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高邑县重点达标名校初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高邑县重点达标名校初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高邑县重点达标名校初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高邑县重点达标名校初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高邑县重点达标名校初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高邑县重点达标名校初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拾级∕拾荒露面∕初露锋芒疾风劲草∕殊功劲节B.唠叨∕捞取挨打∕尘埃落定销声匿迹∕不屑一顾C.投奔∕奔走应分∕应有尽有勇冠三军∕冠冕堂皇D.蹿红∕撺掇剽悍∕虚无缥缈徇私枉法∕瘦骨嶙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曲折与坎坷。风和日丽的天空,也会有乌云飘来的时候;①巨轮行在大海上,经常会遇到狂风恶浪的挑战。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也会到形形色色的人:善解人意的,知书达理的,心胸狭窄的,蛮不讲理的……②荷兰作家斯宾诺沙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客大度征服的”。③宽客,意味着遇事不埋怨他人,不推辞自己的责任。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崇高的美。如此想来,我们为什么不宽容待人呢?④不要目空一切,遇事要学会忍让,更不要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与人斤斤计较。与宽容为友,相信定会为我们赢得更广阔的空间。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狭窄 B.推辞 C.目空一切 D.微不足道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① B.② C.③ D.④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通过长沙黄花机场T1航站楼的正式启用,使很多旅客朋友对新航站楼的投入使用既充满期待又有些担忧,自己开车怎么进出T1?B.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C.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D.“国胖”刘国梁认为世乒赛期间的直播解说对于他而言只是一次尝试,他期待自己努力学习、完成转型,围绕乒乓球做出更大事业。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中,不少部门推出新举措,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B.盐通高铁开工,预示盐城将真正融入上海经济圈,这是当前老百姓炙手可热的话题。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泄露门”事件警示人们,不要忽视细小的安全隐患。D.央视举办的《经典咏流传》等大型文化节目,对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功不可没。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迸溅断章取义嘻闹坦荡如砥B.雕镂与日具增坍塌吹毛求疵C.伎俩不攻自破烦躁雕梁画栋D.宽宥相得益彰狼藉味同嚼腊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新华网客户端)(2019年4月9日12:05讯)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敦煌研究院原院长王旭东。此外,故宫新任党委书记都海江也于3月上任。单霁翔卸任前一个月,故宫博物院发布紫禁城600年展览计划。数十项展览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延续一整年。2020年是故宫博物院一个重要节点,历时18年的古建大修和8年“平安故宫”建设都将完成,故宫将迎来更加健康的状态。材料二见下图材料三单霁翔一直的心愿:“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1)请为材料一的新闻加一个标题。(15字以内)(2)阅读材料二的图,概括单院长在职期间工作的主要成绩。(3)作为即将去故宫参观的中学生,你想向新继任的王院长说些什么?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回答。7.古诗文积累,请根据语境填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养育了文化的地气,文化滋养了山水的灵性,从此:山水里有了惬意生活,陶渊明浅斟慢吟:“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山水里有了如画长卷,李太白奇思妙想:“__________,双桥落彩虹”;山水里有了旷达心胸,______亭中醉咏:“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里有了绵绵情思,温庭筠淡写热盼:“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水里有了千古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祥子离了席。大家用眼梢儿撩着刘老头子,都拿起饭来。不大一会儿,又嘁嘁喳喳的说起来,象危险已过的林鸟,又轻轻的啾啾。祥子在门口蹲了半天,等着他们。假若他们之中有敢再说闲话的,揍!自己什么都没了,给它个不论秧子吧!可是大家三五成群的出来,并没再找寻他。虽然没打成,他到底多少出了点气。继而一想,今天这一举,可是得罪了许多人。平日,自己本来就没有知己的朋友,所以才有苦无处去诉;怎能再得罪人呢?他有点后悔。刚吃下去的那点东西在胃中横着,有点发痛。他立起来,管它呢,人家那三天两头打架闹饥荒的不也活得怪有趣吗?老实规矩就一定有好处吗?这么一想,他心中给自己另画出一条路来,在这条路上的祥子,与以前他所希望的完全不同了。这是个见人就交朋友,而处处占便宜,喝别人的茶,吸别人的烟,借了钱不还,见汽车不躲,是个地方就撒尿,成天际和巡警们耍滑头,拉到“区”里去住两三天不算什么。是的,这样的车夫也活着,也快乐,至少是比祥子快乐。好吧,老实,规矩,要强,既然都没用,变成这样的无赖也不错。不但是不错,祥子想,而且是有些英雄好汉的气概,天不怕,地不怕,绝对不低着头吃哑吧亏。对了!应当这么办!坏嘎嘎是好人削成的。反倒有点后悔,这一架没能打成。好在不忙,从今以后,对谁也不再低头。刘四爷的眼里不揉沙子。把前前后后所闻所见的都搁在一处,他的心中已明白了八九成。这几天了,姑娘特别的听话,哼,因为祥子回来了!看她的眼,老跟着他。老头子把这点事存在心里,就更觉得凄凉难过。想想看吧,本来就没有儿子,不能火火炽炽的凑起个家庭来;姑娘再跟人一走!自己一辈子算是白费了心机!祥子的确不错,但是提到儿婿两当,还差得多呢;一个臭拉车的!自己奔波了一辈子,打过群架,跪过铁索,临完教个乡下脑袋连女儿带产业全搬了走?没那个便宜事!就是有,也甭想由刘四这儿得到!刘四自幼便是放屁崩坑儿的人!1.祥子因何事想与人打架?2.这件事过后,他与刘四爷、虎妞的关系有什么改变?3.小说中祥子由一个坚强、勤劳、正直的人最终沦为一个行尸走肉的流氓无产者。你认为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是什么?二、阅读9.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①舍,翛然②尚闭关。(注释)①袁安:东汉大臣,字邵公。有一年大雪下了一丈多深,袁安家门前被雪封住。洛阳令以为他已冻死,命人扫雪而入,却见他躺在床上睡觉。问他为什么不出去,他说:“大雪天大家都在挨饿,不该去求人。”②翛(xiāo)然:无拘无束的样子。1.作者把胡居士比作袁安,有什么用意?2.有人评价颈联“雪字不着,尽得风流”,请赏析其诗句的妙处。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孰视之(_______)客之美我者(_______)期年之后(_______)皆朝于齐(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文章以“三问”“三比”“三赏”“三变”巧妙构思,一方面赞美邹忌是善于婉劝的治国之才,另一方面表达齐威王虚心纳谏、赏罚分明的君王素养。B.本文以齐王纳谏和齐国大治为中心,可见齐威王知错就改,勇于革新,是贤明的君王。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D.“窥”字表现了邹忌不盲目自信、冷静理智、有自知之明的个性。4.文中的齐威王和链接材料中的宋昭公都面临着相同的政治环境,却有不同的结局,请说说原因。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选自《新序》11.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峨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2018年12月12日16点39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结束地月转移段飞行,按计划顺利完成近月制动,并成功进入环月椭圆轨道。2018年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进入了环月轨道。2018年12月30日8时5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预定的着陆准备轨道。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这是全人类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材料二:今天(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此次在月球上进行的生物科普试验选择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最新传回的图片显示,棉花的嫩芽长势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后,在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据了解,此次科普试验的生物物种筛选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由于载荷大小有限,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因此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同时,还要能够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后续,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芽还将继续生长,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材料三:1983年,《多伦多星报》邀请阿西莫夫回答了一个问题:2019年的世界会是怎样?……“我们会进入太空生活。”阿西莫夫如此声称。大体上他是对的:人类在太空中建造国际空间站已经有18年了。但对于未来社会的空间技术进展,阿西英夫有点太乐观了。他预言说,到了2019年,人类能够“大规模登月”进行采矿工作,建造工厂以利用宇宙中的特殊资源,并建设天文台,甚至太阳能发电站,并将能量通过微波传输回地球。阿西莫夫还认为,我们有望在月球上建造人类定居点。“到了2019年,人类第一个太空聚居地将出现在设计蓝图上,或许已经投入了实际的建设,”他写道,“它可以容纳成千上万的人,此后也会有更多这样的定居地被建造起来。在这些定居地里,人类可以建造各种各样的小社会,为人类文明创造更多的可能。”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确实计划在未来十年将更多宇航员送往月球,但对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长的时间。(注)艾萨克·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具盛名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中,以“基地系列”最为人称道,其他主要著作还有“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最后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合归一统,被誉为“科幻圣经”。1.材料一中出现了多个时间记录,试归纳其特点(至少两个)并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2.阅读材料二,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推测材料三中说“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长的时间”的原因。12.反复烧开的水能不能喝①高中化学认为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在实际生活当中,有人也常这样提醒,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呢?理由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②一种是说水多次烧开后,水中溶解的氧气都跑光了,喝缺氧的水对健康不利。一个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大约呼吸16-20次,吸入氧气量大约是4毫升,等于360毫克氧。常温常压下一升水的溶氧量大约是6~10毫克,也就是说,你呼吸一次吸入的氧气量已经超过了一升水中的氧气量了,水中那点氧气对人体来说微不足道,毫无价值。③另一种说法是,因煮沸过久,水垢会溶解到水中,水中钙、镁等重金属成分浓度会增加,形咸硬水。而实际烧水过程中,不仅不会溶解水垢,反而会增加水垢。而且,钙、镁并不属于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实际上它们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果能从水中吸收钙、镁,反而对人体有益。④第三条理由就是,水反复烧开后,水蒸发掉了,不挥发的有害物质留下了,这样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了,对人体就有害了。但是我们烧水时一般是盖着盖子的,而且烧开了就会熄火,所以蒸发掉的水很少,有害物质浓度并不会增加多少。而且,如果你把烧过的水全都喝下去的话,那么不管水烧了多少次、有害物质浓度如何,喝下去的有害物质的总量都是一样的。⑤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把水煮沸这么多次,只在一种情况下有可能发生:饮水机的加热一直开着,不过,饮水机用的桶装水是已经过纯化的,多次加热后产生的亚硝酸盐的量很有限。经过实验,加热181次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到3.53微克/升,超过了桶装水的卫生标准(2微克/升),但也超得不多,要引起中毒更差得远了。按亚硝酸盐计算,人要吃下大约O.2克才会出现中毒症状,这相当于喝下了几万升这种水。而且,饮水机的水是流动的,会不断地被取走饮用,亚硝酸盐的含量实际上不会像实验结果那么高的。⑥即使是中学教材中言之凿凿的生活常识我们也不应该轻信,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能遇到。把水多煮沸几次并不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危害。如果担心饮水机的几十次、上百次反复加热会产生过量的亚硝酸盐的话,那么也有简单的方法可以避免:不要让饮水机的加热持续开着,只在需要饮用时再打开,或者干脆直接饮用凉水(桶装水本来就可直接饮用),这样能节省能源,更环保。1.文中说明了一般认识中的水反复烧开不能喝的三种原因,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2.全文在说明中使用了什么顺序?结构特点是什么?3.第②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按亚硝酸盐计算,人要吃下大约O.2克才会出现中毒症状。5.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永恒之树章红他是个小男孩的时候,这棵树就巳经这么大、这么粗了。它大概有50米高,树冠像片巨大的绿色云彩,许多道劲的树根裸露在地面,像闪电一般朝四面八方辐射。苔藓在树下铺开了一张绿色的绒毯,沿树干攀援上升。它这么大,这么高,来到这个地区的旅人们总是把它当成路标。对于小男孩来说,这棵树则是他的玩伴,他每天都要带着他的大狗来到树下玩耍。有时候他爬上树,在桌面一般平坦的枝丫间坐上很久,眺望远方,感受风在树枝间的穿行,大狗安静地卧在树下等他。有时候他环绕树干奔跑,跃过一处又一处树根,它们像横躺在地面的巨龙的脊背。大狗跟在他身后,兴奋地玩着同样的游戏,把一股股热气喷吐在他耳边、颈后。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了…不知为什么大狗渐渐奔跑不动了。它变得衰弱,总是被树根绊倒。爸爸说大狗生病了,它一天天消瘦,像雪人一样融化,他为大狗不安。有一天早上,起床后他没能见到它。他四处寻找、呼唤着大狗的时候,妈妈拦住了他,将他温柔地圈在自己的胳膊中,“亲爱的,不要找了,它已经去了另外一个地方。”“那是哪里?”“它和大树在一起,那差不多就是天堂了,你觉得呢?”他同意。但他还是迷惑地问:“可是,它为什么要消失呢?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妈妈更温柔地抱紧他,“亲爱的,无论是一条狗还是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地待在这儿,我们不得不学会说再见。”他不太明白这些话,但是他听懂了大狗和大树在一起,真的,那差不多就是天堂了。他再也没养过另外一条大狗,幸亏他还有大树。又一些年头过去,他从一个小男孩变成了一位年轻人,拎着旅行箱从家里出发,去城市里上学,爸爸妈妈温柔地吻别了他。后来这一切都相当习以为常了:一次次离开,一次次返回,他也成了旅人,大树是回家的路标。家里等待他的永远是舒适的床铺、寒冬里噼啪作响的炉火、刚出炉的面包的香味……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两张亲人的面容。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离开与返回中,这两张亲人的面容在发生微妙的改变:多出的一些白发,新添的几根皱纹,往下陷落的皮肤与骨骼……而他,也成了一个中年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大树底下,又有了一个小男孩的身影了。他爬上爬下,围绕树干奔跑,或者安静地坐在树下。跟当年的他那么像,但绝对不是他,那是另一个崭新、独立的生命。有一年回庄园,他告别的人是父亲。他和母亲往父亲棺木上撒下最后一抔泥土,母亲已快被哀伤击倒,他不得不尽全力搀扶着蹒跚的妈妈。妈妈看着他,眼神里全是软弱,他知道这软弱的眼神是在提一个问题,那是童年的他曾经问过的:“为什么要消失呢?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那一瞬间他的心也跳动得非常非常软弱。妈妈去世的时候,雪白的头发与雪白的枕头融为一体,洁白的被单覆盖住她的身体,像一面洁白的雪坡。现在,他很老了,甚至到了他自己都快要离开的时候,他重新坐在大树下。真奇怪,从前的小男孩变成了这么老的一个老人。小男孩圆圆饱饱的脸蛋变成了老人瘦削凹陷的双颊,蓬勃茂密的头发变成了疏落的白发。他生命中亲爱的人,都一一离去。他不得不一次次说再见,以至自己也要对这个世界说再见的时候。只有大树依然存在,他感到了一种仅有的安慰。他仰望着伸入苍穹的绿叶,耳边回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那或许是大树底下又一个小男孩的提问,或许是从岁月深处泛出的回声,他想他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我亲爱的孩子,这是必需的,我们不可能永远待在这儿。但大树将在地球上留存下,并在人们死去之后继续存在。”(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对大树的描写,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大树的茂盛、生机勃勃。B.文章中的“他”因为亲人的离去,感受到生命逝去的无情,对大树有了新的理解。C.小男孩与大狗的和谐互动,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D.文章借物说理,赋予“树”丰富的含义,读来韵味深远,发人深思。2.文中的“大树”伴随着他的一生,他和“大树”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1)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妈妈拦住了他,将他温柔地圈在自己的胳膊中。(2)“妈妈看着他,眼神里全是软弱。”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有什么用意?请从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三、语言表述14.罗曼•罗兰有句这样的名言: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请结合你读过的名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四、写作15.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任选一个角度立意,完成作文。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2)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B【解析】

试题分析:A.拾级∕拾荒(shè/shí)、露面∕初露锋芒(lòu/lù)、疾风劲草∕殊功劲节(jìng/jìng);B.唠叨∕捞取(láo/lāo)、挨打∕尘埃落定(ái/āi)、销声匿迹∕不屑一顾(xiāo/xiè);C.投奔∕奔走(bèn/bēn)、应分∕应有尽有(yīng/yīng)、勇冠三军∕冠冕堂皇(guàn/guān);D.蹿红∕撺掇(cuān/cuān)、剽悍∕虚无缥缈(piāo/piāo)、徇私枉法∕瘦骨嶙峋(xùn/xún)。据此,答案为B。2、1.B2.C【解析】

1.B.推辞:拒绝;辞谢。应为“推卸”。2.C错误,“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客大度征服的”。句号应在后引号的里边。3、D【解析】

A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B成分残缺,在“检测”加上“力度”。C项动宾搭配不当,“描写”不能与“感悟”搭配,把“描写”改为“写”。4、B【解析】

试题分析:A.“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每个人都充分发挥才智、本领。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B.炙手可热:本语意指手摸上去感到热的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贬义词。褒贬误用,与语境不合,使用错误。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意思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D.功不可没:意思为某人功劳很大不能被埋没。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据此,答案为B。5、C【解析】

A.嘻闹——嬉闹。B.与日具增——与日俱增。D.味同嚼腊——味同嚼蜡。6、(1)单霁翔退休王旭东接掌故宫博物院(2)故宫开放区域增加;更多的文物将向公众展出;故宫通过网络等平台宣传形象效果显著;故宫文创经济贡献巨大。(3)示例:王院长,紫禁城新的六百年将由你开启!我们希望故宫能更快捷地走进我们紧张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现场参观与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感受故宫的魅力。【解析】

(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内容的精髓所在。好的标题,不仅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还能把其中的神采传达出来。因此,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但一般需具备两个要素:主体(人物或事物单位)、事件。结合“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敦煌研究院原院长王旭东。”概括得出:单霁翔退休王旭东接掌故宫博物院。(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卡片,注意关键字:开放区域、网络等平台宣传、故宫文创经济等。根据数字对比,具体写出即可。(3)称呼,联系现实生活,结合材料内容展望未来即可。7、悠然见南山;两水夹明镜;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示例:孟浩然江上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古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文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脉”“雁”都是易错字,考生要注意识记。点睛: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8、1.因为宴会上车夫拿祥子和虎妞开玩笑,并讥讽祥子攀上了虎妞却和普通车夫一起吃宴席,因此祥子差点和车夫打了起来。2.刘四爷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臭拉车的,更害怕祥子以女婿的身份继承他的产业,要祥子滚蛋。虎妞和父亲大闹了一场后,彻底决裂,和祥子搬出人和车厂,在毛家湾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子成了亲,祥子开始了地狱般的婚后生活。3.一方面,有个人的因素,即祥子想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屈辱的地位,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社会因素,即当时的社会黑暗腐败,使穷人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解析】1.考查名著阅读。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此题考查的是与《骆驼祥子》有关的文学常识。祥子祥子想与人打架是因为宴会上有人讥讽祥子攀上了虎妞却和普通车夫一起吃宴席。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具体是考查对《骆驼祥子》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后来,刘四爷由于一己私利棒打鸳鸯。虎妞和父亲大闹了一场后,与祥子搬出人和车厂。3.题干问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要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分析。黑暗的旧社会的逼迫、他人的影响也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客观原因。祥子最初的形象是很完美的。不仅外貌“一棵树,坚壮,沉默,而有生气”,就连拉车的姿势也漂亮。同时又有着淳朴善良,忠厚要强的农村农民的美德。按理说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能够稳与独立地生活,但客观上却失败了。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只是一个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成了奢望。他历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祥子思想上的局限、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则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他将自己的生命和车连在一起。一旦拉车的理想破灭,他便陷入颓废的迷惘和痛苦的堕落,而福子的死更是将他仅存的一丝希望摧毁,要强的祥子终于变成一个苟活于世的行尸走肉。二、阅读9、1.想象胡居士的自在闲适,表达作者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怀念。2.“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明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的清寂。【解析】1.题干问作者把胡居士比作袁安的用意。作者看到大雪而想起胡居士,并将胡居士比作袁安,,在表达了对胡居士的思念和关心外,还有表达对胡居士的仰慕之情。答此题一定要结合注释的内容。也就是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2.赏析诗句的妙处。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现给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传达出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地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王维吸取了前人写雪的艺术经验,同样运用不粘滞于物象而纯从感觉印象再着以淡墨的表现方法,绘出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10、1.同“熟”,仔细认为……美满一年朝见2.(1)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2)能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3.B4.齐威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因为他拥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拥有善于纳谏的宽广胸襟。宋昭公落得个“逃亡”的下场,是因为他一直被谄谀者包围,缺乏法家拂士的辅佐,听不到正直的谏言。【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此题要注意“美”在这里是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美”;“朝”是动词,意思是“朝见”。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蔽”“谤讥”“闻”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B项有误,全文以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为中心,表现了邹忌高超的讽谏艺术。4.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所以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一直被谄谀者包围着,他听不到谏言,故“出亡”。选自《战国策》作者:刘向年代:西汉参考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得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11、1.这些时间记录的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精确到分或2018年12月12日两个时间段之间的间隔最短。作者这样写可以让读者科学精确地了解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的全过程。2.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3.可能要是因为人类尚不能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缺乏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的能力。【解析】

1.材料一中从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峨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到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嫦峨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中间几个不同的时间,分别说明嫦峨四号探测器不同的位置和状态,按照时间顺序,科学精确地了解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的全过程,让人一目了然。2.拟写新闻标题。要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一般的格式为:“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可提取导语一句“嫦峨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峨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压缩整理即可。3.“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长的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月球有许多人类没有攻克的因素,如“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同时,还要能够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推测原因。12、1.⑴反复烧开,致使水中含氧量低;⑵反复烧开,水垢溶解形成硬水;⑶反复烧开,致使水蒸发,有害物质浓度增加。2.逻辑顺序;总分总。3.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说明了反复烧开的水中溶解的氧气量低,对人体无价值。4.“大约”表估计,起限制作用,说明亚硝酸盐致人中毒的一般含量,并不能说明达到这个量都一定会中毒,因为人体还存在个体的差异性。这个词使说明文语言更准确严密。5.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引出说明内容;引起下文的说明。【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结合关键句子回答。“一种是说水多次烧开后,水中溶解的氧气都跑光了,喝缺氧的水对健康不利”“另一种说法是,因煮沸过久,水垢会溶解到水中,水中钙、镁等重金属成分浓度会增加,形咸硬水”“第三条理由就是,水反复烧开后,水蒸发掉了,不挥发的有害物质留下了,这样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了,对人体就有害了”。据此整理答案即可。2.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明确每种说明顺序的标志,能够找出标志并分析说明顺序的具体形式和作用。时间顺序要求学生找出关于此标志的时间名词和副词;空间顺序要求学生找出方位词语,逻辑顺序要求学生找出段与段的内在联系。①段,提出问题“高中化学认为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在实际生活当中,有人也常这样提醒,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呢”;④⑤段,写反复烧开的水和饮水机的水都不会使人中毒;⑥段,总说“即使是中学教材中言之凿凿的生活常识我们也不应该轻信,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能遇到”。因此,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结构是总分总。3.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判断能力。划线句子运用了“16-20次”“4毫升”“360毫克”等数字,这很显然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时还把“你呼吸一次吸入的氧气量”和“一升水中的氧气量”作了对比,从而凸显出“水中那点氧气对人体来说微不足道,毫无价值”,因此又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形象或突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4.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特点的把握能力,往往考查一些限制性词语,如“大约”“一般”“通常情况下”“重要”等。答题时,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及作用,再说明用了该词所在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大约”表估计,起限制作用,句意是“亚硝酸盐致人中毒的一般含量”,但不表示达到这个量都一定会中毒。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5.本题考查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有: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的事理;引用传说、故事、诗歌或生活中的某种现象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总领全文等。第①段写生活中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通过具体的问题“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呢?”引出“反复烧开的水能不能喝”的内容,引起下文;问句的形式还能引发读者的思考。13、1.A2.小时候大树是他的玩伴;长大后大树是他回家的路标;年老的时候大树是他的安慰。3.(1)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安慰他的情形,表现了妈妈对他深切的爱。(2)“软弱”是缺乏力气,不坚强的意思,面对生命的衰老、逝去,母亲感到悲伤、无助,也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依赖。4.示例一:写出他对生命认识由困惑到悲伤再到坦然的变化过程,对生命的理解层层深入。示例二:这是文章的线索,串连起他不同阶段对生命的不同认识,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而且前后照应,结构严谨。示例三:反复,强调突出生命离去的无常,对生命流逝的感伤。示例四:设问,设下悬念,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层层铺垫,突出主题。(意思答对即可)5.一个人的生命终会有走到尽头的时候,但亲情和爱是永恒的,就像那棵大树一样留存下去。【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A.第一段“它大概有50米高,树冠像片巨大的绿色云彩,许多道劲的树根裸露在地面,像闪电一般朝四面八方辐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树冠”比作“绿色云彩”,把“树根”比作“闪电”。所以A项说法不正确。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阅读全文,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分析,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关内容逐步概括出来。文章以“大树”为线索,以时间为序,来先小男孩和“大树”的关系。小时候,大树是小男孩的玩伴;长大后,大树指引男孩回家的路;年老的时候,随着亲人们的离去,大树成为了他的安慰。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时首先考虑运用了描写,还是使用了修辞,或者词语运用准确。然后结合句子的含义内容进行赏析。(1)“拦”“圈”是动作描写,将妈妈安慰他时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表现了妈妈对他浓浓的爱。(2)先理解“软弱”的本义,再结合句子的意思来分析即可。“软弱”指身体衰弱无力气,不坚强。母亲面对丈夫的离世,感到无限的悲伤、无助,流露出母亲对儿子强烈地依赖。点睛: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