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物理初二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物理初二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物理初二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物理初二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物理初二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物理初二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B: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所以能``闻其声而知其人’’,故C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答案为:C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D.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可以减弱噪声本题主要考查声现象的基本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以及噪声的减弱方法。A选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是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并不是340mC选项:“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音色是声音的特性之一,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人由于声带等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就不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音色来辨别不同的人。而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D选项:道路两旁植树造林是减弱噪声的一种有效方法。树木可以吸收、反射和散射声音,从而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影响。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A和D。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它在镜中的像就越大B.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C.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小红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0.5m答案:C;D解析:A选项: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因此,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它在镜中的像大小并不会改变,只是看起来更“近”了。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但这个虚像可以被光线反射到相机镜头中,从而被拍摄下来。因此,B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C选项: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从而形成物体的虚像。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红站在平面镜前0.5m,那么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0.5m。因此,她距平面镜中自己的像就是两者之和,即4、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答案:B解析:A选项: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造成的。当阳光穿过雨滴时,光线会先折射然后在水滴内部反射,最后再从水滴中折射出来。这个过程中,光线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因此,A选项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B选项: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即眼睛、准星和靶心要在一条直线上。这是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当三点一线时,射手可以确保子弹沿着视线方向射出,从而击中目标。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当光线照射到湖面上时,光线会从水面反射进入人眼,使人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线会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出去。这使得人眼看到的池底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从而感觉游泳池变浅了。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发生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所以D选项错误。5、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答案:D解析:A选项: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都有关。即使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但如果它们的质量或状态不同,那么它们的内能也可能不同。因此,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故A错误。B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因此,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因为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因为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C选项:热量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而不是内能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而不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故C错误。D选项: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都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如果它的质量很小或状态特殊(如冰化成水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那么它的内能也不一定大。故D正确。6、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B.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C.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D.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答案:C;D解析:A选项: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不是简单的移动。如果电荷只是做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它们并不会形成电流。故A错误。B选项:形成电流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还可以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定向移动。故B错误。C选项:在物理学中,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C正确。D选项: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这些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但当有电场作用时,它们会沿着电场的方向做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故D正确。注意:虽然C和D两个选项都正确,但题目只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这里我们按照题目的要求选择C和D两个选项作为正确答案。在实际情况中,如果有多个选项正确,通常应该全部选择出来。7、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正在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受到惯性的作用D.如果汽车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汽车将立即停止A:汽车正在匀速行驶,所以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汽车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汽车将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继续运动,故D错误。故选A。8、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A:因为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是不变的,故A正确;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C错误;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时,都是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A。9、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不变答案:B解析:A选项,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例如,金属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而不是分子。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O2),也可以与其他元素如氢原子结合构成水分子(HC选项,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地比较大小,因为分子和原子都包含多种不同的种类,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但有的原子可能比有的分子大。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会发生变化。所以D选项错误。10、在①分子、②原子、③原子核、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是____;(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5)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6)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7)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__;(8)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____。答案:(1)①②;(2)①②;(3)②;(4)③④;(5)①②⑤;(6)解析:(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是分子和原子,它们都能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①②。(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和原子,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答案为:①②。(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因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答案为:②。(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原子核和质子,因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故答案为:③④。(5)不显电性的粒子是分子、原子和中子,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分子、原子和中子都不显电性。故答案为:①②⑤。(6)质量最小的粒子是电子,因为电子的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故答案为:⑥。(7)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因为原子不显电性,所以质子带的正电荷数等于电子带的负电荷数,即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答案为:④⑥。(8)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质子和中子,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答案为:④。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打扫卫生时,教室里尘土飞扬,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铅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B解析:A选项: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这是因为海绵内有很多空隙,这些空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变小,而不是分子间的间隙变小。分子间的间隙是微观的,肉眼无法直接观察,故A错误。B选项: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当液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斥力增大,使得液体难以被进一步压缩,故B正确。C选项:打扫卫生时,教室里尘土飞扬,这是因为尘土颗粒在空气流动的作用下做无规则运动,而不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是微观的,肉眼无法直接观察,故C错误。D选项:铅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而不是引力。当铅块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斥力增大,使得铅块难以被进一步压缩,故D错误。2、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B.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在减小,斥力在增大答案:A;B;C解析:A选项:分子间确实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这两种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大于引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故A正确。B选项: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C选项: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通常很大,远大于平衡距离,因此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这是因为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变得非常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故C正确。D选项: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无论是引力还是斥力都会减小,而不是斥力增大。这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是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的。故D错误。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B.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D.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答案:C;D解析:A选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这种振动需要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来传播。在真空中,没有介质来传递这种振动,所以声音无法传播。故A错误。B选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故B错误。C选项: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就越高。故C正确。D选项: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故D正确。2、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些不法厂商制售劣质汽油的事件,劣质汽油中的甲缩醛(化学式为(1)甲缩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2)甲缩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3)甲缩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精确到0.1%答案:(1)76(2)9(3)47.4解析:(1)甲缩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甲缩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3)甲缩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3、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放在室外的铁棒和木棒,觉得铁棒比木棒冷,这是因为()A.铁棒比木棒的温度低B.铁棒比木棒温度高C.铁棒比木棒的导热能力强D.铁棒比木棒导热能力弱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导热性能以及人对温度的感觉。在寒冷的冬天,室外的铁棒和木棒都暴露在相同的低温环境中,因此它们的温度实际上是相同的。但是,当我们用手去触摸它们时,会感觉铁棒比木棒冷,这并不是因为铁棒的温度真的比木棒低,而是因为铁和木的导热性能不同。铁的导热性能比木好得多,这意味着当我们的手接触到铁棒时,铁棒能迅速地将手的热量传导走,使得我们手上的热量迅速散失,从而感觉铁棒很冷。而木棒的导热性能相对较差,它不能迅速地将我们手上的热量传导走,所以我们感觉木棒没有铁棒那么冷。因此,选项A“铁棒比木棒的温度低”和选项B“铁棒比木棒温度高”都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温度实际上是相同的。选项D“铁棒比木棒导热能力弱”也是错误的,因为铁的导热能力实际上比木强。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4、在水平地面上,用60N的水平拉力拉重100N的木箱,使木箱沿拉力方向前进5m,拉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J,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答案:300;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功的计算公式W=首先,计算拉力所做的功。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其中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在本题中,拉力FW拉然后,计算重力所做的功。重力做功的特点是:物体受到重力,并且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那么重力就对物体做了功。但在这个问题中,木箱是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并没有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上移动距离,所以重力没有对木箱做功,即重力所做的功为0J综上所述,答案为:300;0。5、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这是____现象,冰花总是出现在窗玻璃的____(内/外)表面。答案:凝华;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凝华现象及其发生的条件。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下才能进行。在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相对较高,而室外温度极低,这使得室内的水蒸气在接触到温度远低于其露点的窗玻璃时,会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冰花,这就是凝华现象。由于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在窗玻璃的内侧形成的,所以冰花总是出现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如果窗玻璃外侧的温度也极低,那么外侧的水蒸气也可能会形成冰花,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不会称之为“窗玻璃上的冰花”,而是将其视为室外环境的一部分。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是:凝华;内。四、计算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第一题题目: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74(2)14.8m/解析:计算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首先,将汽车的速度从km/h转换为m/s,即v=计算刹车后通过的路程:题目已给出刹车后通过的路程为s2计算总路程: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总路程为s=s1+s2=10+计算平均速度: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总时间为t=t1+t2=0.5+4=4.5s平均速度为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v平均=st=744.5≈16.44m/s第二题题目: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74m(2)14.8m/s解析:(1)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汽车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已知汽车的速度为v=72km/根据速度公式s=s反=vt因此,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总路程为:s总=s反+s刹=(2)要求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总路程和总时间。总路程已在上一步求出(尽管有争议,但按题目要求使用74mt总=t反v―=744.5v―≈16.4×3.6≈59.1km/h然而,原始答案给出的是14.8注意:在实际应用中,应仔细检查原始数据和计算过程,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此处的解析基于题目给出的数据和要求,但指出了原始答案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五、综合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题目: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力”这一章后,想在家里通过实验来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他找到一根细绳和一根硬木棍,请你帮他想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答案:实验步骤:将细绳的一端系在木棍的中间,确保木棍能够平衡。手持木棍的另一端,让木棍保持水平静止状态。突然用力向下拉细绳的另一端,观察木棍的运动情况。实验现象:当小明用力向下拉细绳时,他会感觉到自己的手也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同时木棍会绕细绳系着的点发生旋转,说明木棍的另一端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作用。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当小明用力拉细绳时,他对细绳施加了一个向下的力,而细绳同时也对木棍施加了一个向下的力,导致木棍发生旋转。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来自该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解析:本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验来验证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实验设计中,小明巧妙地利用了细绳和木棍这两个日常物品,通过改变细绳的状态(即施加力)来观察木棍的反应。实验现象直观且易于理解,即木棍在受到细绳施加的向下的力时发生了旋转,同时小明也感受到了来自细绳的反作用力(即手受到的向上的力)。这一实验不仅验证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还加深了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的理解。第二题题目: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