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村中学2018-2019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纯答案用卷_第1页
边村中学2018-2019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纯答案用卷_第2页
边村中学2018-2019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纯答案用卷_第3页
边村中学2018-2019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纯答案用卷_第4页
边村中学2018-2019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纯答案用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雄安新区边村中学2019-2019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和解析【答案】1.B 2.C 3.B 4.D 5.B 6.B 7.C

8.C 9.C 10.B 11.B 12.B 13.C 14.D

15.D 16.C 17.C 18.A 19.A 20.D 21.元素;离子;分子;原子;分子

22.硫;Au;钙;Mg;Ne;Mn;Cu;Fe;碳;Cl;铝;Na

23.O;O;Na;2Na;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24.ADFHI;BCEG

25.(1)A;(2)C;(3)F;(4)H26.ACD;B;AD;C

27.40.08;9;8;质子数;B、C;B

28.3;8;得到;A、E、F;9

29.15;不支持;红磷不够(或未等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等);装置严密,误差小30.(1)试管;

(2)气密性检查;

(3)AD(或AE);试管口未放棉花;

(4)B;C(或E)

【解析】1.【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能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燃烧需要点燃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燃烧需要点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2.【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的判断。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粉笔折断只是将粉笔断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棉纱织布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汽油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3.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在试管口塞橡皮塞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分析】

根据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装置是否漏气;(2)红磷的用量是否充足;(3)瓶内的氧气是否耗尽;(4)装置是否冷却到室温。本题考查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误差分析,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从药品的用量、装置的气密性以及装置是否冷却等方面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A.若红磷的量不足,导致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掉,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故A解释合理;

B.若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则会使实验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故B解释合理;

C.若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集气瓶内的气体处于膨胀状态,进入装置内的水会减少,因此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会小于15,故C解释合理;

D.同学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大于15,故5.【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解答】

A.碘盐和酱油中都含有多种物质,都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雨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水共存物中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蒸馏水中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可乐和食醋中都含有多种物质,都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6.解:A、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A正确;

B、加热固体氯酸钾,正确氧气,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不会影响产生氧气的量,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B错误,但符合题意;

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可能会灯内酒精燃烧,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C正确;

D、读取液体体积,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不正确,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D正确.

故选:B.

A、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

B、加热固体氯酸钾,正确氧气,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防止药品受潮,加热过程中有水生成,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

D、读取液体体积,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不正确.

掌握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掌握量筒、托盘天平的使用;掌握固体加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7.解:A、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故B说法正确;

C、空气中氧气体积占空气体积的21%,故C错;

D、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考虑;B、根据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考虑;C、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考虑;D、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知道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空气的组成,熟悉植物的光合作用。8.【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具体反应中水的作用进行。根据具体的反应中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有些反应中水参与反应,有些反应中水起到降温的作用。

【解答】

A.硫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水能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防止散逸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故A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

B.使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压强差,利用水的体积的变化测得氧气的体积,故B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

C.铁丝燃烧时的生成物降落会炸裂瓶底,放少量的水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故C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

D.利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开始时装满水是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后来是利用排出的水确定什么时间收集满氢气,故D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

故选C。9.解:二氧化硫、水蒸气、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气体,故排除A、B、D;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固体,发令枪弹丸中含有红磷,所以产生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五氧化二磷.

故选C.

白烟就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则生成白烟一定生成白色固体.根据物质的状态、颜色、和生成物的组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充分理解实验现象和生成物的组成等方面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解:A、该反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B、该反应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物质,不属于“多变一”也不属于“一变多”的化合反应,故此选项正确;

C、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一变多”的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D、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一变多”的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抓住两种反应的特点,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数“多变一”还是“一变多”对所以发生的反应进行类型判断.11.【分析】

高锰酸钾可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而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以据此来回答该题。本题主要考查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反应原理及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反应中的作用,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解答】

A.高锰酸钾可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单纯加热氯酸钾相比,质量要增加,同时由于产生了二氧化锰,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A错误;B.由A可知,故B正确;

C.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生成氧气质量增加,故C错误;

D.氯酸钾和高锰酸钾都能够分解生成氧气,故D错误;

故选B。12.解:A、氧气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故A错;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要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便于将瓶内空气排尽,故B正确;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容易发生火灾,故C错;

D、胶头滴管使用时要垂悬在试管上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D错.

故选B.

A、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考虑;B、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考虑;C、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考虑;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考虑.

要熟记实验的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和危险.13.解:A、一种催化剂可以催化多个化学反应,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都可以做催化剂,故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错误;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正确;

D、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例如氯酸钾加热下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故错误。

故选:C。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催化剂特点的理解,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即可正确解题.14.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由水分子的构成可知,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正确.

故选D.

电解水的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表示:每两个水分子分解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然后,每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根据对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的理解,归纳在此变化过程中可得到的规律或认识.

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在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15.解:A、氧原子不能保持水化学性质.故A错误;

B、氢原子不能保持水化学性质.故B错误;

C、氧分子只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定义及水的构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本题较为简单,掌握了分子的定义及水的构成即可解答.16.解:A、水结成冰,是因为降温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变大,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

D、1L大豆与1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L,大豆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7.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因,此项说法正确;

B、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解释正确;

C、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原子之间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不会改变原子的体积大小,解释不正确;

D、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水和酒精混合时一部分分子相互占据了空隙,所以总体积变少,解释正确.18.解:A、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表示阳离子,故符合题意;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表示阴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D、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熟记规律: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9.【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符号是Co,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7,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7,表示原子序数为2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原子核带27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20.解:使用的含氟牙膏中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这里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1.解:(1)水是由氧、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填:元素;

(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离子;

(3)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故填:分子;

(4)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填原子.

(5)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过氧化氢分子,故填:分子.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和宏观元素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2.解: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金、镁、氖、锰、铜、铁、氯、钠的元素符号分别为Au、Mg、Ne、Mn、Cu、Fe、Cl、Na.

S、Ca、C、Al分别是硫、钙、碳、铝的元素符号.

故答案为:硫、Au、钙、Mg、Ne、Mn、Cu、Fe、碳、Cl、铝、Na.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解:(1)氧元素直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O;氧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氧原子;钠有两个字母表示,必须一大二小的原则,所以表示为Na,两个钠原子就是在钠的元素符号前面加上2,所以表示为:2Na;

(2)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所以“H”可以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故答案为:(1)O;O;Na;2Na;(2)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1)根据元素符号的写法,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回答;(2)根据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和表示的意义,原子个数的书写方法.24.解:A.电灯发亮只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属于物理变化;B.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D.白糖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E.白糖受热变成炭有新物质炭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F.铜铸成铜器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G.铜器生锈生成了碱式碳酸铜,属于化学变化;H.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I.卫生球消失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ADFHI;BCEG.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25.解:(1)试管是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

(2)量筒是可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

(3)集气瓶是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

(4)用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

故答案为:(1)A;(2)C;(3)F;(4)H。

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6.解:ACD中的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

B中含有三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AD中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C中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故填:ACD;B;AD;C。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就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属于纯净物。27.解:(1)根据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得18=2+8+x,则x=8;故填:40.08;9;8;

(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填:质子数;

(3)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因为B、C的质子数相同,所以B、C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填:B、C;

(4)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粒子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来分析;

(2)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3)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即可正确决定本题.28.解: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所以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

(2)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D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是8,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所以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3)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属于稳定结构所以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EF.

(4)带1个单位负电荷说明得到了一个电子,所以X=2+8-1=9;

故答案为:

(1)3.

(2)8,得到

(3)A、E、F.

(4)9.

(1)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解答;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解答;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属于稳定结构解答;

(4)根据带129.解:(1)待红磷熄灭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