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18/22/wKhkGWbOcz-ANkOsAALhLCzYM-s860.jpg)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18/22/wKhkGWbOcz-ANkOsAALhLCzYM-s8602.jpg)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18/22/wKhkGWbOcz-ANkOsAALhLCzYM-s8603.jpg)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18/22/wKhkGWbOcz-ANkOsAALhLCzYM-s8604.jpg)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18/22/wKhkGWbOcz-ANkOsAALhLCzYM-s86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
略读课文《珍珠鸟》。这些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白
鹭》通过对白鹭诗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落花生》借助花生的
特点,抒发了“要做有用的人”的感悟;《桂花雨》叙述了作者关于桂花的童年回忆,
把思乡怀旧之情倾注其中;《珍珠鸟》描述了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展现
了作者与珍珠鸟的美好情谊。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把情感寄托
在描述的事物中,是文章表达情感的常见方法。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引导学生品味表现事
物特点的语句,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本
单元课文描述的不同事物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
发感情的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习作的主题是“我的心爱之
物”,重在引导学生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这是在把内容写清楚的基础上
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求学生习作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本单元时需要注意,学生刚刚升入五年级,处于由中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期,
在阅读和表达目标上不要拔高要求。
第一,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并从课文学习中受到启发,发现事物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之间的关联。教学时不宜提太
高要求,不要硬性灌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概念,也不要让学生刻意区分某
篇文章是“借物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第二,让学生“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重在引导学生能叙述清楚事物与
相关事件,并写出自己的感受,不要求大段地写感受或发表议论。要提示学生平时注意
留心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表达对身边事物的情感,为习作积累素材和经验。
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
达的情感。
4.体会、积累蕴含作者感情的句子;能仿照课文,写出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背诵《白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体会、积累蕴含作者感情的句子。
单元课时分配
1.白鹭........................................2课时
2.落花生2课时
3.桂花雨......................................1课时
4*珍珠鸟.......................................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1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主备人:舒琳
1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
身段”等15个词语。
2.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
白鹭的描写中的。
4.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
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
身段”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导课:古诗引领,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一“雪衣雪花青玉嘴,群捕
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教师范读)
白鹭入诗,古就有之。除了杜牧写的,杜甫也写过,还记得吗?(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其实,何止是古人,我国现代杰出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了白
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郭沫若笔下的白鹭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白鹭)
一、自研自探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听音频课文,齐读课文,思考课文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
1.小对子检查:互读6个会认的生字,分享“我会写”中10个生字的识记方法。
2.读课文,互相纠正。
三、展示提升
展示一:我是识字小明星
1.教师出示生字课件。
2.小明星带领学生学习生字和词语。
3.小明星指导大家仔细观察生字在方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发现规律,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展示二:我是朗读小能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四、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你能给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说说每个部分写了哪些内容吗?
2.小组代表汇报。
第一部分(①):是全文的总起句,以精巧的诗来比喻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②一⑧):具体描写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⑨一⑪):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抒发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美的赞叹。
3.熟读课文,尝试背诵。
五、学习小结
1.学生分享学习本课的收获。
2.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六、反馈与检测
1.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画“。
适宜(yiyi)嫌弃(xiexian)镜匣(xiajia)白鹤(h©he)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
白鹭的描写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L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白鹭》这篇课文。(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
3.抽查背诵。
二、自研自探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在文中找出: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
三、合作探究
合作(一):小组讨论
1.齐读②一⑤,思考以下问题。
(1)白鹭”色素的配合”很适宜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是作何评价的?
(2)白鹭“身段的大小”很适宜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2.小组代表汇报
3.教师归纳总结
(1)“色素的配合”很适宜:①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想象画面);②评价: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身段的大小”很适宜:①流线型结构、长喙、脚;②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对比手法)
合作(二):小对子讨论
1.小对子讨论:齐读⑥一⑧,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如果请你给每幅画起一个名字,你会怎么起?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回答调整。
(1)白鹭垂钓图
(2)白鹭瞭望图
(3)白鹭起舞图
四、自研自探
1.小对子再读课文,找到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
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归纳总结: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
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学习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
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
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六、反馈与检测
1.小练笔:用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2.做第一课《语文家庭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2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亩、盼”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9个字,会
写“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借
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学生)
2.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亩、盼”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9个字,会
写“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来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打一种植物。出示课件:“根和胡须放泥沙,
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谜底:花生)
(出示花生图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这种植物的花落了,果实长在土里面,所以
叫落花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板书:落花生)
介绍作家:许地山(1893-1941),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
先驱者之一。笔名落华生,广东揭阳人。代表作《空山灵雨》《道教史》。
二、自研自探
1.自由朗读课文,容易读错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
2.读准注音的生字,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内读生字和词语,互相正音。
2.小组内交流理解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展示提升
展示一:我是识字小能手
1.教师出示生字课件。
2.小明星带领学生学习生字和词语。
3.小明星指导大家观察生字在方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发现规律,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展示二:我是朗读小能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你能给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说说每个部分写了哪些内容吗?
2.小组代表汇报。
第一部分(①)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②)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作了准备。
第三部分(③一⑮)写过收获节一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
六、学习小结
1.小明星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2.小明星点名举手同学发言。
3.小组交流:课文围绕“落花生”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教师总结。
七、反馈与检测
1.给带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后面画“。
半亩(mHmil)播种(bobo)浇水(jiaojiao)吩咐(fenfen)
2.抄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
2.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还记得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吗?
2.听写词语。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第③至⑮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写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第③一⑪自然段):议论花生的好处。
第二层(第◎-⑬自然段):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默读第③一⑪自然段,用铅笔把以下问题的答案勾画出来。
(1)我们谈论了花生的哪些特点?
(味道很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2)花生、桃子、石榴、苹果分别有什么特点,在文中画出来。
(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花生;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
在地上。)
(3)父亲为什么要把花生与桃子、石榴以及苹果作对比?
(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它朴实
无华、默默无闻、不计名利)
三、展示提升
1.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第◎-⑮自然段。
2.出示句子,齐读思考:“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如
何理解父亲说的这句话?难道桃子、石榴、苹果就不好吗?
(父亲并没有否定桃子、石榴、苹果等水果,而是对比突出花生因为默默无闹而不
容易被发现,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容易被那些光鲜的人或事物所吸引,
但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更令人敬佩。父亲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花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
人。)
3.出示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得到的感悟。作者虽然年纪还小,
但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
际用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四、学习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反馈与检测
1.完成课文后的小练笔。
2.做第二课《语文家庭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梦、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
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教学难点
1.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梦、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
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天是绵绵细雨,夏天是狂风暴雨,冬天是凄风苦雨。那秋天会下什么雨呢?秋天
会下桂花雨。今天我们就跟随台湾女作家琦君的脚步来欣赏一场缤纷香甜的桂花雨。(板
书课题:桂花雨)
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
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春酒》《橘子红了》等。
二、自研自探
1.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出示要求:读准生字音,读通每句话。
2.出示生字,指名读。
3.出示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三、合作探究
1.小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小对子交流: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讨论: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展示讨论的成果。
第一部分(①一②)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爱桂花)
第二部分(③一⑥)写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回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乡亲
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摇桂花)
第三部分(⑦一⑧)写作者离开家乡后门,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
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思桂花)
四、学习小结
这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琦君的步伐回到了她的故乡,感受了摇花的乐趣。下节课我
们再继续深入地感受那让作者魂牵梦绕的桂花雨。
五、反馈与检测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课后阅读琦君的其他作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
2.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受一桂花雨。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
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香、乐、甜)
3.听写词语。
二、合作探究
合作一:小对子学习第①一②自然段
1.小对子用喜欢的方式朗读段落。
2.用铅笔勾画出描写桂花的句子,并思考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是什么?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的叶子;开
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实在太迷人了。”)
(原因:桂花的香气实在太迷人。)
合作二:小组学习第③一⑥自然段
1小组成员齐读段落
2.出示:“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
在桂花香里的。”
3.思考:哪一个字写出了桂花很“香”?(浸)
4.讨论:我们写香一般都有用“飘”,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浸”字?
(用“浸”字就好像看得见、摸得着,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
5.教师小结:真好!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让我们全班再次朗读一遍。
三、自研自探
1.默读⑦一⑧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2.出示: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比的不是桂花的香味浓淡,而是感情的深切,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
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3.体会下面句子的情感。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
里的。(快乐)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
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高兴、激动)
四、学习小结
L教师总结:作者在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自从她32岁离
开家乡到了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那阵阵摇落的桂花雨寄托的是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结和对童
年生活的深切怀念。
2.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在这悠扬的《故乡情)音乐中,追寻作者的情感踪迹,
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反馈与检测
1完成《语文家庭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4*珍珠鸟
教学目标
i.认识“蔓、幽”等U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3.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教学重点
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学生)
2.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导入:请问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里的小动物是怎么相处
的?(两至三位同学发言,教师适时总结)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小动物,也有和小动物相
处的经历,大家看看屏幕上的图片(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片),有没有人认识这个小动
物?(珍珠鸟)没错,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就是珍珠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当代
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板书课题:珍珠鸟)
2.作者简介:冯骥才,生于1942年,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
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斗寒图》。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
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百味人生。
二、自研自探
1.快速地默读课文,要求读通顺句子、理清文章脉络,梳理叙事线索。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珍珠鸟在作者的悉心照料和精心呵护
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再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
界。)
3.思考:珍珠鸟长什么样子?它有什么个性?
(样子: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个性:胆小、是一种怕人的鸟。)
三、合作探究
合作一:小对子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一④自然段):写“我”为刚来家的一对珍珠鸟精心布置了一个幽静
安全的住处。
第二部分(第⑤一⑭自然段):写小珍珠鸟与“我”由疏远到亲近的情感变化过程。
合作二:小组讨论
1.找出作者对珍珠鸟逐渐信赖的具体行为表现的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
了什么?
2.句子:(1)起先。这小家伙…画框上去了。(2)这样久了……在窗框上站一会儿。
(3)渐渐它……发出嚓嚓的响声。(4)有一天,我伏案……难道在做梦?
3.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珍珠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和作者之间的感情也越来
越亲呢。
四、自研自探
1.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害怕人的珍珠鸟能亲近、信赖作者呢?让我们再读课文
看看作者为珍珠鸟做了什么。
(1)悉心照料:“我把鸟笼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绿
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笔上。它们就像长长的、串生着小样安全。”
(2)尊重:“我很少……瞅瞅我”
(3)宽容:“我不管他”
(4)关爱:“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惊跑它。”
2.从作者的这些行动上,你又读懂了什么?对“信赖”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作者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了珍珠鸟,信赖需要一个过程,想要得到别人的信赖,就
得先在行动上尊重宽容别人,用真情打动别人。)
五、学习小结
1.教师进行总结:信赖是相互的,珍珠鸟如此信赖作者,源于作者对它的关爱。读
了这篇课文,你们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呢?其实不仅
人与动物之间需要信赖,人与人之间同样也需要。
六、反馈与检测
1.仿写句子: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信赖”这个词的理解或体会。
2.完成第四课《语文家庭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养成发言控制时间、尊重不同意见,文明沟通的习
惯,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2.引导学生主动性的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学重、难点
清楚明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
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学准备
1.整理自己的意见。(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都是班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
共同来完成,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大家来维护。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
二、自研自探
1.初次讨论,确定班级建设目标。
2.师: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图片,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言)
(课件出示一组教室干净整洁、同学们认真学习的图片)
3.这么美好的班集体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我们的班集体无论在学习、纪律还是
卫生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建设美好的班集体,我们需要制定一份班级
公约。为了制定这份班级公约,我们首先需要找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
讨论班级想要达到的目标。
三、合作探究
1.同学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发现的班级存在的问题。
2.针对提出的问题,全班讨论班级想要达到的目标。
3.教师提出讨论要求
(1)发言要有时间意识。
②观点简洁明了,语速适中。
③不重复他人的观点。
④听的同学要集中注意力,如有不同的看法,等别人说完后再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见
解。
4.全班讨论,教师引导、总结,确定班级建设目标。
5.小组讨论、形成初步意见。每个同学再一张纸上写两三条自己认为重要的班级公
约。
四、展示提升
1.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发言,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发言时间不超过三分钟)
2.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3.师生共同梳理,汇总意见,形成最终班级公约。
4.请同学们课后试着为班级整理一份班级公约。
5.全班表决,形成公约。
6.把班级公约用笔抄写在纸上,贴在墙上。
五、学习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写清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2.乐于分享习作。
教学重难点
1.写清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以及为什么他是你的心爱之物。
2.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带上自己的心爱之物或照片。(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师: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带来自己的心爱之物或照片,这堂课,我们就来召开“我
的心爱之物交流会”。(板书:我的心爱之物)
2.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心爱之物。
(1)出示要求:讲的时候要说清楚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以及为什么喜欢它。
(2)请其他学生说说体会和感受。(可以说说哪个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可以说说哪些地方没听清,让讲述的同学进一步补充完善。)
二、片段展示
1.展示学生写心爱之物的片段。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来写心爱之物,用《珍珠鸟》回
忆作家是如何写小珍珠鸟外貌的。
2.展示与“心爱之物有关的故事”片段。围绕“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个事物”“你感
受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吗?”,引导学生要注意把印象深刻的人物具体表现说清楚。
三、指导习作策略
1.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老师小时候很喜欢的一个玩具一米老鼠。(拿出米老鼠玩
具)你们先观察一下,看看这个玩具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米老鼠玩具的样子、特
点)有位学生跟老师一样喜欢米老鼠玩具,还写了一篇习作。
2.课件展示习作例文:《我心爱的米老鼠》。
3.请学生点评:大家看完了习作,觉得这篇习作写得怎么样?
(写了米老鼠玩具的样子、来历和故事。)
4.那么这篇习作是怎么写米老鼠玩具的样子的呢?又是如何选取的素材呢?全文的
结构又是如何安排的呢?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5.教师总结:这篇习作之所以写得好,就是因为它符合我们的习作要求。写出了心
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和故事。而且将故事作为重点来写,详略得当。我们在介绍心爱之
物的时候可以借鉴这篇习作。
四、点拨完成习作
1.师:这堂课一开始同学们就分享了自己的心爱之物,同学们再结合刚才看的这篇
习作例文,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并再次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
(1)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指导修改)
开头:开篇点题,引出心爱之物是什么。
,(1)心爱之物的样子。(略写)
中间:J(2)心爱之物的来历。(略写)
,(3)心爱之物的故事。(想写)
结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心爱之物的喜爱之情)
(2)小组交流,互提意见。
2.学生根据提纲上台分享,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3.学生二次修改提纲。
五、动笔练习、起草作文
1.学生根据提纲完成习作。
2.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特别留意。
板书设计
作文讲评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
3.能结合不同语境,比较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并能恰当的在不同语境中运用。
4.理解并背诵古诗《禅》。
教学重点
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能够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结合不同语境,比较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并能恰当的在不同语境中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理解并背诵古诗《禅》。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一:交流平台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俗话说“温故而知新”,第一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我们应当对自己的
学习进行小结,看看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二、自研自探
1.读一读,谈发现。(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三个人物的对话)
(1)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
2.回顾课文,谈收获。
(1)课件出示:通过对白鹭诗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落花生》
借助花生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悟;《桂花雨》叙述了作者关于
桂花的回忆,把之情倾注其中;《珍珠鸟》通过对
珍珠鸟从人到人的变化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作者与珍珠鸟
的美好情意。
(2)学生完成填空。
三、合作探究
1.教师: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作者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课件出示: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温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
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
还看见过吗?--郭沫若《石榴》
2.学生自由读这段话。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4.联系实际,加深感悟。
教师小结:我们在写文章表达某一种情感的时候,像本单元课文一样,把情感寄托
在某一事物上,不空洞说教,可以使要表达的感情有依附,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
教学任务二:日积月累
一、激趣导入
L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课件展示蝉的图片)不知道的同学没关
系,你们再来听听这种昆虫发出的声音。(播放蝉的叫声音频)(学生答:蝉)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蝉》。
3.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慈溪)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
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其诗《蝉》与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合称为“咏蝉三绝”。
二、自研自探
1.整体感知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
(3)指名读、齐读。
2.理解古诗
(1)理解重点词语。
垂区委:古人结在颌下的帽缓下垂部分,这里指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
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
流响:指蝉连续不断的鸣叫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借助重点词语释义和插图,交流体会诗歌的意思。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诗歌大意: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
的露水,持续不断的蝉鸣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间传出。响亮的蝉鸣之所以传得远,正是
因为它在高处,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3.背诵古诗
四、学习小结
交流平台分别通过三个学生的话总结了本单元的写作方法一借助具体事物抒
发情感。《白鹭》蕴含着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商业合同范本
- 农村劳动合同范本
- 企业审计合同范本
- 临时雇佣保安合同范本
- 医疗器械融资存款居间合同
- 中途投资入股合同范本
- 供暖煤炭合同范例
- 展览馆室内装修项目的质量保障措施
- 2025年中国磷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护理院居住环境优化服务措施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安排表 第二版
- 开展课外读物负面清单管理的具体实施举措方案
- 六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课
- SpaceClaim.中文教程完整版
- 送达地址确认书(样本)
-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共10页)
- 招标工作手册
- 锻件的结构设计与工艺性分析
- 信访事项听证程序流程图
- 国内外会计名家简介
- 03第三章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生物转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