1月卷)金属钠导热性好,可用作传热介质B.(浙江1月卷)Na和乙醇反应可生成H2C.(湖北卷)“Li、Na、K的金属性随其核外电子层数增多而增强”“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D.(浙江6月卷)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O2,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ABD2.(2022·真题精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全国乙卷)碳酸氢钠可作食品膨松剂B.(辽宁卷)将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Na2CO3溶液可以判断反应后Ba2+是否沉淀完全C.(海南卷)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2CO3

D.(海南卷)钾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钠E.(广东卷)面包师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涉及Na2CO3与酸反应AB

回答下列问题:(1)从A~E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制备NaHCO3,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为使A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顺利滴下,可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efbcgh将分液漏斗上部玻璃塞上的凹槽与分液漏斗上端的小孔对齐(2)B中使用雾化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成NaHCO3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CO2+NH3+H2O+NaCl

=NaHCO3↓+NH4Cl课时分层作业(九)

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1.(2023·牡丹江模拟)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B.将Na投入盐酸中,Na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HCl反应C.石蕊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溶液先变蓝后褪色,没有气泡生成D.钠与浓NH4Cl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中含H2和NH3D2.(2024·合肥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C.Na2O2与CO2反应放出氧气,可用于制作呼吸面具D.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Na2O+O2↑D3.Na2CO3和NaHCO3是常见的两种钠盐,它们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下列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能中和胃酸,对胃壁不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但不适合胃溃疡病人B.NaHCO3能中和面粉发酵后产生的酸,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