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与氏族的区别_第1页
宗族与氏族的区别_第2页
宗族与氏族的区别_第3页
宗族与氏族的区别_第4页
宗族与氏族的区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宗族与氏族的区别氏族为人类社会最原始之血缘集团,其制自古重之。境内古今各姓氏族的流动变迁甚大同姓不同宗的情况也较普遍。汉代就知名的严、朱、陆、顾等四大著姓,至今犹存。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几次人口大迁移,对嘉兴氏族的发展均有极大的影响。4世纪初晋室东迁,河南新蔡干氏和河北容城许氏迁入盐官。12世纪初,宋高宗迁都临安,当时“扈跸”南渡而迁入嘉兴各地的氏族较多,例如汤阴岳氏、肖县高氏、颖川陈氏、洛阳项氏、沼阳陶氏、洺州李氏、河南褚氏等迁入嘉兴,洛阳贾氏、汝南周氏、东平马氏、汗梁居氏和沈氏等迁入海宁,汴梁戚氏迁入平湖,开封吕氏迁入桐乡,黎阳郁氏迁入嘉善。宋末,吴门张氏避兵乱而迁入海盐。元代,陈留刘氏迁入海,广陵盛氏由钱塘迁居嘉兴,宁阳贺氏迁入嘉兴,婺源查氏迁入海宁袁花,黄县邹氏因戍卫而迁入海宁。明代洪武年间山阴谭氏因躲避戍役而迁入嘉兴,江阴李氏亦迁入嘉兴;嘉靖年间,临安钱氏因为官而定居嘉兴,容城杨氏避乱迁入嘉善,慈溪师桥沈氏避候乱而迁居嘉兴;崇祯年间,休宁吴氏、歙县方氏、京兆宋氏等均因避兵乱而迁入嘉兴,临安另一支钱氏迁入海宁。清代,康熙年间有温陵陈氏迁入海盐,钱塘高氏迁居平湖,湖州钮氏迁入嘉兴;雍正年间,休宁金氏迁入嘉兴。嘉庆年间,青州劳氏由山东阳信迁入桐乡。咸丰、同治年间,经太平天国战争,嘉兴各地人口减少,田园荒芜;当时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省及本省宁、绍、台地区各地人前来搭棚垦荒,乡间村落往往有聚族而居者,迩后其后裔繁衍生息,即今俗呼之“客帮人”。

兄弟民族如回族,元代即有定居于嘉兴的,历明清两代,出现了徐、郭、金、沙、马、杨等回族大姓。近现代,由河南、山东迁入嘉兴的回族人氏,以河南拓城韩氏的人数最多,为现有嘉兴回族之大户。

解放以前,尤其在乡间,各姓氏族多聚族而居。解放后,随着社会大变动,除有些农村(例如嘉兴郊区建设乡旧岳头和平湖胜利乡吴家栅),聚族而居的氏族已不多见。

宗族亦称“家族”、“族”。指父系单系亲属集团,即以一成年男姓为中心(称“宗子”或“族长”),按照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这是宗族的主线。主线旁有若干支线,支线排列的次序根据与主线之间的血缘关系的远近而决定。族内有家,因此族又是家庭的联合体。家之父受制于族之宗子,即所谓“父,至尊也”,“大宗,尊之统也”。宗族是一单系结构,其世系是按男姓而非由男女两姓共同排列的。宗族中的所有女姓都是男性的附庸,所谓“妇女有三从之义,无专门之道”。文明社会伊始,面对严酷的自然及社会的生存斗争,家族只能以较小的规模存在,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子、孙逐渐脱离父族另立宗族。春秋战国以后,一个宗族所包含的人口往往可达几千;魏、晋、隋、唐时,个别豪门大姓甚至有上万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战国策.韩策二》:“臣之仇,韩相韩傀。傀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人,终莫能就。”《尔雅.释亲》:“父之党为宗族。”汉班固《白虎通.宗教》:“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汉书.韦玄成传》:“宗族至吏二千石者十余人。”《后汉书.天文志上》:“夷灭述妻宗族万余人以上。”唐蒋防《霍小玉传》:“卢亦甲族也,嫁女于他门,聘财必以百万为约,满此数,义在不行。”《红楼梦》第四回:“这他氏亦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介绍中国道教史上几位著名的道派人物,其思想马钰(1123-1183年)原名从义,字宜甫,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故亦称马丹阳。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家富,号“马半州”。弱冠能诗,擅针灸。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阳到宁海传道,遂与妻孙不二师事之,后抛弃巨大家业,皈依重阳君出家,励行苦节,专务清静。重阳君临终时授以全真秘诀、托以弘教大业。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赠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世称“丹阳真人”。为“北七真”之一。丘处机(1148-1227年)或作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世为显族,敏而强记,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十九岁出家宁海昆仑山(今牟平东面),次年拜王重阳为师。曾先后在陕西磻西和龙门苦修达十三年。穴居、乞食、日携一簑,人称“簑衣先生”。大定廿八年(1188年)受金世宗召见,名声大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遣使臣刘仲录召之,翌年与十八名弟子同往西域,被成吉思汗尊为“神仙”,赐爵“宗师”,掌管天下宗教。升霞后元世祖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成玄英,字子实,唐初道士,杰出的道教学者。陕州(今河南陕县)人。曾隐居东海。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召其至京师,加号“西华法师”。高宗永徽(650-655年)中,被流放到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刘一明(1734-1821)为清代著名内丹家。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府沃县(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闵一得(1758-1836年)为清代著名内丹家。字小艮,道名一得,自号懒云子。浙江吴兴(今潮州市)人。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世为望族,生而体弱,九岁犹艰于行,后拜龙门派第十代高东篱(名清显,字东篱)为师,习导引术。乾隆33年(1768年)高东蓠去世后,又以师礼侍高之弟子沈一炳(号轻云),为龙门派十一代。后服官滇南。在此期间,曾于乾隆55年(或云57年)谒云南鸡足山鸡足道者(月支人,拜王常月为师)。一得以戒律书授道者,道者则传一得斗法。与龙门西竺心宗之金怀怀(王清楚,云南人)、白马李(李清纯,湖北江夏人)、李蓬头(名字,里籍不详)辈相往还。约于乾隆末年去官归吴兴,隐金盖山,后主持该山教务,并从事著述。他隐居金盖山四十馀年,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年仙去。傅圆天,四川简阳县九龙场人,生于1925年农历4月27日,俗名长林。贫农家庭,父母皆信仰道教。1946年因病到成都灌县水磨乡黄龙观出家修道,为全真龙门派道士,师父为张永平道长。1955年到青城山常道观参拜易心莹大师,留驻聆教。1956年主持青城山上清宫事务,积极组织道众种粮种茶,劳动自养。1964年正式被上清宫道众推选为住持。1967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仍率道众尽力维护宫观,务农自养,后又将道家秘传之猕猴桃酒配方反复勾兑实验成功,创办了道家乳酒厂,营薄利以解决青城山一百多道众的衣食问题。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傅圆天这时亦奋力为恢复青城山道场之原貌而辛劳。先后收回了青城山上清宫、常道观、祖师殿、朝阳洞、玉清宫、圆明宫、建福宫。1980年青城山道教协会成立,众望所归,当选为会长,兼任常道观监院。同年当选为中国道协常务理事、成都市道协会长、灌县政协副主席、成都市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常委。1986年中国道协第四届代表会议,被推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89年又被推选为道教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和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1989年12月北京白云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