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其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地,称邶国。史书记载“殷民大悦”。后武庚叛乱被杀,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未参与叛乱的纣王之兄微子启,国号宋(见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A.强化血缘认同 B.维护社会稳定C.实现贵族同等 D.加强干脆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未参与叛乱的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做法,既可减弱异姓诸侯的势力,又可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这样有效地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故选B;宋是异姓诸侯,与周天子干脆没有干脆的血缘关系,无法得出A项结论,解除;材料中周天子的做法是在减弱先代贵族的势力,而非实现同等,解除C;周朝实行的是间接管理,而非干脆管理,解除D。2.“南蛮”楚国从成王起先“结旧好与诸侯,使人献天子”;楚庄王时多次引用《诗经》的语句说明要留意保德、安民,并观兵于周疆,问九鼎之重,有夺取华夏最高权力的野心。这体现该时期A.周朝传统政治秩序被完全破坏 B.楚王以周礼治国成效显著C.周边民族已有华夏认同的观念 D.周天子视周边民族为同族【答案】C【解析】【详解】楚庄王多次引用《诗经》并问九鼎之重,反映了“南蛮”楚国对中原文明的认同,说明周边民族已有华夏认同的观念,故选C项;A选项“完全”一词表述过于肯定,解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楚国的发展概况,无法看出“治国成效显著”,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楚王的做法,并未提及周天子的行为表现,D选项与材料主体不一样,解除D项。3.明代近80%的进士出身于非进士家族,其中43.34%的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皆为平民的家庭。清代仍有32%进士出自平民。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A.提高了基层官员的地位 B.选拔人才留意实践实力C.考试选拔程序更加公正 D.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淌【答案】D【解析】【详解】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人有很大比例来自于平民家庭,说明科举制使部分平民阶层进入地主阶级统治阶层,实现了社会阶层的流淌,故选D项;进士出身平民并不等同于基层官员地位得到提高,解除A项;平民出身的进士并不肯定具有较强的实践实力,解除B项;进士的出身状况与考试程序无关,解除C项。4.读下述中国古代儿童(少年)称谓简表,能够获得的相关信息是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1—3岁孩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10岁以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满10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13—15岁(男)舞勺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15岁左右(男)束发束发而就高校,学大艺焉,履大节焉15岁(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礼)15—20岁(男)舞象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满20岁(男)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礼)A.社会各阶层依据礼乐制度培育子弟 B.社会对男女有着相近的培育要求C.依据不同的年龄制定学习主要内容 D.儒家思想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表格内容可以显示在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学习内容,即古代儿童依据不同的年龄制定学习主要内容,故选C项;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音乐,所以只有贵族依据礼乐制度培育子弟,解除A项;依据表格内容显示男女有着不同的培育要求,解除B项;表格中没有体现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解除D项。5.出身于“灶丁”(煮盐工人)的王艮在经商致富之后潜心学问,成为王阳明的人室弟子,他主见“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王艮所收的弟子也颇多工商业者和市井小民。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市民人物进入思想家的行列②心学成为市民阶层的思想体系③李贽思想与王艮有相像之处④黄宗羲传承了王艮的思想体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王艮在经商致富之后潜心学问,成为王阳明的人室弟子”可得出市民人物进人思想家的行列。依据所学,王艮主见“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与李贽的主见的“理”在日常生活之中有相像之处,故①③,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心学成为市民的思想体系,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黄宗羲,解除④。故解除ABD项。6.古代雅典的公民和非公民享受权利差别很大,公民义务参与城邦斗争是公民权的有力证明,在斗争中获得荣誉对公民具有非凡的意义,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取得进入剧场的资格同样也是公民权的一种象征和表现。材料意在说明古代雅典A.公民和非公民的冲突尖锐 B.留意培育非公民参政意识C.重视公民城邦意识的培育 D.试图扩大在希腊的影响力【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古代雅典的公民和非公民享受权利差别很大,公民义务参与城邦斗争是公民权的有力证明,在斗争中获得荣誉对公民具有非凡的意义,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取得进入剧场的资格同样也是公民权的一种象征和表现”,可知雅典通过斗争荣誉和文化生活培育公民的城邦意识,故选C项;材料只提到古代雅典公民与非公民享受权利差别很大,并没有说两者冲突尖锐,解除A项;古代雅典非公民没有参政权,解除B项;材料中的范围是雅典城邦内部,并不是整个希腊,解除D项。7.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但英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代议制民主下权力运行机制调整B.立法和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C.“首相民主”是干脆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D.“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保留部分封建残余【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三权分立”、“代议制”、“多党制”是西方民主制度的主要特色,但在各个国家的详细表现形式都不一样。事实上,西方政治制度纷繁困难,形态各异,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制度是完全一样,这是为了缓和社会冲突,调整资本主义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而做出调整的必定结果,故A选项正确;依据材料“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可知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不是形同虚设,故B选项错误;西方近现代民主制都是间接民主,而不是干脆民主,故C选项错误;美国政治没有保留皇帝,因此“皇帝般的总统”不是指美国保留部分封建残余,故D选项表述错误。8.20世纪30年头,“农村危机”成为特别剧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触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高度关注。大批学问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运动。这表明当时A.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究B.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群众基础广泛D.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20世纪30年头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加深,国人试图通过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运动来探究救亡图存的道路,A选项符合题意。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从农村为国家、民族找寻出路,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共的土地革命,C选项错误。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D选项错误。9.张之洞指出:“近数年来,各省学堂建设日多,风气嚣张日甚。大率以不守圣教礼法为通才,以不遵朝廷制度为志士。即冠服一端,不论文武各学,皆仿效西式。至于学堂以内,多藏非圣无法之书,实为隐忧。”材料表明新式学堂的增多A.变更了教化落后的局面 B.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变更C.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动摇了清朝统治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不守圣教礼法为通才,以不遵朝廷制度为志士”“不论文武各学,皆仿效西式”“多藏非圣无法之书,实为隐忧”可知,新式学堂在宗旨、服饰、书籍等方面对儒家的圣教礼法形成冲击,故选C项;依据材料“实为隐忧”,表明张之洞对新式学堂危害圣教礼法表示担忧,是站在正统角度陈述新式学堂的弊端,而选项中新式学堂变更教化落后局面是主动影响,解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了新式学堂内西化的倾向,并未体现整个社会风气的变更,扩大了范围,且选项表述是主动影响,不符合题意,解除B项;选项表述过于夸大新式学堂的影响,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的是太平天国运动,解除D项。10.据下表,可知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成为第一个访美的苏联最高领导人1961年苏联授意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苏联最终撤回部署在古巴的导弹1963年美苏建立领导人间的干脆通讯联系及“热线”沟通机制1972年尼克松访问苏联,美苏签订限制战略武器的相关协定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家剧烈反对A冷战局面呈现不断强化趋势 B.外部力气影响着美苏冷战走向C.美苏双方始终加强相互对话 D.两极下世界存在某种和平机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呈现的史实中,美苏除了对抗也有对话,并且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等信息也说明双方在极力避开斗争的爆发,说明两极下世界存在某种和平机制,故选D项;材料呈现的史实中,美苏除了对抗也有对话,因此不能体现冷战局面的不断强化,解除A项;材料呈现的是美苏双方的沟通和对抗,并未提及其他国家,无法体现外部力气影响着美苏冷战走向,解除B项;材料中1961年、1962年、1979年等的史实体现了美苏的对抗,并非始终加强相互对话,解除C项。11.2024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接着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A.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平安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要接着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体现的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解除。故选C。12.下表为不同资料对1912年全国人口统计的历史记述。据此可推知记述出处人口总计为62699185户,341423897口《清史稿·地理志》(1914~1927编纂)人口总计为69246374户,239594668口《清史稿·食货志》(1914~1927编纂)人口总计为7000万户,37000万口1930年初人口学者王士达、陈长蘅依据册籍重新整理A.清末人口分布状况和人口发展趋势 B.文献记载具有较大随意性不足为信C.1930年初人口统计更接近历史真相 D.人口统计结果具有肯定的史料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清史稿·地理志》《清史稿·食货志》与学者王士达、陈长蘅依据册籍重新整理的人口户数相差不大,说明人口统计结果具有肯定的史料价值,故选D项;由材料无法看出清末人口分布,也无法说明人口发展趋势,解除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人口统计有较大随意性,解除B项;据材料无法得出1930年初人口统计更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解除C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范进中举》是清朝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篇,其中很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在广州,有个54岁的老童生范进,被广东学道周进录用为秀才。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户到贺,并教训了他一顿。范进向丈人借旅费应考乡试,被他痛骂及讽刺,后范进瞒着丈人去考试。出榜当日,范进因家中没有粮食,只得拿母鸡到市场去卖。同时间,报录的人到达范家报喜,贺范进中学举人。邻居到市集向范进报喜,但他未敢置信。范进亲眼看到喜报后,因高兴过度而发了疯。众人协商治理范进的方法,最终建议由胡屠户掌掴范进以治其疯。胡氏在无可奈何之下答应治理范进,但他惧怕报应,不敢下手,于是饮酒壮胆。胡氏大着胆子下手,掌掴范进,使他醒悟过来。范进复原正常,丈人及邻居们向他阿谀奉承,极尽恭维,丑态毕露。后来范进参与会试中了进士,出任山东学道。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学问,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要说明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说明精确、全面。)【答案】示例一情节:老童生范进54岁还在参与科举考试。历史现象:科举考试折射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价值取向。说明: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科举制成型之后,读书——考试——做官这一价值观模式成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主要选择。这一价值观推动了中国古代教化的发展,也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供应了基本动力。但是,科举制形成的这种价值观念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只寻求考试做官,使他们忽视科学、技术的探讨独创,最终造成中国的迟滞与落后。示例二情节:范进参与乡试中举,参与会试中进士,出任山东学道。历史现象: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说明:隋朝时期,隋文帝起先采纳分科考试的方法作为选官方式。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立明经进士两科,科举制形成。到了唐朝之后,科举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唐朝时期,首创殿试和武举;宋朝时期,殿试称为定制,并创立糊名法,考试侧重时务。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为八股取士制度。科举制的推行,为统治阶级笼络了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具有相对公允公正性;但是科举制也束缚了学问分子思想。【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要求,可以随意摘选其中一个情节,并描述出其历史现象,加以说明。如选择情节“在广州,有个54岁的老童生范进,被广东学道周进录用为秀才”。历史现象:科举考试折射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价值取向。说明:说明过程侧重封建社会中,科举制下形成读书——考试——做官这一价值观模式以及这一模式的影响。在评价其影响时,从进步性和局限性绽开,进步性,如推动了中国古代教化的发展,也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供应了基本动力。局限性,如科举制形成的这种价值观念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只寻求考试做官,使他们忽视科学、技术的探讨独创,最终造成中国的迟滞与落后。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医是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阅历总结。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三部中医学术理论、药学、临床体系的奠基之作问世。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收录了民间广泛应用的外来药物。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大医精诚”思想;《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五代时期,《海药本草》记录了海外传入的百余种药物。宋代,政府专设“太医局”培育中医人才,专设“校正医书局”搜集、整理、考证和校勘历代医籍;文任通密及文人从医以“兼济天下”成为潮流。明清时期,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政府和民间大力推行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广誉远、同仁堂、九芝堂等老字号中药堂、中药铺兴起。——据李成文《中医发展史》材料二近代前期,“求进步的中国人”坚信“要救国,只有学外国”。当时中医界“或立奇方以欺世;或假托仙佛之方;或托西术东艺,欺人图利”。陈独秀指出,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学问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的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气”反而慢慢显现出真实价值。1920年头中后期以降,中医与中国民族、身体、思想、文化系统的关联渐渐紧密。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当还,能溶化能开新”。——据皮国立《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等材料三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极大提高,生产工艺不断优化,中药的作用机理、中药材的有关物质基础不断被发觉。中医学由疾病医学转向综合性的健康医学,其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调养康复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蜜炼川贝枇杷膏在美国市场悄然走红;“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各国开展大文沟通的载体。——据朱建平《百年中医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古代中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近代学问精英对中医学看法的变更并分别分析其缘由。(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中医学的时代价值。【答案】(1)植根于实践阅历;历史悠久,持续发展(经典专著自成体系,不断完善);受国家和民间力气共同推动;成就卓著(名医辈出、典籍众多、一些成果世界领先);开放包涵;涵育并传承民族文化,是农耕文明的结晶。(2)变更:从批判甚至否定中医学到渐渐认可中医学的文化价值。批判否定缘由:近代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在民主科学等思想的影响下,传统文化式微(西医的传入和传播冲击了中医地位);中医界的个别乱象和当时中医学缺乏近代科学理论的支撑。认可的缘由:中西文明在碰撞中逐步融合;一战后,学问界对西方文明的质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重新得到重视。(3)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特别的医疗价值;中医产业现代化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爱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更多的中医学资源被发掘和创新,体现出独有的科技价值;促进东西方文明沟通互鉴,成为文明沟通的重要桥梁。【解析】【详解】(1)依据“中医是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阅历总结”得出植根于实践阅历;依据“战国秦汉时期”得出历史悠久,持续发展;依据“《本草经集注》收录了民间广泛应用的外来药物”“《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得出受国家和民间力气的共同推动,成就卓著;依据“《海药本草》记录了海外传入的百余种药物”得出开放包涵;依据“搜集、整理、考证和校勘历代医籍”得出涵育并传承民族文化,是农耕文明的结晶。(2)变更:依据“对中医的批判”“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当还,能溶化能开新’”得出从批判甚至否定中医学到渐渐认可中医学的文化价值。批判否定的缘由:依据“要救国,只有学外国”得出近代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依据“以科学的名义”得出在民主科学等思想的影响下,传统文化式微;依据“或立奇方以欺世;或假托仙佛之方;或托西术东艺,欺人图利”“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得出中医界的个别乱象和当时中医学缺乏近代科学理论的支撑。认可的缘由:依据“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得出中西文明在碰撞中逐步融合;依据“1920年头”,结合所学得出一战后,学问界对西方文明的质疑;依据“中医与中国民族、身体、思想、文化系统的关联渐渐紧密”得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重新得到重视。(3)依据“中医学由疾病医学转向综合性的健康医学,其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调养康复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得出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特别的医疗价值;依据“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得出中医产业现代化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依据“‘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出爱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现出独有的科技价值;依据“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各国开展大文沟通的载体”得出促进东西方文明沟通互鉴,成为文明沟通的重要桥梁。15.材料宋朝时期,由财宝造成的贫富差距扩大,使得贫困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此,政府依据居民财产状况界定乡村拥有土地不足20亩或产业不足20亩等值价值为“贫民”,以此为标准对乡村贫民的租赋、差役、欠债减免,对城市贫民的免役钱、房租减免;对乡村贫民供应无偿赈济、低息借贷,对城市贫民供应生活补贴、贫困救助;建立广惠仓、义仓、常平仓等济贫仓储,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等济贫机构,安济坊、太平惠民局、施药局等医疗救助和丧葬福利机构等。上述各项济贫措施,大都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形成系列性的济贫法规。政府也激励并劝导精英和富民参与救济贫民,颁布“安恤法”,对“鳏寡孤独、贫困老疾,不能自存者”,令近亲、乡里养恤;出台“义仓法”,强制中上等税户交纳,用于粮食匮乏时期赈济贫民;完善“劝分法”,激励富民救济贫困,以此推动了宋朝民间慈善的兴起。——摘编自张文、康文籍《贫困认知与宋朝社会保障的逻辑转变》等(1)依据材料,概括宋朝解决贫困问题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宋朝解决贫困问题的历史意义。【答案】(1)分类施策;确定贫困标准;范围广,内容多,形成体系;设立特地机构管理;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脱靴器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废物的运输和贮藏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农业作物虫害生物防治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不锈钢冰块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手动磨利器具产品供应链分析
- 医疗器械物流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电子蜂鸣器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竹帘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底裤服装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老茧锉刀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草原牧歌-鸿雁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音版(简谱)(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 期中模拟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期中测试卷(1-3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 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制定主题学习课件
- 2024-2030年月子中心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4语文新教材培训讲座:初中语文教材修订的变与不变
- 2024年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我的家》教案 新疆教育版
- 新教师自我介绍岗位竞聘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