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共8页,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满分各为50分。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同时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作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选择题部分共50分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的建国大纲,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和海外华侨的一致拥护。“它”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以最广泛地召集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领域人员代表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确定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愿,起临时宪法的作用,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通过的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排除B项;1950年6月,新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开展土地改革的法律文献,排除D项。故选C项。2.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A.个人的回忆录 B.庆典现场照片 C.有关历史评论 D.相关文学作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现场照片是对开国大典盛况的真实记录,是第一手史料,B项正确;个人的回忆录、有关历史评论、相关文学作品都经过了人为加工,属于第二手史料,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3.“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强敌压至鸭绿江边我国已难以安定从事建设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挽救危局,中共中央毅然决定()A.进行北伐战争 B.发动南昌起义 C.组织淞沪会战 D.开始抗美援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与此同时,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并且侵入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还派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因此,美国的侵略活动不仅威胁了朝鲜,也严重威胁了中国边境安全。因此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彭德怀担任总司令员,开始抗美援朝,D项正确;“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与材料中“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不符,排除A项;材料,“南昌起义”是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与材料中“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不符,排除B项;“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是中日战争时期双方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与材料中“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新中国的几代人,都把自己对一场战争的感受,把一个民族的尊严,浓缩进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浓缩进了《英雄儿女》和《上甘岭》。下列属于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是()A.杨靖宇 B.左权 C.邱少云 D.雷锋【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忠诚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如黄继光、邱少云等,C项正确;杨靖宇、左权牺牲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B项;雷锋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模范人物,排除D项。故选C项。5.历史学家金冲及认为,抗美援朝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中国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她热爱和平,但决不能容忍别人强加于自己的威胁和侵略。这说明抗美援朝()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推动了我国工业发展 D.影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可知,材料反映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A项正确;抗美援朝是在1950-1953年,当时我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但材料没有反映推动了我国工业发展,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不能说明影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6.20世纪50年代初,许多农民见面时的问候语由“老乡,吃了吗?”变为“同志,翻身了吗?”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0,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A项正确;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不能体现题干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人民公社的成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均与题干20世纪50年代初的时间不符合,排除CD项。故选A项。7.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3%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96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3%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结合课本所学,这是土地改革之前,中国农村当时的现状,为解决种情况,党和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故题干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A正确;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故选A。8.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A.巩固了人民政权 B.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C.建立土地公有制 D.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土地改革后”“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说明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题干重在强调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与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无关,排除AB项;三大改造后,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C项。故选D项。9.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中谈到:“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这表明建国初我国()A.工业水平很高 B.工业水平很低C.工业门类齐全 D.农业水平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可知,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是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低,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低,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我国工业水平很低,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我国工业水平很低,未体现工业门类齐全,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我国工业水平很低,未阐释农业水平高,排除D项。故选B项。10.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序开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可知,材料反映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正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当时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A项。11.数据统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A.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C.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可知,重工业的占比达到51%,这说明“一五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项正确;图片反映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显然与图表信息不符,排除A项;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与图片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情况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不出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排除C项。故选D项。12.如图描绘了某宪法草案公布后人们在田间地头热议的画面。随后出台的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宪法草案公布了(版画)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项正确;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排除A项;《中华民国约法》,又名“袁记约法”,是指民国三年五月一日由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公布的一个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临时宪法”。此约法在民国五年袁世凯创立“中华帝国”时被废弃,后一直未再恢复,排除B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排除C项。故选D项。13.如图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反映了()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C.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D.农业合作化的现实成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国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到1957年,我国进行了一五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拖拉机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果之一,它的代耕,推进了农业合作化的进行,这体现出,农业合作化的现实成果,D项正确;1950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B项;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这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任务,排除C项。故选D项。14.瑞蚨祥是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的私营绸布店,1956年济南瑞蚨祥绸布店完成销售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瑞蚨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公私合营 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6年济南瑞蚨祥绸布店完成销售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取得较好的效果,C项正确;土地改革1952年完成,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排除A项;“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始的,挫伤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5.数据分析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开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八字方针”的提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可知,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提高,私有制的比重降低,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得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1949年,排除A项;中共八大的召开阐明了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排除B项;“八字方针”的提出是1961年,排除D项。故选C项。16.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涌现出了“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逢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B项正确;A项同仇敌忾、国际主义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人物特点,排除A项;C项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特点,排除C项;D项崇尚法治、健全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17.《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场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由此可知,材料在描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A项正确;材料只是交代了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没有涉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过程与意义,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8.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因此“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D项正确;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属于外交成就,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不符,排除A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是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阶段,排除B项;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属于祖国统一问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9.某同学搜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是()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D项正确;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排除A项;1978年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推行,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1984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0.如图反映的是1984年山东胶县某乡妇女正在围观上海发廊的画报。据统计,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这体现了()A.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人们个性解放的要求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D.全面对外开放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解放,D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对外开放的影响,未涉及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排除A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对外开放的影响,未体现人们个性解放的要求,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对外开放的影响,未阐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排除C项。故选D项。21.1984年11月13日,济南市二轻经济贸易开发股份有限总公司成立,姜春云为企业现场揭牌。此举,意义重大:济南市政府经济机构,政企职责分开,由行政管理机构向经营服务型企业转变。由此可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增强企业活力C.扩大国有企业的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以来,我国城市经济的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B项正确;公私合营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1956年底已经完成,排除A项;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是改革的内容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2.1993年济南、淄博、潍坊被划为沿海开放区。关于1993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9世纪末 B.20世纪末 C.19世纪90年代 D.民国84年【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末通常指的是从1990年至1999年,1993年正好处于这个时间段内,B项正确;19世纪末指的是1890年至1899年,与1993年相差了一个世纪,排除A项;19世纪90年代指的是1890年至1899年,与题干中的时间相差甚远,排除C项;民国元年是1912年,因此,民国84年对应的是1912年加上83年,即1995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3.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A.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事实,事情的真实情况,即客观真理,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观点:处于一定立场,分析事物利弊和适用性的表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属于观点,B项正确;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明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属于事实,排除A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属于事实,排除C项;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属于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24.下列理论、思想先后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确立为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为指导思想,因此排序应为①③④②,本题选D。根据上面所述,ABC均不符合题意。2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表明党中央的发展理念是()A.创新 B.绿色 C.共享的 D.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统称为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中,共享是增进人民福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就是在增进人民福祉,因此,体现的是共享,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共享,没有体现创新,排除A项;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的是绿色,排除B项;一带一路等体现的是开放,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共同纲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材料二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年1月15日,首都数十万人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1)材料一中的两个法律文件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个文件内容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答案】(1)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或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一届全国人大)。相同之处:以法律形式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2)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基础工业部门建立起来(或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解析】【小问1详解】会议:根据材料一“《共同纲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和所学可知,《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或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一“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知,共同之处是以法律形式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小问2详解】成就:根据材料二“1956年1月15日,首都数十万人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可知成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根据材料二“‘一五计划’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可知成就是基础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转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社会性质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选择任意一幅图片编写解说词。要求:能够较为完整地说明所选图片代表的事件,包括事件的概况和影响。材料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摘自习近平《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大会上讲话》(2)材料二中的五个经济特区,哪一个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在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答案】(1)选择图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国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历史的转折关头,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选择图二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城市:深圳。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解析】【小问1详解】解说词:选择图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这次会议召开的北京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国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这次会议的时间和主要内容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的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选择图二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是:可以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进行分析,所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是: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小问2详解】城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外开放格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1992年,又相继开放沿江城市、内陆市县等,这样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时间轴(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示并联系所学知识,写出C阶段探索中失误有哪些?D阶段是什么时期?材料二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并无来者可供参照,简单照搬照抄别国的制度没有成功的先例,在制度建设上,只有植根于本国国情,充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制度才会具有生命力……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这条道路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青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肖贵清(2)根据材料二、概括“制度才会具有生命力”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党确立的正确道路”是一条什么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并举2例说说这条道路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的?图1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的诞生图2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各界的热烈欢迎图3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图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图5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图6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图7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的新厂牌图8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3)请阅读以上材料,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义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答案】(1)C阶段探索失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阶段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做法:结合本国国情,充分借鉴他国优秀的成果,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兼容并蓄,发展本国制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3)【角度一】事件:图1新中国诞生、图2西藏和平解放、图3抗美援朝、图4土地改革。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采取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维护了国际和平,提高了国际地位。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从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角度二】事件:图5第一个五年计划、图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图7三大改造观点: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逐步建立。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之,“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角度三】事件:图7三大改造、图8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观点: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在探索中前进。论述: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八大根据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指出要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此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综上所述,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开端。(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C阶段探索失误: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时间轴”中C探索期时间信息“1956年—1976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D阶段时期: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时间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