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行业智能预约挂号系统优化方案TOC\o"1-2"\h\u10365第一章:绪论 2240261.1研究背景 3322161.2研究目的和意义 337201.3研究内容和方法 314254第二章:智能预约挂号系统现状分析 4253612.1我国医疗行业预约挂号现状 47882.2智能预约挂号系统存在的问题 4144502.3智能预约挂号系统的优化需求 59305第三章:用户需求分析 561613.1用户需求分类 5174823.2用户需求满意度调查 5246853.3用户需求优化策略 617614第四章:系统架构优化 6234884.1系统模块划分 6162194.2系统流程优化 7320424.3系统功能提升 79226第五章:挂号算法优化 7327535.1挂号算法概述 7262005.2现有挂号算法分析 8168355.3挂号算法优化策略 819664第六章:智能推荐系统优化 9143806.1智能推荐系统概述 9254026.2现有推荐算法分析 988626.2.1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 9191966.2.2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9260346.2.3深度学习推荐算法 9173636.3推荐算法优化策略 985976.3.1混合推荐算法 9222916.3.2用户行为序列分析 10257886.3.3考虑用户属性和上下文信息 1087086.3.4实时数据挖掘 1095556.3.5模型评估与优化 1024606第七章:数据挖掘与分析 10161327.1数据挖掘技术概述 1072177.2数据挖掘在预约挂号中的应用 10245777.2.1关联规则挖掘 10265537.2.2聚类分析 11265027.2.3分类预测 11127867.2.4时序分析 1123397.3数据挖掘与分析优化策略 11257037.3.1数据预处理 11254807.3.2数据挖掘算法优化 12227957.3.3分析结果可视化 1228348第八章: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 1277208.1系统安全概述 1212408.2系统安全措施 12242238.2.1网络安全 1286338.2.2数据安全 12146708.2.3系统可用性 1364858.2.4信息完整性 13267848.3隐私保护策略 13167808.3.1用户隐私保护 13254848.3.2医疗数据隐私保护 13132328.3.3隐私保护法律法规遵守 1311146第九章:系统运维与维护 13110329.1系统运维策略 13223529.1.1运维目标 13290449.1.2运维团队 14103219.1.3运维流程 1437899.2系统维护策略 14105789.2.1软件维护 14251569.2.2硬件维护 1416879.2.3网络维护 14128209.3系统持续优化 1552299.3.1技术优化 15297969.3.2业务优化 15243559.3.3用户体验优化 1524557第十章:实施与评估 151425510.1实施步骤 15268410.1.1项目启动与准备 15270310.1.2系统部署与培训 151967010.1.3系统上线与试运行 153140410.1.4完善与优化 15783210.2评估指标体系 161849610.2.1评价指标选取 162916810.2.2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16309510.3评估方法与结果分析 16574610.3.1数据收集 162089210.3.2数据处理与分析 16905310.3.3结果分析 161192310.3.4持续改进 16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智能预约挂号系统已成为我国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度重视医疗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积极推进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在此背景下,智能预约挂号系统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现有的智能预约挂号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挂号流程繁琐、预约成功率低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1.2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针对现有医疗行业智能预约挂号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优化方案,以实现以下目标:(1)简化挂号流程,提高患者预约成功率;(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3)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就医体验。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高医疗行业智能预约挂号系统的应用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2)有助于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行业转型升级;(3)为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1.3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分析现有医疗行业智能预约挂号系统存在的问题,梳理患者挂号过程中的痛点;(2)结合实际需求,提出针对现有问题的优化方案,包括挂号流程优化、预约成功率提升、资源配置优化等方面;(3)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应用,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估,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医疗行业智能预约挂号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实地调研:对部分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现有智能预约挂号系统的运行状况;(3)模拟实验:根据优化方案,设计模拟实验,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评估优化方案的优缺点。第二章:智能预约挂号系统现状分析2.1我国医疗行业预约挂号现状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医疗行业预约挂号服务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目前预约挂号已成为许多医疗机构提供的一项基本服务,患者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预约挂号。以下是我国医疗行业预约挂号现状的几个方面:(1)预约挂号渠道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现场挂号,患者还可以通过电话、电脑、手机APP等多种渠道进行预约挂号。(2)预约挂号服务范围广泛:从大型三甲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预约挂号服务已覆盖全国各地。(3)预约挂号时间灵活: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预约挂号。(4)预约挂号平台功能丰富:除了预约挂号,一些预约挂号平台还提供在线咨询、候诊提醒、报告查询等增值服务。2.2智能预约挂号系统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医疗行业预约挂号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智能预约挂号系统仍存在以下问题:(1)挂号资源分配不均:部分热门科室的号源紧张,患者难以预约到专家号;而部分科室的号源过剩,导致资源浪费。(2)预约挂号流程繁琐:患者在预约挂号过程中,需要填写大量个人信息,操作流程复杂,用户体验不佳。(3)挂号平台信息不对称:部分预约挂号平台的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患者无法准确了解号源情况。(4)预约挂号系统稳定性不足:在高峰期,预约挂号系统容易出现拥堵,影响患者使用。2.3智能预约挂号系统的优化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智能预约挂号系统需要进行以下优化:(1)优化挂号资源分配:通过数据分析,合理调整挂号资源,保证患者能够公平地获取号源。(2)简化挂号流程:优化挂号界面,减少患者填写的信息,提高挂号效率。(3)提高信息对称性:加强挂号平台的信息更新,保证患者能够实时了解号源情况。(4)提升系统稳定性:优化系统架构,提高系统承载能力,保证在高峰期也能正常运行。(5)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挂号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挂号服务。第三章:用户需求分析3.1用户需求分类在医疗行业智能预约挂号系统优化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用户需求分类:(1)基本需求:包括预约挂号、查询就诊信息、取消预约、挂号费用支付等。(2)个性化需求:包括预约时间选择、预约科室选择、预约医生选择、就诊提醒等。(3)增值服务需求:包括在线咨询、病情追踪、处方查询、健康资讯等。(4)用户体验需求:包括系统易用性、响应速度、界面美观、信息安全性等。3.2用户需求满意度调查为了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满意度,我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1)问卷调查:通过在线问卷,收集用户在使用智能预约挂号系统过程中的满意度,包括挂号成功率、预约等待时间、就诊体验等。(2)访谈调查:选取部分用户进行一对一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在使用系统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3)数据分析:收集系统运行数据,分析用户使用频率、预约成功率、就诊满意度等指标。(4)用户反馈:关注用户在社交媒体、论坛等渠道的反馈,了解他们对系统的评价和建议。3.3用户需求优化策略针对用户需求分类和满意度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优化基本需求:提高挂号成功率:优化挂号算法,保证用户能够成功预约到合适的号源。缩短预约等待时间:通过智能匹配,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提高就诊效率。提供多种支付方式:支持多种支付手段,方便用户支付挂号费用。(2)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多预约选项:增加预约时间、科室、医生等选项,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设置就诊提醒: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醒用户就诊时间、地点等信息。(3)丰富增值服务:开设在线咨询:提供专业医生在线咨询服务,解答用户疑问。提供病情追踪:帮助用户记录病情变化,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建议。优化健康资讯:提供丰富、准确的健康资讯,满足用户对健康知识的需求。(4)提升用户体验:改进系统界面:优化界面设计,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提高响应速度:优化系统功能,保证快速响应用户操作。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障用户隐私,提高系统安全性。第四章:系统架构优化4.1系统模块划分为提高医疗行业智能预约挂号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用户体验,本文对系统模块进行了合理划分,具体如下:(1)用户模块:负责用户注册、登录、个人信息管理等功能,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2)预约模块:提供预约挂号、预约查询、预约取消等功能,实现患者与医生的在线预约。(3)医生模块:管理医生信息,包括医生简介、出诊时间、挂号费用等,便于患者选择合适的医生。(4)科室模块:展示各科室信息,包括科室名称、科室主任、医生团队等,方便患者了解科室情况。(5)排班模块:负责医生排班表的与管理,保证医生资源的合理分配。(6)支付模块:实现患者在线支付挂号费,提供多种支付方式,如等。(7)消息模块:用于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在线沟通,提高沟通效率。(8)统计模块: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4.2系统流程优化针对现有医疗行业智能预约挂号系统的流程,本文提出以下优化方案:(1)用户注册与登录:优化用户注册与登录流程,减少用户操作步骤,提高用户体验。(2)预约挂号:增加预约成功提示,并提供预约成功后的短信通知功能。(3)预约查询与取消:优化预约查询与取消流程,提高患者操作便捷性。(4)医生排班:实现自动排班功能,减轻管理员工作负担。(5)支付流程:优化支付流程,保证支付安全与便捷。(6)消息沟通:增加消息沟通模块,方便患者与医生实时沟通。4.3系统功能提升为提高医疗行业智能预约挂号系统的功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优化:(1)服务器功能:选用高功能服务器,提高系统并发处理能力。(2)数据库优化:对数据库进行分库分表,提高查询与写入速度。(3)缓存机制:引入缓存机制,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提高系统响应速度。(4)代码优化:对系统代码进行重构,消除功能瓶颈。(5)负载均衡: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提高系统稳定性。(6)安全性:加强系统安全防护,防止恶意攻击与数据泄露。第五章:挂号算法优化5.1挂号算法概述挂号算法是医疗行业智能预约挂号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根据患者的需求、医生的排班信息以及医院的资源配置,合理地为患者分配就诊时间。挂号算法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就诊体验和医疗资源的利用率。5.2现有挂号算法分析目前常见的挂号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先到先得算法:根据患者提交挂号申请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先提交的患者优先获得就诊时间。该算法简单易实现,但可能导致部分热门科室的号源紧张,而冷门科室的号源闲置。(2)科室优先级算法:根据科室的繁忙程度设定优先级,优先分配繁忙科室的号源。该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号源紧张问题,但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因等待时间过长而放弃就诊。(3)预约时间优化算法:在保证患者就诊顺序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预约时间,使患者就诊时间更加合理。该算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但算法复杂度较高。5.3挂号算法优化策略针对现有挂号算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引入多因素综合评价体系:在挂号算法中,综合考虑患者需求、医生排班、科室繁忙程度等因素,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该体系,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号源分配的合理性,从而提高挂号算法的准确性。(2)采用动态调整策略:根据实时数据,动态调整挂号算法的参数,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资源状况。例如,可以根据科室的就诊人数、医生的工作负荷等因素,调整挂号优先级和预约时间。(3)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对挂号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患者就诊规律和医生排班规律。基于这些规律,优化挂号算法,提高号源分配的合理性和效率。(4)加强患者引导: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就诊时间,减少挂号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同时通过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5)完善挂号系统功能:在挂号系统中,增加挂号查询、预约取消、改签等功能,方便患者进行挂号操作。还可以引入智能推荐功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推荐合适的就诊时间和医生。第六章:智能推荐系统优化6.1智能推荐系统概述智能推荐系统作为医疗行业智能预约挂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挂号服务。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挂号记录、就诊偏好以及实时数据,智能推荐系统可以为用户推荐合适的科室、医生以及预约时间,从而提高挂号效率和用户满意度。6.2现有推荐算法分析6.2.1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现有推荐算法中,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主要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挂号记录,提取出用户偏好,然后根据这些偏好为用户推荐相似的科室和医生。该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易于实现。但缺点是只能根据历史数据推荐,对实时数据考虑不足,可能导致推荐结果不够准确。6.2.2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主要利用用户之间的相似度进行推荐。该算法可以分为用户基协同过滤和物品基协同过滤两种。用户基协同过滤通过分析用户之间的相似度,为用户推荐相似用户喜欢的科室和医生;物品基协同过滤则通过分析科室和医生之间的相似度,为用户推荐相似科室和医生。该算法的优点是考虑了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推荐结果相对准确。但缺点是对冷启动问题处理能力较弱,且计算复杂度较高。6.2.3深度学习推荐算法深度学习推荐算法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用户和物品进行表示,进而计算用户和物品之间的相似度,实现推荐。该算法具有强大的表示能力,能够捕捉到用户和物品的复杂关系。但缺点是训练过程计算复杂,对硬件要求较高。6.3推荐算法优化策略6.3.1混合推荐算法为提高推荐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可以采用混合推荐算法。混合推荐算法结合了多种推荐算法的优点,通过对不同算法的推荐结果进行融合,提高推荐效果。例如,可以将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与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进行融合,充分利用用户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6.3.2用户行为序列分析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序列,可以挖掘出用户在挂号过程中的潜在需求。利用循环神经网络(RNN)等序列模型对用户行为序列进行建模,可以更好地捕捉用户动态偏好,从而提高推荐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6.3.3考虑用户属性和上下文信息在推荐过程中,考虑用户的属性(如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和上下文信息(如就诊时间、地点等),可以进一步提高推荐系统的个性化程度。通过将这些信息与用户历史数据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用户的需求,实现精准推荐。6.3.4实时数据挖掘实时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推荐系统及时捕捉到用户的实时需求。通过分析用户在挂号过程中的实时行为,如浏览科室、医生信息、预约时间等,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推荐建议。还可以利用实时数据对推荐模型进行在线更新,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6.3.5模型评估与优化对推荐系统进行持续的模型评估和优化是提高推荐效果的关键。通过采用交叉验证、A/B测试等方法,评估不同推荐算法的功能,找出最佳模型参数。同时可以根据用户反馈和业务需求,不断优化推荐算法,提高推荐系统的准确性和满意度。第七章:数据挖掘与分析7.1数据挖掘技术概述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它涉及到统计学、机器学习、数据库管理等多个领域。数据挖掘技术主要包括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分类预测、时序分析等。在医疗行业中,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发觉潜在的医疗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等。7.2数据挖掘在预约挂号中的应用7.2.1关联规则挖掘关联规则挖掘是寻找数据集中各项之间潜在关系的分析方法。在预约挂号系统中,关联规则挖掘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患者就诊记录,发觉就诊科室、疾病类型、药物使用等方面的关联性,为医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诊断建议。(2)分析患者预约挂号时间、就诊时间、就诊科室等信息,优化挂号窗口设置,提高挂号效率。7.2.2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将数据集划分为若干个类别,使得同类别中的数据对象相似度较高,不同类别中的数据对象相似度较低。在预约挂号系统中,聚类分析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对患者进行分群,发觉不同群体的特征,为医疗机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策略。(2)分析患者就诊时间、就诊科室等数据的聚类特征,优化医疗资源分配。7.2.3分类预测分类预测是通过已知的样本数据,建立分类模型,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在预约挂号系统中,分类预测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预测患者就诊科室,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挂号建议。(2)预测患者就诊时间,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就诊效率。7.2.4时序分析时序分析是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在预约挂号系统中,时序分析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患者就诊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医疗机构提供就诊高峰期的预测,合理调整医疗资源。(2)分析患者就诊科室的变化趋势,发觉潜在的医疗需求,为医疗机构提供发展方向。7.3数据挖掘与分析优化策略7.3.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转换等。优化策略如下:(1)建立数据清洗规则,保证数据质量。(2)整合多个数据源,提高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全面性。(3)转换数据格式,便于后续分析。7.3.2数据挖掘算法优化针对预约挂号系统的特点,优化数据挖掘算法,提高分析效果。优化策略如下:(1)选择合适的算法,提高挖掘效率。(2)调整算法参数,优化挖掘结果。(3)结合医疗行业特点,开发适用于预约挂号系统的专用算法。7.3.3分析结果可视化将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医疗机构和管理者理解和使用。优化策略如下:(1)设计直观、易读的图表,展示数据挖掘结果。(2)结合业务场景,提供有针对性的可视化分析报告。(3)不断更新和优化可视化工具,提高用户体验。第八章: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8.1系统安全概述在医疗行业智能预约挂号系统的构建与运行过程中,系统安全是保障医疗服务正常开展的关键因素。系统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可用性、信息完整性等方面。本章节旨在阐述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证系统在面临各类安全威胁时,能够保持稳定运行,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8.2系统安全措施8.2.1网络安全(1)防火墙:在系统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对内外部网络进行隔离,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2)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识别并报警异常行为,保障系统安全。(3)安全审计:对系统操作进行记录,便于追踪和审计。8.2.2数据安全(1)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2)数据备份: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3)数据恢复:在数据发生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保证系统正常运行。8.2.3系统可用性(1)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技术,保证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2)故障切换: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至备用系统,保证服务不中断。(3)冗余设计:关键组件采用冗余设计,提高系统可用性。8.2.4信息完整性(1)数据校验:对数据进行校验,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未被篡改。(2)数字签名:对重要数据进行数字签名,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8.3隐私保护策略8.3.1用户隐私保护(1)用户信息加密:对用户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泄露。(2)用户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限制对敏感信息的访问。(3)用户信息审计:对用户信息操作进行记录,便于追踪和审计。8.3.2医疗数据隐私保护(1)数据脱敏:对医疗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避免敏感信息泄露。(2)数据访问控制:对医疗数据的访问进行严格限制,仅允许授权人员访问。(3)数据安全传输:采用加密技术,保证医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8.3.3隐私保护法律法规遵守(1)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权益。(2)建立健全隐私保护制度,对隐私保护工作进行规范。(3)加强隐私保护培训,提高员工隐私保护意识。第九章:系统运维与维护9.1系统运维策略9.1.1运维目标本系统的运维策略旨在保证医疗行业智能预约挂号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系统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系统故障率,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9.1.2运维团队建立专业的运维团队,负责系统的日常监控、故障处理、功能优化等工作。团队成员需具备丰富的运维经验,熟悉各类操作系统、网络设备、数据库和中间件。9.1.3运维流程(1)实时监控: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功能指标、资源利用率等,保证系统稳定运行。(2)故障处理:对发生的故障进行及时处理,分析故障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防止故障再次发生。(3)功能优化: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定期进行功能优化,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并发处理能力。(4)备份与恢复: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安全。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可快速恢复数据。9.2系统维护策略9.2.1软件维护(1)版本控制:采用版本控制系统,对软件代码进行管理,保证代码的可维护性。(2)代码审查:定期进行代码审查,发觉潜在问题,及时修复。(3)依赖库管理:对系统依赖的第三方库进行管理,保证其安全性和兼容性。9.2.2硬件维护(1)设备检测: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故障预警:建立故障预警机制,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糖果浇注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空气吹尘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硫氢酸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石膏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皮套眼镜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登山运动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详解
- 消费金融不良资产处理流程分析
- 2025年中秋国庆假期零售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方案范文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计划
- 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评价表
- 采购职员离职工作交接详单
- 2024肺栓塞指南解读2024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选择题专项复习练习(100题后附答案)
- 北海旅游饮食攻略
- 安徽-建标〔2017〕191号附件-2018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
- 少数民族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图文课件
- 14S501-2 双层井盖图集
- 体检中心组织架构
- JGT491-2016 建筑用网格式金属电缆桥架
- 地铁站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