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第一单元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1页
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第一单元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2页
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第一单元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3页
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第一单元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4页
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第一单元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很多在斗争中逃离家园的流亡者和冒险者把中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传播到邻近的蛮族地区。在这一过程中,山东半岛及其东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被完全纳入中原文明的范围,中国的北部和西部边疆也有类似的扩展。这一过程表明(D)A.百家争鸣初见端倪 B.中原文化重心转移C.分封宗法走向瓦解 D.华夏文明渐渐拓展[解析]据材料可知,邻近中原的蛮族被完全纳入中原文明的范围,表明春秋时期的斗争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拓展,故选D项;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学问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解除A项;材料强调中原文化的拓展,但文化重心没有转移,解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宗法走向瓦解,表现在诸侯割据混战,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官僚政治渐渐取代贵族政治,解除C项。2.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运用冰鉴。冰鉴缶的运用(C)A.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 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起先成熟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 D.标记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解析]材料“《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运用冰鉴”体现的是当时贵族的日常行为规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A项解除;B项与材料无关,解除;军功爵制度的出现标记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D项解除。3.商代及周初的神话动物往往以名贵且有力的形象出现,人形较为罕见且展示出明显的隶属性;战国时期的神话中动物的神性则几乎完全消逝,人类猎杀动物的图案起先出现并日渐增多。这一变更(C)A.反映出“君权神授”理念的淡化 B.表明战国时期族权色调深厚C.折射了战国时期的政治变迁 D.反映了人神关系的亲密结合[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从商代及周初到东周后期,神话中动物的神性渐渐消逝,人类猎杀动物的图案增多,这在政治上反映的是神权政治向君主专制的强权政治转变的趋势,故选C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战国时期“君权神授”理念仍旧深厚,故解除A项;材料未体现族权色调深厚,故解除B项;人类猎杀动物的现象日益增多,并不表明人神关系亲密结合,故解除D项。4.春秋战国时期,私门养士之风盛行,其人数众多,用人标准往往“不分贵贱,客无所择”。有限的土地难以供给数量浩大的家臣,家臣酬劳的安排打破了以往的传统,由原先的“士食田”向供应俸禄、粟米转变。这表明这一时期(C)A.郡县制渐渐确定 B.“家国同构”渐渐强化C.贵族政治日益瓦解 D.中心集权受到挑战[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用人标准和制度发生变更,俸禄制度渐渐形成,世袭制和分封制难以维系,表明贵族政治日益瓦解,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郡县制渐渐确定,A项错误;“家国同构”渐渐强化与“私门养士之风盛行”,由“士食田”向俸禄制转变不符,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中心集权正在形成而非受到挑战,D项错误。5.(2024·浙江高三月考)郑国,春秋初年即有宗室共叔段据京为乱之祸,之后七家卿大夫掌权,轮番执政,政局经验了一段时间的安静之后,到战国时,相邦子阳一度夺取了郑国君位。这反映了(C)A.阶级冲突异样尖锐 B.诸侯国间兼并斗争频繁C.传统礼制受到挑战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王室内部和诸侯国内部出现夺权事务,说明当时分封制走向崩溃,“礼崩乐坏”,C项正确;材料与阶级冲突无关,A项解除;材料未涉及兼并斗争,B项解除;D项是郡县制的特征,解除。6.《周易》中称神农氏将木头切削、弯曲成耒耜来耕地;春秋时期的《国语》记载当时已经用铁来制锄头、铲子等农具;同时期的《左传》记载当时在河南地区粮食作物已经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增加了土地利用效率。这反映了(D)A.铁质农具的普遍运用 B.土地私有制广泛确立C.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 D.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农业耕作工具经验了从耒耜到铁犁牛耕的发展过程以及农作物一年两熟的现象,反映了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故D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虽然有铁制作农具,但不能看出是普遍运用,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土地私有制,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C项错误。7.(2024·陕西高三三模)春秋战国时期,一大批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富商大贾纷纷涌现,他们家有千金,甚至“与王者同乐”,成为名扬天下的富贵阶层。人们看到“商贾可以富家,技艺足以糊口”,于是纷纷通财鬻货。这些现象的出现(B)A.导致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B.表明社会经济活力得到释放C.源于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D.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发展[解析]据题意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富商大贾的出现说明当时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人们纷纷投身商业活动,通财鬻货,表明社会经济活力得到了释放,故选B项;春秋战国之前,宗法分封制就已经走向瓦解,解除A项;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才起先形成,解除C项;商业活动的旺盛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解除D项。8.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觉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出土铜器2000余件,其中礼器近600件。墓葬出土的编钟及其铭文反映了(A)A.春秋中期华夏认同的观念日趋形成B.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C.分封制推动了西周礼乐制度的传播D.起先出现民族沟通融合局面[解析]依据曾国墓葬群出土编钟上的铭文,如“周文王的后裔”“光大‘夏’的功业”等信息可知,当时华夏观念已经形成,而且得到了认同,A项正确;通过曾国墓葬群的相关信息无法证明当时整个中国的文化格局,解除B项;题干主旨并不是关于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解除C项;D项错在“起先”,解除。9.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的变法内容可归纳为:废国野、废井田、废分封、废世卿世禄、限宗法、强君权、设郡县、建军制、开垦殖、建官制、立成文法、举贤才、调赋税、通贸易等。据此可知,当时(C)A.各诸侯国民富国强 B.阶级冲突得到缓和C.社会进入转型阶段 D.基层管理进一步强化[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国初期各国的变法主要侧重于改革旧的政治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心集权、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制度,这说明各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阶段,故选C项;并不是各诸侯国都国富民强,解除A项;材料内容和阶级冲突无关,解除B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一系列的改革,并不仅仅局限于基层管理,解除D项。10.(2024·唐山)秦国规定:凡斩敌国一个甲士首级的,就赐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同时拨给一名“庶子”作为劳动人手……除授田宅外,还可以享受封邑租税。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D)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门第出身是授爵的唯一依据C.奴隶斩得敌首不得赐爵D.军功可以变更社会政治地位[解析]材料反映了秦国实行军功授爵制度,立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赐予丰厚物质嘉奖。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商鞅变法时,实行军功授爵制度,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使平民可以通过军功变更社会政治地位,故选D项;秦朝郡县制和中心官制的建立标记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军功是授爵的主要依据,故解除B项;奴隶立军功也会得到赏赐,故解除C项。11.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认为,“美妙的现世要比任何来生都重要”;他推崇等级思想而非同等,更信奉旧制而非新事物;他终身从事教化活动,“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位思想家提出(C)A.“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B.“无为而治”的主见C.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D.“礼法并用”的观点[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重视现世生活,强调等级秩序,主见复原“礼乐之道”,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故C项正确。A、B、D三项分别是墨子、老子和荀子的主见,解除。12.(2024·广东高三模拟)老子痛恶小聪慧、小学问、小利益、伪道德,认为这些损害了人之本性的善;他还提倡“柔退,不争,谦下让人”“国之利器不行以示人”。老子的这些思想(C)A.表明其主见人性与治国并重B.体现道家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利于和谐社会秩序的建立D.旨在强调复归人性本初的愿望[解析]依据材料,老子痛恶损害人性本善的一些心理和行为,说明其主见复归人性本善的初衷;他还提倡“柔”,认为人们甘守柔弱而不恃刚逞强,那么很多的纷争就不会发生;他还强调统治者要慎用“利器”(斗争)。老子的这些思想都有利于和谐社会秩序的建立,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性与治国并重,解除A项;以民为本是儒家的主见,解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13.(2024·江苏高考·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缘由在于(B)A.复原前代礼乐制度 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适应兼并斗争须要[解析]“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表明墨子强调百姓利益,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说明墨家兴起的主要缘由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故选B项;主见复原前代礼乐制度的是儒家,墨子主要强调的是广阔人民百姓的利益,解除A项;强调社会等级和谐的是儒家,墨子强调下层民众的利益,解除C项;适应兼并斗争须要的是法家,墨家强调“非攻”,解除D项。14.如下图所示,某学者绘制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关系示意图(部分),由图可知(B)A.儒学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学派B.诸子思想主见各异但相互影响C.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旺盛D.法家学说是各派思想的最终归宿[解析]依据图示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之间或者是师徒关系,或者是熟悉关系,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家思想汲取他家思想,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正确答案为B项;A、C、D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15.(2024·湖南高三三模)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法、道、墨三家治国主见的相关论述。据此可知,这些主见(A)学派论述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才能达到至德的社会,强调君臣共同遵守法律,在实行耕战的国策中实现民众的利益道家从“法自然”的高度,反对斗争,主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政治墨家主见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是同等的,让有才能的人参政、议政,珍惜民力A.具有朴实的民本思想B.适应了诸侯争霸斗争的须要C.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D.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解析]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法家“强调君臣共同遵守法律”,道家主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墨家主见“君主和民众是同等的”,充分反映出三家的治国主见都具有“重民轻天”的民本思想,故A项正确;墨家反对斗争,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儒家对礼制的维护,因此也谈不上突破礼制,C项错误;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道家代表没落贵族的利益,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材料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治国能转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摘自《商君书》材料三用商鞅之法……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大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班固《汉书·食货志》(1)比较三则材料,说明其在探讨“商鞅经济改革”中各自的史料价值。(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评商鞅的经济改革。[答案](1)材料一属于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能干脆印证秦国统一度量衡的改革举措;材料二属于文献史料(或一手史料),能干脆反映商鞅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材料三属于文献史料(或二手史料),对于评价商鞅经济改革具有参考价值。(2)从商鞅经济改革推动秦国及其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作答。例如,商鞅的经济改革增加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物质基础;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从商鞅经济改革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的角度作答。例如,商鞅的经济改革导致赋役沉重,加重了人民负担;重农抑商政策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1)依据三则材料并结合商鞅变法的学问来看,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时期的实物,可以干脆印证秦国统一度量衡的改革举措;材料二的《商君书》是改革者商鞅的代表作品,属于文献史料,能干脆反映商鞅改革的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