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分层训练(原卷版)解密0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形象分析内容概览A·常考题不丢分一、人物的形象二、人物的作用三、物象的含义和作用B·拓展培优拿高分C·挑战真题争满分一、人物的形象(2023·陕西·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父子俩路遥掌灯时分,黄河的涛声渐渐地涨高了。一只手电光向渡口劈面照来,夜色中,像一柄明晃晃的剑。和往常一样,是民兵队长高三星察视渡口来了。他两腮鼓鼓的,一副随时准备和人吵架的模样。他有力地迈动着脚步,不断有些风干了的黄泥巴,从他赤裸的腿上掉下来。离河边约摸二百码的地方,手电光罩住了一个苍头发老汉。呀,这是他爸嘛!“怪事!你是前几天去河东镇子上看病的嘛,可肩胛上的麻袋里沉甸甸地背了些什么?”三星望着父亲,心里盘算着。职责感使他的神经系统很快地进入戒备状态。他本想先问候问候老人的病情,可嘴里不由得带着盘查的口气问:“你这是背了些什么嘛?!”老汉被手电光照得眼花缭乱,听见问话,才知道是儿子,便火气十足地说:“胡照啥哩,灭了!……给咱家地里闹腾的一袋化肥,怎?!”他眼珠子瞪得老大。听父亲一说,三星立刻警觉起来:化肥是国家统一分配物资,这袋化肥肯定是从私人贩子手里转来的。按规定应该收公!“这可是你老子!”他好像看见那些平时说他麻糜不分的人,正对他讥笑。“自己的老子又咋?!干事情,就不能徇私情!”他心里对自己大声呐喊。这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声,使他浑身的血液加快了循环,顿时产生了无比的激情和力量。高三星情绪激动地对须发苍苍的父亲说:“走,背到公社派出所去!”老汉嘻嘻一笑,说:“别给老子唱戏了!”说完留神一看,儿子那张严肃沉着的脸分明不是“唱戏”嘛,这才一下子慌神了。他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个入党才一年的儿子,一时不知说啥、做啥。呀呀!他总不能嘻皮笑脸地凑上去,给自家的儿子递一根纸烟嘛!他威严地咳嗽了一声,带着父亲对子女的那种家长优越感,十分气壮地对儿子吼道:“我把你这个龟孙子!人家的狗往出咬,你尽是往回咬哩!”说着丢下麻袋,顺手脱得一只鞋,眼看就要动武了。比老汉高一头的儿子,像一根石柱子钉在地上动也没动,一双大眼睛带着潮笑的神气看着老汉瞎诈唬。老汉手里的那只鞋掉在了地上。他感到,这只鞋的力量根本不是儿子的对手。光那两道目光就像两条厉害的鞭子,抽得老汉抬不起头来!“哎呀呀,又不是偷来的嘛!到了派出所,赔钱不算,丢人事大!”老汉抬起苍头,样子可怜地说。“不行。”“再不了,就这场了,高抬你的贵手!”老汉求饶地说。“不行!不行!”三星态度更强硬了。老汉一屁股坐在麻袋上,长送着气。三星耐心地劝解着老汉:“……爸爸呀,你真糊涂!咱要把眼光放远点嘛…………”对呀!老汉两道苍白间杂的眉毛上下跳了两下,顺手摸起那只鞋往脚上一蹬,一闪身站起来一一他自信领悟出了儿子的“话中话”!“啊呀呀,我这个瓷脑子!分不清个歪和好了!走走走,我把化肥背上,你在后面把老子押上,咱立马就到派出所去!”老汉这一非常举动,是高三星根本没有料想到的。他一时弄不清老汉心里又打什么“小九九”了。老汉见儿子“怔”住了,便自喜自乐地说:“你小子,精!有这么一件事,不扬股好名声?有股好名声,吃公家那碗饭,还难?我没念过书,是个睁眼瞎子,可耳朵不聋!你当我没听说大学要招生?”他望着表情严肃的儿子,精明地微笑了:只要自家受点委屈而能给儿子换来美事,那还不好?三星终于明白父亲这个“小九九”了。起先,他想笑。可他没有笑。父亲那自私的、可怜的笑容打消了他的笑意。他思想:“不管爸爸你如何打你的小九九,我有我的老主意哩!……好嘛,眼下只要你同意去公社派出所就好!”他对父亲说:“那咱就起身。”就这样,父子俩一前一后,沿着黄河畔坎坷的石头路,向公社派出所走去。波涛汹涌的黄河,在夜行者的脚下奔腾东去:听得见岸沿上一处、两处泥沙被波浪扑落入水的响动声。……公社张书记没睡,正伏在桌上看一张水利规划图哩。书记热情地接待了父子俩,并专心听取了事件本身情由,然后按政策作出了处理决定:按国家统一标价收公。现在,这一袋化肥的事情看来以喜剧结束了。张书记和三星不用提说,老汉更是高兴。他心想:“赔贴几块钱算个甚?张书记说了嘛,三星的光荣事要向全公社宣扬哩!”张书记倒了一杯开水,双手递到老汉手里,然后在桌上的一摞公文里寻找什么。他一边翻寻,一边对老汉说:“三星不为私情,敢和你老的不正确做法作斗争,咱们老一辈也要好好学习哩!”“学习,学习……这小子冒张劲大,全看你们好好指教呢!”老汉带着荣幸的神色,谦虚地说。张书记找到了所要找的材料,轻轻往老汉面前的桌面上一放,说:“看看,这是他的决心书。小伙子下决心咧!决心不报考大学啦,留下改变咱家乡的面貌呀!”“啊?!”老汉大吃一惊。喜剧尾声这个爆炸性的插曲,强烈地震动了老汉的心灵。第一次翻上老汉心头的是一阵恼怒的浪潮。等这股浪潮从心头落下并趋于平静的时候,他开始恼恨自己了——自己小看了儿子啊!这阵儿,好像有一团火球似的东西,在老汉的胸膛里滚动。他只熟悉那个光着腚子、拿着小铁铲在黄河滩上玩“修渠打坝”的三蛙:而对眼前这个个头高大、在黄河畔领导修建三级抽水站的突击队长兼民兵队长的高三星,他陌生了。老汉沉思了一会儿,对儿子说:“三娃,明儿一早,我自个背上这袋化肥往派出所送呀!回去甭瞒这事!得空,我在社员会上有话要说哩!……”(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小说开篇就将读者带进父与子的矛盾冲突中去。随着情节的推进,矛盾冲突更加激烈。这种矛盾冲突的根本其实是新旧观念的对立、是小农思想和新青年改革意识的尖锐冲突。B.高三星的一句“把眼光放远点”,让父亲误会儿子铁面无私背后有自私的打算。这个误会也增加了情节的波澜,不仅把故事推向高潮,也将三星这个人物的精神推向更高的境界。C.本文的语言质朴、平淡却不苍白。人物对白形象生动,体现了不同人物鲜明的个性。大量陕北方言的使用,让小说具备了浓厚的地方色彩,这也是路遥小说语言的一贯风格。D.小说采用对比的手法,不仅有父子之间思想的对比,也有父亲自身形象的对比。将父亲先前的自私和最后思想接受洗礼后的转变进行对比,让小说的主旨更加深刻。2.高三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文中两处画线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023·河北沧州·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宇宙里的昆城(节选)①钟求是②六
张午界致亲友的一封信敬爱的亲友们: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但相信你们能够尊重并支持我。一年前,我与美国南部的一家生命延续研究所签约,同意将本人的完整身体交给该研究所主持的人体冷冻项目,时间自今年十月起始,保存期五十年。我没有选择在更大的岁数进入“冬眠”,是因为希望在将来解冻之时能够复活较好的思考力,继续参与和见证时空物理的前沿研究。这是我敢于冒险的唯一目标。回顾现有的求知一生,我从中国东部的一座小城出发,初学合肥,续读香港,深造伯克利,而后漂流多个专业实验室。支持我努力向前走的是内心的好奇,这份好奇帮助我跨过开阔的太平洋,也渡过困难的时间段。现在,我不能放弃这梦想般的好奇。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物理学虽然十分艰难,但终于又一次走到大时代的前沿。这比一百多年前经典物理一统天下的场景更具想象的空间:当年的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论做到了彼此相容,但总归是两个不同形式的理论,它们的结合只是一种联邦。这次不同,天才而飘逸的M理论也许能用同一个方程去描述宇宙间的所有现象,对各个领域进行有效的带领,最终完成一场伟大的大统一。如果能够实现,这在人类探寻史上将是第一次,从而开创一个气势磅礴的物理帝国时代。我为这次整个冷冻过程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同时委托研究所保管少许的存款,以备将来醒后之用。假如不能复活,这一小笔钱则作为尸体处理的费用。此外,我还余下不多的一笔现金,已决定留给妻子和儿子。我爱我的儿子,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爱我的妻子,她是这个世界上现在让我惦记的女人。最后,我再次表达自己的期待。我渴望在五十年后醒转之时,能够见到超强对撞机产生的膨胀能量团,灵魂似的粒子组成了宇宙大爆炸的瞬间景观。这像是一次朝圣之旅,让我们回到宇宙黎明之前的时代。人类是渺小的,但因为有了自主意识而变得伟大。不错,这不是宗教的创世神话,这是一种科学证明。再次感谢你们的理解!这是一份修改了至少五次的书信,见字便是告别!张午界2019.9.20七
一篇来自美国的新闻报道一次人体冷冻:越线还是立新【新环球网译自《科技先锋报》消息】二○一九年十月三日,据一位匿名人士透露,亚利桑那州一家生命延续研究所日前接纳一名华裔物理学家进行人体冷冻实验,双方签有合同。该物理学家今年五十六岁,健康指数良好,没有绝症病况。他希望在五十年后被唤醒,继续从事自己的专业研究。美国联邦法律规定,只有被判定为临床死亡的人方可接受人体冷冻服务。此次这位身体健康的物理学家加入该项实验,应视为是对现有法律条文的越线,但也可能成为突破人们伦理认知的一次新尝试。八
我与从岚③坐在院子树下聊话二〇二〇年三月中旬,我挑了一个周末就去了昆城。那天中午,我与从岚一起吃了简餐,然后泡一壶茶,坐到院子的桂树下。桂树叶子茂盛,挡住了阳光。那个有些暖意的下午,在午界从小长大的院子里,我和从岚进行了聊天式的访谈。以下为这次对话的内容(根据录音整理)。-----钟求是:对了,关于午界,我还想知道一点。那篇关于人体冷冻的新闻报道,说是一位华裔物理学家,那么午界已入美国国籍了吗?徐从岚:那篇报道的说法是错的。午界呀,没有加入美国国籍,这个我可以肯定.钟求是:噢,这么说午界一直是中国人?徐从岚:对的,午界一直是中国人,也一直是咱们昆城人。九
一则不能省去的补记就是那天傍晚,我推掉从岚的留饭,从宅院里出来,想一个人待一会儿。走在坡南街上,我脚步冲动,却没有目标。此时我脑子里装着从岚的话,也装着午界的种种往事,晃晃荡荡的,都快溢出来了。我拨过身子走进了路旁的一家小酒馆,端起白酒,使劲喝了一口,这种酒带着一股狠劲儿,有点冲嗓子,三四口下去,脸便有点热:喝下去的是酒水,浮上来的是苍茫。走出酒馆时夜色已降,街灯淡淡地亮着,照见旁边的一条溪流。溪流之上有一座木桥,桥栏上坐着几位闲聊的男女,我踱过去也坐在桥栏上,往上望去,天空布着一些星子,眼前忽然一亮,一道闪电在天边蹿过,随后一阵雷声响起。春天的夜晚,闪电打雷并不稀罕,稀罕的是此刻天空亮着星子果然,旁边有一位清秀女子表达了好奇:“呀,天上有这么多的星星,怎么还闪电打雷啦?”我接住了话头:“这是因为那片雷电云比较远,不在我们的头上。”女子的目光投向我:“比较远是多远呢?”此时又有闪电和雷声先后到达,我认真地算了算,说:“刚才雷电相差八秒钟,光速每秒三十万公里,太快了可以忽略不计;音速是每秒三百四十米,所以那云片离这儿大约两千七百二十米。”周围好几位年轻男女站起身凑过来,一位小伙子说:“哟,是位牛人哩。”另一位小伙子说:“不仅是牛人,说不定还是高级牛人。”女子又指向天空说:“那你说,天上的这些星星各有多远呢?”我拍起脑袋瞧着他们,慢慢地说:“它们每颗的远近都是艰难的计算题,我做不出来,只有张午界可以。他才是高级牛人!”一排声音差不多同时响起:“张午界是谁?”我没有作答,却举着脖子动一动嘴巴。我以为自己打出一个酒嗝,不想呼出的是声长叹。是的,我必须难过,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选自2023年1月《收获》,有删改)【注】①中篇小说《宇宙里的昆城》叙述了来自昆城的前沿物理学者张午界赴美国留学而接受前沿的超弦理论,并自愿被“冷冻”,以期在未来苏醒证明该理论。②钟求是: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③从岚:即徐从岚,张午界的妻子。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午界在信中用“初学合肥,续读香港,深造伯克利”几个结构相同的短句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简洁明了,条理清晰。B.作者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论的结合比喻成“一种联邦”,突出两种理论可以彼此融合,互相解释。C.小说第七小节的新闻从题目到内容,都表现出了媒体对这次超前的科学实验持保留的态度。D.小说使用现实中的人物钟求是,增加了文本的现实性;健康人进行人体冷冻实验、膨胀能量团等元素增添了科幻色彩。5.关于文中“一则不能省去的补记”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晃晃荡荡”赋予回忆以动感,用“溢”突出有关的回忆之多,表现了张午界事件带给“我”的冲击。B.“我”出酒馆时的环境描写和上文与从岚聊话前的环境描写遥相呼应,显示了当天时间的变化,同时渲染了氛围。C.文中清秀女子和“我”的对话层层推进,把对话推向高潮;“一排声音”"同时响起”表现了这些年轻人对张午界的好奇。D.本节用较多的笔墨写“我”,表现了“我”对张午界的超前选择和对难以想象的未来世界的迷茫和困惑,彰显了主题。6.张午界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7.请简要分析文本的叙述特色。二、人物作用(2023·福建三明·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与墓石钟山解放海南岛战役之前,他已经是名连长了。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他负了伤。战役结束后,在他的坚持下,他转业回到了二龙山。他拒绝县里的工作安排,选择留在二龙山做了一名护林员。他每天在山林里转悠,这看看那摸摸,他会长时间在当年伏击地驻足,每次站在昔日的战场上,他就会想起多年前在这里打响的那场伏击战,想起那几个参军还不到一个月的女护士。她们站在院子里忙碌地布置着战地医院,有说有笑,她们讲话的声音很好听,像林地的鸟叫,她们的身影是那么生动,仿佛她们是一群来到他家的天使,院子里,整个二龙山都亮了。他望着她们的身影,就是那会儿下决心参加担架队的。他和二狗子抬一副担架,一趟趟地从阵地上抢救伤员,每次把伤员抬到院子里,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只要一看到她们,他浑身都是力气。二狗子受不了了,瘫坐在地上,他怕耽误抢救伤员,揪起二狗子的衣领往阵地上拖,二狗子的脖子被勒住了,一边咳一边说:你不累呀,这都跑了十八趟了。他们冒着敌人的炮弹和吱吱飞过的流弹奔波在后方和战场之间。远远近近的阵地已经焦灼了,枪炮声已经听不出个数了,像一锅沸腾的粥,他第一经历这种场面;最初他是慌乱的,甚至惧怕。往返阵地和医院几次之后,他看到了马花花、苏婉婉这些女兵,他慌乱的心开始镇定了。她们的年龄和自己相仿,甚至比自己都要小,她们在枪炮声中是那么镇定自若,仿佛置身战争之外,他看着她们冷静的样子,自己也随之沉稳下来。伏击战打到第三天上午,他和二狗子抬着一位伤员从山上撤下来,正往医院赶,离他家院子几十米时,他看到一发炮弹在他家院中央炸开来,有两个停放在院内等待救护的伤员被炸上了天,马花花、张小草她们奔出来,去拖那些躺在院子里的伤员,就在这当口又有几发炮弹落了下来,接二连三地在院子里炸响了。他亲眼看见,她们被炮弹炸飞,有的直接倒在了地上。关于她们的记忆在那一瞬间定格了。眼下一切都物是人非了,甚至看不到当年伏击战时的痕迹了,炮弹在山上炸出的坑,已被雨水冲平,上面又长满了蒿草,此刻在他眼前旺盛着。唯有那些留在山上的墓地在静静地立着。他每天起床站在院子里都会看到她们,他遥望片刻,然后就去山林里转悠。护林防火是他的工作,听着树林里的鸟鸣,仿佛是她们在唱歌,一想起有她们的陪伴,他的心情就愉快起来,他挺起胸,加大步伐,在林地里转了一圈,最后就回到她们身旁,他会冲她们说:这天真热。他又抬头望眼天:估计明天要下雨了。仿佛这几名女兵不是长眠在地下,而是就立在他的眼前。他站过了,说过了,又冲她们们低低说一句:我该回家了。然后曲了几曲折了几折,顺着自己踩出的小路一步三回头地向家走去。他已经二十大几了,母亲操心着他的婚事,二狗子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二狗子领着自己的儿子上山来看过他。二狗子的目光一直瞄着他右臂空荡的袖管。在四平第三次战役中,他动员过二狗子和他一起参军,二狗子拉着他说:我不去,你听我话也别去,打仗会死人的,咱们二龙山埋了多少人呢。他甩开二狗子的手臂-他想到了那几个女兵,花样的年纪,她们都不怕死,一个男人说自己怕死,他从心底里瞧不起二狗子,自己报名参加了部队。从那以后,他不论走到哪里,都觉得她们正在用目光望着他,他的一举一动似乎她们也能看得到,他就在她们目光的交织中一路向南。同村的人,不仅二狗子成家立业了,和他同龄的伙伴都已经成家过日子了。唯有他还孤单着。媒婆领着姑娘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媒婆们都说他心气高。他听了媒婆的议论,只能在心里苦笑一番,他不是看不上这些姑娘,是他忘不了那几个天使一样的护士。一晃他就三十出头了,错过了成家的最好年华。又一晃,人就到了中年。又是一晃,他到了退休的年纪。政府又派来了一名守林员。他虽然不再是守林员了,但多年养成的习惯,他每天仍在林地里转悠,转悠一圈之后。他就会来到她们的身旁,坐在她们的中间,目光依次地从她们的墓碑上扫过,张小草、马花花、苏婉婉、蔡蓉蓉,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们的样貌依旧清晰地浮现在他的眼前。张小草生性腼腆,说话细声细气。马花花活泼调皮,睫毛很长,总是忽闪着眼睛看人。她为他包扎过伤口,用牙齿咬断绷带那一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他一遍遍地把她们的音容样貌温习过了,他觉得她们就在他的身边。他就说:天凉了,该多穿点衣服,小苏哇,你身子骨弱,吃东西别贪凉。此时,正是冬天,山上山下被雪盖了,皑皑的一片。她们的墓地被他清扫过了,露出墓和碑,静静地立在他的眼前。坐过了,说过了,他慢慢地起身,沿着那条小路,又曲了几曲折了几折,向家走去。后来,他走了。政府就依他的遗嘱火化后把他葬在山坡上。人们发现,他的墓地在他屋后的上方,目光越过他的房顶,正好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几个女兵的墓地。(节选自石钟山《守墓人》系列,有删改)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写一个退伍老兵为当年在二龙山牺牲的护士们守墓的故事,那几座坟墓构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B.虽然故事的时间横跨了主人公的大半生,但作者把人物的主要活动聚焦于墓地这一特定空间,显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C.小说中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既拉开了时间距离,又使小说情节紧凑集中,艺术描写更加真实,人物形象丰满立体。D.结尾写主人公的墓地与女兵们的墓地相对,进一步升华了“他”终生守护女兵们的情感,增添了文章的浪漫色彩。9.对小说中守护墓地相关情节的叙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下一切都物是人非了”暗示战争年代过去,人们已经淡忘了烈士当年所做出的牺牲,这与“他”坚持守墓一辈子形成鲜明对比。B.“听着树林里的鸟鸣,觉得仿佛是她们在唱歌”,既是“他”置身山林的真实感受,也是“他”永远铭记当年动人情景的形象表现。C.守护墓地时,“他”会坐在她们中间,和她们说话,一遍遍地温习她们的音容样貌,这是因为“他”把自己看成是护士们生命的延续。D.“曲了几曲折了几折”这一细节一再出现,既体现出“他”每次看望完墓地后的留恋不舍,又具有含蓄隽永、回环往复的审美效果。10.小说中,几个女护士虽不是主人公,却有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1.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文中的人物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作品却有直击人心的感染力。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2023·西藏拉萨·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泥人尹葛亮过年的时候,整理旧物。母亲发现一团蒙了灰的东西,用棉纸层层包裹着。打开来,是一只泥老虎。颜色斑驳,脊背上也已干裂出一道曲折的纹路。唯独面目还是勇猛凌厉的。这是尹师傅的作品,说起来,真已经有十几年没见过了。尹师傅是个泥塑艺人。第一次买下了尹师傅的作品,是一只“大阿福”。这也是尹师傅做得最多的一种娃娃。其实是一种儿童样貌的神,很硕大。尹师傅做这类泥人儿,真是得心应手。因为他有个一分为二的木头模具,将泥填实,倒出未就是个胖大的儿童的雏形。尹师傅先给它刷上粉嫩的颜色,然后寥寥几笔勾出眉眼,腮上润上胭脂,浓墨重彩地涂上肚兜、长命锁或者金元宝,就算是完工了。这只“大阿福”是我对尹师傅感兴趣的开始。尹师傅并不是南京人。老家是江苏无锡。无锡附近靠常熟有个地方叫惠山,出产着一门手艺,就是泥人儿。其中最著名的是袁、朱、钱这几家专业作坊。尹师傅的师承,就是这朱家。捏泥人是尹师傅的事业,其实在他手中也分着层次。比方说“大阿福”,这种泥人虽然喜庆,但近乎批量生产,尹师傅说叫作“耍货”,是为讨生计而做,不入流的。而作为一个创作型的艺人,其实高下在于能不能做“细货”。这“细货”按传统应取材于昆山一带的戏曲。泥塑并非南京的特产,这就使得他的本事在一众艺人中显得特立独行。加上他又总是很寡言,即使在一群年幼的拥趸注目之下,也依然是很安静地做手边的事情。由于他严肃的神情和沉默的态度,往往磨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渐渐对他失去了兴味。当然他也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做他的事情。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我便是其中的一个。而时间久了,尹师傅也终于认识了眼前的小朋友。有一天,我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做的东西,有点儿老土。并拿了附近剪纸艺人的“森林大帝”作为辅证,说明他不够与时俱进。尹师傅扶了扶眼镜,很认真地看了我一眼,依然没有说话。但我不知道,我的话却在将来造成了他手艺的改革。以后的某一天,我发现尹师傅终于开始因人制宜,作品中出现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人物。比如一休和尚、蓝精灵等,都是热播卡通片里的,做得惟妙惟肖。神情间的活泼,很难想象是出自严肃的尹师傅之手。出于友谊与感谢,尹师傅曾经为我专门做了一个铁臂阿童木。这时候,我们家里其实已经摆满他的作品了。及至我上了中学,朝天宫一带其实有了很大的变化。什么都在变,不变的大约只有尹师傅的泥人摊。生意没有更好,但也没有坏下去。顾客还是孩子们,一些长大了,不再来了,便有一些更小的接续上来。有一天,爸爸一回家来,脸上是很兴奋的神情。回房间翻了一阵,翻出许久不用的照相机。爸爸对我说:“毛果,我们去找尹伯伯。”我们到的时候,夕阳西斜,尹师傅正袖着手打盹儿。耳朵上夹着一支烟,人也有些佝偻。这中年人,这时候便显出了老相来。爸爸没有惊动他,只是拿着照相机,对着摊上的泥人拍了一阵。尹师傅醒过来,眼神有些发木。爸爸高兴地对他说:“老尹,你的玩意儿,遇到懂的人了。”尹师傅的嘴角便扬扬,说:“先生又玩笑,怕是没有比你更懂的。”爸爸摇摇头,说:“你可记得上次送我的那只泥老虎,我摆在办公室里,有个英国人见了,爱得不行。聊起来,原来他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客座教授,专门研究亚非文化的。他说难得见这样地道的民间艺术品,想要看你更多的作品。”尹师傅嗫嚅了一下,说:“是个洋先生吗?”爸爸说:“洋人也没什么,艺术无国界。只要是好东西,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后来,我目睹了这个叫凯文的英国教授,在看到这些泥人时的反应。这间十多平方的斗室,是尹师傅的家,简朴到只有一张床和一个立柜。其余的地方,满当当地摆着泥人。有的上了彩,有的还是素坯。因为太多,色彩又繁盛,任是谁都眼花缭乱。凯文轻轻抚摸其中一只“杀鬼钟馗”,眼里是一种疼惜的目光,仿佛对着初生的婴儿。他回过头来,用清晰的汉语对我们说:“这才是中国的!”这年的年尾,尹师傅的泥人,出现在了英国的《新世纪艺术年鉴》上。尹师傅婉拒了伦敦艺术双年展的邀请。他说:“我是登不上台面的,就是个手艺人。况且,生意走不开。还有,我儿子。”凯文再次找到他,是在第一年的秋天。凯文对爸爸说,他想和尹师傅谈谈生意的事。他说,他的弟弟开了一个工艺品公司,希望尹师傅能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他们会为他在中国安排专门的工作室,以后他的所有作品会直销海外。尹师傅摇摇头,说:“离开了朝天宫,我就什么都不是。”凯文说:“您是个值得尊敬的艺术家,理应过上更好的生活。”尹师傅眼角低垂,说:“穷则独善其身。”(有删改)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嫩胖大、戴着长命锁或者金元宝的“大阿福”是尹师傅做得最多的一种娃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B.尹师傅嗫嚅着问“是个洋先生吗”,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了尹师傅的自卑心理,暗示他对自己的作品走出国门没有信心。C.小说聚焦手艺人尹师傅,叙写手法自然、朴素,语言质朴而显疏朗,真诚而有力量,能引起读者共鸣,让读者产生共情。D.尹师傅家中简朴的家具摆设与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泥人摆件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尹师傅对泥塑的热爱与执着。13.下列关于人物对话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又玩笑,怕是没有比你更懂的”道出传统匠人的手艺不被大多数人了解,缺乏市场,其艺术价值得不到体现的困境。B.“只要是好东西,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暗示想要改变传统匠人的现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C.“离开了朝天宫,我就什么都不是”说明传统匠人受地域影响明显,生存空间受限,离开了该地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D.“穷则独善其身”道出了像尹师傅这样的匠人在经济大潮中仍守着自己心中的一方净土,没有因名利而放弃传统坚守。14.葛亮在多部作品中都表达了他对“匠人”的理解:除了专注、打磨、任性,匠人还象征了一种文化传统。请结合选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尹师傅身上所体现的“匠人精神”。15.有位读者认为,小说中“我”这一角色完全可以隐去,用第三人称视角对这些人物展开平实的叙述,并不影响小说的质量。作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请你替作者说服这位读者。三、物象含义和作用(2023下·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走向界碑(节选)王族排长田一禾想去执行,没想到连长肖凡却说,这个任务由他亲自去完成。命令很简单,让汽车连派几个人去一号达坂,用红漆把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红。一号达坂在多尔玛边防连,汽车连下喀喇昆仑山时会路过那里,任务便落在了汽车连头上。如果没有这个命令,田一禾带着十五辆军车,在三天后就下了喀喇昆仑山,就能回到叶城县的零公里。突然接到这个命令,下山时间只能推后。汽车兵上一趟喀喇昆仑山不容易,下山时便很迫切,哪怕一晚上不睡觉,也愿意把车开下山。下了山,海拔一低,就不会缺氧,头也就不再疼痛。但是命令来了,得服从。田一禾到了阿里首府狮泉河,去邮电局给对象马静发了一封电报,说他下山后最多待十天,然后就要上山。田一禾与马静是高中同学。田一禾参军入伍的那一年,马静考上了大学,之后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去年,两人在通信中确定了恋爱关系。马静说,咱们不能只靠通信谈恋爱,应该见面,田一禾本以为今年入冬后就可以休假,不料汽车连又要上山,只能让马静来一趟。马静很快发回电报,说她一两天即可动身来新疆。田一禾算好下山的日子,给马静去电报确定了见面日期。不料,汽车连却接到了去一号达坂描红“中国”二字的命令,看来他下山的日子又得推后几天。他想起部队常说的一句话,舍小家顾大家。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利益是小,部队利益是大。阿里的军人在这方面的牺牲比比皆是,有一位排长准备结婚,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因为执行紧急任务上了山,那一去就是一年,一年后下山才得知,未婚妻因为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早已返回黑龙江与别人成家。①想到这些,田一禾暗自叹息,希望马静不要因为这些变心。车队很快上路,向多尔玛边防连驶去。山上有很多像一号达坂这样的地方,因为这个任务,一号达坂一下子被拉近。描红“中国”二字的任务已经明确,哪怕再模糊,平时再不关注的一座山,也将变得清晰。田一禾想,一号达坂在等着咱们汽车连。②如果连长肖凡去完成描红“中国”二字的任务,那就只能说一号达坂在等着肖凡一个人。迎面的阳光照过来,照着田一禾,也照着肖凡。田一禾劝肖凡在多尔玛边防连休息,他的身体好,由他去执行任务。肖凡说:“战士们都很辛苦,再说一号达坂的海拔太高,这个任务由我去完成。”田一禾有些吃惊:“你一个人去吗?”肖凡点了点头。田一禾说:“我的身体好,让我去吧。”肖凡却摇头。田一禾又说:“要不我陪你去,两个人在路上有个照应。”肖凡说:“一号达坂那么高,我之所以要一个人去,就是不想多一个人受罪,你陪我干什么?没那个必要。”③田一禾的嘴张了张,像被什么压着,没有吐出一个字。排长必须听连长的,这是规矩,而且还有军令如山一说,田一禾懂得这些,只能把想说的话压下去。有风从田一禾和肖凡身边刮过,像是把一股寒意砸在了他们身上,二人不由得颤抖了几下。喀喇昆仑山上的风不大,但是刮起来没完没了,历来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平时刮风倒也没什么,最多是冷一点儿而已,如果人遭受高原反应,再加上刮风,头就会更疼,呼吸就会更困难,好像有一只巨手,一把将气喘吁吁的人拎起,一甩手就扔向不可知的去处。现在刮过来的风,让田一禾和肖凡觉得说话费劲,于是便打住话题,踩一脚油门,加速向多尔玛边防连驶去。进入多尔玛院子后,田一禾抬头向上看了看,一号达坂的海拔5800多米,几乎与云朵挨在一起,是阿里军人常说的“天边边”。边防连就在一号达坂下面,抬头能看见,但上去一趟却很难,大雪封山后就更上不去了,只有等到开春后积雪融化,在巡逻时才上去一趟。④空气稀薄、缺氧、高原反应等,会在迈出第一步时,像石头一样压在战士们身上,像针扎一样让脑袋生疼,像被抽去筋骨一样让双腿发软。边防线在一号达坂上,必须上去巡逻。担任巡逻任务的是边防军人,除了他们几乎没有人上去。平时,不上一号达坂,也有高原反应的头疼,而上一号达坂则举步维艰,一步三喘。战士们每次上去都议论,咱们如此艰难地爬上一号达坂,是为了什么?有的说,是为了到达,咱们到达就证明是坚守;有的说,是为了看一眼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那两个字红灿灿的,体现着中国的威严。说得都好。田一禾再次向肖凡提出请求,由他去完成这次任务。肖凡仍然不同意。田一禾很想去一趟一号达坂,作为军人,只有上了一号达坂,对界碑敬一个军礼,才算是真正到了边关。虽然在喀喇昆仓山上苦,但并不能苦热,必须在苦中见精神,苦中有作为,这就是喀喇昆仓山精神———天天忍,一月月熬,一年年扛。只要喀喇昆仑山在,这些精神就在。外人认为他们傻,人生在世为自己选择一个好的去处,本无可厚非,他们为什么就不离开喀喇昆仑山,去氧气充足的地方,哪怕是喀喇昆仑山下的叶城县一带,至少能吃饱空气,白天走路轻松,晚上睡觉踏实。有一个说法,在喀喇昆仑山上的无人区,但凡出现人,那一定是军人。现在,田一禾也想当一回在无人区出现的人,哪怕肖凡不同意,他也想争取。(选自《广州文艺》2023年第8期,有删改)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突然接到去一号达坂描红“中国”二字的命令,田一禾无法与对象马静如约见面,在田一禾的心中部队的利益更大。B.从田一禾与肖凡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一号达坂海拔太高,描红任务并不容易,不让田一禾去体现了肖凡对下属的体恤。C.小说介绍一号达坂的具体海拔高度、上去一趟的艰难,为的是表现边防战士坚守边疆的不容易,突出他们的精神品质。D.田一禾多次向肖凡请求去完成描红的任务,他想对界碑敬一个军礼,然而肖凡始终不同意,这让田一禾心存不满。1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句①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了田一禾内心的担忧,展现了边防战士的精神世界。B.语句②中“一号达坂在等着肖凡一个人”,表现出肖凡个人能力强,一人抵得上一个连。C.语句③抓住“田一禾的嘴张了张”这一细节,生动描绘出田一禾欲言又止的样子。D.语句④连用了三个“像……一样”的排比句,突出了在高原上巡逻时的举步维艰。18.“界碑”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具体作用。19.军旅文学往往采取宏大叙事,而这篇小说却有所不同,请从选材、叙述、主题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其特点。(2023·广东茂名·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别无选择刘索拉李鸣已不止一次想过退学这件事了。有才能,有气质,富有乐感。这是一位老师对他的评语。可他就是想退学,自从他有了这种想法后,上课就没魂了。于是他到王教授那儿去请教是否可以退学,王教授的回答却是:“老老实实学习去吧,你别无选择。”从此,李鸣老是赖在床上。李鸣和石白处不来,石白爱引经据典,把一本《和声学》学了七年,小提琴学了十五年,可还走调。连小个子也常常寻他开心。李鸣寝室住了四个人。石白搬出后,来了指挥系的聂风,从此引来了许多女生。留了大鸟窝式长发的森森,头发永远不肯趴在头上,就像他这个人一样。他不洗衣不洗澡,讨厌三和弦,喜欢不规律节奏,自谓之“妈的力度”。孟野的才气不在森森之下,人也出众,于是女朋友就猛吃飞醋,两人闹得天翻地覆。这疯子,门门功课都五分,可就是不照规章办事。他的作品里追求现代性,充满了疯狂的想法,一种渴望超越自身的永不满足的追求。李鸣觉得董客踏实得叫人难受,他本来想去聊天,结果一开头,李鸣就后悔了,马上出来了。戴齐钢琴弹的很好,总是在做作业,当他弹古典乐时,“猫”就会跳出来弹爵士,和他较量。她是个娇滴滴的女孩,动不动就咧嘴大哭;“懵懂”一天到晚只想睡觉,学得快忘得也快;“时间”做事精确非常,她疯狂地按照时间进行。贾教授认为风纪、风化都被这三个女生搅了。贾教授是主科教授之一,他不苟言笑,严谨有条,生活中唯一的事情就是讲课。贾教授对这个班的学生感到绝望,呼吁要对学生从生活到学习进行正统教育,端正文艺取向,不仅作品分析课绝不能沾二十世纪作品的边儿,连文学作品讲座也取消了卡夫卡。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地研究音乐,而无一创新。他恨那些没完没了地搞创新的家伙。学生们常常对抗贾教授,石白却认为贾教授是无所不知的圣人。他认为创新不过是西方玩剩下的东西,玩创新未免可笑,他觉得自己在这些问题上思考得比孟野、森森要深刻得多。他一心学作曲,可只能得四分,而李鸣这样的人居然也得了五分。又要考试了,学生们开始紧张备考。大课堂的黑板上贴了个大大的功能圈:T-S-D。【注】这个功能圈大得足以使全体同学恐惧。小个子跳上讲台,告诉大家,牢记功能圈,你就能创作出世界上最最伟大的作品,世界上最最伟大的作品就离不开这个功能圈。结果谁也不敢把它撕下来,只好天天对着它准备考试。考试后马力回家探亲,结果让塌方的窑洞给砸死了。功能圈被人正式用镜框挂在了墙上,挂在黑板的正上方,小个子把玻璃擦得锃亮。当某国举行国际青年作曲家比赛的通知送到贾教授手上时,他皱起眉头,心事重重地去找金教授商量——金教授讲课吃花生米,却往嘴里扔进粉笔头。因为马力听他弹琴时打了个哈欠,他就站起来满面笑容对马力鞠躬:“祝您健康!”金教授建议让学生自愿报名,由老师评选后把最好的作品送出去。贾教授坚持要送一些规规矩矩的作品,以体现教学成果,而且特别强调绝不许学现代派。金教授最后回答他:“要么放弃比赛,要么让世界知道他们。”贾教授觉得这想法无聊,不过只好同意通过比赛来选出好的作品。董客一门心思求获奖,认为个人特点一文不值,他针对不同老师准备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并天天拉着乐队为他的作品排练,而他自以为高尚的作品却被“时间”骂为俗不可耐。森森挖掘了所有现代流派现代作品,但写出来的只是那些流派的翻版。他一直在探索,这种探索不断折磨他。有没有一种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音响?他自己的追求在哪儿?他自己的力度在哪儿?他在寻找音乐的上帝。他比孟野更重视力度,孟野比他更深陷于一种原始的悲哀中。戴齐把自己关在琴房,他想酝酿一个充满他内心渴望的作品,但始终写了上句没了下句。这时,小个子要出国了,走前他反复擦功能圈,拼命打扫宿舍和马力的床铺。作曲系参加比赛的作品在礼堂举行公演,由专家鉴定,决定送谁的作品出国。音乐会正常进行,有的作品充满激情但思绪混乱,有的作品逻辑严谨但平淡无味。董客的几种风格的作品引起大家注意,森森的五重奏给人带来远古的质朴与神秘感,好像一道道质朴粗犷的旋律在重峦叠障中穿行、扭动、膨胀。作品演奏完,所有的人都不想说话,只想抓住什么揍一顿。孟野的大提琴协奏曲质朴得无与伦比,哀伤得如泣如诉,好像大地在毁灭中挣扎,万物唱着古老的曲调。把刚才人们听森森作品引起的激动全扭成了一种歪七扭八的痛苦。演奏会大大震动了贾教授。他认为森森和孟野,纯粹是蹂躏音乐,是音乐世界的大破坏者。评选委员会因为贾教授“法西斯音乐”说法,撒消了孟野的作品,保留了森森的作品,又一个夏季来临,作曲系这班学生的毕业典礼快开始了。森森的作品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布告一贴出,作曲系全体师生都跳了起来,李鸣也从被窝里爬了起来。现在,李鸣急于想去的就是教室,他想在典礼前去摘下那个功能圈。他蹬上讲台桌,伸手去取那镜框。突然小个子的话在他耳边响起来:“不,我带不走。”李鸣的手又缩了回来。毕业典礼开始时,森森还在琴房。他想起孟野,想起李鸣,想起“懵懂”……所有人在他面前掠过。在《莫札特朱庇特C大调交响乐》中,他打开窗户,看向清净如玉的天空,他哭了。(据《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有删改)【注】T-S-D:在音乐的和声领域,有一种二百多年间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和声体系——功能和声体系。主功能和声以主和弦为代表、其有稳定作用,共主和弦用T标记,下属功能和属功能分别以下属和弦和属和弦为代表,都具有不稳定性,分别以S、D标识。这种和声进行的功能序列用图式来表述便是“功能圈”。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的存在,功能和声体系曾一度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曲家们共同尊奉、一致格守,以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创作模式、大致相同的作曲技法。但由于它过于封闭、严密,局限性大,难以发展,又几乎成了某种桎梏。2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李鸣决定要退学时,王教授直接以“你别无选择”回绝了他,而作者引用这句话作为小说的题目,可见李鸣在整部小说中占据主要的位置。B.石白“《和声学》学了七年,小提琴学了十五年,可还走调”,考试也只能得四分;李鸣常在宿舍睡大觉,但考试总得五分,小说在此表现了一种荒诞意识。C.在礼堂举行公演时,森森的五重奏与孟野的大提琴协奏曲把小说推向高潮;森森的“质朴与神秘”,孟野的“质朴”与“哀伤”,让人感到沉闷、痛苦。D.小说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塑造了一些“反英雄”式的人物,这些人物怀疑和否定传统价值观念,又有一定的追求,比如森森、孟野、董客、石白等人。21.关于小说的最后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森森的作品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是意料中的事情,因为森森有着“妈的力度”,一直在探索,“在寻找音乐的上帝”,他比孟野更重视力度。B.按照贾教授的看法,森森是“音乐世界的大破坏者”,但他的参赛作品却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大奖,可以看出本文作者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观念。C.森森获奖之后,“李鸣也从被窝里爬了起来”,表明李鸣之前的消极并不是真正的消极,他的“躺被窝”只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声的反抗。D.在《莫扎特朱庇特C大调交响乐》中,“看着清净如玉的天空”,森森哭了,这哭声浓缩着他的成功和失败、欣喜与苦恼,道出了追求者的艰辛。22.小说中写到“大课堂的黑板上贴了个大大的功能圈:T-S-D。”试结合文本谈谈这个功能圈的含义及其作用。23.本文发表后,由于其对传统现实主义观念和审美观的反叛,被称为“当代中国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派作品”。试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其“现代”性表现在哪些地方?(2023·广东茂名·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琴与鹅陈世旭聪明的人往往胆小,刘志国就属于这种。他谁也不敢得罪,夜里去江边练琴,就是怕吵了大家,惹骂。聪明跟青春期的躁动一样,不释放会堵得发慌。但洲上需要的是干活的体力,太用脑力的事情不多。刘志国智力过剩,成了他的一个累赘,总要找个方式发泄。做不了大事,做点芝麻绿豆小事,也算一种消遣。小事常常是麻烦事,但再麻烦的事,到他手上,都会拎得清清爽爽聪明好像是他特有的一种玩物,什么事只要他玩了,都能玩出花样。下农场的第二年,开春,大坝上来了挑箩担卖鸡仔鸭仔的人。刘志国下早工时刚好碰上,买了一群。宿舍与大坝之间的空场上,去年收棉花后拔出的棉花槁子,打成捆,运到食堂当柴火,堆了一个大柴堆,跟宿舍一样高。天晓得什么时候,刘志国在柴垛底下抽出了一个洞,洞口挡了一个柴捆,做了鸡鸭的窝。每天上工前把柴捆移开,放出鸡鸭;晚上收工回来,鸡鸭已经自己进了窝。有一天,刘志国忽然发现,有一只鸭仔,小小的,黄黄的,茸茸的,傻傻的,一摇一摆,有点像他自己。又过了些时候,在那群鸡鸭中高出一头,原来竟是只鹅!刘志国惊喜得不得了,一弯腰抱在怀里,又是亲,又是摸。以后每天见到,都要在怀里抱一会儿,摸一会儿,梳理一会儿羽毛。鹅闷声不响,只要见到刘志国,就会伸长脖子,加快步子,很厉害地摇晃着,扑过来,在刘志国脚前脚后扑打翅膀撒欢,像是一对亲兄弟。新职工里的刻薄鬼干脆就用刘志国的名字给它命了名:“刘志国”。刘志国不生气,也一样“刘志国”“刘志国”地喊它。刘志国其实并不小肚鸡肠、孤芳自赏,反而天生懂得化解和协调。别人疏远他,他不计较,别人一有好意,他马上就欣然接受。新职工里第一个结婚成家的聂宏亮搬走了,屋里剩了三个人。晏德成是老大哥,给死心塌地喜欢他的翘白儿老缠着,陈志跟刘志国同年,在一间屋里处久了,老别扭着都不自在。“可不可以看看你的书?”刘志国试探着问。陈志床头有一个棉花篓子,装满了书,有省城带来的,也有在农场各处借来的和顺来的。“可以啊,杂七杂八,没什么好的,你不笑话就行。”“那回我真不是笑话你。就那么随口一说。”刘志国说的是陈志那件中山装。“你说的也是事实。”毕竟年轻,说是记仇,时间长了,陈志也渐渐冷静。他一直在观察刘志国:他的聪明处处闪烁,像是卖弄;觉得不该说的又绝不说,像是自私。如果不带成见,其实应该说:前一个是本能,后一个是教养。“你的诗写得真好。”这是刘志国真想说的话题。“真的吗?”陈志来劲了。“真的。”刘志国说,“我二哥说,交朋友,不在乎他是不是得志,只要自己觉得好。”陈志很感动,刘志国是真诚的。他们都把枕头掉了头:先前的脚板对脚板,改成了头顶对头顶,便于聊天。刘志国最崇拜他二哥。二哥每次回家探亲,除了跟刘志国一块练琴,还给他讲各种道理,比如“气质”“修养”“成长”“成熟”。“难怪你这么懂事。”陈志深叹了气。从来没人给他讲过这些。但刘志国的弱点也是明显的。他因为精明而太过谨慎,几乎有一点怯弱。他从来没有疯笑过,再高兴的事也只是抓着举头挥一挥;也从来没有痛哭过,再伤心的事也是背过身子窸窸窣窣。那些鸡鸭转眼就长大了。按理柴堆下的那个窝该容不下它们了,但始终没有发生拥挤,鸡鸭反而一天比一天少了。半夜里,听见柴堆下有鸡鸭的惨叫,刘志国说,是黄鼠狼;坝外的水塘里飘着鸡毛鸭毛和血迹,他照样说:是黄鼠狼;宿舍夜深人静时有快活吃喝的“吃吃”偷笑,他还坚持:是黄鼠狼。聂宏亮搬出去以后,他那张床一直空着,陈志建议,夜里让“刘志国”进屋睡。晏德成松开紧咬的竹烟筒:“对对,保险。”刘志国在床下垫了薄薄一层棉花槁子,铺上一个抗洪剩下的草袋。“刘志国”跟刘志国一样灵光,一进门就什么都明白了,大摇大摆地走向它的安乐窝,长脖子往后贴到背上,脑袋钻进翅膀,像吃饱了奶的婴儿一样睡了。一早,大家起床,“刘志国”也跟着钻出床底,傻傻地一下一下向前伸着长脖子,送大家出门,然后就老成持重地在坝里坝外高视徜徉。一到傍晚,又傻傻地站在宿舍走廊上,等收工的人声。“刘志国”很乖巧,见到宿舍的所有人都很滑稽地一下一下往前伸着长脖子讨好,有时候还大大地张开翅膀,大幅度扇动,作激动状。“刘志国”成了新职工宿舍的一个宝贝,一个美梦,寒冬的日光和暗夜的月亮,每日每夜不能少的一种意义。女伢儿喜欢搂着它合影,它会臭美地缠绵或神气地抬头。沉默寡言的晏德成,只要见到“刘志国”,就有说不出的开心。悲剧还是发生了。省农垦文工团巡回演出,到江洲的首场,所有人都蜂拥去了场部。半夜回来,不见了“刘志国”。刘志国转身就往大坝猛跑。坝外,惨白的月光下,“刘志国”洁白的羽毛拖着黑色的血,在水塘上漂浮。陈志担心刘志国受不了,会喊,会哭,会疯掉。但是没有。刘志国从床头的大皮箱里,抱出琴盒,轻轻打开。绛红色的小提琴,像女妖忽然睁开的眼睛,在昏暗的煤油灯光里射出异样的光亮。整个后半夜,刘志国都在反复拉一支曲子。陈志在省城听过这支曲子:法国音乐家圣桑的《天鹅》。宁静的湖边,迷蒙的月光。缓慢的旋律,流畅并且轻柔。毫无装饰的忧郁和深沉,营造出水的波光粼粼。天鹅优雅而端庄,在水中悠然游动。没有激烈的旋转,没有振翅的舞蹈。她天生高贵,却头颅低垂;她纤尘不染,却难逃凡俗;她可以引吭歌唱,唱出的却只是悲伤。天鹅在全曲最弱的节奏中渐渐消失,仿佛无力地拍打翅膀,飞向了天空,只剩下水面缓缓荡开的涟漪……宿舍的门都开着或半开着。没有声息。省农垦文工团离开江洲时,带走了刘志国。过年,陈志省城探亲,按刘志国信上的地址去省农垦文工团。大门口值班的说,里面没人,都下基层演出了。看看陈志大失所望的样子,问:“你要找谁?”“刘志国。”“哦,我们团里头把小提琴!”(有删改)2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鸡养鸭给刘志国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其中一只“鸭仔”竟然是鹅,更是令他喜出望外,如获至宝。B.“前一个是本能,后一个是教养。”这是陈志观察、了解刘志国后的真实看法,说明陈志内心还是佩服刘志国的。C.刘志国以书为切入点与陈志聊起了天,解释了之前的误会,假借陈志的诗来套近乎,两人冰释前嫌,相谈甚欢。D.刘志国没有哭喊,而是反复拉着小提琴曲《天鹅》,这既符合他的性格,也更能令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哀伤。2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老成持重”“高视徜徉”“滑稽”“讨好”等词赋予鹅以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刘志国”的乖巧讨喜。B.小说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鹅的可爱懂事、刘志国对鹅的喜爱以及鹅对新职工宿舍的意义,为下文鹅惨死的悲剧埋下了伏笔。C.小说没有直接评价刘志国的小提琴技艺,而是化抽象为具象,描绘了一幅动态的湖中天鹅图,表现出曲中情感与技巧的和谐统一。D.“宿舍的门都开着或半开着。没有声息。”这与《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大家都沉浸在琴声与忧伤中。26.小说以“琴与鹅”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27.陈世旭塑造人物最大的特点是立体地写人、客观地写人,请结合小说中的刘志国这一人物形象加以分析。(2023·山东威海·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走山沈念台风夜里过境,没有爬上西边大岭就走了,“尾巴”象征性地拂了一下石喊坪。一大早,村支书黄旺生站在村卫生室门前骂人:“连块牌子也看不住,碰到哪天检查组下来,你们这些不拢边,到时我来挨批评。”村民们探看,原是村卫生室的蓝色招牌找不见了。没到腊冬烤野火,没有人会偷块木牌子,只该是风吹掉的。黄旺生的坏脾气也像台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世故的村民懂得,与权力作斗争没有好果子吃。只有村主任蒋保成不怕,两人经常对着干仗,红脸出汗是常事。扶贫队长昌向明走过来,无人注意,直到他穿过卫生室左侧的那块空地,走到半口塘边上,在草丛里用脚扒拉了几下,俯身捡起那块夜里被雨打湿的木牌子,他把木牌搬到卫生室门口。蒋保成一溜小跑,不知从哪里找来了大铁钉和铁锤。过去村里也来过蹲点的扶贫干部,大多每年象征性地来几回,这次村民发现新来的扶贫队长“不对劲”,看起来深藏不露,也有点不怒自威。他刚到石喊坪就马不停蹄地走访了三天,到所有贫困户家串了回门,也把村里的道路地形勘探一圈。第四天,他手绘出了一张包括全村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路线图,标出哪些路段需要硬化,距离有多长,哪家哪户的屋宅是危房,山塘沟坡的地点方位,标识堪称精准,像是在这里住了多少年的原住民。黄旺生鼻孔里哼哧了一声,心想,这也是位花架子高手。后来,昌向明亲自垦荒、种菜、开火、下厨,黑了十几年的老村部三更半夜都是亮堂堂的,有村民来跟他聊完天,他还要钻进房里加班工作。黄旺生悄悄瞅过几回,摇摇头就走了,没见过这么拼命的干部,他想看他到底要搞出什么名堂。没过多久,一份详细的扶贫工作规划出来了,漂亮的手写稿,特别是要实施的那些村级建设项目,量化到了路有几条、水渠有多长,村民的贫困状况也分了个甲乙丙丁。黄旺生晓得上面派来了个厉害角色。还不知揣了些什么别的本事。这次台风来了,西边大岭的几个老病坡没有走山,也就是通常说的山体滑坡,多亏是昌向明找来资金提前做了护坡和岩锚。虽说眼见为实,心中仍有不服,想到自己毕竟是当了二十年的村支书,是石喊坪真正的一村之长,人家不过是铁营盘上的流水官。蒋保成个子矮,但不服矮,踮起脚挂木牌,好不容易把左右两边的挂口固定好,砰砰几下把钉子钉进去,左右摇了摇,木牌纹丝不动。他眼球上都是红血丝,昨晚在山坳守了大半夜,就怕走山滑坡伤了过路车辆和村民。石喊坪村委会七名干部,村主任蒋保成一直被看作“二等公民”,关键就是他非党员的身份。很多事情要村支部开会商议通过的时候,他被排除在外。也不是蒋保成不积极,六年写过三份入党申请书,一份比一份用心用情,可到了村里党员投票时,始终通不过。这与黄旺生有着密切关系,他逢支部会、党员会就暗示,步入新时代,对新党员的标准要求在提升,只有标准严了,人没瑕疵了,基层党组织才更有力量,群众才更信服。明眼人知道他压根不想让潜在的“假想敌”蒋保成顺利入党。有人背后说他只讨得她妇嫁不得女,不听话就受梗。昌向明下来选点,就想找个没有背景的贫困村,可以放开手脚干事,这是他的初衷,却没想到村里的班子建设埋了个地雷,或者说已经“走山”了。昌向明觉得事情严峻,石喊坪脱贫,村支两委没有凝聚力哪能行。基脚不牢,楼高垮台,石喊坪要发展,团结才能出生产力战斗力,而且要多培养干事成事的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村里党员一圈谈话下来,昌向明的观点获得了认同。剩下黄旺生了,昌向明不着急去攻最后的碉堡。这也是一场心理战,不能过早就给对方把底牌揭开了。机会说来就来,过完春节没多久,昌向明和黄旺生到陕西渭南押运一台挖掘机回来。返程路上天又开始下雨,越下越大,在服务区等雨停的时间,昌向明说起自己当初直奔石喊坪选点的旧事。他说:“我听外人说石喊坪的村支书能力强,说一不二,心想我们的脱贫攻坚大业,就是要有好的领头人带着大家加油干。"“昌处长来当扶贫队长,才是石喊坪的福气。”“我一人可没这么大能耐,你的一己之力也不行。”黄旺生知道昌向明话里有话,想起过往办事刚愎自用的时候,确实是费力戏唱得不好看。昌向明眉眼上挑,说:“你是村支书,带领全村脱贫致富,是你的责任和使命。光靠几个村干部,仅凭村里十九名党员,那么繁重的脱贫任务,那么多困难群众面临的生活难题,能顺利解决吗?”“团结才能干大事,我懂这个理。”黄旺生声音低低地说,“村里工作当然要依靠老百姓。”"但事情又做得怎样呢?”昌向明决定挑明,“一个村几年不发展新党员,一个村主任六年入不了党,你想想,村支书当得到没到位?”“话说到这份上,我也直话直说。”黄旺生说了几件蒋保成不支持村委决定,经常单干蛮干,解决问题笨人笨办法的事,又称自己从没和村里党员明确讲过不要投他的票。他说:“一娘生九子,九子连娘十条心。也并非党员村民故意刁难,只是想让他多打磨脾气性格,历练办事能力。”“世界是变化的,人也是变化的,不能等到一个人没了缺点再入党,这是不现实的事。”“……过去是我太固执了,总想着求稳,统一思想不出错。”“脱贫必须靠发展,但也因时因地而异。”“发展慢了,人心也散了,回去支部会上我做自我批评。”“联系群众,民主作风,不是练嘴皮子,还要有实际行动。”“有错就改,立行立改。”黄旺生脸色尴尬,说回去一定好好把村里党员队伍建设谋划好。昌向明脸上划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语气缓和了些,说:“人多力量大,集中力量办大事,扶贫脱贫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你是村支书,咱们党员干部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外面雨停了,昌向明望了望窗外,说:“出发吧!”(有删改)2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立足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木牌事件暴露了村支书与村主任矛盾的根源,为下文化解矛盾埋下伏笔。B.选文对蒋保成着墨不多,但从钉木牌、守夜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尽职尽责肯干事,具备成为党员的条件。C.选文结尾处意蕴丰富,“雨停了”“出发吧!”一语双关,既是写实,又暗示了村里的工作前景向好。D.小说语言通俗,多用俚语,“铁营盘上的流水官”“只讨得媳妇嫁不得女”等符合乡村题材语言特点。29.关于文中昌向明和黄旺生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向明提起石喊坪选点旧事,通过肯定黄旺生的能力拉近彼此距离,为下文谈话做铺垫。B.“话里有话”暗示黄旺生不注意团结群众,以致在蒋保成入党问题上好心办了坏事。C.昌向明“不易察觉的笑意”,既是欣慰于做通工作,更欣慰于黄旺生的自我反思与成长。D.人物对话多用短句,节奏紧凑,给人以短兵相接之感,体现二人的坦诚相待、直言快语。30.小说以“走山”为题有何好处?31.小说多视角塑造扶贫队长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2023上·四川成都·高三成都七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同病相怜欧•亨利窃贼迅速爬进窗口,然后不慌不忙地干起来。这幢房子是私人住宅。窃贼点燃了一支烟卷,开始悄悄地踱来踱去。他口袋里揣着一把三八口径的手枪,老是沉思地嚼着薄荷口香糖。房子里的家具都用遮尘布蒙着。银器一定藏在远处的保险库里。窃贼并不指望有什么“意外收获”。他的目标是那间灯光暗淡的屋子。在那里可能捞到一些公平合理的职业利益——一些零钱、一块表、一枚宝石领针——他并没有不合理的非分之想。他看到窗子开着,便抓住了机会。他悄悄地推开那间亮着灯的屋子的门。煤气灯火苗捻得很低。床上有一个人躺着。梳妆台上放着许多杂乱的东西——一卷皱折的钞票、一块表、钥匙、三个扑克筹码、压扁的雪茄、一只粉红色的绸发结,还有一瓶准备早晨提神的、还没有打开的溴化矿泉水。窃贼向梳妆台走了三步。床上的人突然发出一声尖厉的呻吟,睁开了眼睛。他的右手塞在枕头下面,停住不动。“躺着别动。”窃贼用平时谈话的声音说。床上那个人瞅着窃贼手枪的圆孔,果然躺着不动。“现在举起双手。”窃贼命令道。那个市民留着两撇尖尖的、灰褐色的小胡子,活像一个行施无痛手术的牙医师。他显得殷实、自恃、暴躁而不耐烦。他在床上坐起来,把右手举过头顶。“另一只手也举起来,”窃贼吩咐说,“你也许两手都能使唤,会用左手开枪的。你总懂得‘双手’的意思吧?喂,快一点。”“另一只手举不起来。”市民愁眉苦脸地说。“怎么回事?”“肩膀害风湿。”“发炎吗?”“以前发过。现在炎症往下转移了。”窃贼站了一会儿,把枪对着那个患风湿症的病人。他看看梳妆台上的物品,又发窘地掉过眼睛看看床上的人。接着,他自己突然也皱起了脸。“别站在那里扮鬼脸,”市民不痛快地厉声说,“你既然是来抢东西的,那干吗不动手?这里有一些东西。”“对不起,”窃贼咧着嘴说,“我刚才也犯了病。风湿症和我碰巧是老朋友,那可便宜了你。我左手也害风湿。你没有举起左手,如果换了别人,也许早就开枪了。”“你害了多久?”市民问道。“四年啦。我想那不能算完。你害上这个病,一辈子都不会好——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试过响尾蛇油吗?”市民很感兴趣地问道。“用过好几加仑了,”窃贼说,“假如我用来炼油的蛇首尾相连,恐怕可以从地球到土星打八个来回,它们尾巴的响声可以传到印第安纳州的瓦尔帕莱索,再传回来。”“有人服用契塞勒姆药丸。”市民说。“咄!”窃贼说,“我吃了五个月。不管用。那年我喝芬格汉姆药水,抹吉列油膏和波特止痛剂,总算好一些;但是我认为起作用的还是我揣在怀里辟邪的橡叶。”“你的风湿是早晨还是晚上痛得厉害?”市民问道。“晚上,”窃贼回答说,“正当我最忙的时候。喂,你把手放下来吧——我想你不至于——喂!你有没有试过伯里格斯塔夫补血剂?”“从来没有。你犯起病来是一阵阵的痛呢,还是持续的痛?”窃贼在床脚坐下,把手枪搁在叉起的腿上。“突然发作的,”他说,“往往在我没有料到的时候痛起来。我不得不放弃爬二层楼的活儿,因为有时候我爬到一半不能动了。我对你说——我觉得那些浑蛋医生真不知道怎么治病。”“一点不错。我花了千把块钱,没有一点好转。你有没有发肿?”“早晨有点肿。碰到要下雨的天气——哎呀,老天!”“我也这样,”市民说,“像桌布那么大的一块潮湿空气从佛罗里达到纽约来的时候,我都知道。假如我经过一家正在上演《鸳梦重温》的剧院,里面泪水的潮气会害我的左手像害牙病似的悸痛。”“痛得彻骨——上帝!”窃贼说。“你说得对极了。”市民说。窃贼垂下眼睛看看他的手枪,很尴尬地装出随便的样子把它塞进口袋。“哎,老兄,”他不自然地说,“有没有试过肥皂樟脑擦剂?”“去它的!”市民怒冲冲地说,“不如搽饭店里的黄油。”“当然,”窃贼同意说,“这种药膏只配给小米尼擦擦被小猫抓破的手指。我想起来了!我们拿它没有办法。我发现只有一样东西能减轻这个毛病。知道吗?舒经活血、延年益寿的老酒。喂——这件事算啦——对不起——穿好衣服,我们出去喝一点吧。恕我冒昧,不过,喔!又痛了!”“一星期来,”市民说,“没人帮忙,我自己就不能穿衣服。我怕托马斯恐怕已经上床了,并且——”“起来吧,”窃贼说,“起来吧。我帮你穿。”疼痛像潮水似的回来,淹没了市民。他摸摸他那灰褐色的胡子。“这未免——”他开始说。“你的衬衫在这儿,”窃贼说,“起来吧。我的一个熟人说,奥勃菜油膏两星期就把他治好了,结果他能用双手打领结。”他们走出门口时,市民转身想回去。“我把钱忘啦,”他解释说,“昨晚放在梳妆台上了。”窃贼拖住他右手的袖管。“来吧,”他爽快地说,“是我请你出来的。你甭管啦。喝酒的钱我有。有没有试过金缕梅皮止痛水和冬青油?”(有删改)3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迅速爬进窗口”“不慌不忙地干起来”“悄悄地踱来踱去”等描写,写出了窃贼偷窃时的熟练与冷静。B.小说描写了被遮尘布蒙住的家具、灯光暗淡的屋子、杂乱的梳妆台等,这些细节描写交代了房子主人的生活状况,为下文做铺垫。C.从两人不厌其烦地交流治病经验可以看出,他们都饱受病痛的折磨,然而想尽了一切办法,却毫无效果,病情在不断恶化。D.当窃贼要为市民穿衣服时,市民“这未免——”后面的破折号表示话未说完,他想表达的是让窃贼给他穿衣服显得不合适的意思。33.关于文中窃贼与市民的对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贼皱起脸,是因为他风湿病犯了,市民因误会而说“别站在那里扮鬼脸”。B.窃贼用假设的方式介绍使用响尾蛇油的情况,夸张的语言写出了其使用的数量之多。C.窃贼与市民都花钱看病却没有一点好转,批评了当时医生对患者的不负责任。D.窃贼称呼市民为“老兄”,称呼上的变化拉近了他与市民之间的心理距离。34.“手枪”是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重要物象,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其作用。35.请分别从情节内容和给我们的启示两个角度分析本文与下面李涉故事的共同之处。《唐诗纪事》卷四十六“李涉”条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也。”其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春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盗贼们得此诗,如获至宝,用大量牛肉美酒馈赠,又两次拱手弯腰揖拜,并送李涉启程上路。(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稼还是颗粒无收。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挨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人老,牛老,犁也老。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牛缰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德贵没有即刻套牛犁地,他知道牛跟自己还有犁都得歇息喘口气,犁榫眼松,趴德贵肩“吱呀、吱呀”一路不停歇地叫,德贵说犁,俺知道你榫眼咧着嘴,不湿润湿润水,你准散架。牛嘴也“吧嗒,吧嗒”扯黏水吐白沫,德贵说牛,俺知你嗓子眼冒着火,得去淮河里喝个饱,于是,德贵、牛和犁三个老货径直朝淮河走去,牛饮水,人喝水,犁干脆丢河里,德贵喝几口水站起身,骂犁,你个老货还真能憋气呢;骂牛,你个吃草的家伙能站俺上游饮水?淮河水这会儿还温温顺顺躺河床里,波浪一叠压一叠有条不紊地浪过来又浪过来。德贵、牛,还有那只淹没水里的犁构成一幅温馨的田园画,但德贵却在这宁静貌似温顺的淮河水里瞧看出洪水泛滥的迹象,这迹象是几缕混浊的泥丝,曲曲折折隐河边的水里摇曳流过,这几缕混浊的泥丝就是上游山水下来的前兆,就像暴风雨过来之前的一阵凉风。牛饮饱水抬起头,润湿的嘴像涂抹油似的又黑又亮,德贵问牛,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牛两眼盯着水面瞧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瞧,德贵又问犁,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德贵问犁没见犁,这才弯腰伸手捞出犁,犁全身吃透水,多余的水“滴答滴答”往河面滴。这清脆的水滴声像是回答德贵的问话,德贵说还是犁说得对,不能害怕涨水淹河滩地,俺们就不种河滩地。不知怎么的,德贵感觉最通人性的是犁,而不是牛。这天上午,德贵犁过河滩地;这天下午,德贵耙过河滩地;这天挨傍晚,德贵撒开黄豆种。一天时间,这块河滩地就喧喧腾腾像块饼被德贵精心制作好,摆放在淮河边上。然而,还没等德贵的锄伸进去,淮河的水便涨出来,德贵赤脚跑进黄豆地,眼前那些没顶的禾苗还使劲地举着枝叶在河水里挣扎,德贵站立的地方原本还是一处干地,河水舔舔地漫过脚面,德贵往后退,骂河水,说俺是一棵会挪动的庄稼,你们想淹也淹不住。就这么河水淹过种,种过淹,德贵从夏日里一口气赶进腊月天。腊月里天寒地冻,德贵这回出村没牵牛,没扯犁,只扛一把大扫帚,河滩地经河水反复浸泡几个月,晃晃荡荡地如铺展一地的嫩豆腐。这样的地是下不去牛、伸不开犁。德贵扛的大扫帚是牛也是犁,德贵脱下鞋,“咔嚓”踩碎表层的薄冰走进去,冰泥一下没过小腿肚,德贵挨排排拍碎冰,而后才能撒上种。这一次撒的是荞麦,腊月天,只能种荞麦。德贵毕竟是上岁数的人,又加两腿淤进冰泥里,那些刺骨的寒气也就洪水般一浪一浪往心口窝那里涌,德贵仍不罢手,不急不躁,拍一截冰泥地,撒一截种子,而后再把荞麦种拍进泥水里,德贵知道停下手,这些拍碎的冰泥又会凝结起来,德贵还知道荞麦种在这样的冰泥里是长不出芽的,即使长出芽,也会被冻死,但德贵仍是一点一点地种。这天,德贵回家烧两碗姜茶喝下肚,便躺床上睡起来,梦里的河滩地绿油油长满一地的好荞麦,长呀长呀一个劲地往上长。(有删改)3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年里多次耕种都颗粒无收的事实开篇,为下文在人与大自然的激烈冲突中塑造德贵这一人物形象埋下了伏笔。B.面对村人与家人的不理解,德贵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土地的那种深厚感情。C.小说最后以德贵梦见地里长出了好荞麦结尾,这样的艺术处理既照应了题目,也增强了小说的温情意味与向上的力量。D.德贵与《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相似之处,德贵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老人的永不言败,都是他们坚韧执着性格的体现。37.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匠(节选)葛亮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父亲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利水电板房施工合同
- 教育机构课程开发指南
- 古建筑遗址改造工程合同
- 2024年电焊作业质量保证合同书2篇带眉脚
- 2025版生态环保治理工程合伙合作简单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环境教育安全生产及推广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合伙购买豪华轿车协议书范本3篇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定制合同6篇
- 2024年员工临时出差费用预借合同3篇
- 2025版C型钢新能源项目配套C型钢供应合同3篇
- 施工单位2025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及计划
- 护理质量委员会会议
- 青少年足球培训
- 【MOOC】寄生人体的恶魔-医学寄生虫学-南方医科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护理质量分析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举一反三专题2.1 简谐运动【八大题型】(含答案)
- EPC模式承包人建议书及承包人实施方案
- 2025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知识点清单
- 医院紧急情况一键报警制度建设
- 2024版 新能源电站单位千瓦造价标准
- 企业培训师竞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