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生物五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无法正常交谈,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和思维等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可判断是脊髓受损C.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血糖、水平衡和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D.若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轻击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2.某些效应T细胞在癌组织环境中会合成两种细胞膜蛋白(CTLA-4、PD-1),这两种膜蛋白对效应T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科学家,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以上两种膜蛋白的特殊抗体,并成功将其用于癌症的治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会成为抗原,被效应T细胞攻击B.提高CTLA-4、PD-1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增强C.通过使用两种膜蛋白的特殊抗体可直接杀灭癌细胞D.癌细胞一定是诱导效应T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后合成了CTLA-4、PD-13.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是由于发生了()A.染色体重复 B.染色体缺失C.染色体易位 D.基因突变4.早在19世纪末有医生发现,癌症患者术后意外感染酿脓链球菌,其免疫功能增强、存活时间延长,从而开启了“癌症免疫疗法”的大门。“癌症免疫疗法”是指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细胞的疗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B.癌症免疫疗法通过改变癌细胞的遗传信息来达到治疗目的C.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D.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5.下图是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网(d,e,f,h表示完整的细胞器),其不同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注:虚线框内仅是物质转变与合成A.自养型生物都含有结构dB.一切细跑均能发生膜流现象C.膜流其实是生物膜流动性的体现,质壁分离与复合过程中发生了膜流D.细胞膜蛋白的更新与f→g→h→g→c途径有关6.在细胞周期中有一系列的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细胞增殖有序进行。周期蛋白cyclin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被激活的CDK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周期蛋白cyclinE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形成复合物后,被激活的CDK2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上述调控过程中MPF的活性和周期蛋白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抑制cyclinB基因的表达或CDK1的活性都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检验点B.cyclinE可能与细胞内染色质螺旋化和纺锤体的形成密切相关C.若将G2期和M期细胞融合,则G2期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会提前D.蛋白激酶CDK2可能参与了中心体复制的起始调控7.肌营养不良(DMD)是人类的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遗传病研究机构对6位患有DMD的男孩进行研究时发现,他们还表现出其他体征异常,为了进一步掌握致病机理,对他们的X染色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他们的X染色体情况如下图,图中1~13代表X染色体的不同区段,Ⅰ~Ⅵ代表不同的男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6位男孩性成熟后,因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而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B.若上图中只有一位男孩患有肌营养不良(DMD),则该患者一定是VI号C.据图分析,DMD病因可能是X染色体5、6区段缺失或1、12区段含有DMD致病基因D.通过X染色体的对比,可推测体征异常差别较小可能有:Ⅱ和Ⅴ、Ⅲ和Ⅳ、Ⅱ和Ⅳ8.(10分)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面的数学模型表示的是()A.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变化的情况B.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随自交代数变化的情况D.在食物充裕、气候适宜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二、非选择题9.(10分)在冬季部分城市出现雾霾,这与秸秆野外焚烧有-定关系。微生物学家试图通过微生物降解技术使秸秆尽快腐烂,以增加上壤肥力并缓解环境污染。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6)微生物学家试图从富含纤维索的土壤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应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再采用___________进行鉴定,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发酵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两种。(3)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_________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继而在_________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3)最终在培养基中筛选出了如下表所示的两种纤维素分解菌,其中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菌种菌落直径:C(mm)透明圈直径:H(mm)H/C细菌Ⅰ6.63.33.3细菌Ⅱ4.65.06.6(4)若想将纤维素分解菌中的纤维素酶提取出来用于工业生产,需要先将其固定化,一般_______(适宜或不适宜)采用包埋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大多数植物气孔的开闭都遵循昼开夜闭的近似昼夜节律。但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闭合,称为“气孔振荡”。分析回答:(1)气孔的昼开夜闭与叶片胞间CO2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白天,__________,导致胞间CO2浓度下降,气孔张开。夜间气孔关闭的原因是__________。(2)“气孔振荡”是植物对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3)玉米的叶片直立,其上、下表面气孔数目较为接近;向日葵叶片平展,其下表面的气孔数量较多;有些水生植物,只在叶片上表面分布有气孔。试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11.(14分)生活在沙漠、高盐沼泽等进水受限的环境中的多肉植物(如仙人掌、瓦松等),为适应环境它们夜间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固定CO2,使光合作用最大化,下图为瓦松部分细胞的生理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物质A为__________,酶1和酶2分别位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夜间瓦松能吸收CO2合成C6H12O6吗?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夜间瓦松的细胞液pH通常会下降,请据图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将一株瓦松置于密闭装置内进行遮光处理,用CO2传感器测定装置中CO2的变化速率,以此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这种做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二倍体黄花蒿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第一组:P白×红科→F1粉秆F2红∶粉秆∶白秆-1∶2∶1第二组:P白秆×红秆→F1粉秆F2红秆∶粉秆∶白秆=3∶6∶7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组F1粉秆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F2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2)若将第二组F1粉秆植株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若将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自交,后代中白秆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3)四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二倍体黄花蒿,低温处理二倍体黄花蒿幼苗可以获得四倍体黄花蒿,原因是___________。若将四倍体黄花蒿与二倍体黄花蒿杂交,子代三倍体黄花蒿一般不能形成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高级神经中枢脑具有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同时还具有语言、记忆、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同时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调控作用。识记神经中枢的作用和分级调节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受损可能会影响这些功能,A正确;B、意识丧失应该是脑部的高级中枢受损,无意识的排尿表示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调控能力丧失,所以损伤部位应该在脑部,B错误;C、小脑控制的是身体的平衡,下丘脑对体温、血糖、水平衡和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C错误;D、下丘脑的作用是对体温、血糖、水平衡和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与躯体运动无关,D错误;故选A。2、A【解析】

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此外也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体液免疫为效应B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分布到血液和体液中,体液免疫的主要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这些病原体和毒素在组织和体液中自由的循环流动时,抗体与这类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结合,致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还可使一些抗原(如可溶的蛋白质)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详解】A、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会成为靶细胞,被效应T细胞攻击,A正确;B、CTLA-4、PD-1这两种膜蛋白对效应T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提高CTLA-4、PD-1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减弱,B错误;C、抗体不能直接杀灭癌细胞,C错误;D、从题干中无法看出癌细胞一定是诱导效应T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也有可能是影响了基因选择性表达,使其合成了CTLA-4、PD-1,D错误。故选A。3、A【解析】

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狭义的基因重组包含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广义的基因重组包含转基因技术。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结构的改变,如A→a。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和数目变异。【详解】果蝇的X染色体某个区段发生重复时,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此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故选A。4、A【解析】

免疫疗法的靶点是正常免疫细胞,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去杀死癌症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一般可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3个阶段。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反应阶段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详解】A、由题意可知,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A正确;B、癌症免疫疗法通过直接杀死癌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B错误;C、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导致发生自身免疫而攻击癌细胞,C错误;D、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5、D【解析】

膜流一个典型的实例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d,e,f,h表示完整的细胞器,d为叶绿体,e为线粒体,f为内质网,h为高尔基体。【详解】A、d为叶绿体,自养型生物分为光能自养型(光能)和化能自养型(化学能),真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含有叶绿体,原核生物如蓝藻不含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有些细菌还能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合成有机物,因此自养型生物不一定都含有结构d,A错误;B、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只有细胞膜才有膜结构,而膜流是指不同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因此原核细跑不能发生膜流现象,B错误;C、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为水分的进出过程,属于自由扩散,无膜流现象发生,C错误;D、细胞膜蛋白的更新与f(内质网)→g(囊泡)→h(高尔基体)→g(囊泡)→c(细胞膜)途径有关,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关键是理解结构上直接相连的膜之间可直接转变,结构上间接相连的膜之间是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而发生膜的转移。6、B【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1、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2、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3、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详解】A、由题干可知,周期蛋白cyclin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可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故抑制cyclinB基因的表达或CDK1的活性,都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检验点,A正确;B、由题干可知,周期蛋白cyclinE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而细胞内染色质螺旋化和纺锤体的形成在细胞分裂前期,B错误;C、由图示看出,M期细胞中MPF的活性较高,若将G2期和M期细胞融合,则G2期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会提前,C正确;D、中心体复制在S期,被激活的CDK2可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故蛋白激酶CDK2可能参与了中心体复制的起始调控,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获取题干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7、C【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X染色体缺失片段的长度和位置不同,因此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具有其他各种不同的体征异常;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X染色体缺失片段的长度和位置不同虽然不同,但是都存在染色体5、6区域的缺失,因此X染色体上的区域5和6最可能存在DMD基因。【详解】A、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而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会使染色体无法联会,A错误;B、若上图中只有一位男孩具有致病基因,由图可知,7号区段是Ⅲ号个体独有的,说明致病基因位于7号区段,而具有致病基因的一定是Ⅲ号,B错误;C、据图分析,者6位患者都患有DMD,且X染色体片段上都共同存在5、6区段缺失并且都共同含有1、12区段,因此可分析出DMD病因可能是X染色体5、6区段缺失或1、12区段含有DMD致病基因,C正确;D、由题图只能对比出不同个体的X染色体缺失情况,但不同区段具有的基因数量不清楚,因此无法比较出不同个体之间的体征异常差别大小,D错误。故选C。8、B【解析】

分析曲线图: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横轴因素的升高,纵轴所代表的数据逐渐增大;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横轴因素的升高,纵轴所代表的数据不再升高,说明此时存在某种限制因素。【详解】A、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是呈正比例关系,A错误;B、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逐渐增强,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升高,该图可以表示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正确;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起点应该为0,C错误;D、在食物(养料)充足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呈现J型,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水的存在形式、自交、种群数量增长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9、刚果红染色法固体发酵液体发酵C6酶、Cx酶葡萄糖苷酶细菌Ⅰ不适宜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解析】

6、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范围葡萄糖。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6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3、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3、可以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统计计数。【详解】(6)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鉴别,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发酵方法有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两种。(3)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6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C6酶、Cx酶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继而在葡萄糖苷酶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细菌Ⅰ的H(透明圈直径)/C(菌落直径)较细菌Ⅱ,故细菌Ⅰ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4)固定化酶不适宜采用包埋法,原因是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识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其专一性,掌握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一般步骤,并能够对相关实验进行修订与评价。10、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导致胞间CO2浓度上升既能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又能保障CO2供应,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解析】

1、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的联系通道,气孔的张开和关闭控制着植物水分蒸腾和CO2的吸收。2、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3、CO2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CO2固定形成C3,再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生成有机物等,场所是叶绿体基质。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1)白天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胞间CO2浓度下降,气孔张开,环境中的CO2通过气孔进入细胞,在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夜间植物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导致胞间CO2浓度上升,CO2溶于水之后呈酸性,保卫细胞pH下降,水势上升,保卫细胞失水,使气孔关闭。(2)“气孔振荡”指的是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闭合,而气孔的张开和关闭控制着植物水分蒸腾和CO2的吸收,故周期性的开闭气孔可以避免水分的过度蒸腾散失,同时保证光合作用所需CO2的供应,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3)在自然选择作用下,适应环境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不断进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意在强化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理解与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丙酮酸(C3H4O3)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不能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H]夜间气孔开放,叶肉细胞可以从外界吸收CO2转化为苹果酸,再运输至液泡,使细胞液pH降低不合理因为多肉植物在遮光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同时也吸收CO2用于合成苹果酸,所以容器内CO2的变化速率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合理(“吸收CO2用于合成苹果酸”)【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夜晚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植物细胞中的PEP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OAA,进一步反应产生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苹果酸由液泡进入细胞质基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物质A,其中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台作用暗反应,而物质A进入线粒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供叶绿体使用,说明物质A是丙酮酸。【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物质A是丙酮酸;据图分析,酶1催化CO2固定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酶2催化CO2固定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夜晚多肉植物能吸收CO2,但是不能合成C6H12O6,原因是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H]。(3)据图分析可知,夜间气孔开放,叶肉细胞可以从外界吸收CO2转化为苹果酸,再运至液泡,使细胞液pH降低。(4)某同学将多肉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进行遮光处理,测定容器内CO2的增加量,并以单位时间内CO2的增加量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这种做法不合理,原因是多肉植物在遮光条件下可以进行细胞呼吸(呼吸作用)产生CO2,但同时也能够吸收CO2并固定在苹果酸(四碳化合物)中,所以以容器内单位时间CO2的增加量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合理。【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弄清楚图中的物质变化以及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去路,明确苹果酸在夜晚和白天的去向是不同的,并准确判断图中物质A的名称。12、AABb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红杆∶粉秆∶白杆=1∶1∶23/8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生殖细胞【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植物的茎秆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