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曾都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宜城一中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曾都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宜城一中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曾都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宜城一中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曾都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宜城一中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曾都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宜城一中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湖北省曾都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宜城一中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线粒体与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进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二者具有肯定的相像性。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二者都具有基质,在基质中都能合成ATPB.二者都含有DNA和RNAC.二者都由两层膜包被而成,其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D.二者在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中,都伴随着气体的交换【答案】A【解析】【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态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态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须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基质,其中线粒体基质能合成ATP,叶绿体基质不能合成ATP,A错误;

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B正确;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由两层膜包被而成,其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C正确;

D、二者在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中,都伴随着气体的交换,线粒体汲取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叶绿体则相反,D正确。

故选A。2.历经一个半世纪,经过很多科学家的试验,才渐渐发觉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闻名试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恩格尔曼的试验中,利用好氧细菌视察水绵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的部位B.鲁宾和卡门的试验中,用18O标记CO2,证明白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H2OC.卡尔文用14C标记CO2,发觉光合作用中糖类的14C是从NADPH和三碳化合物转移来D.萨克斯的试验中,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的目的是检测叶片中原有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发觉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试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试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梅耶依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间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试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纳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比照试验,发觉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纳同位素标记法进行试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纳同位素标记法探明白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详解】A、恩格尔曼的试验中,利用好氧细菌视察水绵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的部位是叶绿体,A正确;B、鲁宾和卡门的试验中,设立了一组比照试验:H218O和CO2,H2O和C18O2,证明白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H2O,B错误;C、卡尔文用14C标记CO2,发觉光合作用中糖类的14C是从三碳化合物转移来,C错误;D、萨克斯的试验中,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D错误。故选A。【点睛】3.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①叶绿体基质②类囊体薄膜③线粒体基质④线粒体内膜⑤细胞质基质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⑤【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三个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中。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解】植物细胞中CO2的固定发生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暗反应的场所是①叶绿体基质;植物细胞中CO2的产生发生于有氧呼吸的其次阶段或者无氧呼吸,场所是③线粒体基质或者⑤细胞质基质,故选D。故选D。4.某生物爱好小组就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获得如下图所示的试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试验表明,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都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B.当光照强度大于7时,该植物在15℃和25℃的环境中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相同C.该植物可在较低温度、较弱光照的环境中快速生长D.随着温度的上升,该植物的呼吸速率渐渐增加【答案】C【解析】【详解】A、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试验只显示了两个自变量,即温度、光照强度,而没有体现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强度的影响,A错误;B、当光照强度大于7时,该植物在15°C和25℃的环境中积累的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相同,但由于呼吸速率不等,所以光合速率也不等,合成的有机物的速率也不相同,B错误;C、该植物在5℃、光照强度较弱的环境中,CO2的汲取速率上升较快,C正确;D、该植物在5℃和15℃时呼吸速率相等,而且随着温度的上升,没有限制,当达到肯定程度后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反而会渐渐减弱,D错误。故选C。5.一般状况下随着光照增加光合作用增加,但在燥热夏季的白天中午,光合作用随之下降,其主要缘由是()A.水分解产生[H]的数量削减 B.高温降低了酶的活性C.暗反应过程中C3化合物削减 D.合成ATP的数量削减【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在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保持水分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详解】A、水光解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水光解产生的[H]数量足够,A错误。B、由于蒸腾作用,叶片的温度没有明显上升,因此不会出现高温降低了酶的活性的状况,B错误。C、夏季中午,蒸腾作用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不能进入细胞间隙,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少,影响暗反应,C正确。D、水光解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光反应产生的ATP的数量足够,D错误。故选C。点睛】6.下列有关颤藻和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的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主要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二者的细胞分裂过程中,都会发生核膜的消逝和重建C.二者的细胞都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H]和ATPD.二者的细胞光反应都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2.颤藻属于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分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颤藻和黑藻的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B、颤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核膜,因此颤藻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核膜的消逝和重建,B错误;C、颤藻和黑藻的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因此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H]和ATP,C正确;D、颤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C。【点睛】7.下图表示豌豆根尖细胞连续分裂时各阶段的时长(单位: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CD或EF阶段细胞中会出现着丝粒分裂及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的现象B.“CD+DE”为一个细胞周期,等于17.3hC.CD阶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BC或DE阶段结束时核DNA和染色体数量增加一倍【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周期肯定是先进入分裂间期,后进入分裂期,且分裂间期远远长于分裂期。

【详解】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短,分裂间期持续时间长,分析题图可知,AB、CD、EF都是细胞的分裂期,BC或者DE都是分裂间期。在有丝分裂的分裂后期,即在CD或者EF段中会出现着丝粒分裂及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的现象,A正确;细胞周期的概念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别完成起先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由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图中“DE+EF”为一个细胞周期,B错误;CD阶段是分裂期,而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的是分裂间期,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BC、DE是细胞的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C或者DE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由于着丝粒未分裂,染色体数在间期DNA复制完成后不变更,D错误。8.图1和图2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AC段的细胞内核DNA数加倍,染色体数没有加倍B.图2中b对应图1中的CD段,细胞中可视察到赤道板C.图1中CD段细胞中核膜、核仁重建,有细胞板形成D.图2中c细胞中核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1∶1【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逝,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楚;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匀称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逝。题图分析,图1中BC段形成的缘由是DNA复制;DE段形成的缘由是着丝点分裂。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且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b表示前期和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c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详解】A、图1中AC段经过了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细胞内核DNA数因复制而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正确;B、图2中b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图1中的CD段,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不能视察到,B错误;C、图1中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前期细胞中核膜消逝、核仁解体,有纺锤体形成;细胞中核膜、核仁重建发生在末期,动物细胞中没有细胞板形成,C错误;D、图2的c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0,D错误。故选A。【点睛】9.下列关于“视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试验中酒精用于解离,还被用于洗去浮色B.试验用的醋酸洋红是一种酸性染料C.显微镜视野中,视察到的大多数细胞都处于分裂间期D.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清楚的视察到一个细胞连续的分裂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视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别开来;染色之前必需先用清水漂洗以去掉解离液中的盐酸,防止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反应。【详解】A、该试验中,解离后用清水洗去解离液,而脂肪鉴定试验中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B、试验用的醋酸洋红是一种碱性染料,B错误;C、由于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时间远远大于分裂期,因此显微镜视野中,视察到的大多数细胞都处于分裂间期,C正确;D、由于解离步骤时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行能视察到一个细胞连续的分裂过程,D错误。故选C。10.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苍老、死亡和癌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①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②个体发育中细胞的苍老对机体是有害③正常细胞癌变后体外培育可无限增殖④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⑤癌细胞简单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削减无关⑥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逝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⑦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内因⑧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A.①③⑤ B.②⑤⑧ C.②④⑤ D.④⑦⑧【答案】C【解析】【分析】1、苍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削减,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变更,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苍老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确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更;(3)细胞表面发生变更,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削减,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详解】①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①正确;②个体发育中细胞的苍老对机体是有利的,②错误;③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育可无限增殖,③正确;④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行逆的,④错误;⑤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削减,导致癌细胞简单在体内扩散和转移,⑤错误;⑥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逝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⑥正确;⑦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⑦正确;⑧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⑧正确。综上②④⑤错误。故选C。1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探讨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觉基因分别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确定的,生物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别,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C.由F2出现了3∶1性状分别比,推想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别D.由F1是杂合子推想F2中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觉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试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试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确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假如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当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试验验证(测交试验验证,结果的确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别定律)。【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确定的,生物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这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别,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这属于演绎推理过程,B正确;C、由F2出现了3∶1,推想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别,这属于假说内容,C错误;D、F1是杂合子推想F2中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这属于假说内容,D错误。故选B。【点睛】12.茄子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限制,下表是关于茄子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试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试验1:P紫果×绿果→F1紫果91绿果87试验2:P紫果×紫果→F1紫果210绿果68试验3:P紫果×绿果→F1紫果100绿果0A.茄子的果色中,绿色为显性性状B.试验1的亲本基因型:紫果为AA,绿果为aaC.试验2的后代中绿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D.试验3的后代紫果番茄均为杂合子【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分别而分别,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依据分别定律,基因型为Aa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a=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完全显性条件下,A_(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3∶1,测交后代Aa∶aa=1∶1。分析表格信息:试验组3紫果×绿果→紫果,说明紫果对绿果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是AA×aa,试验组2紫果×紫果→紫果:绿果≈3:1,说明紫果对绿果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是Aa×Aa,试验组1紫果×绿果→紫果:绿果≈1∶1,相当于测交试验,基因型为Aa×aa。【详解】A、茄子的果色中,绿色为隐性性状,A错误;B、试验1的亲本基因型:紫果为Aa,绿果为aa,B错误;C、试验2的后代中绿果番茄的基因型是aa,C错误;D、试验组3亲本基因型是AA×aa,后代紫果番茄的基因型为Aa,均为杂合子,D正确。故选D。【点睛】13.茉莉花有红色、白色、粉红色三种,由一对基因D、d限制的,两株粉红茉莉杂交产生的100个后代中,有红色24个,粉红色51只,白色25个。若后代中红色株与粉红色株杂交,则后代中白色的比例最可能是()A.0 B.50% C.25% D.100%【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两株粉红茉莉杂交产生100个后代,有红色24个,粉红色51只,白色25个,比例满意红色:粉红色:白色=1:2:1,说明茉莉花花色遗传为不完全显性,即DD表现为红色,Dd表现为粉红色,dd表现为白色。【详解】红色植株DD与粉色植株Dd杂交,子代基因型为DD:Dd=1:1,表现型为红色茉莉:粉红色茉莉=1:1,故后代中无白色花植株。故选A。14.下列关于杂交试验叙述正确的是()A.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纯合子自交肯定是纯合子B.F2的表现型比为3∶1的结果最能说明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C.F1所产生雌配子总数与雄配子总数的大小关系一般不会影响3∶1的出现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肯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别现象的说明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详解】A、杂合子自交后代也有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出现AA、Aa、aa,但纯合子自交肯定是纯合子,A错误;B、F2的表现型比为3∶1的结果是由于性状分别导致,最能说明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是子一代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错误;C、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故F1所产生雌配子总数与雄配子总数的大小关系一般不会影响3∶1的出现,C正确;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C。【点睛】15.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基于遗传基本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用玉米验证孟德尔分别定律,则必需选用纯合子作为亲本B.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发觉并命名了等位基因C.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表现型比例为9∶6∶1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形成配子时限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先分别后组合,分别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觉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试验验证(测交试验)→得出结论。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别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验证孟德尔分别定律一般用测交法,即杂合子(F1)与隐性个体杂交,A错误;B、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发觉了分别定律,但没有发觉并命名等位基因,B错误;C、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9∶6∶1的比例,是9∶3∶3∶1比例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出现该比例的条件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C正确;D、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别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并且等位基因的分别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同时进行的,D错误。故选C【点睛】16.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A.1/4 B.1/8 C.1/16 D.1/32【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每对性状分开计算,运用乘法原理,每对性状分开计算,运用乘法原理,只要是有一个亲本限制性状基因是杂合的,则子代1/2杂合,1/2纯合,所以这两个个体交配,亲本限制性状的基因四对均有杂合,DD与dd后代肯定是杂合,所以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2×1/2×1/2×1/2=1/16。【详解】A.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2×1/2×1/2×1/2=1/16,不是1/4,A错误;B.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2×1/2×1/2×1/2=1/16,不是1/8,B错误;C.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2×1/2×1/2×1/2=1/16,C正确;D.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2×1/2×1/2×1/2=1/16,不是1/32,D错误;故选C。【点睛】易错点:纯合子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不能依据显性纯合子或者隐性纯合子计算纯合子概率。17.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据表分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抗病红种皮抗病白种皮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一抗病红种皮①×感病红种皮②416138410135二抗病红种皮③×感病白种皮④180184178182三感病红种皮⑤×感病白种皮⑥140136420414A.由组合一可以判定白种皮为隐性性状B.由组合三可以判定抗病为隐性性状C.基因型相同的亲本有①和③、②和⑤、④和⑥D.假如将②和④杂交,其后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占【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组合一中,红种皮×红种皮→后代出现白种皮,即出现性状分别,说明红种皮相对于白种皮为显性性状;组合三中,感病×感病→后代出现抗病,即出现性状分别,说明感病相对于抗病为显性性状。组合一子代感病:抗病=1:1,红种皮:白种皮=3:1,则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组合二子代感病:抗病=1:1,红种皮:白种皮=1:1,则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组合三子代感病:抗病=3:1,红种皮:白种皮=1:1,则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详解】A、组合一中,红种皮×红种皮→后代出现白种皮,即出现性状分别,说明红种皮相对于白种皮为显性性状,A正确;B、组合三中,感病×感病→后代出现抗病,即出现性状分别,说明感病相对于抗病为显性性状,B正确;C、亲本①和③都是aaBb、②和⑤都是AaBb、④和⑥都是Aabb,C正确;D、假如将②和④杂交,即AaBb与Aabb,其后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占1-3/4×1/2-3/4×1/2=1/4,D错误。故选D。【点睛】18.为了加深对分别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10∶5∶5,该同学感到悲观。你应当给他的建议和理由是()①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削减到1个;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②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开人为误差③变更桶内配子的比例,接着重复抓取;保证基因的随机安排和足够大的样本数④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分别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别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产生的后代性状比例为1:2:1.明确学问点,梳理相关学问,依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学问做出推断。【详解】①若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削减到1个,小桶中配子的数目若过少,不能确保雌雄配子各两种以及两种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导致误差变大,①错误;②运用方块可能使两种积木混合不匀称,因此应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开人为误差,②正确;③桶内配子的比例必需保持1:1,不能变更桶内配子的比例,③错误;④假如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会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所以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④正确;所以应当给该同学的建议和理由是②④。故选D。19.牵牛花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窄叶、白花阔叶的比例依次是3∶1∶1∶3,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abb B.aaBB C.AaBb D.aaBb【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别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已知牵牛花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则纯合红花窄叶(AAbb)和纯合白花阔叶(aaBB)杂交的后代基因型是AaBb,让其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是3∶1∶1∶3,分析子代中红花∶白色=1∶1,阔叶∶窄叶=3∶1,说明前者是测交亲本相关基因型为Aa、aa;后者是杂合子自交亲本相关基因型为Bb、Bb,所以与AaBb杂交的“某植株”基因型为aaBb。即D正确。故选D。【点睛】20.假如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依次发生变更,这种变更则意味着()A.遗传信息的变更B.基因数量的变更C.基因位置的变更D.DNA空间结构的变更【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一个基因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组成,每个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依次具有特异性。【详解】脱氧苷酸的排列依次代表了遗传信息,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依次发生变更,意味着遗传信息发生了变更,但不变更基因的数量、基因的位置或DNA的空间结构,A项正确,B项、C项、D项错误。故选A。21.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答案】B【解析】【详解】A、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A错误;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B正确;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C错误;D、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B。22.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生5种碱基B.DNA分子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回旋成双螺旋结构C.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回旋而成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链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彻底水解产生四种碱基,A错误;B、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回旋成双螺旋结构,B错误;C、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D错误;故选C。23.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G与C这一对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越大B.碱基排列依次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干脆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D.亲子代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缘由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的精确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回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精确复制的保障条件:(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供应精确的模板;(2)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地进行。【详解】A、由于C-G之间有3个氢键,A-T之间有2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G与C这一对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越大,A正确;

B、碱基排列依次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正确;

C、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干脆相连的一般是2个磷酸基团和1个碱基,只有每条链末端的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1个磷酸基团和1个碱基,C错误;

D、亲子代DNA分子结构稳定的重要缘由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的精确进行,D正确。

故选C。24.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须要消耗ATPC.DNA在复制过程中是先进行解旋,后半保留复制D.两条子链碱基可以互补配对【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过程为DNA复制过程,该过程中须要模板、能量、酶和原料,详细过程为: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供应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四周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由图中可看出子代DNA保留了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故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正确;B、解旋酶能是DNA中的碱基对的氢键断开,使双链DNA解开,该过程须要消耗ATP,B正确;C、DNA在复制过程中是边解旋变复制解旋,C错误;D、两条子链的产生是以亲代解开的DNA单链为模板,依据碱基可以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了新的子链,母链与子链反向平行双螺旋为子代DNA分子,故DNA的两条链为互补关系,D正确。故选C。【点睛】25.用14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5N的培育基中连续复制六次。其结果不行能是()A.复制结果共产生64个DNA分子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C.含有15N的DNA分子占D.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520个【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回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肯定的规律:A(腺嘌呤)肯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肯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供应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四周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复制6次后产生26=64个DNA分子,A正确;B、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4N,所以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32,B错误;C、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5N,故全部子代DNA都含15N,C正确;D、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依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解得A=4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6-1)×40=2520,D错误。故选B。【点睛】26.用1个用32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噬菌体()A.肯定有35S,可能有32P B.部分有32S,可能有32PC.肯定有32P,可能有35S D.部分有35S,可能有32P【答案】A【解析】【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限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用35S标记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噬菌体会将自身的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以自身DNA作为指导,利用的原料、能量、酶、场所等全是来自于细菌内的。【详解】由于亲代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到细菌内,并且亲代DNA作为模板和指导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过程中利用的原料全是来自于细菌。而细菌中蛋白质用35S标记,因此合成的蛋白质外壳全部含35S;由于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复制形成的子代DNA中只有少量含有32P,因此裂解后释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体肯定有35S,少数有32P。即A正确。故选A。【点睛】27.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试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如图所示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⑤【答案】A【解析】【分析】1、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胞嘧啶或鸟嘌呤);④为R基;⑤为肽键(-CO-NH-)。

2、由于DNA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蛋白质中主要含有C、H、O、N四种元素,一般还含有S元素,而噬菌体中只含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故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详解】由于P元素存在于磷酸部位,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所以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磷酸和R基团,即①和④部位,A正确。

故选A。28.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①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试验说明全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②豌豆细胞内既有DNA,又有RNA,但是DNA是豌豆的主要遗传物质③小鼠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④肺炎双球菌无细胞核,故其遗传物质为RNA⑤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试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试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试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育→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①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试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①错误;②豌豆细胞内既有DNA,又有RNA,但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②错误;③小鼠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分细胞质还是细胞核,③错误;④肺炎双球菌无细胞核,但有细胞结构,故其遗传物质为DNA,④错误;⑤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⑤错误。D错误。故选D。【点睛】29.具有A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含有m个腺嘌呤,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须要多少个游离的胞嘧啶核苷酸A.2n(A-m) B.(2n-1)(A-m) C.(2n-1)(A/2-m) D.2n(A/2-m)【答案】B【解析】在DNA分子中,腺嘌呤和胞嘧啶之和是碱基总数的一半。依据题意可知,该DNA分子片段中含胞嘧啶是(A-m)个。一个DNA分子片段,复制n次后,可得2n个DNA分子片段,由于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所以最初的两条链(相当于1个DNA分子)不须要消耗原料,故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须要游离的胞嘧啶核苷酸为(2n-1)(A-m),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30.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单链结构B.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C.DNA分子两条链之间中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D.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双链结构,A错。

除了末端,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B错。

DNA分子两条链之间中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即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和胞嘧啶配对,C正确。

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D错。二、非选择题(40分)31.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确定,A基因确定黄色,B基因确定黑色,A、B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A、B则呈白色。一只灰色雄鼠和一只黄色雌鼠交配多次产生了很多后代,F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小鼠、灰色小鼠、黑色小鼠、白色小鼠。试问:(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2)若让F1中黄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____________,黄色雌鼠的概率应为____________。(3)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答案】(1).AaBb(2).Aabb(3).黄色和白色(4).(5).【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别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意分析,灰色鼠的基因型为A_B_,黄色鼠的基因型为A_bb,黑色鼠的基因型为aaB_,白色鼠的基因型为aabb。一灰色雄鼠(A_B_)和一黄色雌鼠(A_bb)交配,F1代出现白色小鼠(aabb),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详解】(1)由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灰色雌鼠)×Aabb(黄色雄鼠)。(2)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中的黄色雌、雄小鼠的基因型比例为AAbb∶Aabb=1∶2,两者自由交配,依据分别定律,即1/3AA、2/3Aa的群体自由交配和bb的群体自由交配,再自由组合,故1/3AA、2/3Aa的群体(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自由交配,子代AA=2/3×2/3=4/9,Aa=2×1/3×2/3=4/9,aa=1/3×1/3=1/9,故F2中体色的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鼠(A_bb)∶白色鼠(aabb)=8∶1,黄色雌鼠的概率应为8/9×1/2=4/9。(3)F1的黑色雌、雄小鼠的基因型为aaBb,自由交配,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aaB_)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3。【点睛】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学问要点的实力;要求学生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精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问题。32.视察图1马的毛色遗传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子一代栗色马与栗色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白色马,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二代栗色马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栗色马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正常状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现有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欲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请写出配种方案,并画出相关的部分遗传图解(要求写出其中配子,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性状分别子一代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限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别(2).(3).让待测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4).【解析】【分析】确定显隐性方法:①定义法:具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②自交法:具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或一个亲本自交),若后代出现新的性状,则新的性状必为隐性性状。【详解】(1)子一代栗色马与栗色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白色马,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别,产生该现象的缘由是子一代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限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别或子一代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而后雌雄配子经过随机结合进而产生了性状分别。(2)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白色马与栗色马杂交子代全为栗色马,说明栗色属于显性性状,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子二代栗色马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它们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栗色马的概率为1-2/3×2/3×1/4=8/9。(3)栗色马的基因型为AA或Aa,要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采纳测交法,即让待测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若栗色马的基因型为AA,则测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都为Aa,即后代的表现型全为栗色;若栗色马的基因型为Aa,则测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均等,即后代的表现型为栗色和白色均有,且比例均等,相关的遗传图解如下:;【点睛】熟知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驾驭自交法、杂交法和测交法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33.如图为细胞内DNA分子复制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过程表示____________,须要____________酶的作用。(2)该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3)DNA分子复制时,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以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____________为原料,依据____________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4)若亲代DNA分子中A+T占60%,则子代DNA分子中A+T占____________%。(5)若将含14N的细胞放在只含15N的环境中培育,使细胞连续分裂n次,则最终获得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占____________,含15N的占____________,这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