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目标1.认识读书的重要意义,提高阅读兴趣。2.学会有选择地读书,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提高阅读的品位。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4.学会和他人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感受,提高读书水平。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你换阅读吗?你看过这些书吗?你喜欢读哪些类型的书籍?课外阅读时,你会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二、学习活动活动一:爱读书,了解国民阅读状况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相关专业机构在这一天会发布上一季度的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阅读“资料一”“资料二”,根据其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阅读任务1.仔细阅读“资料一”,尝试用三段文字分别表述每个图表所包含的内容,注意用语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写好后,组内交流,修改完善,形成一份比较完善的文字稿,在班上展示。知识链接:如何分析图表数据(1)理解图表类型条形图: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折线图:显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趋势。饼状图:显示各部分占整体的比例。散点图: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观察图表元素标题:明确图表的主题。轴标签:了解横轴和纵轴代表的数据。图例:理解不同颜色或形状代表的类别。数据点:直接从图表中获取的数据。(3)分析图表内容数据趋势:观察数据随时间或类别的变化趋势。数据分布: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数据关系: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预设:(1)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增幅稍高于纸质图书阅读率。(2)年国民阅读量保持总体稳定,通过“听书”和“视频讲书”方式读书成为新的阅读选择。(3)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手机移动阅读成为主要形式。2.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分别设计“2021、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和“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人均阅读量”的图表,准确、直观地呈现资料中的文字信息。资料链接:2022年我国0至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4.2%,较2021年的83.9%提高了0.3个百分点。2022年我国0至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14本,比2021年的10.93本增加了0.21本。从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来看,2022年0至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73.5%,较2021年的72.1%提高了1.4个百分点;9至13周岁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为99.2%,较2021年的99.1%提高了0.1个百分点;14至17周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90.4%,较2021年的90.1%提高了0.3个百分点。从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来看,2022年我国14至17周岁青少年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最大,为13.15本,高于2021年的13.10本;0至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56本,高于2021年的10.33本;9至13周岁少年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32本,高于2021年的10.21本。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2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预设:3.阅读“资料一”和“资料二”,你能从中看出规律或问题吗?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预设: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听书习惯逐渐养成。纸质图书仍然是最受欢迎的阅读形式,超过四成的国民想读纸质图书。0—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能力平稳提升,阅读率和阅读量均较往年有所增加,青少年人均阅读课外书超过13本。手机阅读等“轻阅读”占用阅读时间越来越长,深度阅读有待加强。第2课时活动二:读好书,分析自身阅读实际青少年时期是阅读的黄金期,这一时期的阅读将为你的一生奠定基础。2023年,相关部门颁布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这份方案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在这些方面,你和你的同学做得怎样呢?1.开展问卷调查。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仔细阅读“资料三”,看看你们小组还想了解什么问题,补充在问卷中。亲爱的同学:基本信息你所在的年级……你的性别……1.你平均每天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是……2.你每年的阅读量是……3.你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11.你选择读物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全班汇总、讨论新补充的问题,最后统一制订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把问卷打印出来,或利用网络问卷调研平台,做成电子问卷。第三步:全班同学分成三个组,分别在初中的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相同比例的同学,邀请他们填写问卷。2.分析调查数据预设:阅读态度与习惯、阅读内容、阅读方法……3.制定读书计划。制定一份自己未来一年的读书计划。注意:包含阅读量、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等要素。预设:阅读量1.年度阅读总量:15本书2.每月阅读量:至少1本书3.每学期阅读量:至少7-8本书阅读时间1.每天阅读时间:至少20分钟2.每周阅读时间:至少2.5小时3.每月阅读时间:至少10小时阅读内容1.经典文学作品:5本,如《西游记》《水浒传》等。2.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3本,如《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记》《资治通鉴》。3.科普读物:3本。如《昆虫记》等。4.成长励志书籍:2本,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5.古诗文选读:1本,如《唐诗三百首》。6.其他:1本阅读方式1.纸质书籍:主要阅读方式,保护视力,便于做笔记。2.电子书:辅助阅读,适合查找资料和阅读短篇文章。3.听书:在适当场合,如休息时,听一些有声读物。实施策略1.制定每月阅读计划,明确阅读书目和时间安排。2.每本书阅读完成后,撰写简单的读后感或书评。3.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分享阅读体验,进行交流。4.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读书活动,拓展阅读视野。5.定期检查阅读进度,必要时调整阅读计划。活动三:善读书,共同研讨促进阅读1.各小组将本组发现的阅读方面的共性问题提交给老师,师生合作从中选择两三个,在全班召开一次讨论会。大家献计献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案。预设:缺乏阅读的兴趣或动力、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有限、注意力不集中、阅读习惯不良、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或习惯、阅读后记不住内容,或不擅长做笔记、阅读材料选择不当、阅读焦虑、阅读资源获取困难、阅读反馈缺失。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想一想,你是否存在这些阅读问题?2.有许多名家对于读书发表过精彩的论述。阅读“资料四”,并自主搜集其他有关阅读的论述,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来理解,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发,反思、改进自己的阅读。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读书杂谈》3.名人读书经验韩愈的“提要钩玄”读书法:唐代大学问家韩愈在谈到读书问题时,曾说过一句名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陆游的有的放矢法:“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杰出诗人陆游读书生活的自我写照。他终生酷爱读书,以书为伴,与书为伍。不过,他读书虽多,却多而不杂,多而不乱。他读书都是有的放矢的。朱熹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毛泽东的四多法: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例如,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书,毛泽东先后读了十七八遍。在读《饮冰室文集》、韩愈的古文及唐宋诗词的时候,常常要求自己要达到背诵的程度,并且要精深了解,透彻领悟。每读一遍书,他习惯在封页上画上一个圈。从中南海故居保留下来的书籍中,可以看到许多书的封页上画有四五个圈,这说明毛泽东读了至少四五遍。有些书,页面上留有红、蓝、黑各色笔迹的圈画批注,这是毛泽东不同时期反复阅读留下的手迹。一些重要的马列著作、哲学和党史类著作,他更是反复研读。像《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社会学大纲》,他都读了10遍以上。对于《红楼梦》,毛泽东至少读过10种不同版本。他还跟人说,《红楼梦》要读过5遍以后才能有发言权。华罗庚的“厚薄”法:“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