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及矫正策略研究—以Y小学为例目录TOC\o"1-2"\h\u26677摘要 摘要:过去为了防止人口过快增长,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家庭都只生育一个子女。在独生子女家庭中,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通常在心理健康上更容易因为受到家长的过度宠爱而缺乏分享意识,更自我,不爱劳动,容易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障碍,有必要通过研究来持续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本文以Y小学为例,对其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从独生子女的日常行为、学习行为和家庭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希望以此帮助独生子女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关键词: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家庭教育前言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只生育了一个子女,故而相比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于独生子女会更加宠爱,部分父母将独生子女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家庭中所有长辈都对独生子女极为宠爱,甚至是溺爱,这样很容易导致独生子女性格上的娇生惯养。比如,长辈不让独生子女受到一丁点委屈,事事都顺着孩子,即便孩子错了,也不敢批评教育孩子,这虽然能对独生子女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如果过分溺爱则容易产生相反的效果。比如,可能让独生子女产生自负、自我的心理,缺乏分享精神和感恩意识,甚至从小产生了好逸恶劳的错误观念,部分独生子女养成了饭来张嘴、衣来伸手的坏习惯,从小缺乏对劳动的喜爱,这对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廖友国,连榕.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变迁的差异——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03):117-126.廖友国,连榕.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变迁的差异——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03):117-126.在此背景下,本文以Y小学为例,对小学阶段的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采取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Y小学当前的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深入分析当前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在探讨原因的基础上帮助其加以改善。促使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更加重视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独生子女健康成长,而不是一味溺爱。需要重视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和独生子女自身共同努力,培养独生子女的良好生活习惯,帮助其积极融入社会,告别过去的不良心态、思想或行为习惯,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更好的促进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以下为Y小学基本情况 :Y小学于1921年由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所创办,是湖南省教育厅下面的直属小学。1995年,在徐特立老校长的教育思想影响下,该校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该校历来坚持发扬优良传统,持续进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立足于素质教育来进行教书育人。目前该校共有专职教师31位,其中大多数都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19位,省级骨干教师3位,特级教师1位,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该校共有学生300多位,其中包括了独生子女近200位,在独生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主要表征根据前文分析可知,目前在Y小学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方面,容易产生依赖成瘾,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于与他人进行交际,过分自我,不懂得感恩和分享,在生活上贪图享乐,好逸恶劳,影响自身健康成长。依赖成性,缺乏独立性 Y小学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在个人的心理健康方面,由于父母及其他长辈过分溺爱,事事代替他们做。比如,孩子已经十岁,读小学四级,具备了从事一定家务的能力,但是依然不让他们做任何家务,包括穿衣、拖地等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干,孩子从小就产生了对他人的依赖。表2.1Y小学独生子女缺乏独立性问题统计独生子女(人生)占比(%)自己不会穿衣穿鞋,爸妈包干6370.00吃完饭不收拾碗筷7280.00从不扫地拖地7785.56从不主动做作业6875.56调查显示,有63位受访的Y小学独生子女完全由爸妈帮助穿衣服和鞋子,占受访独生子女的70.00%,有80%受访独生子女吃完饭不收拾碗筷,85.56%受访独生子女从不扫地拖地,从不主动做作业的独生子女占比也为大多数。所有事情父母都会为他们包办,这样容易使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对于他人过分依赖,甚至产生好逸恶劳的想法,不懂得学习和成长,认为别人有义务为自己做任何事。这并非独生子女自身的心智问题或者个人智力问题,而是长期以来由于父母对他们的事项都包办了,不让他们有尝试和自己动手的机会,这样就容易影响独生子女的观念,会让他们觉得别人把一切生活事项都安排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也就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和能力,使得他们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能力,未树立劳动光荣思想。性格孤僻,不善于交际 在Y小学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在家庭内往往只能跟父母长辈交流,没有其他同胞兄弟姐妹可以一同玩耍,与其他同龄人接触的机会较少。这使得他们在性格上表现出比较孤僻,有什么事宁愿自己一个人沉思默想,不愿与他人进行必要交际,容易形成他们性格上的孤僻,表现出不愿与他人进行必要交流的问题,遇到事情自己通过写日记或者其他方式思考,容易钻进死胡同。在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中,往往随着小孩长大,他们的这一习惯保留了下来,要么就对父母或其他长辈撒娇哭泣,随意要玩具或零钱,不听话,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也不愿意向父母透露自己的心事。而随着独生子女的长大,即便到了小学高阶段,这一习惯继续延续,依然保持比较孤僻,不能很好的调节,这就容易产生他们的性格内向、不善交流问题。过分自我,不懂得感恩 Y小学的独生子女在成长中容易过分自我、不懂感恩,这是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样本中有73%的独生子女缺乏感恩意识和观念,其中懂得感恩,有比较强烈同理心的仅有27%,可见当前独生子女的感恩意识还非常薄弱。在独生子女的心理状态方面,会认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对于自己的好和爱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父母的爱和付出是不求回报的,长辈往往会将非常多的爱倾注在独生子女身上,可以说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样他们受到的爱会非常多,自己不需要做任何事,在生活上也不能感受到他人的感情,不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往往比较任性,不懂得在生活中感谢父母,不能理解父母的辛劳和长辈工作上的劳累。父母往往会在独生子女面前表现出最好的一面,让独生子女误认为整个社会也是如此,而在生活中过多表现出任性自我状态,而且不懂得父母的辛劳,不能从内心深处感恩父母,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存在一些问题。贪图享受,生活上懒惰 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方面容易贪图享乐,在生活上比较懒惰。Y小学的独生子女平时除了必要课业之外,并不会做家务,基本上所有家务活动都有其他长辈来做,独生子女坐享其成。尤其是独生子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会产生轻视劳动的负面情感,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就会在学校内与他人沟通交流中不懂得交流和分享,产生生活上的懒惰。比如,在班级卫生中,不积极参加劳动,在植树节不积极进行植树,在小组活动中往往不积极参加讨论,甚至课后作业也不愿意做,而是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使得他们的成长会受到障碍,产生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三、独生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之所以独生子女总会在心理健康方面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与Y小学独生子女的家庭、学校、社会和独生子女自身都有密切关系。从家庭上来看,部分家长不重视对独生子女的引导,对于独生子女的各种事情进行包办,导致独生子女缺乏必要的尝试和锻炼,过分的宠溺不利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与成长。从学校来看,Y小学未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同等对待,并没有重视对他们进行适当劳动观念、分享意识、感恩心态等方面的教育,不利于有针对性地提高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从社会来看,社会并没有引起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充分重视,独生子女在年龄较小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家庭的影响,并未及时纠正错误观念,这会对他们一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以至于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从学生自身来看,行为上太自我,缺乏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在学习行为上,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在学习中的分享精神,不注重学习方法,学习压力较大,同时不爱劳动、被溺爱、不了解父母的辛苦、缺乏感恩意识等问题。四、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矫正策略(一)家庭方面家庭需要重视对独生子女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心态,促进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首先,家长不能对独生子女过分溺爱,因为过分溺爱不仅不是爱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在独生子女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需要严词拒绝,并且说明理由。比如,有的独生子女自小就是熊孩子,想要的东西必须得到手,否则就躺在地上哭闹不起来,这样会让父母很难堪,总是向独生子女屈服,这不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此时家长需要保持原则性,向独生子女说明道理,不能事事顺着独生子女,避免过分宠溺而导致独生子女的骄横和过分自我。同时,家长需要重视适当给予独生子女从事家务活动的机会,根据独生子女的年龄和个人成长情况,适当让其分担必要的家务,让其可以自己动手,比如对于三四年级的独生子女,已经具备了从事扫地、擦桌子等方面的能力,此时家长就可以安排其擦桌子、拖地等任务,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其从事必要的家务劳动,并且给予一定奖赏。例如,当完成了这项工作并且表现良好时,可以满足其一个小小要求,或向其储存罐内存入一元钱,这样还可以培养独生子女的理财观念。最后,家长需要重视与独生子女多多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对于部分外出务工的家长而言,独生子女由爷爷奶奶照顾,对其过分宠溺,此时家长和爷爷奶奶都需要重视与独生子女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让其敞开心扉,避免其产生内向和孤独等不良心理。(二)学校方面学校需要重视对独生子女的关注,对小学阶段的独生子女给予科学引导,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首先,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对于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一定了解,比如学校班级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家长会或者平时的班级活动、家访等方式来了解哪些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其有一定的关注,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第二,适当给予独生子女学生必要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了解父母的辛苦。对于比较专横、不懂得感恩的独生子女,需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利用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让独生子女表达对父母家人的爱,让他们感受到长辈的付出,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第三,多培养独生子女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团队活动中对于独生子女加以重视,特别对于部分独生子女缺乏必要的分享的观念和沟通意识,要鼓励他们积极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分享,从而帮助独生子女在小学阶段能积极成长,解决其缺乏团队协作及分享观念的问题。此外,还需要学校对独生子女引导方面适当安排适当活动,比如,给予其劳动委员等方面的职务,培养他们的劳动光荣意识,有助于他们摆脱过去的好逸恶劳错误观念。(三)社会方面社会需要充分关注小学阶段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注和社会支持。比如,对于社会组织、福利机构、公益组织等,可以通过与学校或者家庭的合作,多关注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特别是存在隔代抚养或者在学校中体现出情感障碍、心理健康问题的独生子女,更需要给予特别关注,持续提供跟踪式公益服务,帮助他们多参加社会活动,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从而促进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此外,从社会发展情况看,虽然目前家庭中许多家庭生活比较富裕,条件较好,但是部分独生子女的内心比较空虚,存在孤独、自闭等方面的问题,此时需要给予必要关注,可以在公益心理咨询、公益讲座、家长培训等方面给予独生子女必要的支持,可以定期介入小学中,对于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观念,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此外,在国家政策方面,为了更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已经放开了二胎,允许一个家庭生育两个孩子,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生育二胎,多一个孩子的陪伴有助于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四)学生自身方面小学阶段的独生子女自身需要注意,随着自身的成长,慢慢会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不可做。特别是高阶段的小学生,已经学会了很多知识,拥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此时一方面要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了解父母工作的不容易,了解到家长对自己的关心,要懂得知恩图报,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感恩。其次,需要尽自己力所能及来帮助父母。比如,可以自己按时完成作业的就不需要父母频繁叮嘱,可以自己收拾书包、穿衣服、穿鞋子,就没有必要让父母帮忙系鞋带,提升自身能力。第三,积极学会分享,多与同学进行交流,敞开心扉,提高团队协作意识,了解自己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是在学校内可以多与其他同学共同相处,需要培养友谊。关心其他同学,比如其他同学借橡皮的,当自己有橡皮时可以借给其他他们,给予其他同学必要的关心。最后,独生子女需要学会自强自立,在心理上和行动上表现得更加积极,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参考文献[1]廖友国,连榕.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变迁的差异——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03):117-126.[2]刘毛娟.独生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园,2020,13(09):79-80.[3]刘霞,张跃兵,张国华.家庭因素对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10):1536-1539.[4]刘霞,张跃兵,李志莹.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9,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