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池鹤①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②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江州司马任上。②丹砂: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高竹笼”“乱鸡群”,写出池鹤恶劣的生活环境,尽管如此,它仍有孤标傲世的品格。B.颔联中的“丹砂”“白雪”运用借代手法,既写出了池鹤的形象之美,又写出了池鹤的品格之美。C.颈联说池鹤觉得鸬鹚毛色污浊,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过谄媚,诗人以此突出池鹤不讨好取媚的风骨。D.尾联用细节描写写出池鹤对青田云水的向往神态,白居易的《琵琶行》结尾一句也用了此种手法。16.本诗借物抒怀,诗人借池鹤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5.B【解析:B项“运用借代手法”错。颔联从表面上看,意思是丹顶鹤害怕低下头,头上象征高贵的标志丹砂落下,晒翅的时候担忧白色的毛色变得不好看。从意义上理解,应该还有一层:低下头,不仅仅担忧高贵的标志不再,还因为低头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孤高的形象气度相悖;“晒翅常疑白雪消”,这里的“白雪”不仅仅是指毛色,更多的是保持一种圣洁的清白。由此,一个清高孤傲,而又不愿意对世俗妥协的丹顶鹤形象便脱颖而出。因此,“丹砂”“白雪”应为“借喻”,喻指“池鹤美好高洁的品格”。】16.要点示例:①对知音的渴求。②对高洁风骨的珍视之情。③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官场俗辈的厌恶”亦可)。④对自然的向往与不得的无奈(“对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亦可)。【解析】①首联意思是在高高的竹笼前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在庸俗的鸡群里还凸显着自己的风度和节操,抒发作者对知音的渴求。②颔联意思是低下头,不仅仅担忧高贵的标志不再,还因为低头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孤高的形象气度相悖;“晒翅常疑白雪消”,这里的白雪不仅仅是指毛色,更多的是保持一种圣洁的清白,抒发作者对高洁风骨的珍视之情。③颈联意思是转眼四望,觉得鸬鹚毛色污浊,徒有其表而又善于学舌的鹦鹉太娇弱,这两者不仅形象气质欠佳,而且善于侍奉讨好主人,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见,更不要说具备一副铮铮的傲骨了,抒发作者对仕宦生活的厌倦。④尾联意思是没有知音的欣赏,没有主人的青睐,只是在囚笼里长唳,惆怅地望向远方,那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才是梦想的天堂。丹顶鹤所思的,不仅仅是宝贵的自由,还有知音的赏识,和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因此抒发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不得的无奈。【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要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满分。(其他观点如依据原文,言之有据,可酌情给分。)】湖北省腾云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临邑舍弟书至①(节选)杜甫二仪②积风雨,百谷漏波涛。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职司③忧悄悄,郡国诉嗷嗷。舍弟卑栖邑,防川领薄曹。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④。却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⑤。【注】①舍弟,诗人的弟弟杜颖,时为临邑簿曹。该诗原题目为“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②二仪,古称天地为二仪。③职司,治水之宫。④泛梗,漂浮的桃梗(木偶)。利涉,顺利渡河。蟠桃,东海仙山上的仙桃。⑤“却倚”二句,意为“要用蟠桃为饵,把大鳌钓上来”,传说巨鳌能治河溢之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将自己目睹的黄河泛滥以及灾民遍野、怨声载道的惨状描绘得非常生动逼真。B.该诗先讲述大雨成灾,再讲述弟弟写来书信,最后写自己的期望,家国忧思,溢于言表。C.该诗前六句既有记叙又有描写,“积”“漏”“诉”等字形象地写出久雨成灾的景象。D.“忧悄悄”写出了官员内心的忧愁,“版筑不时操”可看出地方官的水灾防治工作。16.本诗既有现实主义情怀,也有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6分)15、A【解析】“目睹”错误,由“闻道”可知,这首诗写的并不是诗人的直接观感。16、①描绘了黄河泛滥,灾民遍野、嗷嗷待哺的惨状,诉说了自己关心民瘼的情怀。②驰骋着浪漫主义的想象,希望自己把兴波作浪的巨鳌钓上来,也就彻底消除了水患,以此来勉励弟弟、期待民生疾苦的结束。【解析】第一点应围绕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对民生的关怀展开,第二点围绕对想象场景的描绘和对水灾结束的期待展开。一个点3分。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第一次联合测评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武昌松风阁①(节选)黄庭坚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②何时到眼前。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注]①本诗写于黄庭坚晚年。诗人此前屡遭贬谪,途经鄂州写下此诗。②张侯:指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此时被贬房州(今湖北房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以阔大的视野描绘了松风阁的地理位置,“夜阑箕斗插屋椽”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夜色将尽、星空低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B.“风鸣娲皇五十弦”与《李凭箜篌引》中“二十三丝动紫皇”异曲同工,前者写松风吹动琴弦,后者写箜篌之音撼动天庭,二者都表现了音乐超越自然尘世的力量。C.“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刻画了诗人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们欢聚一堂的情景。尽管物质条件有限,他们仍不吝于以微薄之力置办酒席,体现了情谊的深厚。D.本诗不用僻典,不作拗语,笔势自然有力。作者善于从“老松”“夜雨”等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于一体,体现了宋诗特有的韵味与深度。16.本诗与《登快阁》都表达了归隐之志,但触发归隐之思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15.B【解析】对“风鸣娲皇五十弦”的解读不准确。“娲皇五十弦”形容的是风声,是借用典故和想象来形容风声的美妙,而非真的“吹动琴弦”,并未表现音乐的力量。16.①本诗由眼前好友相聚的快乐,想到故友或离世或遭贬,加之自身仕途坎坷,使作者对归隐生活更加向往:(4分)②《登》诗则源于对繁琐公务的厌倦,及无知己相赏的孤独,而渴望摆脱束缚,回归自然。(2分)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老将一首刘克庄昨解兵符归故里,耳听边事几番新。偶逢戏下①来犹识,欲说辽阳记不真儿觅宝刀偏爱惜,奴吹芦管②辄悲辛夜寒忽作关山梦,万一君王起旧人。[注]①戏下:指部下。戏,通“麾”。②芦管:即芦笳,胡人卷芦叶而吹,谓之芦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将归乡后仍不时关注边关的新情况,他虽然已被解除兵权,却无法真正放下。
B.“欲说”表明老将想要倾诉,只可惜年岁已老,记性变差,空余无法言说的悲伤。
C.宝刀、芦管这些事物能勾起老将对边关岁月的回忆,并触发他内心的多种情感。
D.诗歌从多个角度刻画一个暮年英雄的形象,于落魄中见气节,于细微处见深情。
(2)最后一联写出了老将的复杂心态。请结合诗句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理解和赏析的能力。首先审读选项,把握内容,再具体分析诗句,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明确内容,再具体把握情感,分析心理。【解答】(1)B.“记性变差”错,诗中并不涉及对“记性”的描写。颔联出句中的“记不真”引起对边关岁月的回忆,旨在刻画暮年英雄的形象。
故选:B。
(2)结合首联及尾联出句来看,老将归乡后仍不时关注边关的新情况,他虽然已被解除兵权,却无法真正放下,体现其对边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对边关之事依旧魂牵梦萦;结合尾联对句及颈联出句来看,宝刀、芦管这些事物勾起老将对边关岁月的回忆,老将由此想象着君王能重新起用自己这个忠心报国的人,通观全诗,诗中所描写的将领虽已迟暮,但爱国之心丝毫不曾有损,只是受限于君主闲置,故而心生报国无门之悲。
答案:
(1)B
(2)①老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对边关之事依旧魂牵梦萦。②老将幻想着君王能重新起用旧人,忠君报国之志不改。③老将自知这只是“万一”,可能性极小,心生报国无门之悲。
译文:
昨天解下兵符回到故乡,耳闻边事几次更新。偶然遇见戏班下来还能辨认,欲说辽阳的故事却不真实。儿子寻找宝刀特别珍爱,奴仆吹奏芦管却流露悲伤。夜晚寒冷时做起关山的梦,万一君王再度起用旧臣。
赏析:
《老将一首》通过描写老将的心境和情感,展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深刻影响以及老将在战后的困境与感慨。诗中通过对边事和辽阳故事的提及,传递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经历的差异之感。老将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奴仆吹奏芦管时的悲伤,展现了他内心的温情和对过去的怀念。最后,诗人通过夜晚的关山梦,暗示了老将可能再次被君王起用的可能性,表达了他对自己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思考和期待。整首诗词情感真挚,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示了老将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多变。诗人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呈现出老将在战后的迷茫和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词既展示了个人情感的细腻,又融入了时代变迁的意味,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和思考深度。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咏岩桂朱熹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①。注:①《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总写岩桂形象,“亭亭”状其秀美之姿,“岩下”写其生长环境之劣。B.第二句以一“独”字写岩桂在岁晚时节独自芬芳,落寞中更带几分孤傲。C.桂花天生的香气令人思想清净,更引得天仙也在云影的护拥下前来观赏。D.尾联用典,意为诗人已陶醉于岩桂之美,劝招隐者无须发出归去的呼唤。16.同是描写桂树,归有光《项脊轩志》中说“桂影斑驳,风移影动”,本诗颔联说“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请分析二者写景的不同妙处。【答案】15.C16.①归句着眼于动态表现,却营造出灵动而宁静的气氛;朱句着眼于静态描写,却展现岩桂灿烂而热烈的形象。②归句以白描手法简笔勾勒,重在神韵;朱句以工笔细描,以数量和色彩渲染出花叶的繁密,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更引得天仙也在云影的护拥下前来观赏”错误。“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写桂花不仅具有天上的香气,还吸引了云彩的守护,并不是“天仙也在云影的护拥下”。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由题干“写景”可知,考生需要从写景技巧方面思考,如动静、虚实、白描工笔、色彩等等。①从动静角度来看,归句“桂影斑驳”描绘了桂树影子在月光下的变化,“风移影动”则进一步通过风的动作来描绘影子的动态变化,风的轻微吹动使得桂树的影子也随之摇曳,展现了景物的生动美,赋予了景物以生命和情感,着眼于动态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网络安全培训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都市农业项目房产代理合作协议
- 2025年彩钢棚预制构件生产与施工安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短途运输合同范本:进出口货物运输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降耗服务合作协议
- 2025版酒店照明系统升级维护服务合同
- 2025版企业内训定制课程开发与实施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场地出租及管理合同范本
- 2025版人工智能产业公司承包运营管理服务协议
- 股票质押合同范本2025年
- 人工挖孔桩施工(图文教程)
- 2022农业专业技术员职称考试题库(1500题)
- 中医护理技术18项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 control-m作业调度系统操作手册说明书
- GB∕T 36970-2018 消费品使用说明 洗涤用品标签
- 人教PEP(三起)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全册单词默写练习 (分单元编排)
- TSG-Z7003-2004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高清正版
- 理赔申请书(标准样本)
-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理论知识竞赛题库
-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PPT
- 美标、国标材料对照焊条选用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