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知识点讲解及答题指导_第1页
高考散文知识点讲解及答题指导_第2页
高考散文知识点讲解及答题指导_第3页
高考散文知识点讲解及答题指导_第4页
高考散文知识点讲解及答题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散文专题知识点讲解及答题指导,赶紧收藏!

高考散文阅读考点分析

一、《考纲》要求: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

神Q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散文知识

1.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所谓“形散”,主要

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

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

由。所谓“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

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一切材料,哪怕是插入、

引用插叙、描写景物、旁涉其他人事、回忆等等都指向一个

方向一一更好地为表达主题服务。

2•散文分类:写景状物散文、写入叙事散文、文化哲理散

文Q

3.鉴赏散文有三个标准:A.写了什么?(内容)B.怎样写

的?(结构)

C

为什么写?(情感)

抓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

a+匕”

王日。

三、散文阅读三步骤

(一)看类型

1.记叙性散文一一记人叙事一一细节描写一一反映世态。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

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

到的感悟,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

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

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2.抒情性散文一一咏物状景一一借物抒情一一言志抒情。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描写多是景物

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

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3.议论性散文一一议论见长一一典型言行一一杂感随想。这

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

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

式议论°其特点是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

要,表达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有咀嚼回味的空间,

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

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二)抓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C有的标题提供了文章的线索,隐含着

写作对象、写作内容等信息,与作者的情感也有着密切的联

系。又因为散文选材多种多样,结构摇曳多姿,情感含蓄内

敛,标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快速阅读散文,需要特别关

注标题的作用。散文标题一般透露以下信息;

1.点明写作对象的含义及其特点。

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3.作为文章的线索前结构思路。

(三)找线索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找到了这条线索,就

能较容易地读懂文章内容及手法,明确文章主旨。当然,也

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方

法有两种:一是化整为零,概括段意:一是提要勾玄,找关

键句。找每一段落的“关键句”或“中心词”,把握住这些

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地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

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散文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1.事物线索。在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中,常用此法。

2.人物线索。以文中人物的所见所闻做线索,引出其他材

料,连缀成文。

3.情节线索(事件线索)。在叙事类散文中按故事的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束的顺序一路写下去,构成文章。

4.情感线索。主要用于抒情散文中,也就是围绕作者情感

的变化来组织材料,串联成文。

5.事理线索。多用于议论类散文中。

6.空间线索°多用于写景状物的叙事类散文中°

四、散文考题(考点)基本题型有:

(一)结构作用分析题(二)内容主旨概括题(三)重

要句子含义题

(四)表达技巧赏析题(五)形象概括赏析题(六)文

本意蕴探究题

即;作用----概括----赏析—探究

(一)结构作用分析题

1.梳理行文思路题。

即归纳文章层次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再写什

oOOOOO

2.分析构思特色题。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

这种题型一般是要求回答结构、构思或材料安排上

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带来哪些作用、效果。答题关键

是分析特点,答出作用。

(1)线索特点及好处。

线索在散文中的作用:或组织材料,贯串全文;b.结构清晰,

情节集中;C.揭示主题;d.使行文富于变化。

(2)思路特点。主要有先总后分、先抑(扬)后扬

(抑)、前后对比、先实后虚、逐层深入等。

(3)叙事特点。一是叙述人称,尤其关注第二人称的使用

及好处:拟人化,便于对话与抒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二

是叙述方式:顺叙,使结构清晰;倒叙,巧设悬念,吸引读

者;插叙,使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4)详略繁简。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何处用繁,何处用

简。使叙事回旋委曲,错落有致。

(5)段落特点°开头,由虚入笔,逆向起笔;中间,衬托

对比,虚实相映;结尾,以景结情,直抒胸臆。

个别情况下也可考虑选材上有无特点,如大量引用诗文

等°

3,段落的作用题

分析局部句段作用题,要注意:

(1)把握句段的三个特点

①内容特点;看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甚至

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②位置特点;看它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与上

文或下文有着怎样的关联;如是句子,则要看其在段落中的

位置。

③表达特点:看它表达上有无什么特点,如使用了排比、

对偶手法等。

(2)立足三个答题角度

①内容、主题

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在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

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

突出、揭示等作用。

②结构、思路

结构角度可考虑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做铺垫、照应、过

渡、总结上文等作用,还可以考虑与标题的关系(如点题)。

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等作用。

③表达效果

a.句段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使

用了反问、对比等手法,则要答出表达效果。不是所有的句

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这一点应视具体句段而定。

b.读者情感(心理)。从这个角度可考虑加深印象、激发情

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

尽、想象无穷等作用。

上述角度有关涉就要分析归纳,没有关涉就不必强答.

(3)特别关注三个细节

①活用角度。答题的主要角度,如内容、情感、结构、手

法、读者等,只是思考的方向而已,不是任意一个句(段)都

具有的。我们只有结合具体文本认真阅读思考,才能使答题

角度更准确、全面。

②区分术语。如照应与过渡的区别。照应是上下文内容的

呼应与联系,前有交代,后有应接,一般距离较远,如首尾

照应;过渡,是指该句(段)必须承接上文和开启下文,它只

针对上下段的关系,没有距离。又如总领全文与引起下文的

区别。总领全文也是一种引起下文,但只有该句(段)是全文

内容的总写、概括,才叫“总领全文”,否则只能叫“引起

下文”。

③准确概括。句段作用题看似是分析结构,其实少不了概

括,因为像为下文什么内容做铺垫,或引发下文什么样的内

容等,都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思路结构与概括文

意很难截然分开。因此,在说到前后内容、上下段落之间的

关联时,要特别注意对相关段落文意的准确概括。

另外,要注意下列术语的区别,准确使用它们。

“引出下文”“为……做铺垫”“总结全

结构

结构与文”“承上启下”“伏笔”“照应”等

内容“写出……内容”"交代……背景(原

内容

因)”“抒发……情感”"营造……氛围”等

总领下文也是一种“引出下文”0只不过,这段内容是

总领与

全文内容的总写,才叫“总领下文(全文)”,否则只能

引出

算“引出下文”

照应是上下文内容上的呼应与联系,前有交

照应

照应与代,后有应接,距离较远

过渡过渡是句段之间必须同时含有紧承上文的内容

过渡

和开启下文的文字

关于引用材料的作用

A.内容方面:使文本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

彩。

B.写作技巧方面:显示写作技巧的变化°

C.主题方面:有利于凸显文章主题6

D.思想感情方面:便于抒发作者情感。

上面所说的只是引用材料的一般作用,具体到一篇散文

中,其作用首先要视引用材料的类型与性质而定,如引用古

诗文与神话传说的不同,其次要把上面的一般作用具体化,

如“便于抒发作者情感”要具体为“便于抒发作者什么样的

情感”。

附;常见答题术语;

(1)结构上的作用:

①开门见山,总领下文。

②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

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为……做铺垫;与

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等。

③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

由……过渡到……;由……转而写到……等。

④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

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等。

⑤线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次出现,……,层

层递进:逐层深入,把……的感情推向了高潮等。

(2)内容上的作用:是为了写(或为了说明)……(主要内容

或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营造了……的氛围,奠定

了……的感情基调等。

(3)情感主旨类:抒发了……情感,深化了……主旨。

(4)表达效果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产生共鸣,强

化读者印象;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二)内容主旨概括题

1.内容要点概括:定位一一筛选一一整合。

段(层)意概括题解答方法:

需要归纳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

摘取法些重要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句子又常常出现在

文章或段落的首或尾或中间。尤其要注意其中抒情或议论

性(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归纳概括时需把

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

合并法

落的主要内容。

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

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舍取法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

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很多散文,作者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表明某种道

(1)辨明因理,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个

果关系“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文的叙事、描写、回忆

等。

即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是题干语句出现的

(2)近远结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出现的地方,所以要“就

合原则近”。其他一两个要点分散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

文,这时就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

(3)显隐结既要注意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隐性

合原则要点”往往隐含在较含蓄的叙述和描写之中。

原因概括题答题要点

很多散文,作者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表明某种道

(1)辨明因理,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个

果关系“果”从何而来?就是刖后文的叙事、描写、回忆

等。

即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是题干语句出现的

(2)近远结

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出现的地方,所以要“就

合原则

近”。其他一两个要点分散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

文,这时就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

(3)显隐结既要注意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隐性

合原则要点"往往隐含在较含蓄的叙述和描写之中。

特点概括题的解题方法

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解题时应抓住与答

(1)直接

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呈

摘录词句

现,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

的组合。

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

(2)拼接组合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解答这类题目一般根据题干

改写法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摘录,其答

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有些文段(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

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

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3)综合

①分析句子关系,梳理出答案要点。在确定答题的大

致区间之后,对相关内容的句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综

(层)意法

合,按要求从中提取答案的要点。

②研读意象组合,概括文段大意。就是要研究段落内

容的意象组成,对文段的信息进行抽象归纳。

2,主旨概括

(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中心意思(主旨),是文章中心

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中心意思(主

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

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

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

的中心意思(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

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

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意思(主

旨)。

(4)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或赞美,或揭

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

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

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中心意思、(主旨),往往

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

(5)联系背景法

适当借助注解,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

了解事物、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进而推断作者的写作意

图。

主旨(情感)规范表述

概括主旨题答案要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形式。

写人散文的表述形式:本文记叙(描写)了……事迹,表现(反

映、赞扬、揭露、批判)了……精神(性格、品质)。

叙事散文的表述形式:本文记叙了……事件(经过、故事),

阐明了……(道理)。

抒情散文表述形式:本文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三)重要语句(含标题)含义题

1.重要语句的含义:抓关键词、分析语法、分析修辞、

结合语境。

2.赏析语句:理解含义、分析手法、结构作用、情感态

度6

3,标题的含义、作用

A.标题的含义:表层义、深层义、主旨情感义。

B.理解标题作用的方法

(1)注重结合标题含义分析其作用。理解标题中重点词语的

含义,看是否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

(2)注重结合标题特点分析其作用。以人物为题,主要点明

写作对象和特点;以时间、地点为题,主要有创设背景、渲

染气氛的作用;以景、物为题,主要有线索、表情、暗示主

旨的作用。常见的作用术语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

意丰、发人深省、激发兴趣等。

(3)注重结合与文章的关系分析其作用。从标题与文章内容

的关系看,许多标题概括或暗示了文章的内容重点;从标题

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眼,点明了文章主

旨;从标题与文章情感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奠定了文章的感

情基调;从标题与文章思路、线索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

文章的线索,是行文思路的体现。

C.赏析标题:就是“含义+作用”。

(四)表达技巧赏析题

L修辞手法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览表

修辞手

表达效果

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

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

比喻

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

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

比拟

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

借代

趣等效果。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加;表达感情更强

夸张

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形式上,结构整齐,书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

对偶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

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乂比照鲜明。

与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

排比

中,增强气势。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层次清楚;多次强调,

反复

给人深刻印象。

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除

设问

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语中

反语

含刺,能增强批判性;具有幽默感。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

增强抒情性;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化抽象为具体,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调动读者的

通感

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

2.表现手法

常用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览表

表现手法表达效果

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

象征

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

抑扬

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

要抒发的感情、要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

托物占,志

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的

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不设喻J少修饰,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

白描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寥寥几笔就

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抓住重点,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

虚实结合质特征1从而更鲜明地刻圆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

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6

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衬托或渲染

营造氛围。

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

点面结合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

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

以小见大

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联想与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

联想、想象

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将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事物特

对比

点,使形象鲜明。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用另外的事物来陪衬、对照,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

衬托

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通过叙事、写人、描景等,为下文张本;烘托下文出

铺垫

现的主要人或事,使之更突出,主题得到深化

在文章的前边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将要表现的人物或

伏笔时间预先做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

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3.表达方式

散文常见表达方式及

表达效果

(1)叙述的人称和顺序

种类特点与效果

一人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称给读者以真实之感。

二人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

称切感,可造成拟人效果。

三人

不受到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时间、空间或内在逻辑)来叙

顺叙

述,使文章眉目清晰

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

倒叙

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收

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效果

在叙述中心事件时插入与之相关的情节和事件,为中心事

插叙件做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

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

补叙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

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详写往往突出细节,渲染气氛,多用铺陈手法,突出中心。

略写从侧面烘托中心。

(2)描写

种类特点与效果

肖像描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外部特征进

写行描写,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

动作描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透露出人

写物内在的心灵世界

描写人物富有特色的语言(包括对话与独白),刻画出人

语言描

物性格,反映出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出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心理描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

写具体刻画。它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做

细节描

的特写式描写。刻画人物生动、传神,揭示主题鲜明、

准确、深刻

场面描对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

写描写,用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刻画人物

描写自然景物,用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环境描

描写社会环境,用来表现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

时代背景

(3)抒情

种类特点与效果

直接抒发作者对某人、某事的思想情感。酣畅淋漓,

直接抒情

撼人心魄

将思想情感融入景物描写或事件叙述之中。含蓄隽

间接抒情

永,蕴藉情感

(4)议论

种类特点与效果

叙后议论在叙述后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夹叙夹议在叙述中自然地表达作者自己的倾向和评价

用人们熟悉的事例、寓言故事做比喻说道理。生动

比喻说理

形象,通俗易懂

4.语言艺术赏析角度

语言鉴赏角度及其作用

鉴赏角度特点或作用

炼字之美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

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

有绘画美: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

叠字(词)之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

美语言具有建筑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

用词之

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

密,使文章有一气呵成之感。

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

反复之美

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成语或

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古语)之美

句式之(句子)长短

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美之美

(句子)整散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

之美谐。

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

风格之美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

朴素、活泼、诙谐等。

如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修

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

修辞之美

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又生动有

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五)形象概括赏析题

散文是以抒情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数不是直接抒发

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主要指散文中的人、景、物等。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物象两

种。分析概括散文中的形象,就是能辨清文中形象的主次关

系,明白主要形象承载抒情言志的任务,次要形象和主要形

象构成对比、衬托或类比关系,以突出主要形象。

1.分析物象特点;

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

声音、色彩、气味等;二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

神);三是物象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物象作用:

(1)主体物象作用

主体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穿全文,或直接点

明中心。

作用;①线索作用,把众多材料组织在一起;②象征作用,

它象征某种意蕴,隐含主旨;③衬托作用,在写人散文中借

物写人,衬托人物形象;④寄托作者感情。

(2)次要物象作用

①结构角度:开头结尾的策略,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

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②内容角度:充实内容,升华深化主旨,寄行作者感情。

③主体形象角度: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体

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3.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或作用:

A.阅读要特别关注三类文字:一是文中少量的、分散的人

物描写文字(因为散文写人不像小说那样集中、饱满),二是

关于人物叙事的文字,三是针对人物展开的议论、抒情文

字。

B.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概括人物性格、品质、精神等特

点。散文分析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即抓住正面描写(语

言、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