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方文化与中医学的真谛
东方文化与中医学的真谛
大千宇宙,无穷无尽,万象更新,无始无终,自然处在无限的运动之中,杳杳渺渺,无
边无际,浩浩茫茫,涵盖八荒,至微至著,至隐至显,如《内经》所谓:“神转不回,回
则不转。”
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万千变化,如果我们想简单和谐地把握自然的真谛,则需要把自然看
作一个“过程”。自然过程是无限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无限的运动方式在其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了无限的变化,在这无限的变化中又有相应的“数”和“序列”的
规律可循,而各种变化又分别处于特殊的态势、趋势和时势之中,并以气、以形、以类、
以象展示着多彩的世界。
神莫大于化道
当古代的西方醉心于在有形的“物质"世界孜孜以求那万物的本原的时候,中国人却异
乎寻常地执着追求那变化莫测之
“神”。《荀子♦劝学》推崇“神莫大于化道”;《尸子》以“化合神者称皇”;
《易•说卦》谓“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系辞》则谓“穷神知化,德
之盛也”;《管子•内业》称“一物能化谓之神”。
原来中国贤哲们心目中的“神”就是那神奇的变化。神之大,以其隐形藏景,超然无
累,恍惚不测,精微难见,总万变以经纬,妙一机而转移,超形气之外而其迹不露,尽变
化之极而其功莫窥。于是有人便把这一变化之神机称作“易”。如果以“易”代表那无限
的变化,而变化的无限即是那永远不变的“易”,所以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
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易•系辞》)。,
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永恒的只有变化,在无限的变化中产生的是无限的运动方
式。中医学引入古代哲学的概念“无”,即是指无限和无形。如《老子》认为“天下万
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淮南子•本经训》谓“神明藏于无形”;《礼记•乐记》谓
“神则无体,理如幽深”。还有那佛经中的“无”,乃是指动态的佛性,包涵着无限运动
和变化无形的双重意义。
“无”还有无为、无方、无体、无象之义。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的虚无主
义”,而是自然的自在和自为。也许是王充最能理解伯阳先生的心,他在《自然篇》中
说:“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施气不欲为物,而物自为,此则无为
也。”似乎只有从这里出发,我们才能真正感悟那众说不一的“无所为而无所不为”。
《易辞上传》谓“神无方而易无休”。《素问•天元纪大论》引申为“物生谓之化,物
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明代医学家张介宾深得《内经》之精
髓,其注以“莫之为而为之,谓之不测,故日神,此以天道言也。神之为用,变化不测,
故日无方。无方者,大而化之之称”。“大而化之”颇似无边无界、无形无状之象。唯其
有而无形,无而有精,非由形生,故称为“化”。如《洞神经》所谓“妙象无形,应感有
体,真精妙气,化成姿容是也”。此乃无象之象,非状之状•当然世界上还有众多有形
的变化,而且这一表现为可见物的有形的实体存在是感觉和自我意识所能轻易了解的主要
世界。但“形”只是存在的一种方式,它的变化不是变化之“神”,而是变化之“象”。
但“象”也不仅仅是形象,还有更重要的气象、法象等。通过其象可以审知其机,领悟其
神。中医学重气轻形、重道轻器,在诊察中以“望而知之者谓之神”,“得神者昌,失神
者亡”;在病理学中以气化、气机立论;在治疗学中以调气、和阴阳为法,均导源于上述
“神机气立”,“万变不离其宗”的思想。
天地^万物化醇
《易•系辞下》谓“天地烟瀛,万物化醇”。唐孔颖达疏为“姻瀛,相附着之义”,
“唯二气其相和会”。实际上这里就是指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万物。“烟
.编”描绘了二气相互作用时的那种神态和气象。如北宋张载著《正蒙•太和》中所描述的
那样:“气块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烟幺品”;“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
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纲瀛相荡、胜负、屈伸之始”。那么,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各
种不同方式的过程的相互作用,才自始至终是变化的根本原因。令人惊奇的是,1973年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十大经》中亦载有:“静作相养,德疟(虐)相成。两若有
各,相与则成。阴阳备物,化变乃生。”这里所表现的两极相与、变化生物的思想,实在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如果我们把论述中的有形的“物”改变为囊括形气万象的运动方式,
再去理解那无限的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许认识的双翼更能接近趣的天穹。东方
民族的心似乎是相通的,印度古国无疑也在作形而上的思考。佛教传入中国,与儒、道融
会贯通,于是有禅宗的开创,大乘宗风的发扬。禅师问初入门的弟子:在父母生你之前你
是什么?你可用两手拍出声音,那么一只手的声音是什么?原来两手拍出的声音不是两手
各自声音的相加,而是两种运动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佛以因缘合则
生,散则灭;中医学以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缘”是缘份,“因”是有缘的运动方式,
“合”是相互作用,世界是因缘的聚合。气是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气的聚合也即是因缘
的聚合。佛、道与医通于一气。这里是中医学理论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来自那东
方文化洋洋大观的思想渊源。
通天下一气耳
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原子论”,一味追寻物质实体的终极本原和它的固定形态,对于西
方科学思想影响之深令人瞠目。而与之同时的中国学术界则认为“通天下一气耳”。连大
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都曾力图用牛顿力学术语来解释场,把电磁波说成是“以太”的弹性
波。“以太”是一种假想的能充满空间的非常轻的“物质”。近年来人们把“气”解释成
一种组成世界的莫名其妙的“微小物质”,与假想的以太多么相似!
盈天地间皆一气,如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言:“气在天地之外则包罗天地,气在天地之
内则运行天地,日月星辰得之以明,雷雨风云得之以施,四时万物得之以生长收娥,何非
之所为?”(《类经•摄生类》)。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至大无处,至小无内,囊括
宇宙,包罗万象,因此绝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或“物质元素”,更不是什么具体的“功
能”或“能量”。而是泛指无限的运动方式。
无限的运动方式处在无限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作用的总和才是自然真正的“本原”,
而同时又是“结果”。老子感觉到了它的“客观存在”,并解释为“有物混成(尽管如此
还是被戴上“唯心主义”的帽子),,,,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看来老子
也未能说得清楚,只用一个“道”字表示之,从而引起了一场千古之争。
唯《管子》对道的理解最能发人深省,其谓“道在天地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这里的“道",显然是一种与后天地而生的人的意志无关的无限的存在,因而不是一种理
念或精神。此外,尽管伯阳老人将其喻为“有物混成”,但这种永恒的存在既无限大而没
有边界,又无限小而没有内容,因此绝不是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物,而应该是无限的相互
作用的过程。在无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无限的运动方式,这就是“道生一”。
“一”即是“气”,又可谓“太极”、“太一”、“元气”。“道”与“气”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当此之时,我们想起了《性命圭旨•性命双修万神主旨第一口诀》中对气的一段绝纱描
述:“其相无去无来,究之于先天地之先,莫知其始;穷之于后天地之后,莫知其终。高
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乾坤依此而复载,日月依此而照临,虚空依此
而宽广,万灵依此而变通,。
这种无去无来,无先无后,无始无终,无上无下,弥漫太虚,主宰万变者,既没有空间
结构,又没有时间限制,既没有质量,又没有形状,既没有速度,又没有量度,除了自为
自在的无限运动及其变化之神机外,还能用什么具体的东西可以解释,可以与之等量齐
观。
《庄子》载:“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正
是因为自然界的“源头”就是“有无相生”,所以随之而有“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
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等无数相对的双方。老子把“有无”与这些相对的运动方式
排列在一起,并以之为始,说明“有无”也是指运动方式,而不是指具体的物。无形的运
动与有形的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了“形气”相对范畴的出现。《素问•天元纪大
论》载:“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大江黄河流着和谐!
世界是简单和谐的,理论也应如此,中国人早在《国语•郑语》里已认识到“和实生
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和”是指两种以上不同
的运动方式的和谐作用。“同”是指简单地把相同的运动方式合而为一。相反和谐才能产
生新的运动方式,而简单的相同相加是没有意义的。爱因斯坦就坚信自然界有一种内存的
和谐,以毕生精力寻求物理学统一的基础。他的这种思想也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原始的审美
意识的再现。对和谐的认识与追求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它来源于人的生命过程本身,以及
人的生命过程与自然过程之间那种内存的统一与和谐。
《荀子•天论》谓:“天行有常,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
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圣济经》
载:“天地设位,妙功用于乾坤;日月著明,托阴阳于离坎;一降一升,相推而成寒暑;
一显一晦,相荡而成昼夜。”在这大自然循环往复的壮丽图景面前,我们看到简单而相反
的两极最宜组合成和谐的运动。中国人对两极相与、相反和谐的认识,可谓由来L久。诗
人闻-多告诉我们:“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基督教在肉体和灵魂之间挑起人为的战争,印度神话中由于强迫拆散“神我”和“自
性”才产生了世界大分裂。而古代中医学却在形气相感、神形合一的意境中,领悟到那动
态的静谧与和谐。和则为正,失和为邪,和则为平,失和则病。诊之要诀在于识其偏,治
之要诀在于使其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逆者降之,陷者举之。寒热错杂,温凉并用,
和其阴阳;上下不和,苦辛并进,调其升降。气药偏燥,以血药润之;血药嫌腻,以气药
调之。益气以养血,和则相生。凡导和人身,疗百病,脱病起痼,斡元气而开寿域,皆在
于此。
相反和谐的作用过程包括很多规律性的相互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反互补和相反互
限,或称相反相生和相反相制。如《类经图翼•运气上》所载:“盖造化之机,不可无
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
道,斯无穷已。”有生无制,则万物生发混乱;制而太过,则万物发育无由,所以生中有
制,制中有生,互相为用,互相补充,才能运行不息。中医学经络藏象、病机治则理论莫
不以阴阳互补与五行生克制化贯彻始终。
原来是“河马洛龟”的馈礼
阴阳、五行乃“天地之数”,如《仙经》中所言:“大道不可以筹算,道不在数故也。
可以筹算者,天地之数也。若得天地之数,则大道在其中矣。”自然过程本身是不可以用
数来计算的,而天地间自然变化有相应的规律可寻,这就是“天地之数"。童中洲神释
诗:“天运无停机,万象自昭著,,,,而我居其中,动息有理数”,则更明确指出生命运动在
自然过程之中,有理、有数、有象。流传千古的“河图”、“洛书”就是中国古代的数
图。《易•系辞》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氏时黄河有龙马背负
《河图》而出,洛水有神龟背负《洛书》而出,伏羲据以画八卦。洛书数图戴一履九,左
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形成九宫之数。河图数图以一为水数,得五为六居北;二
为火数,得五为七居南;三为木数,得五为八居东;四为金数,得五为九居西;五为土
数,得五为十居中,则成五行之数。它们分别反映了天文、地理、气候、季节以及生命活
动等自然变化的规律。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素问•金匮真言论》和《素问•天元纪大论》阐述了河图数
与藏府的关系,《灵枢•九宫八风》则论述了洛书数在医学中的应用。中医学三阴三阳的
理论来源于河图生数相配,五藏序列则基于河图五行方位象数。古往今来,二十世纪震撼
人心的电子技术却是从这里开始。这离奇的智慧原来是“河马洛龟”的馈礼。
那么怎样用一种最通俗的解释来说明这神奇莫测的“数”?如上所述,自然过程中有无
限的运动方式,而它们都处在无限的的相互作用之中。各种方式的相互作用,依其参与方
式的多少会形成不同的作用关系。如果我们把参与作用的方式数用二、
三、四、五等表示,则形成了--系列反映其各自不同的作用规律的“自然之数”。
显而易见,两种方式相互作用是自然过程中最基本的作用关系,其次则为三、五。《周
易参同契•上篇》谓:“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即指一、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贸业务员的实习报告合集4篇
-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12篇
- 员工季度工作总结范文
- 网页设计师目标岗位分析个人工作总结
- 竞聘银行演讲稿模板汇编5篇
- 幼儿园中班防溺水安全教育
- 护理呼吸科毕业设计
- 理财年终工作总结模板
- 讲解飞机安全演示
- 关于宣传策划方案范文锦集6篇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建筑制图基础》机考三套标准题库及答案3
- 降低故障工单回复不合格率
- 可涂色简笔画打印(共20页)
- 灯光架介绍及使用说明
- 十一学校行动纲要
- GB 188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高清版)
- 关于房屋征收及土地收储过程中的税收政策(仅供参考)
- 唯一住房补贴申请书(共2页)
- 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 中医养生脾胃为先PPT文档
- 门窗工程成品保护方案(附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