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复习方略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了解先秦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1)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必然性: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化、战争的频繁、百家思想的争鸣(2)四个“时代特征”: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思想大争鸣(3)从世官制到举荐和军功爵制(4)从工商食官到重农抑商前221禹传位启前476前771前1046约前1600约前2070鸣条之战武王伐纣犬戎灭西周《春秋》秦灭六国前206刘邦入咸阳夏朝商朝春秋战国秦朝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西周小农经济兼并统一变法运动百家争鸣世袭家天下二里头遗址夏王世袭各类机构殷墟遗址甲骨文成熟商王、尹等内外服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井田制井田瓦解分裂争霸华夏认同老子孔子建立衰落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农业: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有→小农经济
水利灌溉工程修建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私商成为主体
货币流通广泛城市:人口众多、工商业发达政策:工商食官→重农抑商趋势:土地国有→土地私有
集体耕作→个体小农经济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思想大争鸣国家结构: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崩溃→变法运动→中央集权版图形势:分裂→统一政治形态:奴隶制贵族政治→封建官僚政治民族关系:各族纷争→华夏认同墨家:墨子:节俭、兼爱、非攻、尚贤法家:韩非:主张法治,控制臣民;
法、术、势相结合,中央集权阴阳家:邹衍:五行相生相胜其他:兵家、名家、农家、小说家、杂家儒家:孔子:核心:仁、礼;哲学:仁者爱人;
政治:为政以德;恢复礼乐,适当改变
教育:有教无类文化:整理五经
孟子:性本善,“仁政”
荀子:性本恶,隆礼重法,制天命而用之道家:老子:哲学:朴素的辩证法、唯物论;
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逍遥自由礼乐制崩溃→私学兴起→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经济:小农经济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法家→外儒内法社会:封建社会一、春秋战国的经济大发展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图3铁铧耕地的农具,可由畜力牵引将土犁松。图4楚地贵族的容酒器为牛犊造型,躯干硕大图1铁制农具图2穿有鼻环的牛尊图5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一、春秋战国的经济大发展结合教材并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图5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表现:农业: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
水利灌溉工程修建城市:人口众多、工商业发达生产工具:木石生产→铁犁牛耕生产方式:集体耕作→个体农耕土地制度:井田国有→土地私有材料一: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亦服尔耕,十千维耦。——《诗经·周颂》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一、春秋战国的经济大发展材料三: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鲁国改革:“初税亩”;秦国改革:“初租禾”、“废井田,开阡陌”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农业领域还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以上和教材P9.P10地图,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形势的变化。二、春秋战国的政治大动荡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秦灭六国分裂→统一;各族纷争→华夏认同;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奴隶主阶级争霸→新兴地主阶级兼并;三、春秋战国的思想大争鸣背景派别代表主张影响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阴阳家邹衍其他三、春秋战国的思想大争鸣背景派别代表主张影响政治: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战争不断经济:铁器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出现,井田制瓦解文化:私学兴起,学术氛围宽松阶级:士人颇受诸侯重用,士阶层崛起儒家孔子核心:仁、礼;
哲学:仁者爱人政治:为政以德;恢复礼乐,适当改变教育:有教无类
文化:整理五经实质: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思想解放: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现实意义: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深远影响: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孟子性本善,“仁政”荀子性本恶,隆礼重法,制天命而用之道家老子哲学:朴素的辩证法、唯物论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逍遥自由墨家墨子节俭、兼爱、非攻、尚贤法家韩非主张法治,控制臣民;法、术、势相结合,中央集权阴阳家邹衍五行相生相胜其他兵家、名家、农家、小说家、杂家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新的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三、春秋战国的思想大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示例一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评析: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三、春秋战国的思想大争鸣示例二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评析: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仅侧重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出发,具有局限性。夏、商、周三代,尤其是春秋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基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也受到先代文化的影响;他们开创的思想学派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因此,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三、春秋战国的思想大争鸣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与贵族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摘编自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四、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据材料,概括战国变法的相似点?四、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秦孝公:商鞅变法废井田制,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推行县制;编定户口赵烈侯:公仲连改革选能举贤、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齐威王:邹忌改革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魏文侯:李悝变法废止世袭贵族特权;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著《法经》保护变法韩昭侯:申不害变法实行中央集权,
用“术”驾驭臣下楚悼王:吴起变法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
裁减冗官,选贤任能据材料,概括战国变法的相似点?四、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秦孝公:商鞅变法废井田制,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推行县制;编定户口赵烈侯:公仲连改革选能举贤、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齐威王:邹忌改革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魏文侯:李悝变法废止世袭贵族特权;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著《法经》保护变法韩昭侯:申不害变法实行中央集权,
用“术”驾驭臣下楚悼王:吴起变法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
裁减冗官,选贤任能政治:宗法分封→中央集权血缘继承→选贤任能贵族政治→官僚政治经济:重视农业生产井田国有→个体私有与其他变法相比,商鞅变法的特点?四、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秦孝公:商鞅变法废井田制,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推行县制;编定户口赵烈侯:公仲连改革选能举贤、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齐威王:邹忌改革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魏文侯:李悝变法废止世袭贵族特权;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著《法经》保护变法韩昭侯:申不害变法实行中央集权,
用“术”驾驭臣下楚悼王:吴起变法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
裁减冗官,选贤任能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彻底性长期性、有效性、进步性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带来的消极影响。材料一: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耻”。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如果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材料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韩非子》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秦策》四、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轻视教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轻罪重罚,成为暴政的起源;加重对百姓剥削;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21·全国甲卷)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周时期礼乐制度,重点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西周时期,礼乐制度仅是贵族间的行为准则,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和老子认为应通过礼来约束人的行为,这实际上扩大了礼乐制度所涵盖的人群范围,体现了他们对西周礼乐文化的反思,A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整合可知,老子和孔子有感于春秋礼崩乐坏的局面,主张扩大礼乐制度所涵盖的人群范围,旨在规范人际和社会秩序,并非为了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和维护夏商周制度,B、C两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老子和孔子对礼的认识和主张,未体现统治者对两人认识和主张的积极支持,D项错误。(2021·山东)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 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 D.生活态度的差异B解析题干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包岗位劳务合同范例
- 摆摊转让店铺合同范例
- 托儿所服务的语音识别和翻译考核试卷
- 消防纸设计服务合同范例
- 污水管施工合同模板
- 植物采购合同范例
- 水利设计施工合同范例
- 房屋过户合同范例5篇
- 清垃圾合同范例
- 河堤施工合同范例
-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之散文的结构与行文思路
- 《酒水知识培训》课件
- 天津市五所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课件
- 信息技术新旧课标对比课件
- YY 0128-2023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防护器具装置及用具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 数据结构课程思政课程设计
- 健身房转让合同
- 辽宁省本溪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