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大同矿区六校联考初三4月份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大同矿区六校联考初三4月份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大同矿区六校联考初三4月份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大同矿区六校联考初三4月份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大同矿区六校联考初三4月份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大同矿区六校联考初三4月份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炫目(xuán)参差(cī)神采奕奕(yì)B.剽悍(piāo)栖息(xī)骇人听闻(hài)C.蜕变(tuì)瓜蔓(wàn)趾高气扬(zhǐ)D.澄清(chéng)濒临(pín)岿然不动(guī)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反腐不仅要惩治于后,更应预防于先;不仅需达到“不敢腐”“不能腐”的效果,更需激发“不想腐”“不愿腐”的自觉。B.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起到了鼓舞士气的宣传作用,传递出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劳动情怀。C.李校长宣布:我们学校今年有两个任务:一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二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D.当下新媒体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明星、政坛风云人物……3.下列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李雷原本与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球赛,却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于是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A.我今天不去看球赛了,你自己去吧!B.我偶染贵恙,无法观赛,深表歉意!C.我感冒了,现在还在发烧,真糟糕!D.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儒林外史》中描绘了四位市井“奇人”,他们分别是寺院里安身的季遐年,卖火药桶子的荆元,开小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王太。B.杂记主要指山川景物、人事杂记和笔记文。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指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文章,如范仲淹的《小石潭记》。笔记文,即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章,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C.岑参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苏轼是北宋文学家,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张养浩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D.“加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表示已经成人;“年少万兜鍪”中的“兜鍪”是指古代战时士兵所戴的头盔;“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崩殂”用作皇帝死亡。5.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肯定《流浪地球》人文情怀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探索意义。(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代词”“动词”。)B.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停飞有一定安全隐患的波音737MAX8型飞机。(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国停飞飞机”。)C.君与家君期日中。(句中的“家君”是敬词。)D.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6.综合性学习。班上准备组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一:“画”说人物)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马云、郎平等100人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学校准备将一部分改革先锋人物的照片张贴在校园文化墙上,以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请你仿照“数字经济的创新者——马云”这形式,为郎平写一句简洁的介绍语。郎平简介:中国女排主教练、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主力队员,她和其他队员一起实现了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辉煌成绩,塑造了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后,她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担任主教练,传承“女排精神”,把中国女排重新带上巅峰,获得了奥运会、世锦赛等多项世界大赛冠军。(活动二:“数"说变化)下面的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7.默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渔家傲》(宋·李清照)中写词人晚年孤独无依,以及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8.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鲁滨孙的父亲指望儿子学法律,他规劝一心想去航海的鲁滨孙不要出海冒险,否则就会陷入悔恨和求告无门的绝望。(《鲁滨孙漂流记》)(_________)悟空在瑶池大闹蟠桃会,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回花果山,又打退了奉命前来捉拿他的二郎神及众天神。(《西游记》)(_________)在桑菲尔德庄园里,简•爱半夜听见梅森先生凄厉的尖叫声,急匆匆赶去帮忙,却遭到罗切斯特先生的断然拒绝。(《简・爱》)(_________)二、阅读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远望的角度写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岱宗”指泰山。B.“割”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C.颈联对仗工整,描绘层云变幻,归鸟翱翔。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D.前六句写诗人仰望泰山,表现其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写登上泰山顶峰后的内心感慨。2.诗的结尾两句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写出这两句诗后来衍生的意义。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注:①与:从,跟。②人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往之女家(2)以顺为正者(3)语人曰(4)天下恶乎定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而或长烟一空定于一B.民归之女有归C.杂然相许沛然下雨D.与民由之由水之就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是焉得为大文大乎?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4.下列对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有很强的说服力,甲乙两文都能体现这一特点。B.甲文从“妾妇之道”开始立论,指出了公孙衍,张仪没有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C.甲乙两文都是以对话行文,在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仁”的思想。D.乙文通过苗“槁”与“兴”的对比,表现“雨”对苗的重要,也表现人民对明君的盼望。11.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县城小书店韩浩月①又看到那家小书店了。牵着我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买书。门口收钱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而柔顺的头发,面容清秀,露出温婉的气质,和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个书报亭的姑娘差不多,现在这个姑娘不会是过去那个姑娘的女儿吧?②想起我少年的时候,这个书店还只是电影院门前的一个书报亭,那是整个县城除了新华书店、图书馆之外最有文化的地方了。那会儿我刚刚迈入文学爱好者的门槛,正处在阅读的饥渴期,但到这个书报亭买杂志,还是犹豫很久之后的事了。③在去书报亭买杂志之前,我一直都是在图书馆阅读免费的报纸和杂志的。图书馆很小,报纸和杂志就那么多,通常只用一天的时间,感兴趣的报刊就读完了。没东西可读的日子,总是有点儿难过。想去买本杂志来读,可觉得它们的定价实在是贵呀。④所谓的贵,其实也就是一本两块钱吧。那时候我帮六叔做杀猪的生意,但作为一个打工者,六叔却没有付我工钱。至今我还拿这件事向六叔抱不平,他总是讪讪一笑,说,你那时小,要钱有什么用?⑤我一直没告诉他,我想去买那些杂志,那些叫《诗歌报月刊》《星星诗刊》的杂志。那会儿,如果稍稍去晚了几天,这两本文学杂志就卖光了。卖杂志的姑娘会用她干净而柔软的眼神看我一下,意思大概是,下次早来几天吧。⑥那时的我,总觉得和报亭姑娘的世界相隔得太远。想一想,人家是在报亭工作的姑娘,应该是多有文化的人啊,报亭的那个玻璃橱窗,就足以把我们远远隔开了。⑦所以,我常一直远远地望着书报亭。在每个月当中的几天时间里,忙完六叔杀猪的生意,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白衬衣,骑着自行车来到报亭前,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⑧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除了有人来买杂志,其余的时间她都是埋头在一本杂志或书里,仿佛阅读才是她的工作,看守书报亭是额外的事情。我也不晓得她记不记得我。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离开家乡数年后,重新再看到她时,她的眼睛一亮,似乎想和我说句什么话,但最终什么都没说。⑨作为我在家乡的牵绊之一,这个书报亭寄托着我的某些感情,这些感情和梦想有关,和未来有关。因此,在离开县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了那个书报亭。这次我没有买书,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她也一直静静地读着书。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境,也许什么情绪也没有,只是前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告别。⑩在离开家乡的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到书报亭那里去待一会儿——后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书店,我在书店里翻几本书,消磨上一小段时光然后离开。在书店门口收钱的有时还是那个姑娘,有时则是一位老大爷。我是一个陌生的客人,没人知道我内心静静流淌的情感。⑪2012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书。《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角落里。离开书店的时候,心情仍然是平静的,曾经的一点点惆怅也消失了。这个书店在我心里,不仅仅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已经成为永远而恒定的定格。1.通读文章,完成下面表格。时间事件我的情感少年的时候①渴望读书离开县城的前一天②③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④⑤2.赏析下面的语句。在每个月当中的几天时间里,忙完六叔杀猪的生意,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白衬衣,骑着自行车来到报亭前,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3.找出与开头“又看到那家小书店了。牵着我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买书”一句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文章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文章结尾“这个书店在我心里,不仅仅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已经成为永远而恒定的定格。”一句的含义和作用,请具体分析。12.幽幽七里香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无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⑾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丁立梅文,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1.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2.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故事情节阅读书籍抄写《诗经》A珍藏礼物内心感受B愉悦猜疑C3.语言品味。(1)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赏析加点词语)(2)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4.第二段或第十段的划线句,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5.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3.由青蒿素产业化带来的双创启示草容①屠呦呦荣获诺奖,是对她个人的奖励,也是对青蒿素产业化的褒奖。屠呦呦之所以能在科研成功40多年后获奖,是由于青蒿素在使用中所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为这一奖项的实至名归,增添了厚重的分量。这其中,产业化功不可没。由屠呦呦获奖,我们更可一探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②创新与创业,这样的双创可以相辅相成。屠呦呦取得的无疑是原始创新成果。对于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全球曾经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上亿,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在屠呦呦获奖前,已有4位科学家,因与抗疟疾有关的科研而获得诺贝尔奖。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只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作为生物世界的一部分,疟疾从来都在不断变异中重获新生。为此,科学家也总在寻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武器。面对当时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屠呦呦另辟蹊径,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为人类又一次战胜这一致命顽症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③但在我国,在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的20世纪70年代,疟疾显然已不是急迫的疫情,于是这一成果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此外,艰辛的产业化过程,也使青蒿素没有较快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青蒿素是科学发明,而走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却是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的奇特功效,正是由于其对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然而,即便是功效如此之好的药物,如果不能送到最需要的患者手中,它也不可能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正是由于药物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开展的大规模合作,才使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了国际市场。2001年,世卫组织向非洲推荐了这一药物,使这一地区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九成,当病愈出院的患者们高呼“中国神药”时,国际社会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屠呦呦——这个降伏疟疾之魔的人。如今,复方蒿甲醚已通过85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注册,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抗疟药。④我们不能断定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影响,还会不会有屠呦呦的获奖。屠呦呦当年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保护好知识产权,没有及时产业化,那是她所处时代的局限。今天全社会都在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缩短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都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当这样的局面形成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世界也将由此变得更加美好。链接一: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八九十岁)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链接二: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链接三: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1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1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对于全国51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1.下列关于“双创”的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双创”就是创新与创业,二者可以相辅相成。B.埋头创新,主动创业,这是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都应该增强的意识。C.当创新和创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世界也将因此变得更加美好。D.只要全社会都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就能实现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屠呦呦能在科研成功40多年后获奖,启示人们进一步探索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B.面对当时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屠呦呦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为人类又一次战胜这一致命顽症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C.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在我国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是因为我国已经没有疟疾病情。D.无论药物的功效多么好,如果不能送到最需要的患者手中,它也不可能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在屠呦呦获奖之前,已有4位科学家,因研制出抗疟疾有关的药物而获得诺贝尔奖。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疟疾在不断变异中重获新生,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C.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国际市场后,使非洲这一地区的疟疾死亡率大幅下降,也使国际社会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屠呦呦——这个降伏疟疾之魔的人。D.屠呦呦所处时代的局限,使她当年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保护好知识产权,没有及时产业化,也使青蒿素没有产生任何社会影响。4.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这一科学发明最终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原因。5.链接一:“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所有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语言表述14.仿照下面画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出三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每一片嫩叶上,_____;每一颗绿书上,_____;每一滴露珠上。_____。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四、写作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和你一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C【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字音。A:xuán——xuàn。B:xī——qī。D:pín——bīn,guī——kuī。故选C。2、C【解析】

C.同一个句子中不能用两个冒号,可将第一个冒号改为逗号。故选C。3、D【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语言表达得体,要求根据语境和语体特点恰当地使用语言。A、B、C三项回答均不够礼貌,D项先表明自己的身体状况,结合道歉的语气,表达得体。故选D。4、D【解析】

A.卖火药桶子的王太,做裁缝的荆元;B.《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写的,不是范仲淹;C.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不是山水田园诗人;故选D。5、B【解析】

A.“情怀”是名词。B.正确。C.家君指家父,是谦辞。D.是……也是……属于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6、活动一:“女排精神”的缔造者(创造者、继承者)活动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高,贫困人口规模急剧下降。【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仿写题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本题叙写的人物是郎平,依据“数字经济的创新者——马云”这一句式,可用“女排精神的传承者——郎平”来作答。答案不唯一。(2)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两张统计图所反映的时间是1978年~2018年,这段时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段时间;从数据看,图表一的数据反映的是贫困人口的迅速下降情况;图表二的数据反映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的情况。据此可概括作答。7、(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我报日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拂、嗟、暮、谩”等字词的书写。8、(1)√(2)×(3)×【解析】

要求学生结合原著内容分析正确。(1)正确;(2)错误。悟空在瑶池大闹蟠桃会,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回花果山,又打退了奉命前来捉拿他的四大天王、李靖和哪吒三太子及众天神。(3)错误。有一天夜里,简爱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门开着,床上着了火,她叫醒罗切斯特并扑灭火。二、阅读9、1.D2.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志向远大等,意思对即可)【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诗歌最后两句不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而是希望有朝一日,一定要登顶,俯视天下。2.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为“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故可以衍生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志向远大等意思)。10、1.(1)“女”通“汝”,你(2)准则,标准(3)告诉(4)安定2.C3.(1)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2)(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4.B【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语”:动词,告诉。通假字词,“女”通“汝”,你。2.A完全/统一。B归附/女子出嫁。C都是“……的样子”。D实行/通“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①句是:这,这个。焉:怎么。反问句式。②句补出省略的成分。望:远看。4.B错误,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得出结论,公孙衍、张仪之流的所行“以顺为正”,是“妾妇之道”,不是“大丈夫之道”。甲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乙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11、1.①“我”读书买书的经历②简单告别书报亭和姑娘③内心平静④每次春节回家都到小书店消磨一小段时光⑤怀念、眷恋读书往事。2.通过“洗”“换”“递”“接”“翻”等动作的细致描写,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我对读书的虔诚、痴迷,急切地想看到书,对读书的热爱之情。3.呼应的句子:2012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书。作用:前文交代我牵着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书店买书,后文交代我买了书,带着小侄子离开书店,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完整,表现了对县城小书店的眷恋、热爱、怀念之情。4.那个小书店曾经带给我快乐,让我的生活充实。小书店寄托着我的感情,承载着我的梦想,关乎我的未来。我怀念在小书店读书的美好时光,这段时光是我生命中永恒的记忆。结尾句篇末点题,点明主旨,表达了我对书店及那段读书时光的喜爱、怀念、眷恋之情。【解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把握文章脉络。结合时间提示,然后分别概括出事件和我的感受。①处结合“想起我少年的时候,这个书店还只是电影院门前的一个书报亭,那是整个县城除了新华书店、图书馆之外最有文化的地方了。那会儿我刚刚迈入文学爱好者的门槛,正处在阅读的饥渴期”概括得出:“我”读书买书的经历;②处结合“在离开县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了那个书报亭。这次我没有买书,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她也一直静静地读着书。”概括得出:简单告别书报亭和姑娘;③处结合“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境,也许什么情绪也没有,只是前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告别。”得出:内心平静;④处结合“我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到书报亭那里去待一会儿——后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书店,我在书店里翻几本书,消磨上一小段时光然后离开。”概括出:“我”每次春节回家都要小书店消磨一小段时光;⑤处结合“我是一个陌生的客人,没人知道我内心静静流淌的情感。”得出:怀念、眷恋读书往事。2.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人物描写方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入手。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结合“在每个月当中的几天时间里,忙完六叔杀猪的生意,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白衬衣,骑着自行车来到报亭前,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分析,结合“洗”“换”“递”“接”“翻”等词语分析,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我对读书的虔诚、痴迷,急切地想看到书,对读书的热爱之情。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我”带小侄子去买书,想起了年少时“我”读书买书的经历以及在离开县城的一天,与书报亭和姑娘的简单告别,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节回家都要小书店消磨一小段时光,至此回想结束,买完书后,“我”带着小侄子离开了书店。故呼应的句子是:2012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书。其作用是: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完整,表现了对县城小书店的眷恋、热爱、怀念之情。文章通过把二十年前买书与如今买书的情景作对比,写出了在二十年里人们阅读态度的变化,文学阅读由热门变成了冷门。4.要求学生结合文本主旨分析。结合“书店在我心里,已经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已经成为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曾经的书报亭充满了眷恋与热爱,而随着图书资源的不断丰富,作者对于现在的书店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那种感情,在小书店读书的美好时光,这段时光是我生命中永恒的记忆。作用分析:要求学生掌握结尾段的一般作用。其作用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分析。结尾段在内容上,有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丰富文章的作用;在结构上,有篇末点题,照应开头,升华主旨,画龙点睛,让结构紧凑,脉络清晰的作用。结合本文分析,结尾句结构上:篇末点题;内容上:点明主旨,表达了我对书店及那段读书时光的喜爱、怀念、眷恋之情。12、1.表面意是指窗外种着的七里香,深层意是指他人的友善和关爱让“我”感受到的温暖和美好。2.A收到礼物;B美妙(丰盈、痴迷);C感动(感恩、温暖)3.(1)本意为贪得无厌,不知足,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我”对知识的渴求(对读书的痴迷热爱)。(2)示例: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三句(个)“忘了”强调了读书(《诗经》)对“我”的影响(改变)之大。4.示例一:选第二段。作用:照应文章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我”读书时愉悦的心情。示例二:选第十段,作用:照应前文(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乐于助人者的人物形象。5.可以是图书管理员或坐在“我”身边的男生或女生示例一:是图书管理员。根据文中“我”每次来读书他熟练地帮“我”取书,可见他知道“我”读书喜好;“我”抄写《诗经》时,他在“我”身边站了许久;夜里“我”下楼时他善意提醒“我”慢点走,可见他是一个表面冷漠内心和善的人;他根据借书证知道“我”姓“丁”;从文章的详略安排看出,“我”在文中对图书管理员花的笔墨最多,所以他送书给“我”的可能性最大。例二:是身边的男生(女生)。在阅览室他(她)经常坐在“我”的身边,知道“我”读书的喜好;见“我”衣服简朴,估计“我”囊中羞涩,为了让“我”毕业后还能继续读到古诗,所以送书给“我”。【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标题中“七里香”表面意是指窗外种着的七里香,深层意是指他人的友善和关爱让“我”感受到的温暖和美好。2.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写出对应的心理感受即可。点睛:揣摩记叙文人物的心理,可以从文章的情节入手,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本题结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排比的修辞方法赏析句子即可。4.本题是对句子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句子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第二段画线句子作用:照应文章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我”读书时愉悦的心情。第十段画线句子作用:照应前文,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乐于助人者的人物形象。5.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可以是图书管理员或坐在“我”身边的男生或女生,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即可。13、1.D2.C3.C4.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开展的大规模合作,使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了国际市场;2001年,世卫组织向非洲推荐了这一药物,使非洲地区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九成。(一点2分,两点3分)5.①“各种肤色的人表达敬意”的原因是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②“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敬意”意味着85岁的老人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③这种“敬意”源于:疟疾这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有着像屠呦呦一样为理想克服困难、执着奋斗的坚强毅力,不为名利、潜心研究的科研精神,即使获奖依然不忘团队的合作精神;难能可贵的是屠呦呦查阅中国古老的医药典籍,利用现代的科研方法提取的青蒿素是具有中国医药特色的科研成果,为中医药学增光,更为中华文化添彩,她激励着国人、华人为世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本题把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对即可作答。第四段的原文是“我们完全可以缩短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不是“就能实现”。据此,答案为D。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三段原文是“疟疾显然已不是急迫的疫情”可知,C项的“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在我国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是因为我国已经没有疟疾病情”的理解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C。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依据第二段原文“因与抗疟疾有关的科研而获得诺贝尔奖”可知“因研制出抗疟疾有关的药物而获得诺贝尔奖”的说法是不正确的。B原文的语句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只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强加因果。C表述与原文相符。D项表述属于主观武断,不符合文意。据此,答案为C。4.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点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的理解。“各种肤色的人”指世界上的所有的人,是说影响的范围大;“都”是全部;“耄耋老人”屠呦呦年事已高;“敬意”是对屠呦呦为人类做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