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陕西省咸阳市试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指责,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建性转化。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愿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似乎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假如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悲伤就灭顶”,是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古今诗歌作品之间,如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明显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际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概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厚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扬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探讨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探讨者扩宽视野,完善学问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化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精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绚丽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育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建性转化的实力。(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像。B.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试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隧然凝在半空”。D.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简单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2、A.能够扩宽古诗探讨者的视野,完善学问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化的全过程。B.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C.能够较为精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建性转化。3、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找寻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B.白话新诗从一起先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赐予了确定。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D.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建性转化。(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百年震柳梁衡①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②约在百年前,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8.5,裂度12,死27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是日晚8时,忽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抖动。霎时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多数的大小“海子”。全部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坚韧地活了下来,至今仍矗立在空谷之中。③这就是那棵出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密繁密,犬牙交织,遮住了半道山沟。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半个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00岁。④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胆战心惊。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行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却找不到一丝的年轮。犹如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受后,它又渐渐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当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很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⑤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用作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恋恋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殊的坚韧。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事,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殊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浩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长开去,捕获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⑥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7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确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放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着青枝。(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不仅概述了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具体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作铺垫。B.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是为了增加文章叙事的真实性。C.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遇巨大创伤的古柳的怜悯。D.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山移、地裂、河断、城陷”简洁精确概括了地震的强度,而“阳光暖暖地抚慰”“细雨轻轻地冲洗”则充溢了生命的暖和。5、文章第五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震柳作为“活化石”给后人带来什么样的意义和启示?请依据文本分析探究。(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行!”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重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行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缺憾B.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流:类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通“悌”,敬重兄长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士有自京师来者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重公B.尽以告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欲须臾忘而不行得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如火之热,如水之湿9、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B.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C.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D.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始终没能见到他。B.苏轼认为,自己已相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缺憾还没相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理想,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13题。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12、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其次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佳节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干脆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当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D.其次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精确地勾画出渔家的生活环境。E.其次首诗的最终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渔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和善、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13、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女主子公说明自己不愿答应婚嫁的缘由的两句是,。(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怜悯百姓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憧憬。这两句诗是,。第Ⅱ卷表达题三、语基运用(28分)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欧洲中心银行行长特里谢可谓老练稳重的央行行长之一了,但面对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公布的经济中期预料报告,即便是这位前法国银行家,昨天也表现得忸怩担心起来。②2008年奥运会最大的现场就是北京这座偌大的城市,置身其中的每个市民,他们的嘉言懿行,都会生动地诠释着付出的朴实含义。③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竞赛中竟然脱颖而出。④北方的冬天是漫长而寒冷的,但北国的冬天又总是那么富有韵味,银装素裹,囊萤映雪,经常令生长在南方的游客流连忘返。⑤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脉络,有多重途径。提要钩玄,通过梳理归纳,搞清作品的层次和线索,可以获得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艺术手法的相识。⑥《中国往事》的每一个主子公,都各自代表着那个风云变化的时代中的一个群体,有的已存在了数千年,有的却是中西冲突纠结的新产物,但他们都须要在那个时空的中国历史中,重新找寻定位。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③⑥D.②⑤⑥1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B.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成都市民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的诉求,而“会呼吸的痛”却让人们日益渴望干净的空气。C.中国网络直播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在经验了近一年的行业爆发式增长之后,随着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行业监管趋严,我国的网络直播行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D.金子山风景区划出这片面积20多亩、拥有几千株毛竹的竹海已成为游客可随意“涂鸦”的地方,这是景区特意为游客开设的“刻字林”。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竹筏拂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___________________,几乎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都变成了潇洒而又多情的诗人。①或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们攻克。我真想朝着这宏伟的岩壁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②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又立即被弹拨了回来。③却已有很多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④只见那些硕大和壮美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矗立着。⑤多么秀丽和神奇的山水,⑥这些回音融会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溢了快乐的憧憬和惊异的赞美。A、④①③②⑥⑤B、③②①⑤④⑥C、④①②③⑥⑤D、⑤④③①②⑥18、下列交际用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改日我确定登门探望。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与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1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B.芳菲菲其弥章C.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伤D.但为君故,沉吟至今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苟余情其信芳自可断来信B.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C.留待作遗施采之欲遗谁D.适得府君书少无适俗韵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状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雨雪霏霏A.士贰其行B.交广市鲑珍C.固前圣之所厚D.乌鹊南飞2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偭规则而改错②本自无教训③二情同依依④昼夜勤作息⑤寡妇起彷徨⑥汝是大家子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⑧淇水汤汤⑨秋以为期⑩汝岂得自由A.①②③⑤⑧B.②③⑤⑧⑩C.②④⑥⑦⑩D.①③⑤⑦⑧23、依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精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4分)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答:四、写作(共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作文。明代作家张潮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涧边听瀑布,觉耳中别有不同。读了上述文字,你或许也有类似的体验,或者领悟到某个道理,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解并描述你的生活体验,抒发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留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2、诗歌之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评分细则1、B(A、C、D这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B项说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2、C(A项,原文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化的整体观”;B项,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D项,原文说“有益于培育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建性转化”)3、D(原文第1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建性转化”,而不是“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建性转化”。A项是对3―5段内容的正确概括;B项是对第2段第1句话的正确改写;C项是对第4、5段相关内容的正确转述或概括;)4.(3分)D(A“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作铺垫”理解错误。强调地震的巨大破坏,是为了衬托震柳的奇迹存活,也点明白震柳之名的由来;B“是为了增加文章叙事的真实性”不妥。强调这些数据是为了体现震柳的存活令人震撼;C“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遇巨大创伤的古柳的怜悯”分析有误,其目的是强调震柳生命力的坚韧。)5.(5分)①说明缘由。第五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坚韧存活下来的缘由作进一步补充交代。(2分)②照应上文。文章前四段集中写震柳经验强震而不死,第五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上下文结合,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2分)③丰富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等,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文学性更强。(1分)6.(6分)①“百年震柳”是灾难的见证者,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②震柳是坚韧生命力的象征,面对灾难不要垂头丧气,而应坚韧不拔,坚韧坚守。③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气,它可以创建奇迹,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将来。(每点2分)7、C(酬:实现。)8、C(A、定语后置的标记;引出缘由。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都表转折。D、指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9、B10、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11.(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相识了韩琦、富弼。(等第、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2)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须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须要靠序而留传。(“公”“待”“显”“传”各1分)12.CE(C项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也不是干脆抒情,而是用“对写法”含蓄抒情;E项“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错,这是渔人晚归的诗意表达。)13.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微环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运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