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版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原卷版)_第1页
2024秋季新版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原卷版)_第2页
2024秋季新版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原卷版)_第3页
2024秋季新版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原卷版)_第4页
2024秋季新版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精品学案)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良渚古城、陶氏都城等考古发现,了解中华文明有5000年的历史,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1.了解城市、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唯物史观)2.知道良渚古城、陶氏都城等考古发现,了解中华文明有5000年的历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了解炎黄时期相关传说;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家国情怀)自主学习任务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设问1:国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依据红山文化梳理文明产生的过程?1·我国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背景

(1)生产力发展,贫富分化导致______________。

(2)高耸的城墙、宽阔的城壕、大型水利设施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安全和便利。_________也为国家的产生提供了基本场所和必要。

(3)以________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

·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私有制、阶级、______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自主学习任务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设问2: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发生了那些变化?中华文化有何特点?1.良渚古城

(1)地点:浙江__________

(2)年代:距今约5300一4300年

(3)构成: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4)规模: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5)水利:城的北面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________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6)社会经济: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出土了约20万千克炭化________________。

(7)阶级分化与国家特征:城内的贵族墓地里玉器众多,这和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__________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发现反映了良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______________能力。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2.陶寺都城

(1)地点:山西___________

(2)年代:距今约4300一4000年

(3)构成: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

(4)规模:陶寺都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

(5)当时阶级分化严重。

(6)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很有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观象台。

♔陶寺都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_____________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自主学习任务三、远古的传说

设问3:说一说炎黄子孙的由来?禅让制的含义是什么?1.神话与传说

2.华夏族的形成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最出名的就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

·各部落之间展开攻伐,不断合并,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_____________之战后,结成炎黄部落联盟__________之战后,蚩尤部落归附炎黄部落联盟,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炎黄部落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__________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传位给贤德之人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总结教训,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

【快速查答案】自主学习任务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阶级分化;城市;王;国家;

自主学习任务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余杭;水坝;稻谷;阶级;组织;襄汾;黄河中游;

自主学习任务三、远古的传说阪泉;涿鹿;人文初祖;华夏族;禅让制;疏导;►☏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点拨】历史事实是真实可靠的,而远古传说难免有夸张虚构的成分;但不少远古传说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且有些已被考古发掘所印证。【典例】下图描述的是“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A.远古传说符合历史史实 B.远古传说包含历史信息C.远古传说毫无史料价值 D.历史记忆就是远古传说【变式练1-1】下列对古代传说和历史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A.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B.远古传说是真实可信的C.远古传说不等同于真实的历史,但却包含某些历史的信息D.历史史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变式练1-2】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B.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C.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D.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问题二: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都城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意义?【点拨】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都城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典例】材料良渚古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及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馨、玉钱、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说出表格中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这最能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A.华夏认同 B.革故鼎新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2.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3.相传“尧又(有)子九人,不以为后,见舜之贤也,而欲以为后”,尧便采取各种办法对舜进行考验和培养,证明舜确实合格以后才把权力让给他。材料叙述的是(

)A.农耕文明的起源 B.人类进化的历程 C.华夏族的形成 D.禅让制的实行4.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神话传说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农耕文明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5.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该遗址(

)A.为研究早期人类起源提供了证据 B.证实了有关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C.显现出早期国家和文明社会特征 D.证明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6.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首次被发现。良渚遗址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其依据是()A.神话传说 B.主观想象与推断C.文献记载 D.古城、宫殿、水利工程、玉器、墓葬等考古发现7.良渚遗址是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距今5300—4300年。该遗址的城址布局(

)良渚古城城址布局图A.体现了发达的稻作农业 B.呈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C.反映了鲜明的社会分工 D.凸显了权力中心的特征8.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的陶寺遗址,被考古学家认为是尧都城所在地,它可以让我们感受到()A.我国古人类进化的历史 B.我国部落联盟时代的情景C.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 D.“家天下”时代的到来9.研究者发现,位于山西省襄汾的陶寺都城遗址,有宫城、观象台、礼器等,认为当时的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要获得该遗址最可信史料是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考古发掘 D.学者推断10.下面是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都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实物(复原物),据修证,该遗址距今已在4000多年的历史:这些写古实物(复原物)能够佐证当时这地区()A.手工业水平已经较为发达 B.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C.代表农耕文明的最高水平 D.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良渚遗址: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首次发现。迄今为止,遗址考古发现非常丰富。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上述考古发现,见证了当时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