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版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解析版)_第1页
2024秋季新版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解析版)_第2页
2024秋季新版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解析版)_第3页
2024秋季新版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解析版)_第4页
2024秋季新版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把握考点)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大体方位,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了解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认识秦国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新课导入《战国策》书影这是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书影,战国时期中因此书而得名,其编辑者西汉学者刘向在该书的“书录”中说“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随着频繁的战争,当时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一、战国七雄(一)形成1.背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我国历史进入了东周后期,即战国时期。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2.重要事件: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三家分晋,田氏代齐】3.战国七雄:这一时期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之后,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后来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二)兼并战争1.目的:战国时期,诸侯们放弃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公开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各自为政,发展实力,致力于拓展疆域。2.战争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3.战争特点: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4.标志性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郢(ying)之战、长平之战。桂陵之战参战兵力:齐军约8万魏军约8万交战时间:一年交战区域:邯郸、桂陵历史典故: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参战兵力:齐军约10万魏军约10万历史典故:减灶之计长平之战参战兵力:秦军约60万赵军约45万交战时间:三年历史典故:纸上谈兵4.战争影响战争非常惨烈,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就是对当时残酷战争的形象写照。七雄之间日趋激烈、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导致各人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二、商鞅变法(一)变法改革战国时期,魏、齐、楚、赵、秦等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1.目的: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2.代表李悝(kui)在魏国推行变法,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针对楚国积弊,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二)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在魏相手下做过官。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投奔秦国,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开始推行变法。后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1.内容①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②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③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成效: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表现1.农业战国时期,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与此同时,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这些都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2.手工业农业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造就了商业的繁荣。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3.商业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二)都江堰1.背景当时各国都十分注重兴修水利,秦国尤其有突出的表现,都江堰的修筑就是伟大的创举。2.时间人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3.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4.工程作用都江堰是-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它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地位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造福千秋后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2000年11月29日,在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教材习题01支持商鞍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答案】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在商鞅死后继续实施,主要是因为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并且对秦国的强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新法在商鞅死后没有被废止,反而继续推动秦国走向强盛。教材习题02完壁归赵、负荆请罪、田忌赛马等都是出自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组成学习小组,选择战国时期成语典故,编排成历史短剧进行表演。【示例】角色:1.廉颇(赵国将军)2.蔺相如(赵国文臣)3.赵王(赵国君主)4.侍卫5.赵国百姓场景一:赵国宫殿(赵王、蔺相如、廉颇在宫殿内)赵王:(焦急)廉将军,我国正面临强敌的威胁,你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闹矛盾呢?廉颇:(愤怒)蔺相如只是一个文臣,凭什么地位比我高?我不服!蔺相如:(平静)廉将军,国家危难当头,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个人的恩怨算得了什么?赵王:(感慨)蔺相如说得对,我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廉将军,你愿意为了国家放下个人的恩怨吗?场景二:赵国街头(廉颇背着荆条,走在街头,百姓围观)百姓甲:(议论)这不是廉将军吗?他背着荆条干什么?百姓乙:(猜测)难道他犯了什么大错?廉颇:(坚定)我背着荆条是为了向蔺相如请罪,我要为国家出一份力!场景三:蔺相如府邸(廉颇来到蔺相如府邸,蔺相如出门迎接)蔺相如:(惊讶)廉将军,你这是干什么?廉颇:(诚恳)蔺相如,我错了。我不应该为了个人的恩怨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请接受我的道歉。蔺相如:(感动)廉将军,你能放下个人的恩怨,我非常高兴。让我们一起为国家出力吧!场景四:赵国宫殿(廉颇和蔺相如一起来到宫殿,向赵王请罪)赵王:(感慨)你们都是为了国家利益,我非常欣慰。从今天起,我们要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强敌的威胁!结尾:廉颇和蔺相如携手并肩,带领赵国军队战胜了强敌,国家恢复了安宁。考点一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特点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历程的时期。”据此,说明当时的社会特点为(

)A.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B.春秋霸主先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C.王室衰微、大动荡、大变革 D.铁制工具和牛耕开始了普遍使用与推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历程的时期”可知,此时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和兼并战中获胜积极变法;同时,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也推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故C正确。考点二商鞅变法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商鞅变法内容丰富,其中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变法使得旧贵族失去原有的地位,而通过军功,普通士兵也可以成为贵族,故D正确。考点三春秋战国社会发展特征3.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则材料反映出该时期历史发展的最突出趋势是(

)A.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B.国家数量由多到少 C.诸侯由弱变强 D.周天子由强变弱【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通过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国家越来越少,反映出国家趋向统一。故选A。考点四春秋战国时代特点4.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ABC均不符合题意。考点五周平王东迁5.周平王东迁时,尚有百余数量的诸候国,到战国末期却只剩下齐、楚、秦、燕、赵、魏、韩、卫、中山九个诸侯国,这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秦国实力最强 B.兼并战争不断 C.逐步走向统一 D.人民深受灾难【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减少,到战国末期,只有9个。其原因是诸侯争霸战争中,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逐步呈现统一的趋势。故C正确。6.《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鞅的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段叙述表明()A.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背景 B.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C.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D.变法后秦国社会治理的效果【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家给人足,战斗力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项符合题意。7.陆游诗中写道:“岷山导江书禹贡,江流蹴山山为动。呼秦守信豪杰,千年遗迹人犹诵。决江一支溉数州,至今禾黍连云种。”诗中的“秦守”是指()A.管仲 B.孙武 C.李冰 D.李斯【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岷山导江书禹贡,江流蹴山山为动。鸣呼秦守信豪杰,千年遗迹人犹诵。”诗句反映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都江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都江堰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符合题意。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治秦,“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商鞅此举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确立封建的官僚制度C.提高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D.推动秦国的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措施;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采取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秦国军队的战斗力。C项正确;确立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军事上的作用,没有涉及政治方面,没有体现确立封建的官僚制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军事上的作用,没有涉及经济,排除D项。9.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某一工程修建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指哪一工程?()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长城【答案】A【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