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形象分析正文_第1页
阿Q形象分析正文_第2页
阿Q形象分析正文_第3页
阿Q形象分析正文_第4页
阿Q形象分析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阿Q形象分析正文一.写作背景及意义《阿Q正传》是鲁迅的唯一中篇小说,最初连载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12月12日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后被收入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之中。

作品通过生动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艺术形象,特别是阿Q,血肉丰满,栩栩如生,鲜明的个性使阿Q的名字家喻户晓。

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的变化和农民的命运,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基础中的重要性。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向封建势力妥协,这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

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向来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

就后者说,是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愚民政策。

在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成果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历史,是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史,封建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史下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的盘剥。

我们从《阿Q正传》中就可以看出,阿Q和赵太爷,在某种程度上,其实都是一类货色,假如阿Q得势,将是个赵太爷,假如赵太爷失势,则又会是活脱脱一个阿Q。

从更远的思想根源来说,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思想互相继承,封建礼教、道德规范一代代从精神上麻醉和毒害劳动人民。

这种麻醉和毒害造成了阿Q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

当时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遭受着空前深重的灾难,中国的农民苦难深重,在他们身上,既保留了勤劳、简朴、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等民族传统的美德,又带着两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的精神负担,诸如愚昧、落后、保守、自私、奴性十足的阿Q精神,以及打倒皇帝做皇帝的思想等,中国革命问题,关键是农民的革命问题。

《阿Q正传》正是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

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二.写作分析(一)精神胜利法下的阿Q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用精神上胜利的假象来掩盖和否认事实上的失败,以取得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满足。

鲁迅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典型形象阿Q,他是一个辛亥革命前后落后雇农的典型形象。

他是未庄一个彻底的无产阶级,他没有自己的土地,没有自己的家,没有妻子,没有固定的职业,而且也没有自己的姓名。

白天给人打短工,夜里住在土谷祠里,在未庄人们的心目中,他只是一个劳动工具,只有农忙时人们才想到他。

他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受尽剥削和凌辱,他的地位极其低下,依靠一双手来换取牛马不如的生活。

阿Q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失败者,但他却不肯正视现实,而以精神胜利法来掩饰自己的失败。

阿Q无姓名,无出生地,人们也不知道他的经历,未庄的人们只是拿他取笑,当他与别人发生口角时,会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阿Q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的眼睛里,甚至至于对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赵太爷、钱太爷大受居民的尊敬,除有钱之外,就因为是文童的爹爹,而阿Q在精神上不表格外的崇奉。

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加上自己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加自负,妄自尊大。

阿Q头皮上有块癞疮疤,很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

他有一个处世哲学,口呐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但到后来改成了怒目而视了,最后想出了你还不配的报复话来,反而觉得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疮疤,并非平常的癞疮疤了。

当阿Q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时,他心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用来安慰自己,达到自欺欺人的目的。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吗?闲人并不放手,仍旧让他碰了四五个响头,以为阿Q可遭了瘟。

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又心满意足的得胜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

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他被假洋鬼子打后,调笑欺侮小尼姑,博得人们的喝彩而对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轻松得飘然似乎要飞去了。

恋爱悲剧发生后,认为自己的饭碗是被小D夺去了,又去欺侮小D,这些都体现他欺弱畏强等等。

(二)精神胜利法与阿Q性格矛盾体在小说中,阿Q是个被封建统治阶级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赤贫,最后竟糊里糊涂地做了示众的材料,不明不白地死在革命党的屠刀下。

阿Q在短短三十几年的一生中,承受了诸多的人间不幸和灾难!在他惊人的麻木的心灵里蕴蓄了诸多的人生痛苦和辛酸!这正是旧中国农村无产者的典型。

的确,从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上看,阿Q是农村无产者的代表。

这个典型的艺术力量是在阿Q身上具有的不同于一般雇农的那种特殊性。

特殊性就是阿Q的异乎寻常的性格特征。

阿Q的命运够凄惨的了,但是他却时时感到得意;阿Q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是他在精神上却一次又一次地获胜。

直到被抓去杀头前,阿Q还能战胜死亡的恐惧,无师自通地大喊: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表现出使人的灵魂战栗的得意。

一方面在现实中到处碰壁、饱尝辛酸,另一方面在幻想中自欺自慰、自傲自足。

鲁迅正是从实际的失败受辱和虚妄的胜利自傲这两方面来描写阿Q性格的。

在这里,凄惨和得意、失败和胜利形成强烈的对比;物质和精神、现实和幻想尖锐地对立;悲剧和喜剧、眼泪和笑声高度地交融统一,它们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冲击波,冲击着我们的灵魂。

而且,阿Q越是获得精神的胜利,我们越是感到悲哀;阿Q越是感到得意,我们就越是感到痛苦。

阿Q性格的真谛,存在于这特殊的矛盾统一体之中。

1.质朴愚昧但又圆滑无赖阿Q靠出卖劳力聊以度日,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几乎是凭着本能劳动和生活。

但另一方面,阿Q又表现出圆滑无赖。

你看,口讷的他便骂,力气小的他便打,他偷尼姑庵的萝卜,被尼姑发现了,死皮赖脸不承认,还说:

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颇有善于应变的圆滑而无赖。

2.率真任性而又正统卫道阿Q迫于生路参与抢劫,回未庄后毫不掩饰,坦白得可爱。

他的生理本能的需要求食求爱,不受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

可是他的思想里却样样合于圣经贤传,严守男女之大防,颇有卫道者的气概。

3.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所有未庄的居民,阿Q全不放在眼里,对赵太爷和钱太爷也不表格外的崇奉。

他的名言是: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达到自负自傲的地步。

但另一方面,阿Q又很能自轻自贱,打败了就轻易承认自己是虫豸而求饶;赌博赢来的钱被抢走,竟然自打嘴巴,用自贱的手段来消除失败的痛苦。

4.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阿Q很爱面子,处处都想胜人一筹。

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甚至发展到与别人比丑的荒唐地步。

但另一方面,阿Q却处处忍辱屈从。

他受尽压迫凌辱,却默默忍受着。

赵太爷不准他姓赵,打了他嘴巴,他没有抗辩;地保训斥了他一番,他又谢了地保二百文酒钱;他向吴妈求爱,赵太爷趁机敲诈,剥夺了他的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他也没有反抗的表示。

5.狭隘保守但又盲目趋时阿Q自以为见识高,其实是偏狭,凡是不合未庄老例的,他都认为是错的,阿Q的逻辑是存在即合理,不容任何变革,只有祖宗成法才至高无尚。

但阿Q又善于赶时髦,进过一趟城,就鄙笑乡下人不见世面,夸耀城里连小孩也能叉麻将。

革命党进城,看到未庄的人将辫子盘在头上的逐渐多起来,他也学着这样做。

6.排斥异端而又向往革命阿Q很有排斥异端的正气。

小尼姑不合儒教,是他排斥的对象;而假洋鬼子进洋学堂,剪掉长辫子自然也是异端,因而成为他最厌恶的一个人。

他对造反也是深恶痛绝。

但后来革命来了,尽管他也懂得这是杀头的罪名,是最大的异端,但看到革命对自己有利,也就想搞革命,甚至不惜去投靠他最厌恶的假洋鬼子。

7.憎恶权势而又趋炎附势阿Q受欺负愤愤不平,对压迫他的权势者赵太爷之流心怀怨恨,只要有反抗报复的机会,他就会狠狠报复,因此看到赵太爷们在革命浪潮到来之际慌张的神情,他便十分快意。

但在赵太爷权高势重时,阿Q却又想攀附他。

他总想能与赵家联系起来,借助赵太爷的权势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8.蛮横霸道而又懦弱卑怯阿Q欺软怕硬,在比他弱小者面前表现得十足的霸道。

他被王胡打败,遭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就无端迁怒小尼姑;他受赵太爷的迫害,丢了生计,就把不满发泄到小D身上;革命到来,他不许小D革命。

在这些弱者面前,阿Q俨然如赵太爷般威风。

但在强者面前,他又十分懦弱卑怯。

对于赵太爷和假洋鬼子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被抓进县里的公堂,他的膝关节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下去了。

9.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阿Q对自己的弱点神经过敏,那头上的癞疮疤成了他的禁区,因而犯了禁忌症,但一面对实际的屈辱却又麻木健忘。

求爱之后,却很快就忘了刚挨了赵秀才大竹杠的痛打,反倒跑去看热闹。

最后被把总抓进大牢,判了死刑,他仍不知死期已到,反而因圆圈画得不圆而后悔。

示众时还想方设法去博取观众的喝彩。

真是惊人的麻木!10.不满现状但又安于现状阿Q每当受到欺侮而不平时,总是感慨:

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并且他也希望改变自己的现状,对革命的幻想就是阿Q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但实际上他却安于现状,任凭赵太爷们的算计和迫害,他都能随遇而安。

到了山穷水尽之时,他就用命运来宽慰自己,以为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要游街示众,有时也未免要杀头。

因而内心也就释然了,直至战胜了死亡的恐怖。

从以上阿Q性格上看。

阿Q性格充满着矛盾,各种性格分别形成一组一组对立统一的联系,这个性格突出特征就是形成两重人格,自我幻想中的阿Q与实际存在的阿Q似乎是两个人,是不相容的两种人格,但它们却奇妙地统一起来。

这就形成和铸造了他的精神胜利法。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

(三)多手法运用《阿Q正传》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典型人物,是一篇现实主义的杰作。

小说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后未庄的社会生活,阶级关系和陈规陋习的描写,写出了旧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

鲁迅运用人物对比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在政治上,赵太爷们压迫阿Q,不准他革命,甚至不准他姓赵;在经济上,赵太爷们残酷剥削阿Q,他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住在土谷祠里;在思想上,赵太爷们用封建传统思想来毒害阿Q,连恋爱都不允许。

正是在这不同阶级人物性格的激烈冲突和对立中,深刻揭露了赵太爷的残酷,狡诈的反动本质及其假革命的两面派嘴脸。

1.肖像描写突出典型人物阿Q肖像的描写,故事开端时并没有写他的长相。

只写他因为说姓赵,被赵太爷打了个嘴巴,用手摸着左颊,和地保退了出去。

他的第一次肖像描写是他和别人口角的时候,间或瞪着眼睛。

接着写一个老头子颂扬他能干时,他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当写到他的缺点时,说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

在他怒目主义失败后,被人揪打时,读者才发现他的黄辫子,至于他的厚嘴唇,一直到他与王胡比赛咬虱子时,读者才发现。

这样写,就使人物的外形特征和一些典型情节联系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取富于典型意义的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

写阿Q从城里回来后到酒店买酒的行动,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鲁迅说过,阿Q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这段描写中他拿钱打酒的行为,形象地揭示出阿Q性格中那游手之徒的狡猾的一面。

重视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阿Q在死刑判决书上画押,就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

小说中写到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

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而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正羞愧自己画得不圆,那人却不计较,早已挚了纸笔去。

仅这个画押细节,就将阿Q的麻木,爱面子及其精神胜利法表现得淋漓尽致。

2.象征的写法运用作者打算在作品中表达思想,必须采取一种适当的表达方式。

鲁迅想在阿Q身上画出国民的劣根性,他实际上就是把阿Q当作了一个象征。

因此,象征的形式就势必会成为贯穿整部《阿Q正传》的一个基本因素。

事实上,不但阿Q这个人物是象征,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像假洋鬼子,赵太爷,以及小说结尾那些叹息自己白跟一趟的看客,都带有很强的象征意味,未庄本身也是中国农村的一个极其真实的缩影。

3.白描手法传神地勾结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鲁迅曾说:

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能够将意思传给别人,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

又说: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无可吝惜,宁可将作小说的材料缩成sketch,不可将sketch的材料拉长成小说。

这一思想表现在作品里,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最经济、最简练的笔墨,把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赵太爷不准阿Q姓赵的场面:

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

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寥寥数笔,就把赵太爷这样一个土霸王的横蛮霸道的嘴脸活画出来了。

又如写假洋鬼子吹嘘革命的那一段:

洋先生白着眼睛讲得正起劲:

我是性急的,所以我们见面,我总是说:

洪哥!我们动手罢!他却总说道No!──这是洋话,你们不懂的。

否则早已成功了。

然而这正是他做事小心的地方。

他再三再四的请我上湖北,我还没有肯。

谁愿意在这小县城里做事情。

极经济的一段话,就把一个满口鬼话,胡侃乱吹,捏造革命资本的假洋鬼子展现在读者面前。

有时候,作者的白描可以用一个字一个词,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如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的摩着呆笑;假洋鬼子白着眼睛讲得正起劲的白字;甚而至于将近五十岁的邹七嫂,也跟着别人乱钻的钻;等等,无不生动传神,表现了作者高超写作技巧。

4.杂文式的笔法这篇小说的杂文式的笔法,给读者非常突出的印象。

首先,小说处处使用幽默、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讽刺、挖苦、调侃。

或反话,或夸张;或大词小用,或庄词皆用。

其最终目的,就是撕下假面,揭露真相。

如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之后,作者这样写道:

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未庄通例,倘如阿七打阿八,或者李四打张三,向来本不算一件事,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太爷者相关,这才载上他们的口碑。

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

至于错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说,因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5.运用夸张的手法鲁迅要借用一个人物来表现许许多多中国人的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就要最大限度地凸现他身上的那种极大概括性的心理特点。

无论是儿子打老子,还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这样的行为,倘若孤立地看,似乎不太真实,显然是经过了作者夸张的处理的,鲁迅用特大号的放大镜一放,加以夸张,让人们感到触目惊心。

其他如反动势力用众多的人马,枪炮捉拿阿Q的那段描写,也是通过夸张的形式讽刺了敌人的既凶残又虚弱无能。

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且说我还怕我所看见的(阿Q)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最初人们也都是这样去理解阿Q的:

小说开始连载时,沈雁冰(茅盾)就指出,阿Q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直到三四十年代人们也依然强调阿Q是中国精神文明的化身。

这就是说,无论是20年代的启蒙主义思潮,还是三四十年代的民族救亡思潮,都提出了民族自我批判的时代课题,阿Q也就自然成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

于是,人们关注阿Q精神的核心:

精神胜利法,并且做了这样的阐释:

尽管阿Q处于未庄社会的最底层,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以至王胡、小D的冲突中,他都是永远的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

或者闭眼睛,根本不承认自己落后与被奴役,沉醉于没有根据的自尊之中: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或者忘却:

刚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拍拍响了之后,就忘记一切而且有些高兴了;或者向更弱者(小尼姑之类)泄愤,在转嫁屈辱中得到满足;或者自轻自贱,甘居落后与被奴役:

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在这些都失灵以后,就自欺欺人,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真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

说一声儿子打老子就心满意足的得胜了。

甚至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