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表格式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表格式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表格式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表格式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表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3

教学设计.........................................................................3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4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4

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8

aa>aaaa<B(<aiiaiiai(aeiaaiiaaaaaaaaa<<iaaa>iaiaaBaaaiaaaaaaiaaaiaai<aaaaiaa>>aiaaaiaa>aaBaaBa<aaaatiaaaaaaaaaaaaaaa>aa>(aaaaaiiaiiaaiaaaaaiaa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11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13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6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9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22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3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6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29

教学设计.........................................................................29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30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33

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33

第2课时气温的分布................................................................37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39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42

第1课时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42

第2课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46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49

教学设计............................................................................49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50

第1课时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分布...................................................50

第2课时人口问题与不同的人种.......................................................53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56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59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62

教学设计............................................................................62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教学设计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地形匿的判读四个部分,其中地球

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属于自然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地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判读是学

生必须掌握的地理技能。

"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教材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入手,并通过研究地球的模型一地球仪,详细介绍

了相关地理知识,主要包括地球仪中各部分的名称、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如何运用经纬网确定一个

地点的地理位置等。

〃地球的运动"一节,教材中通过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增加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通过空间

图示明确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周期、方向以及产生的主要地理现象。

”地图的阅读”一节,教材主要讲解了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通过"台湾岛地图”

的实例,明确比例尺的计算方法、确定方向的三种方法,以及图例的含义;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如何看地图

和绘制地图。该节的另一内容是在生活中选择适用的地图,体现了"学习终身有用地理"的理念,通过

实例教会学生如何根据实际选择合适地图的方法以及注意的主要问题。

"地形图的判读"该节内容共设计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三个课题。分别

讲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通过实物图示和分解图示阐明了等高线地形图中各地形部位的名称、陡

坡缓坡的确定等相关知识."分层设色地形图"在这一板块中,通过图示重点讲解了五种陆地地形的

主要特征以及地势的起伏特点。"地形剖面图”这一内容,教材设计了绘制地图的活动题,在绘图活动

中使学生明确了地形剖面图的特征及其绘制步骤,突出强化学生的绘图技能。

1.了解地球是T*不规则的球体,用相关的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描

述地球的大小。

2.了解地球仪上经纬线以及经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的位置。

3.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的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整4.理解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四季更替、五带划分与地球公转的关系e

体5,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6.掌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大小运用比例尺计算相关的距离。

学7,掌握地图上判定方向的三种方法记住地图上常用图例6

目8-根据需要能选择适用的地图,并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标9.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

10,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判读各个地形部位的名称根据等高线的稀疏情况正确判断坡度

的陡缓;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计算等高距、相对高度、实地距离等。

1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正确判读陆地五种地形的名称及其特征。

12.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相关特征,并能正确地绘制地形剖面图。

教学内教学形课时

在窗十

容式安排

1.地球1了.解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用相关的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

小组合2课

和地球长和表面积描述蜗的大小.

作时

仪2.了解地球仪上经纬线以及经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的位置.

L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蝴公转的特征及产生的地理峻.

2.地球自主探2课

学2,理解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四季更替、五带划分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的运动究合作时

形3.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式1.掌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第比较比例尺大小,运用比例尺计算相关的距离.

3.地图自主探1课

安2,掌握地图上判定方向的三种方法,记住地图上常用图例。

的阅读究合作时

排3.根据需要能选择适用的地图,并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1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

2.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判读各个地形部位的名称:根据等高线的稀疏情况

4.地形

自主探1课正确判断坡度的陡缓: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计算等高距、相对高度、实地距离等.并能

图的判

究合作时正确地判定方向e(重点)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正确判读陆地五种地形的名称及其特征.

4.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相关特征.并能正确地绘制地形剖面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四、课程标准

标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五、重占难占

重点汨嬴的“形状和大小。

难点:地球仪的空间立体定位。

课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那么,学习

导地理从哪儿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自(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启主完成)

主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1.古代人眼中的地球是怎样的?

习答案:天圆地方。

2.人们根据什么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

3.什么事件第一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4.什么事件第一次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槐,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蝌是

球体6

5.请你用赤道周长、平均半径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答案: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6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同学们请看课本P4,观察地球仪,独立完成以下各题:

1.什么是地球仪?

答案: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一地球仪。

2.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助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探究活动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读图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专”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答案:古代的人们油于活动范围狭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凭直觉和臆想来猜测地球的形状。

2.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

答案不能因为这是人们的猜测和推理

3,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

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

答案: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过去人们的猜测和推理地球确实是

一个球体。

教合【精讲点拨】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一开始人们的直

学作觉感知(点击“天圆地方)到后来的猜测推理(点击"太阳和月亮)再到用事实论证(点击“麦哲伦船

过探队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明(点击“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认识过程中(点击箭头依次连

程究接以上四图),你感悟到些什么呢(点击讨论问题)?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结论】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应该学习前人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实

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

变和发展。

过渡: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

述地球的大小呢?

4.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并用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

的大小。

答案: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过渡: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

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均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

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教师出示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个学习

小组发一个地球仪,配合学生学习)

探究活动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小组合作描绘地球仪简图。

2.讨论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地球仪的特点。

【精讲点拨】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①地球仪是地球缩小了的模型:②地球仪上的能使

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③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

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谍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

堂对它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还认识了“地球仪"这样一位"新朋友",

总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学习地理。

结根据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复述本节知识要点,并概括为“一球三数""f二极"0

(人助物场状帆桃熄天念5为球体实力球7证为球体

'早_637,林

学地球(

过板大小最大同长一的4万千条

(表度垂的51亿早方千余

程书

地箱一也嵬自黄宅(假建)

地球仪,无也一~姓处祀殿与也球袤置文点

龙9―也处方号与初糙/交点

1.人类认识地球的先后过程排序最正确的是()

①天圆地方②地球卫星照片③根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地球是球体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

A.@(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④①®®

2.麦电拊船队的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

A,天。眦方.地球是个球体

C.而翡长约4万千米D.地球的大小

3.菽讹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的是下图中的(A)

测:

A.aDC.cD.d

4.经过测算,蝌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6371千米

C.6378千米D.6336千米

5,谜语‘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载着河山飞快跑。"的谜底是

(D)

A.地球」电球卫星照片

C.地图C).地球仪

示例:该节内容要求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力,并提取生活经验以验证科学结论;而学生初次

接触地理专业知识内容,空间想象不够,且学习态度分异,学习程度不一,分层教学提上日程。要指

教学反

导学生利用地球仪,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确定某些地理事物位置、方向、范围等训练活动,比如采取

分小组的方式,让各小组自己安排训练项目,或者相互提问,也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加强对地球仪

作用的了解,有趣味的训练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帮助。

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2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和半球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球仪,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1胖球。

2.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养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四、课程标准

学1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

目度的特点。

2,熟知经与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五、重点难点

重占,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2东.西半球、南;I胖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难点:

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同学们,生活离不开螃。比如我们要了解某个国家的首都在哪里?某两个风景区的位置是

新课

什么关系?某个地区的范围有多大?如何才能从地球仪或地图上查找表述这些地理信息呢?这就

导入

离不开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决这些'可题了。

一、纬线和纬度

多媒体展示(课本P6图1.6"纬线和纬度"和图1.7"基多赤道纪念碑")结合教材图文材料,独

立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纬线?纬线是圆还是半圆?

答案: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纬线的形状是圆6

2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最长的纬线是哪一条?

答案:不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教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学答案:东西方向,

过4.0。纬线是哪一条?北纬和南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程答案:赤道是0°纬线J噂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5.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答案力纬线(赤道)。

二、经线和经度

多媒体展示(课本P7图1.9"经线和经度”,课本P8图1.10"格林尼治0。经线")读图思考,并

结告观察地球仪启学完成下列问题:

什么叫经线?

答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

2.经线的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答案:经线是一个半圆,长度都相等才旨示南北方向。

3.0。经线又称什么线?东经和西经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答案;0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s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答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自三、利用经纬网定位

主学生翻开课本P9,阅读课文和观察图1.12“经纬网",说一说经纬网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学答案:在地球仪上,经姗纬线相互交纨形成经纬网6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酬表面任一地点的位

习置。

探究活动一纬线和纬度

读课本P6・7图文内容,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下列问题:

1.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它们?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纬线?

答案:纬度相同的纬线有2条月北纬和南纬进行区分。0°纬线不用做标注。

2.请按图说出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并根据自己学校所在地的纬度,说出它大致

位于哪个纬度带。(也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

T)

答案:具体如图所示:

90,N

低、中、H境的划分

过渡:通过研讨大冢已经掌握纬线和纬度的知识,但要确定地面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

征,还需要学习经线和经度的知识6

探究活动二经线和经度

读课本P7~8图文内容,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下列问题:

1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

答案: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向西各分180。,分别用东经和西经表示东经向东增大,西经向西增

大。

2在地球仪上找出2(TW和160T以及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比较哪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

少?(提示学生组成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即是180。)

答案:2(T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

【精讲点拨】经纬度的划分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180020°10°10°20°180°

■i——r...............H

卜........1——I-本

(E©初保的

盒向西食大午愈向东愈大

线

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相互问答交流,在学生对图理解的基础上,为便于学生记住其变化规律,

可以概括为"北大W彝,南大南纬,东大东经,西大西经"。

过渡: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纵横交错,交织成网,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经纬

教探

学究

定位游戏: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定位游戏,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在游戏中练习利用经纬网定

位。

1.游戏的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的座位在黑板上画出经纬网图(如图),使学生明确每一排是哪一条

纬线,每一行是哪一条经线,先让学生对照经纬网图确定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观察其他同学的位

置。

2.游戏的方法。"定位站人”,如在图上定出A点,那么,第三排、第三行的同学就站起来说出自

己的位置(2(TN,1(TE)。"站人定位",如在第6排、第5行的同学说出自己的位置

o

(10Sf10°W).那么,让其上来描出点。

3.游戏的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说位置比赛、描位置比赛、说描结合、自说他(她)描接

力赛等多种形式的游戏练习。还可以让说错或描错的同学表演一个节目活跃课堂气氛。

课本节主要学习了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构成,我们先学习了纬线和纬

堂度、经线和经度的特征及划分,还有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为学习经纬网定位打下了基础,最后

小把经纬线综合在一起,结合活动学习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地理位置,其中利用

结经纬网定位是难点内容,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是本节的基础和重点内容。

’纬线的含义

纬度的妨方法

板纬线和纬度,和互作

南北半球的划分中经纬网而确定位置

、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

’经线的含义-------------

经线和经度,经度的表示方法

东西半球的时价

1.有关经编口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经线相等,所有纬线相等

C,赤道是经线,本初子午线是纬线D.纬线是半圆,经线是圆

2.0。经线又称为()

当A.赤道.本初子午线

堂C南」伴球分界线D.东西半球分界线

检3.下列纬线最接近赤道的是(D)

测A.70°N.40°SC.80°SD.10cN

4.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赤道.20°W经线和160m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C,2(TE经线和16CTW经线组成的经线圈D,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5.下列四个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彳除度”三个条件的是()

A.10°S,30°W.25°N,10°WC.50°N,170°ED.20oS,30°E

教学反

第二节胆求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

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e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建立地球球体的空间概念和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意识。

四、课程标准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择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

间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五、重点难点

重点: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难点: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更替。

教新现在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一颗行星,它和另外七颗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G人

学课类就住在太阳系中。但是真正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过导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天地观的发展。(略)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

程入

(演示并提问,教师转动地球仪)

1.地球怎样自转?

答案:围绕地轴旋转。

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极点是什么?

答案: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U淑点。

3启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

答案:三,约24小时(每小时转15°).

4.地球自转产生了什么现象?

答案;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探究活动地球的自转

(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照射地球仪)

1.昼夜更替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

合昼;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作2.怎样区分晨线和昏线?

探答案: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

究3.在一块泡沫塑料上垂直插入一支铅笔,或木板上垂直钉一个钉子,放在阳光下,使铅笔的影子正好

投在泡沫上,用直尺量出铅笔的影长。

利用这个装置,观察记录在一天中不同日寸间铅笔的影长,说明影长的变化规律。

时间旱屋正午晚上

影长(厘米)

课本节我们认识了地球的一种运动形式——自转,首先结合生活中太阳的东升西落了解地球

堂自转的方向,然后认识了地球刍转过程中产生的昼夜更替及时间差异现象,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

小一方面锻炼了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进行了科学的探索,使我们了解科学探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结有时还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

书方向洎过向东

地球的自转

设(豹小时)

教fflBTE24

学产金的北皿1口会更曾、纪《:今异④

过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D)

A.365天.30天C.三个月D.24小时

2.地球的自转产生了(C)

A.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C.昼夜更替D.昼夜现象

3.地球自转时(C)

A,以一年为周期.地轴0勺倾斜方向随季节而变化

C总是自西向东转D.西边总是比东边早见到太阳

4.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

A.是个球体.不透明且有目转运动

C.沿自东向西的方向运动D.本身不发光

5.发表《天体运行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C)

A.雷伦布・麦哲伦C留白尼D.布鲁诺

教学反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6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

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教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龟度重新认识的意识。

目四、课程标准

标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驿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

量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3,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五、重点难点

重点:蝌公转的特征及过程。

难点:二分二至的含义,地球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新

学课教师提问复习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后承转;我们已知道了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那么,

过导地悚公转会产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

程入

阅读教材第13、14页,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答案: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2.则公转有什么特征?

答案: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教目

学主

过学

程习

3.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补画您由、赤道、运动方向、太阳直射光线的位置、日期。

答案:略

4.读教/晚图1.19"地球上的五带",分析五带的特征。

答案: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分明。

探究活动地球的公转

1,地,在围绕太阳公转时,总是倾斜着身子,而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教师出示地球仪说

明)。假如厕是直立着身子(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90。)围绕太阳公转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呢?

⑴打比方,把讲桌比作公转轨道面讲桌中心放T自制的有支架的四个水平方向带有光线箭头的

太阳(支架的高低要使光线箭头指向演示用的地球仪赤道为准),并把地球仪上的赤道、南回归

线、北回归线用红纸条明显地玩出来。

⑵投影展示,演示比较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性演

项目模拟性演示

地球绕日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一年一年

地球绕日公转时的姿势散倾斜

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有无

无高低不同

变化

某地一年内每天昼夜长短有无

无长短不同

变化

某地一年内各月获得热量有无

无多少不同

差别

太阳始终太阳有时直射赤道,有时直射南回归线或北回

原因分析

直射赤道归线

合⑶教师用地球仪在讲桌上分别进行以上两项演示(可以用电脑动画演示),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边

作观察、边思考、边讨论、边记录表中内容。

探⑷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的观察、讨论的情况后,教师指出:同学们,通过以上对比演示,使我们知道

究了假如地球是直立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一年内我们的日常生活可就单调乏味了。正是由于地球

在绕日公转时地轴倾斜,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的转动特点,才使我们在一年内有了现在这样冬

去春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过渡:那么,一年内冬去春来的季节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以北半球为例,进行演示分析。

2.一年之中,当地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节较短?白昼时间的长短与获

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不一样长,夏季较长,冬季较短,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热量就越多,反之越少。

/\秋分(9月23日前后)

------------X——,—赤道

春分0月2IH前后、吩(3月21瞰局

.........M

冬至。2月22H前后)

【精讲点拨】图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也就是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最北可以到达北纬23.5°,最

南可以到达南纬23.5°。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过渡:由于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的阳光照射情况不同,冷热有

差异,因此,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3.为什么北回归线以北的房屋门窗大多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房屋门窗大多朝北呢?

答案;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光从南面射过来;南回归线以

南,太阳光从北面射过来6门窗朝向主要从采光的角度考虑6

教课本节我们继续认识了地球的另9b-种运动形式一公转。首先根据生活经验了解了公转的

学堂方向、周期等特征。然后借助多媒体和活动系统学习了地球公转的过程及产生的现象,其中四季

过总的变化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要结合多媒体动画理解地球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太阳直射

程结点的移动规律。

运硝气

板万向洎E氏东

书度弱;T

地球的公转

设挣点

计瓜季文化

声堂的定理表象

五曹纷*伤

1.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①四季的变化②昼夜的交替③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④昼夜长短的变化⑤正午太阳高

度的变化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⑦五带的形成

A.①②③⑥.③④©©C.②⑤⑥⑦D.①③④©@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回归运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造成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回归运动的原因是(C)

当A.地球的自转.地球是一个球体

堂C.地球的公转D.太阳的运动

检3,太阳直射④时的日期是()

测A.3月21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6月22日前后

如图是地球公转到某位值和此时地球上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

4.当地球公转到图示位置时,与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比较接近(C)

A,清明节,端午节C.春节D,中秋节

5.此时,M地的状况是(D)

A.处于夏季.有太阳直射

C.昼长夜短D.处于黄昏

教学反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e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四、课程标准

教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正确识别常见图例,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

学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将其换算成实地距离。

月2.会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标3.会通过查找资料并进行相互交流来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6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表示方法;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培养。

2.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认识常见的图例和注记。

难点:

1.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2.比例尺大小的辨别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地图吗?比如你想去动物园参观需要寻找景点,请问你会借助什

导么工具?想了解世界热点地区的位置,需要参考什么地图?这一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工一

一一、学会阅读地图

1.读图,在图中字母处填写地图的要素。

过自

程主

习答案:a—比例尺,b—方向(或指向标),c—图例,

2.说出比例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表示形式.

答案: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

形式有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3.地图中辨别方向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按照指向标判断方向;在有经纬网的

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1,应该怎样选择地图?

答案:根据使用目的和地图中比例尺的大小来选择。

2.地图分为哪些种类?

答案: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图的家族不断壮大。

探究活动一学会阅读地图

1.怎样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6分子为I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

小。

【点拨】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值,在比较比例尺大小时,应该转化成同一形式,转换时注意单位的

统一91千米=100000厘米

2.地图中方向的确定

⑴图1中,A点在点的什么方向?

【点拨】该题既没有指向标,又没有经纬网,用一般定向法判断方向。以点为原点,作坐标,如图中

教合

虚线,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即可确定A点在点的方向。

学作

答案:西北方向。

过探

⑵图2中,A在的什么方向?

程究

【点拨】该图应根据指向标定向法判断。方法一,可用平移指向标法。如图3,其步骤如下:。将指

向标平移到参考点点。②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垂直箭头面

向北方,左西右东。③连接A、两点,即可得出A点在的方向。

方法二河用转动地图法。如图4,根据所给指向标情况,转动地图(或书本),使指向标箭头成“广再

按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就很方便了0

答案:西北方向。

⑶图5中,A在的什么方向?

【点拨】该图应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从东西方向看A点在点的东方;从南北方向看,A点在点的

南方。综合起来,即可判断A点在点的方向。

答案;东南方向。

过渡:我们了解了地图基本要素以后,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地图为生活服务了,下面我们就来学

习怎样正确地选择地图°

探究活动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1.读图填表:

(中・的加»!2SWN-2ex.

图1中国她图用2北京市地阴

比例尺大或小表示范围大或小表示内容详细或简略

图1①小②大③简略

图2④大⑤小⑥详知

结论: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⑦小,表示的内容越⑧详细

究⑵如果要了解北京在祖国的位置,应该选择哪幅地图?如果要认识北京市的轮廓特征,需要选择哪

幅地图?

答案:中国地图;北京市地图。

课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图

堂的组成要素,知道了怎样在地图上估算实地距离和判断方向,还了解了常见的地图类型,学习了怎

总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本节的重点是比例尺和方向的应用,难点是利用经纬网来判断方

结向,希望大家学以致用。

的尺,-

书学会里夕也引,疝加晚出违

设烧药网也蚤

程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地图要素的是(c)

A.图例.方向C.分层设色D.比例尺

2.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A)

A.1:6000000.1:600000

C.1:12000000D.1:12000

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小河的流向大体上是(A)

A.由南向北流.由东向西流

C.由北向南流D.由西向东流

4.图中河流与公路相交处的符号—示的是()

A,铁路桥梁C.隧道D河流

5.甲地位于(120旧40山),乙地位于(100220驷),甲地位于乙地的(D)

A,西北方,西南方C,东南方D,东北方

教学反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陆地地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

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课程标准

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五、重点难点

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新课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