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位换算的易错点与教学方法探析_第1页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的易错点与教学方法探析_第2页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的易错点与教学方法探析_第3页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的易错点与教学方法探析_第4页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的易错点与教学方法探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小学教师始终关注的核心。单位换算作为一个易错的基础知识模块,包含着大量计数单位和彼此联系的进率规则,无疑是教学的重难点。由于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尚处在初级发展的阶段,很多学生难以分辨不同计量单位的区别与联系,在单位换算上屡屡犯错。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应该切实关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本文将从认清学生单位换算错误点开始,分析出错原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协助学生彻底解决该问题。一、认清学生单位换算易错点(一)计量单位分辨不清单位换算是一个单位制等同互换的过程,该过程首先需要学生牢记不同类型的单位,如:毫米、千米、吨、立方米等。在这个环节,许多学生由于记忆不清,经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比如把六吨的大象写成六米的大象,把两厘米厚的书写成两千克的书,学生出现这种重量单位与长度单位的错误并不少见,主要是由于混淆不同类型计量单位造成的。(二)进率规则理解不透进率规则是单位换算中的核心处理过程,只有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完成单位换算。但很多学生正是由于对进率规则理解不透,因而出现五花八门的错误。比如把3.5小时等同于3小时50分钟,这种情况很明显是学生把小时与分钟的进率当成100来计算的,像这种对进率规则理解不透的情况在面积、重量等单位上也是经常出现的。(三)单复名数换算遗漏除了以上两种错误类型,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错误,即把单复名数换算部分遗漏。例如10米5公分=0.5米。像这种遗漏换算的情况可谓是错误里的常客了。学生或是由于粗心大意忘记了部分换算,或是由于概念理解不清导致换算不全。总而言之,错误比比皆是,是单位换算中的硬骨头。二、换算错误原因分析(一)学生缺失信心,情绪化问题严重单位换算是一个抽象性较强的知识板块,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生活体悟,对于很多计量单位的理解只停留在课本的知识层面,加上换算规则的多样性和题目变换的灵活性,很多学生对于单位换算可谓是寸步难行。在遭遇考试成绩不如意和老师批评的打击下,逐渐丧失学习信心,情绪上也开始变得浮躁不安,难以静心,进而导致做题每每出错。(二)理解能力不足,审题不到位众所周知,粗心大意是学生最常见的犯错借口。事实上,巧合背后隐藏着必然。很多所谓的粗心大意其实是由于学生对于题目理解不到位,导致题意获取不清就开始下笔,结果自然是错误的。小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弱,对于数学题目的考点指向难以把握。比如一些实际应用题中对于单位换算的隐形要求,很多学生解读不到位,就会忽视单位换算的必要性,最终犯下错误。(三)解题思维僵化,知识模块分离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推进的背景下正在不断创新,随之而来的数学题从形式、公式、审题等角度也变得更为灵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题目的核心思路仍然是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其难度的升级主要是体现在将各个已学的模块综合联系到一道题目中,这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单位换算注重单位制的区别联系,时常出现在不同知识模块的衔接部分。例如汽车运输与资金盈利问题就是需要灵活换算单位才可以准确计算利润所得。很多学生正是把知识板块分离,无法为前后所学内容彼此建立联系,最终致使答题错误[1]。三、针对单位换算易错点的教学策略研究(一)整理教学思路,展开有序记忆教学很多教师在教学单位换算时,都依据课本安排按部就班介绍不同种类的单位,没有考虑到学生在面对一堆不同单位时无从下手的情况。各种重量、时间、容积等单位一时间涌入课堂,难免造成学生记忆混乱。鉴于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点并记忆。要求学生在单位换算时采用线式结网的记忆,即首先记忆一个点,再以这个点为萌芽,向下延伸。例如在熟记重量单位时,先记基础单位:克、千克、吨等,然后记忆一千克等于多少克,一吨等于多少千克,用递进的方法延伸记忆路线,使得上下可循,有序不乱。在线式记忆完成后,教导学生以对象为主体开展网状记忆。比如选取一个人小明为对象,要求学生记忆小明的身高、体重、上学时间等综合计量单位,这种以对象为主体的网状记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记忆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从上述总结来看,教师应该整理好教学思路,在考量难易程度的基础上,搞清楚记忆单位制的先后顺序,从而展开有序记忆教学。最终达到在学生脑海中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系统的目的。(二)强调审题教学,注重二次检查单位换算究其到底是审题大于内容的,没有良好的审题开端,那么无论过程转换再怎么精确无误,都只能是做无用功。教师应该深刻了解学生的审题情况,摸清出错环节。对于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做单位换算时写下必要的审题过程,并用一二三的顺序条理标出,以此突出审题的重要性。在平时的习题讲解中也要明确指出学生的审题错误,要求学生首先自主审题,然后汇报结果给老师。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学会审题无差错,以方便下一步的运算。另外一个和审题同等重要的环节就是二次检查。很多同学都没有检查的习惯,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学生一味追求结果,对于其正确与否往往是退而求其次的。事实上这种危险的想法是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制止的。二次检查一方面是求得答案正确,更重要的是求得解答过程清晰准确。数学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二次检查的重要性,必要时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份二次检查心得报告,并将其展览指导。大部分学生在二次检查中都可以把错误纠正过来,避免犯一些类似小明一分钟走300千米的低级错误。(三)建立易错题库,集中讲解教学错题集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学习方法,在各阶段学生中都大受欢迎。小学数学中的单位换算自然也不例外。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错题集不仅是集中错题,更是集中错误类型与思路,从而方便学生吸取教训、总结升华。对于单位换算易错的题型来说,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专项错题库。集中搜集各次考试和作业练习中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将它们按照错误类型分类。例如概念不清、态度不端、粗心大意等。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专题课件的形式,集中讲解单位换算。同样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个人把自己的错题有条不紊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并且在每道题的后面及时写下错误反思以供检查。比如单复名数的单位换算是大部分学生的反复错误点,教师就应该把该题记录在案,分析学生错误原因,在讲解之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以便二次查验错误率,直至绝大部分同学都完全掌握为止。(四)运用现实道具,加深概念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单位换算时应该格外重视单位概念的实际性,要在学生心目中建立一个可视可感的标准,因此教师可以把现实道具带入课堂进行教学。例如,让学生了解一米有多远时可以用粉笔在黑板上板演大概直线长度,让学生心中建立具有一定标准的参考对象。再比如一块橡皮通常厚度为1厘米,学生在填写一本书的长宽单位时,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用手拿橡皮进行累计测量。这种灵活的测量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加深对单位概念的理解把握。建立一个良好的现实概念事实上远比书本概念真实得多,也深刻得多。一些学生尽管可以把单位换算的填空题做得很好甚至满分,但是他们只是记忆填写,而对于现实事物的判断仍然是茫然的。这样的教学无法把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最后难免沦为无用之学。相反,倘若数学教师重视对数学应用型知识的指导,带领学生学以致用,在课堂上实际操作理论知识,则可以极大促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具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中一项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