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世界史部分时间范围:(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一、时空定位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德法在马恩河激战。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发生。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发生二月革命、十月革命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第一次世界大战1922年埃及独立、苏联成立1918年同盟国战败、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0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华盛顿会议召开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苏联构建“苏联模式”、中国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1926年印尼发生反对荷兰的武装起义、桑地诺抗美斗争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二、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1.帝国主义(1)原因: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

帝国主义

⁠阶段。(2)表现: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三、基础史识2.大战的酝酿(1)矛盾激化: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

不平衡

⁠,出现了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等。(2)军事对峙: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

同盟国

⁠”,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3.一战的爆发(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

萨拉热窝

⁠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2)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

塞尔维亚

⁠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3)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不平衡

同盟国

萨拉热窝

塞尔维亚

地图信息:知道两大军事集团的成员,及其核心国家。

历史地图1.三条战线: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其中,

西线

⁠是决定性战场。西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2.战争进程(1)马恩河战役: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其“

速决战

⁠”破产。(2)日本参战: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

山东半岛

⁠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3)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惨重。(4)日德兰海战: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5)后期战况:1917年,

美国

⁠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6)大战结束: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

同盟国

⁠的失败而结束。速决战

山东半岛

美国

同盟国

1.新体系建立(1)主要会议: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

巴黎和会

⁠和华盛顿会议。(2)缔结条约:《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3)性质: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巴黎和会

凡尔赛—华盛顿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2.主要内容(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3)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4)中国收回

山东

⁠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5)列强同意将“

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山东

门户开放

地图信息:对比一战后欧洲版图变化,认识一战对欧洲政治秩序的影响。

历史地图3.国际联盟(1)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3)实质:

英法

⁠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4)评价①形成决议的“

全体一致

⁠”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②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英法

全体一致

4.大战的影响(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

欧洲

⁠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

美国

⁠的参战和

俄国十月革命

⁠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欧洲

美国

俄国十月革命

1.列宁主义的形成: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

列宁主义

⁠。2.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①

二月革命

⁠胜利后,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②《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列宁主义

二月革命

(四)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2)进程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

冬宫

⁠成立新政权①成立: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领导的

苏维埃政权

⁠,

列宁

⁠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②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

⁠的诞生冬宫苏维埃政权

列宁

社会主义国家①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②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无产阶级

⁠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③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

⁠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

并存与竞争

⁠,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无产阶级

帝国主义

并存与竞争

(3)意义3.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

战争

⁠的胜利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作用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

农民

⁠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争

农民

地图信息: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背景。

历史地图(2)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年3月内容①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

粮食税

⁠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②允许

私营企业

⁠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粮食税

私营企业

4.苏联模式(1)背景①

1922

⁠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22

②1924年1月,列宁逝世。(2)措施: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

工业化

⁠”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4)特点①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

指令性计划

⁠体制。工业化指令性计划

②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5)评价积极性①苏联在较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②苏联模式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

卫国战争

⁠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性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

比例失调

⁠,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卫国战争

比例失调

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

十月革命

⁠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十月革命

(五)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2)概况国家概况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印度尼西亚①第一阶段: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发动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遭镇压失败。②第二阶段: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越南掀起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伊拉克等爆发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印度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埃及①独立:在以

扎格鲁尔

⁠为首的华夫脱党领导下,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扎格鲁尔

②护宪运动: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华夫脱党进行了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2)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

克里姆

⁠领导下于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3)埃塞俄比亚: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埃塞俄比亚人民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1941

⁠年恢复了国家独立。克里姆

1941

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阿根廷:工人在

共产党

⁠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2)智利: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3)尼加拉瓜: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

1933

⁠年撤出尼加拉瓜。次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4)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

国民革命党

⁠,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4.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

世界殖民体系

⁠,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共产党

1933

国民革命党

世界殖民体系

四、课标要求解读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课标要求解读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秩序变动的影响。对欧洲对亚非拉对世界1、削弱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2、改变欧洲国家版图,推动欧洲民族独立运动。促进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觉醒,推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迎来高潮,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1、形成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美国和苏联崛起,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课标要求解读2、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原因过程历史意义1、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沙皇专制的强化,社会矛盾尖锐。一战加剧了俄国社会矛盾。(经济、政治)2、俄国工人阶级的壮大。(阶级)3、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工人运动的开展。(组织)4、列宁主义的形成。(理论)1、1917年3月,发生二月革命。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3、1917年7月,七月事件发生。4、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爆发。苏维埃政权建立。1、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2、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课标要求解读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加速欧洲的衰落,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关德国间谍和德国统治欧洲的阴谋的众多书籍,如《1910年入侵英伦》《威廉来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下的伦敦》在英国广受欢迎;描写德国战胜英国的《英格兰的报应》《德国未来100年》等小说也在德国畅销。据此可知(

)A.军国主义思想控制社会舆论B.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C.文化界对战争爆发负有责任D.人们对局势发展持负面态度五、能力提升CB

(2022·山东高考)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B(2021·辽宁高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C1917年各国工人罢工此起彼伏,法国罢工人数增至29万,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口号;俄国3万人罢工,要求政治变革,被称为“二月革命”,1918年1月全德工人实行总罢工,要求增加粮食定量、建立民主政府等。材料表明(

)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B.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C.参战国的国内矛盾激化D.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兴起年份同英、法、俄、意的年贸易额增长指数(以1914年为100)同德、奥匈的年贸易额增长指数(以1914年为100)1914824860237100.0169289775100.019151991747493241.0118781537.019163214480547389.711596530.68B下表为1914~1916年美国同交战国双方贸易统计表(单位:美元)。据此,有学者认为,当美国参战变得不可避免时,其选择的余地并不多。这表明一战期间(

)A.美国与同盟国矛盾不可调和B.经济利益影响美国政府决策C.欧洲的经济逐渐被美国控制D.欧洲经济优势地位依然牢固D德国诗人科拉·邦德在1919年发表的《听着,德国人》文章中,号召德国人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争做“欧洲的中国人”。许多学者认为《道德经》可以医治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失落,消解强权意识。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B.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C.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D.战争对西方文明的破坏D如图为1919年伯特·托马斯所作漫画《欧洲孩童秀》。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为评判员,欧洲各国则在搞“孩童秀”。这反映出(

)A.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B.欧洲各国利益诉求日益趋同C.英国已不能主导国际事务D.列强国际地位深受战争影响C

(2022·全国乙卷)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B(2022·湖北高考)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A.输出了革命文化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C.打破了外交孤立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A(2022·广东高考)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

)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C1928年后,苏联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的门户之见,主动与西方改善关系。据统计,1931年,美国出口机器设备中的50%出售给苏联,英国机器出口中的70%出售给苏联。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次年则高达50%。这表明当时(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工业化发展B.经济危机缓和了美苏之间的矛盾C.苏联推行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D.苏联已经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A.抵制西方资本控制印度B.反对在印度发展工业文明C.竭力维护当时社会秩序D.主张以道德力量治理国家B甘地的思想涵盖哲学、宗教、政治制度、社会改造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下表所示是其言论的摘选。由此可见,甘地(

)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C1928年后,苏联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的门户之见,主动与西方改善关系。据统计,1931年,美国出口机器设备中的50%出售给苏联,英国机器出口中的70%出售给苏联。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次年则高达50%。这表明当时(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工业化发展B.经济危机缓和了美苏之间的矛盾C.苏联推行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D.苏联已经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17年4月,威尔逊在召集的参众两院召开特别会议上发表言论:“德国新的政策将所有限制都抛到一边,对所有船只,不分国籍、属性、运载的物品、目的地、任务。在事先不予警告和不考虑船上人员安危的情况下加击……目前,德国对商船发动的潜艇战就是对整个人类的宣战”,并建议国会“宣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