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3部分:特殊要求GBT+38775.3-2020》详细解读_第1页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3部分:特殊要求GBT+38775.3-2020》详细解读_第2页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3部分:特殊要求GBT+38775.3-2020》详细解读_第3页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3部分:特殊要求GBT+38775.3-2020》详细解读_第4页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3部分:特殊要求GBT+38775.3-2020》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3部分:特殊要求GB/T38775.3-2020》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分类5一般要求contents目录6通信要求7技术要求8测试方法附录A(资料性附录)原、副边设备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记录011范围1范围电压限制供电电源额定电压最大值为101500VDC,额定输出电压最大值为1000VAC或1500VDC。关联标准该标准引用了多个其他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如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等,共同构成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技术要求体系。适用对象本部分适用于电动汽车静态磁耦合无线充电系统,其特点是通过磁场进行电能传输。03020102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4208-2017该标准规定了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和代码,对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来说,确保设备外壳的防护等级符合要求,可以有效保护内部电路和元器件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4048.2此标准涉及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断路器部分,对于无线充电系统中可能使用的断路器等开关设备,需要遵循该标准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GB/T16895.3-2017该标准是关于低压电气装置中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的规定,包括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的要求。在无线充电系统的安装和布线过程中,应参照此标准以确保电气安全。此标准针对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RCCB)的一般规则,虽然主要针对家用场景,但其中的一些原则和要求对于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设计也有参考价值。GB/T16916.1该标准规定了电磁兼容限值中谐波电流发射限值,适用于每相输入电流小于等于16A的设备。无线充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满足此标准,以减少对电网的谐波污染。GB/T17625.12规范性引用文件033术语和定义指通过无线方式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系统,主要包括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两部分。无线充电系统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安装在地面或停车位上,用于产生磁场并传输电能。地面设备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用于接收地面设备传输的电能,并将其转换为可供电动汽车使用的电能。车载设备指无线充电系统进行电能传输时所使用的频率。系统频率指系统设计时确定的工作频率。标称频率01020304指通过磁场相互作用实现电能传输的技术。磁耦合指副边设备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副边设备离地间隙关键技术术语指无线充电系统能够识别并处理影响无线电能传输的异物的功能。异物检测指无线充电系统能够判断保护区域内是否存在活体,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的功能。活体保护指无线充电系统在温度过高时能够自动降功率运行或停止运行的功能,以防止设备过热损坏。过温保护安全与保护相关术语指电能传输从交流或直流电源输入到电动汽车电池或车载电气设备的效率。系统效率指无线充电系统输入的电能功率等级,不同等级的系统有不同的传输能力和效率要求。输入功率等级指无线充电系统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能够稳定输出的功率。额定功率输出效率与性能相关术语010203044分类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特殊要求分类该部分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详细分类,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以及通信协议等方面。这些分类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估无线充电系统的性能。按充电模式分类根据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模式,可以将其分为静态充电和动态充电两种类型。静态充电主要指的是车辆在停止状态下进行充电,而动态充电则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进行充电。这两种充电模式对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4分类按充电功率分类根据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功率,可以将其分为小功率充电和大功率充电。小功率充电主要适用于家用或低电量需求的场景,而大功率充电则适用于商业或高电量需求的场景。这两种充电功率对系统的电源设计、散热设计以及安全保护措施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按通信协议分类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通信协议也是其特殊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不同的通信协议,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如充电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这些通信协议需要满足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系统的互联互通性和安全性。4分类055一般要求过温保护无线充电系统应设有过温保护机制,当设备温度超过安全范围时,能自动降低功率或停止充电,以避免设备过热引发故障或危险。防电击保护无线充电系统应设计有防电击保护措施,确保在正常使用和异常情况下,用户不会因接触到带电部分而受到电击。过流与短路保护系统应具备过流和短路保护功能,当电流超过设定值或发生短路时,能自动切断电源,防止设备损坏和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5.1安全性要求电磁干扰限制无线充电系统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应符合相关标准,不得对周围电子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不良影响。抗电磁干扰能力系统应具备一定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能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5.2电磁兼容性要求5.3环境适应性要求防尘与防水设备应具备一定的防尘和防水能力,以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确保在恶劣环境下也能正常运行。耐候性无线充电系统应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包括高温、低温、潮湿、干燥等环境。无线充电系统应在显著位置标注清晰的标识,包括产品名称、型号、制造商信息、安全警示等,以便用户正确识别和使用。标识清晰系统应提供详尽的使用说明书,包括安装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以指导用户正确安装和使用无线充电系统。使用说明详尽5.4标识与说明要求066通信要求6通信要求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通信协议应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车载充电机与无线充电设备之间的顺畅通信。通信协议系统应能够实时、准确地传输充电状态、故障信息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以便进行监控和管理。通信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可控。数据传输通信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确保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抗干扰能力01020403安全性077技术要求无线充电系统应具有高效能量转换效率,确保在充电过程中减少能量损失。系统效率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适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兼容性无线充电系统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应确保安全,防止电击、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性7.1无线充电系统技术要求概述010203系统应具备稳定的充电功率输出,以满足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需求。充电功率无线充电系统应实现一定的充电距离,提高充电的便捷性。充电距离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避免对周围电子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干扰。电磁兼容性7.2无线充电系统关键技术指标效率测试针对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测试,验证系统的兼容性。兼容性测试安全性评估对无线充电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包括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通过测试无线充电系统在实际充电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效率,评估其性能优劣。7.3无线充电系统性能评估方法智能化充电管理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无线充电系统的自适应调节、故障预测与远程监控等功能。多场景应用适配无线充电系统需适应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如公共充电站、家庭充电、移动充电等。高功率充电技术随着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提高,高功率无线充电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7.4无线充电系统技术要求的发展趋势088测试方法电磁兼容性测试该测试主要验证无线充电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抗扰度测试和发射测试,以确保系统在电磁干扰下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自身产生的电磁干扰在可接受范围内。测试方法抗扰度测试模拟各种电磁干扰情况,检验系统是否能在干扰下正常工作。发射测试测量系统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测试方法互操作性测试此测试旨在验证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通过测试,可以确保不同系统能够顺利地进行充电操作。对准容忍区域测试确定原边设备和副边设备的相对位置,在X轴和Y轴方向上满足互操作性要求进行无线电能传输的区域。通信系统测试验证车载充电机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是否有效,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输。安全性测试:安全性是无线充电系统的关键要素。该测试包括电击防护、过载保护和短路承受、温升和防止过热等,以确保系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安全运行。效率与性能测试:测试无线充电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包括系统效率、输出功率、功率因数等。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充电速度和用户体验。这些测试方法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3部分:特殊要求》中的重要内容,它们确保了无线充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兼容性,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测试方法09附录A(资料性附录)原、副边设备原边设备设备组成原边设备主要由高频逆变器、原边线圈、控制器和通信模块等组成。兼容性原边设备应能与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副边设备兼容,以实现广泛的适用性。工作原理原边设备通过高频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高频交流电,然后通过原边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从而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安全保护原边设备应具备过流、过压、过温等多重保护功能,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副边设备副边设备主要由副边线圈、整流器、电池管理系统和通信模块等组成。设备组成01副边设备的电池管理系统应具备电量监测、充电控制、均衡管理等功能,以确保电池的安全和长寿命。电池管理03副边设备通过副边线圈接收原边设备产生的交变磁场,然后将其转换为电能,并通过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最后储存到电池中。工作原理02副边设备应能与原边设备进行实时通信,以实现充电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功能。通信功能0410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测试的日期和时间,以确保测试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测试日期与时间记录测试的具体地点,包括实验室名称、位置等信息,以便后续对测试环境进行复查。测试地点列出所有用于测试的设备,包括其型号、规格和校准情况,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记录010203电源参数记录测试过程中使用的电源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等,以确保测试条件的一致性。无线充电系统参数详细记录无线充电系统的各项参数,包括充电功率、充电效率、传输距离等,为后续分析和优化提供依据。测试参数记录详细记录测试的具体步骤,包括测试前的准备、测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