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本册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本册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本册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本册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本册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册综合质量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南半球某地公司职员于4月5日900(当地地方时)赶到公司,准备参加长约4个小时的工作会议。下图为此时公司露天停车场空余车位和太阳光照状况图,据此完成1~2题。1.若此时只剩下4个停车位,为尽量避开会议期间汽车被太阳照射,最志向的车位是(C)A.①车位 B.②车位C.③车位 D.④车位2.经测量可得,当地正午12点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约为50°,推断该地最接近(A)A.堪培拉(35°17′S,149°08′E)B.圣保罗(23°33′S,46°38′W)C.雅加达(6°12′S,106°50′E)D.巴西利亚(15°47′S,47°56′W)[解析]第1题,4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位于正北,当地地方时9:00时,①②③车位处于阴影,然后,太阳方位逆时针移动,影也逆时针移动,且每小时移动15度,正午时位于正北(地方时12时),此过程中,①②车位会受到太阳照射,但③车位始终处于大楼的阴影,13时太阳位于西北,①②受太阳照射,③车位照旧位于阴影,故最好的车位是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当地正午12点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约为50度,即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为50度,依据公式:太阳高度=90度-(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纬度)可知,两者纬度之和为40度,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约为北纬度3.9度,即当地纬度约为南纬36度,从而推出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4·山东德州高三期中)某地质队在圆锥状沉积岩山地勘探(如图所示),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垂直于海平面对下钻探,得到某沉积岩埋藏深度(如表所示)。据此完成3~4题。地点①②③④⑤海拔(米)400500600500400某沉积岩埋藏深度(米)201402601801003.该沉积岩层(C)A.向上拱起 B.向下凹陷C.西高东低 D.东高西低[解析]依据表中①②③④⑤五地的海拔及沉积岩埋藏深度画出该沉积岩层不同地点的埋藏深度剖面示意图(如下图),可推断该沉积岩层西高东低,C正确。4.该山地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岩层走向一样),若山地东、西两坡降水量相当,实施“绿水青山”工程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东西两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均增加B.东西两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均削减C.西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增加,东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削减D.西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削减,东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增加[解析]该山地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岩层走向一样),据上题分析,图中沉积岩大致是向东倾斜,若山地东、西两坡降水量相当,实施“绿水青山”工程后,植被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会顺着岩层向东流淌,导致东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增加,D正确。壶穴是指流水对较软岩层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以壶穴群为代表的流水侵蚀地貌常见于地势陡峭的“V”形河谷内,在平坦宽敞的河段特别罕见。2024年,因上游蓄水导致水位下降,四川省大英县涪江河床上,起先周期性出现大片的壶穴景观,如同一幅河中的“浮雕石版画”。图为大英县壶穴景观成因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平坦宽敞河段壶穴地貌较为罕见的缘由是该河段(D)①河床岩性坚硬 ②河水流速较缓③河流径流量大 ④泥沙易沉积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6.若该地区地壳持续抬升,壶穴景观分布区可能会(A)A.向河流上游移动 B.向河流下游移动C.保持现状 D.彻底消逝[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壶穴是指流水对较软岩层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以壶穴群为代表的流水侵蚀地貌常见于地势陡峭的“V”形河谷内。壶穴形成的河段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而平坦宽敞河段河水流速较缓,侵蚀作用弱,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泥沙易沉积,因此不易形成壶穴,②④正确,D正确。平坦宽敞河段,泥沙易沉积,河床较软,①错误;河流径流量大、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易形成壶穴,与题干不符,③错误。①③错误,A、B、C错误。故选D。第6题,地壳抬升,上游侵蚀加剧,上游地区较软岩层(砂岩)出露,从而使得在其上发育的壶穴也向上游拓展。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4·江苏高三期末)巴西马拉尼昂州的伦索伊斯国家公园内,“沙与水,白与蓝,沙湖连缀”的奇观美不胜收,每年都会有几个月吸引大批游客来此观光,数月后,湖泊会慢慢消逝,年年如此,周而复始。下面是图1为沙湖连缀景观位置示意图,图2为旁边地区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7~8题。7.观赏“沙湖连缀”的最佳时间是(B)A.3~4月 B.7~8月C.10~11月 D.全年8.关于湖泊消逝的缘由,下列说法可信的是(D)A.副热带高压带限制,晴热少雨B.沿岸寒流,降温减湿C.周边地区环境恶化,沙漠侵袭D.旱季到来,蒸发量增大[解析]第7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沙湖连缀”即沙丘和湖泊相间分布,这须要沙丘间的凹地有积存的水,由图2可知,该区域处于雨季时,降水量比较大,在该区域雨季的末期沙丘间的凹地水体积存量应是最大的,此时是观赏“沙湖连缀”的最佳时间。每年的7~8为雨季的末期,因此可知观赏“沙湖连缀”的最佳时间是7~8月,B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赤道旁边,不会受到副热带高压带限制,A错误。该区域沿岸地区没有寒流经过,B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的湖泊消逝的缘由与周边地区环境恶化、沙漠侵袭无关,而是随着该区域雨季的结束,旱季的到来,降水量削减,蒸发加大,该区域的地表水体慢慢削减,C错误,D正确。暖池一般指热带西太平洋多年平均水温28℃以上的海区,其水温比同纬度东太平洋海区高3~9℃。暖池的面积变更可影响亚洲、太平洋乃至全球的气候。据此完成9~10题。9.暖池水温比同纬度东太平洋海区高的主导因素是(B)A.太阳辐射 B.洋流运动C.海陆分布 D.海水深度10.暖池面积增大的年份(D)A.西太平洋国家旱灾频发B.东亚冬季风势力减弱C.秘鲁渔场的渔获量削减D.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解析]第9题,纬度相同的海疆受到的太阳辐射基本相同,A错误;据材料可知,暖池位于热带西太平洋,位于信风带,当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时,为向岸风,形成暖流,而同纬度的东太平洋海区为离岸风,形成寒流,所以导致暖池水温比同纬度东太平洋高的主要因素是洋流运动,B正确;海陆分布和海水深度对海水表层温度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B。第10题,暖池面积异样较大的年份,即西太平洋水温异样上升,西太平洋海疆降水增多,A错误;西太平洋水温异样上升,气压降低,与亚洲高压之间的气压差增大,更简洁吸引冷空气南下,所以东亚冬季风势力会增加,B错误;西太平洋水温异样上升,东太平洋水温异样降低,秘鲁寒流势力增加,海水上泛猛烈,饵料更加丰富,所以秘鲁渔场的渔获量增多,C错误;暖池面积异样增大,水温越高,气流上升越猛烈,简洁形成猛烈的低压,则生成台风的数量增多,进而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D正确。故选D。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总和/天数)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11~13题。11.该地森林类型主要是(B)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季雨林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12.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内草本和灌木的生长,干脆缘由是(A)A.光照增加 B.降水增多C.气温上升 D.温差加大13.与林窗西侧相比,12月林窗东侧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最合理的说明是(B)A.太阳从东南升,林窗东侧比西侧的日照时间长B.上午多雾,日照多在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C.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高大,导致东侧通风性好D.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茂密,导致东侧湿度较大[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特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大气受热过程。第11题,该地位于我国,处于北半球,冬季12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说明该地属于热带气候,故选B。第12题,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原先的树木阻挡光照,林窗形成后的林间空隙有利于该区域光照的增加,可以促进草本和灌木的增加,故选A。草本和灌木需水量一般少于高大乔木,降水增加不是其形成的缘由,B错误。光照影响气温,气温上升并非干脆缘由,C错误。温差不是草本和灌木生长的缘由,D错误。第13题,12月太阳东南升、西南落,东西两侧在理论上的日照时间一样长,A错误。上午气温较低,水汽易凝合成雾,影响日照,日照多在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故选B。若林木高度东侧高大,会导致东侧通风性差,C错误。若东侧湿度大,则白天太阳辐射受减弱,最高气温会较低,D错误。我国某一综合考察队沿图中虚线从①地动身,到达图中的⑨地(注:①包头,②太原,③西安,④成都,⑤甘孜藏族自治州,⑥攀枝花,⑦昆明,⑧桂林,⑨赣州)。读图,完成14~15题。14.考察队开展了下列主题考察活动其目标基本没有实现的是(A)A.①→②:草原森林之旅B.②→④:南北景观之旅C.④→⑤:农牧文化之旅D.⑤→⑨:特色地貌之旅15.小明在整理考察队给当地政府提出的农业发展策略时,不当心抄错了一处,这一项是(C)A.①—节约用水,调整土地利用结构B.②—植树种草,打坝淤地C.⑤—抓好粮食,种(植)养(殖)结合D.⑦—利用气候,发展“彩色农业”[解析]第14题,依据材料信息,①→②是包头至太原这一考察线路,气候较为干旱,森林很少,以草原景观为主,故A符合题意。②→④是太原到成都,从北方向南方地区,属于南北景观之旅,④→⑤是成都到甘孜藏族自治州,成都以种植业为主,甘孜藏族自治州以畜牧业为主,属于农牧文化之旅,⑤→⑨是主要经过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属于特色地貌之旅,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15题,①包头气候较干旱,应节约用水,调整土地利用结构,A不符合题意;②太原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应植树种草,打坝淤地,B不符合题意;⑤为川西草原,应当加强湿地和草场的爱惜,合理发展畜牧业,C符合题意;⑦为昆明,四季如春,可利用气候,发展“彩色农业”,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综合题(4个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杰里德盐沼为季节性内陆盐沼,原为加贝斯湾的一部分,四周无河流注入。在盐沼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上干下湿”是它最志向的生长环境。下图为杰里德盐沼及其周边区域图。(1)分析杰里德盐沼的形成缘由。(4分)(2)指出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缘由。(5分)(3)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推断椰枣树的生长习性。(4分)[答案](1)地壳拾升,形成内陆湖泊: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盐层,覆盖湖底;冬季低洼处积水,形成季节性盐沼。(2)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缘由: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地较②地更靠近沿海,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强,阴雨天气更多;①地处于迎风坡,多阴雨;①地比②地海拔低,日出较晚。(3)当地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其耐燥热;当地年降水量少(周边多沙漠分布),蒸发量大,说明其耐旱;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其耐盐碱,同时树根部分又喜潮湿。所以,椰枣树具有耐旱、耐碱、耐热而又宠爱潮湿的特点。[解析]本题以杰里德盐沼为背景,涉及盐沼、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学问,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材料并结合区域图分析问题的实力。(1)杰里德盐沼位于板块交界处旁边,且从材料中“杰里德盐沼为季节性内陆盐沼,原为加贝斯湾的一部分”可推想杰里德地区原来是海疆,后来抬升形成内陆湖泊。当地纬度低,蒸发旺盛,且周边无河流注入,形成盐层。冬季受到西风影响,低洼处形成积水,成为季节性盐沼。(2)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昼夜长短、天气状况。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地较②地更靠近沿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强,且处于西风迎风坡,阴雨天气更多;①地比②地海拔低,日出较晚。故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3)由材料可知“上干下湿是它最志向的生长环境”,“上干下湿”即空气燥热干燥,土壤潮湿,说明根部喜潮湿。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可知当地总体气温高,降水少(沙漠广布)说明椰枣树耐热、耐旱;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其耐盐碱。即生长习性为耐热、耐旱、耐盐碱、喜潮湿。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顺潮湿,四季宜人,是加拿大冬季最温煦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约为3℃,7月平均气温约为17℃。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1)描述图中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缘由。(3分)(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缘由。(4分)(3)结合大气环流学问,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4分)(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缘由。(3分)[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缘由:西侧海洋7月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气温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气温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2)温带海洋性气候。缘由: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3)冬季,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解析]第(1)题,据图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其弯曲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第(2)题,气候类型依据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推断,大陆西岸40°~6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是受洋流、地形及盛行风影响。第(3)题,结合大气环流的特征,冬夏季凹凸压中心位置的变更,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主导风向。第(4)题,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缘由是暖流增温增湿、山地阻挡寒冷气流。18.(2024·广东广州高三检测)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加里曼丹岛(婆罗洲)(见图1),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几乎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旁边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大陆冰盖溶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慢慢消逝。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慢慢变小。图2示意末次冰期及其以后东南亚海陆分布变更状况。图3示意该岛典型气候的相关资料。(1)说明该岛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3分)(2)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缘由。(3分)(3)说明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缘由。(4分)(4)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缘由。(4分)[答案](1)全年高温多雨,光照、水分、热量足够,植被生长速度普遍较快,且枝叶繁茂、高大稠密。(2)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长快,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岛缺乏活火山,矿物质难以补给(任答三点)。(3)冰期时,全球气温低;(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削减;海洋水体削减,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4)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南部,地质条件较稳定,气候变更小,生物进化连续。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逝,生存空间较小;土壤贫瘠,大型动物食物相对不足。(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解析]第(1)题,由气候资料可推断该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生长特征主要体现在生长速度,留意材料中“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的表述。第(2)题,土壤贫瘠的干脆表现为土壤中养分少,可从养分消耗快、不易保存或难以保存角度分析。留意火山能供应矿物质,而该岛几乎无活火山则难以补给矿物质。第(3)题,可从“气候转暖,大陆冰盖溶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慢慢消逝”,反过来理解大陆桥成因,如气候变冷,大陆冰盖形成,入海径流削减,大陆桥显现。要留意结合水循环环节进行描述。第(4)题,连续进化说明环境稳定;体型变小可能与食物、生存空间变更有关。留意比较原生存环境与该岛的差异来分析食物、生存空间变更。19.(2024·四川攀枝花高三统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