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吉林省高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吉林省高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吉林省高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吉林省高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吉林省高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吉林省高中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54-1960年间,苏联全国的粮产量增长了50%以上,到60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落后状况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农轻重各产业发展不平衡 D.改变了苏联原有经济结构2.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据此推知,宗教改革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 B.推动了新教改革运动C.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 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3.荀子言性恶”,认为“天道自然”,主张治国需“王霸兼用”,被宋代理学家普遍视为有悖于圣人,是“儒门异端”而加以抨击和贬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宋代理学家否定荀子是儒学家B.荀子实际属诸子百家中的法家C.荀子思想因不利于地主阶级统治而被否定D.荀子思想体现了当时思想领域的融合状况4.明朝以后,尤其是清代,铜仁地区民间出现了大量“地契”,地契清晰注明土地所有者、地界、面积等。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西南地区人地矛盾日益凸显 B.传统农业强调精耕细作C.传统经济模式的发展与巩固 D.水稻种植面积得到扩大5.下表是按照某专题列出的历史人物,推测该专题研究的是A.科技发展史 B.殖民扩张史 C.宗教发展史 D.东学西渐史6.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这一时期欧亚大陆出现许多影响时代的伟人,与中国孔子同一时代的人物是A.屋大维 B.悉达多 C.耶稣 D.穆罕默德7.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8.李大钊在《Bolshevism的胜利》中说:“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表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这一观点反映出A.历史事件的普遍联系性 B.历史认识的主观局限C.领袖人物的主观能动性 D.历史叙述的客观依据9.明朝万历年间,佃户不愿耕作之田,可将田退还原主,其交有押租金的,由地主退还佃家,“两相交付,不致留难”。江南地区甚至出现佃户借口今年没有收成拒绝交租的现象,明年地主为了收到地租,对佃农不得不待之以礼。由此可知,当时A.土地所有权变更频繁 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农业生产的利润微薄 D.农民抗租现象非常普遍10.1879年,李鸿章筹建的开平矿务局开始使用外国机器开采煤,产量逐年增长。1882年输入天津的洋煤为5400吨,到1886年便减至301吨。这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A.促使中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B.有力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解决了军用企业的财政困难11.下图呈现的是北京市民使用的购货证和购粮证,票证的流行说明我国当时①实行计划供应体制②日常生活用品短缺③购销矛盾非常突出④城乡差别逐步扩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材料二唐初对外来文化大胆吸收,外来民族的音乐、歌舞、技艺、服饰皆为唐人普遍喜好,刻意仿效。……清朝政府自认为是天朝大国,别的都是蛮夷小邦,不与外国往来。满清严禁中国人学外语,严禁华人与外人接触——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四当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超越了民族与各族的界线,传承着和平与发展的福音;世界博览会将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环球小姐大赛、环球嘉年华、迪斯尼主题公园等活动将鲜花、欢笑和美丽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1)材料一中“新的精神……世界”指什么?伏尔泰推崇东方新的精神世界原因是什么?(2)与唐初相比,清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4)概括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原因。14.(20分)材料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年一1804年)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在为独立后的美国选择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道路这两个根本性的建国方略上。他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面对独立之初美国的严峻形势,1781年至1782年,汉密尔顿以《大陆主义者》为题连续发表6篇文章,集中阐明只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治理一个大陆:此后他又积极倡议召开费城会议并推动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联邦政府成立以后,美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成为当时最紧迫的任务。1791年12月,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报告详细论述了为什么要鼓励制造业以及怎样鼓励和支持制造业。在参照西欧各国政策的基础上,报告提出了11条保护制造业的措施,包括:征收保护关税,禁止原材料出口,免除制造业出口关税,提供便利汇兑和信贷等。尽管这份报告在当时未被国会通过,但它对美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美国工业化的宪章”。——摘编自张进铭《汉密尔顿的建国思想及对美国的历史性贡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密尔顿建国方略的内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汉密尔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由材料“60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落后状况,故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赫鲁晓夫改革没有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农轻重各产业比重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改变了苏联原有经济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C【解析】

材料“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体现的是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各国统治阶级利用宗教来强化自身的权力,有利于集权国家的形成,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否定教会等级的问题,A选项错误,排除;新教改革主要矛头是天主教,因此统治阶级对天主教的推行不利于新教改革运动的推进,B选项错误,排除;促进人文主义的传播属于宗教改革的影响,与材料无关,D选项错误,排除。3、D【解析】

荀子吸收道家“天道自然”观念,除了儒家的“王道”思想外,还主张采用法家的“霸”道治国,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融合状况,D项正确;宋代理学家抨击荀子为“儒门异端”,没有否定荀子儒学家的身份,A项错误;荀子借鉴法家思想,本质上仍是儒家,B项错误;荀子思想代表了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历史上受到了重视,C项错误。4、C【解析】

铜仁地区民间出现了大量“地契”,地契清晰注明土地所有者、地界、面积等,地契保护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所有权,本质上说明传统经济模式即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与精耕细作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水稻的信息,排除D。5、C【解析】

释迦牟尼为佛教创始人,耶稣为基督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为伊斯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为宗教改革人物,因此四个历史人物都是与宗教有关的,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6、B【解析】

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人物,同时期的有悉达多,选项B正确;屋大维是公元前63年至公元14年,耶稣是公元前4年至公元33年,穆罕默德约570至632年,选项A、C、D排除。7、A【解析】

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颁布的,故A正确;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8、A【解析】

李大钊将俄国发生的革命视为世界革命的显兆,体现了历史事件的普遍联系性,选项A正确;选项B对材料解读错误,排除;材料只体现了李大钊的主张,未体现出能动性,排除C;材料只是李大钊的推测,未提供客观依据,排除D。9、B【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佃户可以随意退佃,以至于地主害怕土地没有人耕种,对佃户以礼相待,表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选B;佃户退耕没有导致土地所有权变更,A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根据材料“江南地区甚至出现佃户借口今年没有收成拒绝交租的现象”可知农民没有交租是个别现象,D错误。10、B【解析】

材料数据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增加了中国本土煤炭的供给,这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故选B项;开平矿务局虽然是中国自主采煤的一个例子,但无法改变中国煤业被外国资本控制的事实,故排除A项;C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D项“解决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另外无法从有限的材料得出该结论。11、A【解析】

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票证说明当时实行计划供应,由于生活用品短缺,必须实行计划供应,同时体现出购销矛盾非常突出,①②③正确;当时城乡都实行计划供应,不存在城乡差别扩大,排除④,选择A项正确。12、D【解析】本题考查了殖民扩张的客观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注意充分获取题干材料中的信息,“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说明英国对外殖民活动;“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说明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A、C与题意无关;B表述错误,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主要影响是破坏性的。D正确。故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精神世界:孔子的儒家思想。儒学中仁、仁政、为政以德的思想有利于欧洲启蒙思想家进行反封建专制的宣传;(2)变化:由积极吸收到极力排斥。影响:阻断了中外文化交流;是造成了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3)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4)现象:人类文明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原因:科技革命的发展;全球化的加速;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网络的发展);两极格局的结束。【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可知精神世界是指孔子的儒家思想。第二小问根据所可得知,原因是儒学中仁、仁政、为政以德的思想有利于欧洲启蒙思想家进行反封建专制的宣传。(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由积极吸收到极力排斥。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阻断了中外文化交流,是造成了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3)依据所学民主革命事实可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越了民族与各族的界线,传承着和平与发展的福音”可以得出人类文明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科技革命的发展、全球化的加速、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以及两极格局的结束。14、(1)内容:建立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工业立国”,大力发展制造业;政府干预,实行贸易保护。(2)评述:汉密尔顿是美国建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不仅推动了美国民主和法制的发展;也为美国工业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解析】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