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1.1文言双基回归与训练 必修5_第1页
安徽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1.1文言双基回归与训练 必修5_第2页
安徽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1.1文言双基回归与训练 必修5_第3页
安徽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1.1文言双基回归与训练 必修5_第4页
安徽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1.1文言双基回归与训练 必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基础巩固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汤之问棘也是已 B.愿陛下矜悯愚诚C.此小大之辩也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解析A.“已”通“矣”;C.“辩”通“辨”;D.“闵”通“悯”。答案B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A.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悦亲戚之情话解析B.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古义:不要说,(更) 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D.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 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的成员。答案A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②豫章故郡,洪都新府③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④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①朋友;②旧的;③④都是“不久”。答案C4. 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B.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C.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破亡之故事D.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解析C.“故”都是“旧的”意思。A.才华出众的/盛大的。B.书、撰写/古代的一种 文体。D.声望/期望。答案C5.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风斯在下矣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B.实迷途其未远其:句中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C.云无心以出岫以:连词,表修饰关系D.识盈虚之有数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解析斯:连词,则、就。答案A6. 下列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③木欣欣以向荣④舟遥 遥以轻飏A.①②句中的“且”字相同,③④句中的“以”字不同B.①②句中的“且”字相同,③④句中的“以”字相同C.①②句中的“且”字不同,③④句中的“以”字不同D.①②句中的“且”字不同,③④句中的“以”字相同解析①且,连词,表转折;②且,副词,姑且,暂且;③④句中的“以”均为表修 饰关系的连词。答案D7.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园日涉以成趣A.樯橹灰飞烟灭 B.而后乃今将图南C.襟三江而带五湖 D.臣具以表闻解析A句中“灰”与例句中“日”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中“南”为名词活用作动 词,“向南飞”;C项中两个加点词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 为带”;D项中“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答案A8.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乐夫天命复奚疑A.此小大之辩也 B.遂见用于小邑C.农人告余以春及 D.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判断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答案D9. 名句默写。(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3)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渔舟唱晚,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4)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斯已矣。(5)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________。________,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6)________,上出重霄;__________,下临无地。鹤汀凫渚,________;桂殿兰宫, ________。(7)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8)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9)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答案(1)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2)潦水尽而寒潭清(3)秋水共长天一色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4)辩乎荣辱之境(5)其名为鲲 鲲之大其名为鹏鹏之背其翼若垂天之云(6)层峦耸翠飞阁流丹穷岛屿之萦 回即冈峦之体势(7)泉涓涓而始流(8)抚孤松而盘桓(9)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10.翻译下列句子。(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他们还 凭借什么呢?(2)回归家园吧,田园将要荒芜为什么不回家?既然让内心被形体役使,为什么还失意 伤感独自愁悲?(3)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4)况且水蓄积得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5)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 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耀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罢 了。二、阅读鉴赏(一)诗歌鉴赏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1)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写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尾联的大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出浓郁 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 美好的春天,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2)前六句是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则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了,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 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甲文]李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后闻陵降,上怒甚。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①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弩(无箭的强弓),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以报汉也。”(《汉书·李广苏建传》)【注】①媒蘖:酝酿之意,喻构陷诬害,酿成其罪。[乙文]或曰:武帝不能明察而苟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所及哉?呜呼,予闻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生或轻于鸿毛。”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白居易《汉将李陵论》)1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陵事亲孝,与士信信:讲信义B.今举事一不幸一:一旦C.提步卒不满五千提:率领D.遽加厚诛诛:诛杀解析诛:惩罚。答案D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①死或重于泰山,生或轻于鸿毛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C.①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D.①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②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解析D项,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答案D14.对李陵投降匈奴一事,司马迁和白居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照原文,以下判断不正 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李陵战功显赫,投降乃不得已;白居易则认为李陵当死不死,违背了君 子做人的道理,不可原谅。B.司马迁认为大臣们不应落井下石,极力为李陵辩护;白居易则认为不能以小人的流 言来掩盖李陵实质性的错误。C.司马迁认为李陵虽败,但他的战功显赫;白居易则认为李陵如果能在失败之后以死 继之,那么战功就无人能比。D.司马迁说“诚可痛也”,痛的是李陵不幸而兵败;白居易说“惜哉”,惜的是李陵 兵败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解析司马迁痛的是李陵举事一不幸,就遭到一些大臣的恶意诬陷。答案D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武帝不能明察而苟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现在起兵一旦不成功,那些全身保自己妻儿的大臣们,随后就用李陵的短处 来构陷他,实在是痛心啊!(2)武帝不曾把事情弄得清清楚楚就随便听信流言,一下子就对李陵处以重罚,难道不 是对不住李陵过去对汉家的功劳吗?(3)假如死的价值比活着的意义大,死,就比泰山还重;假如守义活着价值比死价值大, 死,就比鸿毛还轻。【参考译文】甲文:李陵战败的地方离边塞一百多里,边塞的人们听到了这件事。后来听说李陵投降了,皇上非常生气。皇上就这件事问司马迁,司马迁为他说好话:“李陵侍奉亲人非常孝顺,与士卒相处很讲信义,常常想着奋不顾身为国家之急难而殉身,这些都是平素所积累起来的,有国士的风度。现在起兵一旦不成功,那些全身保自己妻儿的大臣们,随后就用李陵的短处来构陷他,实在是痛心啊!况且李陵率领的士兵不足五千,深入敌军腹地,遏阻数万军队,敌人来不及照顾自己一方的伤亡将士,就召集能战斗的民众一同围困李陵。李陵转战千里,箭射光了,路走到尽头,士兵们张开空弓,面对着利刃,向北争先同敌人拼命,竭尽他们的全部力量,即使古代的名将也没有超过他的。他虽然陷入敌阵而战败,但是他所取得的战功也是足以显露于天下的。他如果不死的话,一定还会想办法报答汉王朝的。”乙文:有人说:武帝不曾把事情弄得清清楚楚就随便听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