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章)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多取材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实和现象錦其意图在于拉近化学与学生强调走进实验室的重要意义錦以及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已经了解到一些物质的变化的事例只是他们对这些变化的区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好化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4.能初步区分物质描述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物质。5.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连接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6.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7.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课题多彩课型新课第几课时课时教学目标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相关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使用教材的构想*补充设计**补充设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导入同学们,我在新学期送给大家一件礼这些吗?现在我们一起聊聊化学,看它究竟是什么?你们已经学了数学、语文、物理、呢?你希望化学研究什么问题呢?二、什么是化学1.向盛有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的试2.烧不坏的手帕3.用碘鉴别指纹三、化学和人类的关系关注老师的话题四人小组讨论3分钟研究内容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运用它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化学这门学科也不例外。从遥远的古代人们开始无意识地运用化学,到近代人们认识化学,再到现在人们充分地利用化学,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化学始终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提问:想一想,人类认识化学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的转折点?了生存条件。在认识了火的基础上,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然后逐渐制造出了铜器、铁器、纸、火药等,于是在以后很漫长的一段时期里,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所以火的发现与利用引导:从认识火以后,在很长时间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直到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经过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样人类与化学的关系就又近了一步。经过研究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一—元素只有一百多种。那么,这一百多种元素是怎样构成这个复杂的世界的呢?设问: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学们结合身边的现实想想,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认真倾听阅读教材第3—4页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在英语中只有26个英文字母,但是课件展示: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四、小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同样这100多种元素经过不同的组合也可以构成许多种类的物质也就形成了丰富的世界。积极讨论,列举化学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的具体表现。板书设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二、化学发展的演变过程练习作业设计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请根据你对化学的了解,在课后写小短文教学反思网上搜集有关化学的资料,进行网上自学.课题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型第几课时标标(三维)课时教学目知识与技能2、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分难点:性质与变化的区分.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多媒体课件讲解、练习提高使用教材的构想学习透过实验现象(色味态光热等),抓住变化的特征,从而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并初理概念。*补充设计*教师行为*补充设计*学生行为【师述】化学在我们的生活、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演示实验讲解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倾听、思考、阅读课本【观察记录】实验1——4(教【讨论交流】这四个实验有什么不同之处?变化应依据什么?是否生成新物质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第二课时二、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三、当堂检测(课件展示)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阅读教材第7页“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内容,自学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讨论交流】【举例说明】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质,你能说说他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吗?思考,做题,回答A、蒸发B、变形的主要依据是()A、产生红光B、放出大量的热D、木炭消失3、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评价及鼓励四、总结反思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谈谈你的收获或认识?小组讨论,回答交流板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二、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练习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教材第10页第2、4题2、家庭作业:教材第11页第5题;预习课题2,用铅笔划出重点内容教学反思课题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型第几课时(三维)(三维)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的报告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探讨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并初步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难点: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实验,共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使用教材的构想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第二探*补充设计*教师行为*补充设计*学生行为1、情境导入(可制成动画,并配以说实验得到的。说来你也许会感到惊讶,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金,使贱金属变成贵金属黄金。他们的方法,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做出了倾听2、课前热身(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为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2)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边听变看书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3)化学实验有哪些用途呢?为什么要进行化学实验呢?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从本课的实验入手,探究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讨论一个化学变化,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2)四边互动互动1教师先演示蜡烛燃烧实验,提示有关注观的描述和记录。(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好,看谁做得快?)探分析火焰分为 火焰分为 立一根火柴在火焰不同部位燃烧的情况?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熄灭后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1、说明火焰哪部分高?2、说明蜡烛含有哪些成分?究步骤点燃前燃着时实验结论熄灭后观察的现象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后的白烟,蜡烛是否重新燃烧?谁的更合理谁的更合理 、硬度 ,是否溶明确:本实验体现了学习化学的以下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以及加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的产物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燃烧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发热、即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得出可靠的结论。各自说明理由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互动3——通过上述2个实验的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明确: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3、当堂检测4、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①从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发现一些段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②探究活动完成后,应认真写出报告。阅读书本的实验内容后做实验并填写实思考、交流、思考归纳所学知识(2)方法归纳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综合各种现象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板书设计1、点燃前观察到的现象结论2、燃着时观察到的现象结论3、熄灭后观察到的现象结论1、实验方案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练习作业设计教学反思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蜡烛的燃烧非常必要,否则课上时间太紧;2、学生可以自愿结组,这样利于配合;3、限于时间,学生提问前教师要限定范围,以避免跑题;课题课型新课第几课时(三维)(三维)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展示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训练为主线,与纠正相结合。辅以使用教材的构想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补充设计**补充设计**补充设计**补充设计*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和药品取用规则的?演示【实验1-3】通过对大理石的取用的观察,总结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明确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粒放入容器中,再把容器慢慢直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通过对碳酸钠粉末的取用的观察,总结粉末药品的取用方法。明确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补充设计**补充设计*1、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上,防止药液沾污桌面。2、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并要缓3、拿细口瓶倒液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示范液体的量取演示滴管的使用互动3——老师:演示【实验1-4】4、巩固练习讨论倾倒液体有哪些要点?练习液体的倾倒思考并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由两位同学到前面实际操练,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评价。学生:看书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_,不要 .用过的滴管要立刻 ,注意滴瓶上的滴管不要.严禁用未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练习液体的滴加,可用水代替。观察实验现象1、实验室里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鼻不要品尝2、实验时要注意节约药品,取用药品应该严格按照该取用最少量。即液体用_毫升,固体只须3、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既不4、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可用夹取,取药品时,应先将5、将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将容器_,将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物放入后,再把容器漫漫地竖起来,是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落到试管底部。,以免读出液体的体积。5、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本课主要学习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2)方法归纳:从实验操作中不断探索,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6拓展延伸1、链接生活链接二:观察家中的食盐、味精、醋等存放在什2、实践探索实践活动:走进实验室,了解各种化学仪器的用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书设计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二、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注意点2、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注意点3、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4、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练习作业设计行固体取用、液体倾倒、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练习。教学反思规则和实验操作要求,形成严肃认真、科学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课型第几课时(三维)(三维)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初步学会给液体物质进行加热的操作。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在做实验中认仪器、学规则、讲规范,形成一定的实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物质加热”的主要基本操作。难点:对遵守实验室规则及实验规范的重要性的认识。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亲历体验法、探究实验法、读书指导法、归纳总结法。使用教材的构想经验出发,指导学生按“走进实验室——观察仪器及环境——识别仪器,说出名称——了解用途——动手操作——亲历与体悟”的策略学习。*补充设计**补充设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1、情境导入人们常用来加热的工具有哪些?2、课前热身实验时,用剩的药品应如何处理?思考回答交流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本课主要学习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动手能力。(2)四边互动互动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是什么?学生:看书20页及图1-28,讨论并回学生:实验1-5用一根火柴放入火酒精灯的火焰的外焰部分最先碳互动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以上实验讨论下列有关问题,并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明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①试管中的液体的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②试管外的水要擦干。③用试管夹夹持,离试管口三分之一,手握试管夹的长柄。④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人,要先预热,再对液体的中下部加热。老师:演示21页【实验1-6】互动3——连接仪器装置?先碳化?学生:按照课本21页图1-30的方法加热①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或自己?为什么?②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③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刻用冷水冲洗?为什么?④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学生阅读课本22页的文字及图片学习仪器装置的连接演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互动4——如何洗涤仪器?明确:①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③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4、课堂练习1)、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体观察,操作方法,思考原理①如何直接用水洗?②如何用试管刷刷洗?③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呢?学生:练习试管的洗涤做题,回答离试管口处。加热时,先,然后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仪器洗干净的标准5、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了行实验的重要场所,要遵守实验室规交流收获与不足板书设计三、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及注意点四、连接仪器装置五、仪器的洗涤1、仪器的洗涤方法2、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练习作业设计教学反思酒精灯是初中化学实验中最主要的热源,它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使用不当可能造成危险,同样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也较多,如果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比较危险的后果,因此教师除了正确演示并严格要求外,最好事先培养5-6名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助手,让他们先掌握正确操作,在其他学生练习时帮助老师指导,以确保实验的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绪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型复习课第几课时(三维)(三维)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器、连接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过程与方法惯和方法。初步学习体会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实验操作。难点: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如何对单元知识进行科学的梳理。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学习与讲练结合使用教材的构想对本单元知识梳理整合*补充设计**补充设计*(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3、药品的取用回忆旧知小组学习评四、课堂小结(你的收获或你的学习方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书设计绪言、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小结走进化学世鼎化学研究的对承是物质的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其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相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结构(分子、原子、离子及共内部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的过程及其现多。要化规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一化合、分解、置挽,复分解了本质区别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蜡虫燃烧的探究人们呼出气体的探究水水点燃前点燃时:灭后:氧气减少氢化碳增多蒸气增多进行实验分析与讨论结论观察描述和记录交流体验问题及建议认识常用的九种仪器(名称、实物,示京图,用途及其注意事项)药品的职用规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剩余药品处理原则)固体取药液体物肪的加热块状固体(镊子)粉末状固体(药匙)定量(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倾倒(标签、容器口)少量→用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不能横放成倒置)定量量筒(平稳、平视)(注意规格的选择)(0.1nL)仪器(试管、蒸发皿、烧杯、烧瓶)注意手项(都要预热、外壁搭干等等)方法(水洗、制洗、酸洗或洗涤剂)洗涤仪器注意事项(热的玻璃仪器不能用冷水洗、不能用力刷洗等)玻璃仪器洗深干净的标准:不服水滴、不成股流下教学反思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认识,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不觉得太简单而乏味,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成为实施课堂教学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多注意收集单元(章)教学设计单元(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知识性学习单元。单元中化学概念较多,安排讨论的内容也较多。本章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空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物质入手,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小问题开始,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联想与启示、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活动与探究”外,还出现了“调查与研究”栏目。单元中三个课题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它也是迈入化学之门的第一步。从本章开始,学生真正接触到比较具体的宏观化学物质,为下一章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行了铺垫。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空气的组成2、初步认识几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应用概念对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物质与现象进行判断(1)纯净物、混合物、氧化物、氧化剂,能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进行分类。(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规律,根据提供的信息,以及与一些物质反应的现象和能量变化,会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应物状态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初步培养学生分析、1、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课题课题1空气课型第几课时(三维)(三维)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是混合物;(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并能举例说明(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该注意保护。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说出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教学方法与手段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使用教材的构想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空气》图片(教材P25)二、复习回顾,课前热身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二:粗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观看【讨论交流】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成分围,为何看不见也摸不着呢?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国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学生阅读教材P26)【讨论交流】他是如何研究的?结论是什么?据据【总结说明】教师总结空气的主要成分(可结合教材),活动三: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师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四、课堂检测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2.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不是混合物的是()A.五粮液酒B.精制酱油C.鲜牛奶D.蒸馏水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第观看实验并初步完成下面的表格空气含量的测定象【讨论交流】(点拨:教师说氧化二磷的物质。并写出反应式)(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中的什么气体?(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的1/5而不是全部呢?(3)、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测定氧气含量少于1/5呢?(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就打开夹子;瓶太小等合理即可,但要根本次实验来思考。)(4)、瓶内还有没有剩余的氧气呢?如何证明?说明了什么?出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是氮气。)哪些内容?(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板书设计I他'II他'I(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3)小结: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化学式体积分数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化学式表示的。如氧气、氟气等混合物:由二种物质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如空气、河水、雨水等。练习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课型第几课时(三维)(三维)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并能举例说明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使用教材的构想*补充设计**补充设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二、合作探究,共同学习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师先设问:空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有什么用途?【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P28-2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讨论交流】(1)、氧气为什么叫“养气”,(3)、什么叫稀有气体?为什么又叫惰性气体?有哪些用途?【讨论交流】空气的情况?(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12m3~16m3。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故保护我们的空气已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关注的问题。[过渡]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打针对性地改善环境状况,是我们常常采取的一种措施。那么,你知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的内容吗?三、[小结]本课题我们重点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同时还知道了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概念。另外,还了解了洁净的空气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空气四、课堂检测[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1.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沙尘暴、酸雨、使用含氟冰箱造成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2.使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水中生物濒临死亡、温室效应使沿海城市下陷、酸雨使建筑物被腐蚀、臭氧空洞使人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易得皮肤病和影响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爱护花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请学生看课本P资料]长,你会如何去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呢?请你谈谈。的想象力予以肯定]2.把工厂建在人口不太集中的地区。源。理性质的是()B.铜用于制导线D.磷用于制造烟雾弹很大危害的物质是()①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成的水蒸气⑤煤燃烧产生的烟五、收获与反思你的收获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书设计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2、氮气的用途:重要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沸点-195.84、稀有气体: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冷却剂、麻醉剂三、保护空气1、空气污染物:粉尘和有害气体2、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治理现有污染源,预防新污染源的产生增加绿化覆盖率,防治煤烟,机动车,扬尘以练习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课型第几课时(三维)(三维)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观(4)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难点1.在实验过程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2.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师生讨论、归纳总结,多媒体课件使用教材的构想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为了和通常*补充设计**补充设计*气体,你知道它是什么气体吗?空气、1、氧气的性质解约总结4.p=101kPaT=一183℃淡蓝色p=101kPaT=—218℃淡蓝色思考得出结果:不知道回答:气态氧气是无色无味的,与水一思考回答:氧气是不溶于水的,如果氧气易溶于水,地壳表面的水早把氧气溶解完了,我们也就没有了可供呼吸的氧气了。记忆学生被激起探究欲望[实验一]让学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并问: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看到同样是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出现么呢?(可提示学生从氧气的含量考虑)总结:通过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而且物质在空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问: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炉火做饭时,为什么炉火越扇越旺盛?可帮助我们来鉴别氧气。通常的做法展示硫粉介绍:这是硫粉,俗名叫硫磺。它是问: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否一样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实验二](用多媒体打出实验内容)1.用燃烧匙取一些硫,让学生观察硫2.让学生观察硫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3.在空气中给燃烧匙里的硫加热,直烧的现象,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4.把未点燃的硫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学生代表陈述实验现象及结果思考回答倾听记忆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配合做实验。5.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的现象,并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6.比较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原因。讲解: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₂),二氧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一些化工厂排放的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硫,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下雨时会形成酸讨论:实验的一般观察程序总结观察程序:反应物质的色、态、讲述:前面我们学了文字表达式表达讨论: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了什么?[实验三]铁丝的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用多媒体打出实验内容2.在空气中点燃铁丝,看行不行。3.把铁丝的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注积极思考讨论总结回答: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跟氧气的含量有关,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纯氧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高,所以木条和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做对比演示实验意:集气瓶底部要先放一些水)问:一起说说反应前、后物质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问:为什么要放一些水呢?问:为什么硫燃烧不需要铺细沙呢?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丝在氧质呢?剧烈。参照实验具体内容来观察、分析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回答:反应前物质:铁、氧气反应后的物质:四氧化三铁,回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实验编号反应物生成物表达式实验2—1实验2—3问: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反应叫化合反应.具讲解有什么共同点?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类反应叫做氧注意:强调概念中是“氧”而不是“氧气”,“氧”不等同于“氧气”。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氧化剂:在氧化反应里,能提供氧的物质。)介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觉,这样的氧化叫缓慢氧化。.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叫缓慢氧化。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色 可液化成色液体或固化成色固体。常见的一定”,下同)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4.根据实验情况,填写下表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可能的讨论结果①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②反应物中都有氧气。③生成物都只有一种物质。④反应条件都是点燃。⑤生成物都是反应前没出现过的,是新物质。倾听学习思考记忆思考做题交流与氧气反应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反应物达式质的名称你的收获?硫磺红磷铁丝味的气体B.氧气极易溶于水较活泼的气体A.密度比空气大B.能支持燃烧C.不易溶于水D.无色无味A.氧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A.木炭B.红磷C.铝箔D.硫磺体B.汽油挥发C.气体受热体积膨胀D.铝箔燃烧A.钢铁生锈B.食物腐烂C.冰雪融化D.白磷自燃A.颜色B.沸点C.硬度D.可燃性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并知道它可以支持燃烧,性质比较活泼。板书设计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表示:硫+氧气点→二氧化硫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二、化合反应三、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练习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课题3制取氧气课型新课第几课时12、过程与方法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初步养成勤于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教材的构想*补充设计**补充设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1、氧气的化学性质, 叫做化合反3、请你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下列物质燃烧的化学变化并写出主要(1)硫在氧气中燃烧(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二、导入新课内容。(出示教学目标)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一: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演示实验2-5】教师演示实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实验氧气回忆旧知,并完成练习学生回答阅读课本P37学生观察并完成P37的表格。阅读课本P38【演示实验】【教师介绍】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比较简单。(课件展示)活动三: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你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1)、这各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活动四: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教师演示活动五、分解反应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何不同?学生观察并完成P38的讨论与分析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倾听,并记忆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完成讨论内容,并交流。四、当堂反馈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在后一个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C.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制取氧气3、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氯酸钾氯化钾+氧气(1)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A.不变B.变大C.变小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2)若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A.不能产生氧气B.产生氧气的速率慢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D.没有氯化钾生成四、总结反思做题【总结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课题3制取氧气1、高锰酸钾加煦→二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催化剂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三.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点:一变多。表示:AB→A+B。练习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课型新课第几课时2(三维)(三维)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步培养善于合作的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实验操作2、难点: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教材的构想物质(包括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的开始。本课题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为学始,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本课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补充设计**补充设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1、什么是催化剂、分解反应?2、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写出3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2.课题引入【看图交流】1、在教材p45图2—17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3学习探究活动[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点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品,并将试管固定3、给试管加热4、收集气体5、移开导管6、停止加热思考并回答1、为什么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2、为什么瓶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试管口向下略微倾斜4、加热前应先预热5、为什么刚开始不能收集6、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提问]1、如何检验氧气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讲解]验证氧气的性质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问题观察装置图、思考交流回答倾听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回答回忆旧知,回答问题口答并操作,观察现象体4、当堂反馈(见课件)两个反应中,都接触到一种物质,它的名称叫做_。在前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在后一个反应中,2、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1)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A.不变B.变大C.变小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2)若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A.不能产生氧气B.产生氧气的速率慢有氯化钾生成5、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氧气的性质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习题练习归纳总结、复习巩固板书设计课题3制取氧气检、装、夹、点、收、移、熄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把药品装入试管3.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加热5.收集气体6.移开导管7.熄灭酒精灯制气先查气密性,气泡均匀气始成;收集常用排水法,先撤导管后移灯。二、氧气的性质1.碳+氧气→二氧化碳练习作业设计整理完成实验报告课本第三42页3、4教学反思一次亲自操作,因此也应让他们做几次操作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型复习课第几课时标标(三维)课时教学目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物质与现象进行判断(1)纯净物、混合物能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进行分类。(3)缓慢氧化、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会根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判断。(4)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知道氧气的性质,以及与一些物质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掌握研究具体物质的一般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学会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体会化学的学习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氧气的性质、实验室制取,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点:对知识归纳方法的掌握教学方法与手段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自主学习与讲练结合使用教材的构想对本单元知识梳理整合,构建网络知识图*补充设计**补充设计*阅读课本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知识互查知识点害?化?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₂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10、探究碳和铁的燃烧(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分别应如何改进?(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二、重难点例题赏析:见同步练习册中的导引解析中的例题分析三、习题演练同步练习册二单元阶段检测和综合测评四、课堂小结你的收获或不足?阅读倾听独立做题,小组合作检查,互查交流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书设计空气的组成成分保护空气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稀有气体的用途氧气物理性质性质化学性质化合反应练习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考题,引起学生共鸣。单元(章)教学设计单元(章)9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二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在脑子里建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如何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好分子、去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并知道常见物质是由哪种粒子构成的。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内的等量关系并能运用。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4、理解相对稳定结构,了解离子1、初步学会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并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逐点的认识,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2、通过“原子结构的发现周期表”等情景素材的介绍,发展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3、通过“STM与原子操纵技术”、“张青莲院士的卓越贡献”的介绍,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课题分子和原子课型第几课时(三维)(三维)课时教学目标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1、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1.通过物质具有可分性,进而认识分子和原子可分与不可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2.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知道微粒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问题情景,激趣——提出问题,质疑——引导探一巩固深化,反馈交流。实验启发式与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使用教材的构想子是不断运动的”的结论,并利用这一结论对一些现象作出具体解释。另外课本上还了有关分子间间隔的内容,紧接着通过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补充设计**补充设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探求,以至于今天我们能更清楚、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遇到“不解之谜”,怎么去面对困惑呢?沁人肺腑的花香之中呢?走过加油站时你从这里能嗅到什么气味?我们用好奇的双眼去认识世界,却依然难以看透物质内部的奥秘,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去探求和发现物质内部肉眼看不见的秘密吧。相信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能帮助我们揭开许多不解之谜。【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解释这种现象?得出结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向同学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进入情景好奇、疑惑,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水会“跑”会“结”?水有三态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肉眼看不透边听、边看、边疑得出结论:氨水、酚酞等物质中有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粒子,这些粒子能运动。微粒聚集在一起构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活动与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演示P49探究内容3另取B烧杯中装入5ml浓氨水。【设计方案,进行探究】2、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烧杯,观察现3、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阅读课本第48页最后一段思考:物质为什么会自己移动?【学生猜想】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分组实验】A组:一杯开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B组:(1)50ml水与50ml水混合(2)50ml酒精与50ml酒精(3)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C组: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拓展结论并投影】结论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的,结论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考一考你】1、苯分子照片中两个相邻苯分子间黑色的部分是什么?在壶口处能看见白雾,说明了分子具有什么性质?【投影】1、几种常见分子模型2、空气的自白(模拟空气中的氮气分子、氧分子、水分子、氦原子等微粒模型以及运动情况)三【知识梳理】构成的的四、当堂检测1、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获得结论】1、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2、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汇报实验结果】你有何发现?倾听的体积很小2、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A刮风时尘土飞扬B进入花园闻到花香C将25m3的石油气装入0.024m3的钢瓶中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正确的是间存在斥力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问隙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五、【反思小结】学完本节的知识后,有哪些收获或感受?请你说出来第二课时【实物展示】【问题情景】投影观察P49氢气与氯气的反应的示意图,仔细分析在此变化过程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交流以拆开)【小组讨论】1、教师也参与讨论2、小组交流观点【模型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获得结论】【质疑探究】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投影】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课件)【获得结论】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3、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4、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课堂检测】多媒体课件出示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原子不运动2、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A、碘受热升华B、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体((一人演示一人解说)【小组讨论】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C、铁矿石磨成粉末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反思小结】交流板书设计分子本身不变质量、体积小,运动、有间隔特征构成物理变化溶解、热胀化学变化变化分析物质的变化。世界更精彩!练习作业设计课题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型新课第几课时(三维)(三维)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过程与方法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可分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要贡献。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究式,多媒体课件使用教材的构想学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补充设计**补充设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展示]宏观物质图片[设问]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关于原子,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引课]本课题我们将进一步揭开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原子内部构(一)认识原子的内部构成[讲解]十九世纪末前,原子一直被认为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此叩开原子的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引导]下面,我们跟随卢瑟福实验中的α粒子,穿进原子内部去"刺探"原[图片展示]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大多数的α粒子能顺畅地穿透金发生偏转;极少部分粒子遇到了坚硬[设问]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以上实验的现象对你认识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启示?[设问]原子核很小,它能否继续再分?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说出分1.原子是实心的吗?2.原子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分,原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3.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畅想,交流原子结构类似桃、杏等水果,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原子核带正电,靠静电引观察现象讨论分析、解释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核很[展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图片[讲解]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获得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播放]原子内部构成的动画[设问]构成原子的三种基本微粒质子、中子、电子各有何特点,不同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何不同呢?[组织交流][讲解]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目[引导总结]原子的构成情况以及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展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讲述]实验证明,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观看图片,体会(二)第二部分相对原子质量[讲解]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小,但集中了较大的质量,并且带有正猜想,实例说明观察分析: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表4-1、4-2小组活动:对获取的信息交流集体交流、评价:1、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但它并2、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不4、原子很小,但有一定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观看,阅读阅读教材,查找一个氢、氧原子的实际质量量。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可精确地测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展示]一个氢氧原子实际质量的小数表示[类比讲解]这正像我们用吨为单位来表示一比较聪明的回答是“大米的质量比小米大一点”。类似的,为了便于研究问题,国际上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质量的大小。[设问]如何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介绍]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我们不需要再去计算,科学家已经把所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出。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就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过卓越贡献。总结本节学习后你对原子的构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展示]氢、碳、氧、钠、铝、铁原子的内部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表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课堂测评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中子数为_,核外电子数为0观察,试着读数、记忆、比较大小。阅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并用数学公式表示利用概念与教材数据动手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辨析: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阅读课本P71资料利用教材154页附录Ⅱ;教材75页表回忆,从构成原子的粒子种类、带电情况、质量大小、所占空间大小、数量关系、质量表示方法等方面交流观察: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发现交流板书设计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原子子中央)课题1原子的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2.计算式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不显电性练习作业设计1.57页1(5)、3、5、62.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习作,并与同附: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教学反思流、动画启示来逐步完善思维过程的群体探究方课题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型新课第几课时(三维)(三维)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过程与方法识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习的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使用教材的构想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教材第一部分介绍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九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粒子的内部构成与运动是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因此建立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表象将完全借助于想象。这成为本课题教学的难点,但不是教学的重点。针对本课题微观抽象内容较多,难点集中的特点,本教学设计特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把握好微观教学的“度”,不任意拔高。2、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并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将抽象问题形象化。3、设计具体的活动与探究过程认识离子的形成。*补充设计**补充设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情景创设]同学们,我们通过前面的知识学习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你对核外电子是怎么运动的是不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排[提出问题]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一电子围绕氢的原子核在核外的“巨大”空间里高速运动。在具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动画演示]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展示并讲述]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像行星饶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我们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电子层最多时有七层。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分层运动,也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启发]那么电子依据什么分层运动,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到高中后我们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后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讲述]有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知识,我们可以用形象、简洁的图示表示原子的内部构成情况。[展示]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展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评价][讲述]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提出问题]1、不同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它们的结构是否稳定?[[回忆]原子的内部构成情况并交流[猜想并交流][观察]核外电子的运动状况[归纳]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观察体会]初步建立核外电子排布的微观想象表象[分析]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观察与交流]横向、纵向观察,发现规律并交流:……,原子最外层最多排布8个电[分区域观察]发现不同区域排列的元素类别,分类观察三类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讨论交流]2、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总是力求使自身的结构趋于或达到稳定结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通过何种方式可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适时评价引导][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原子得失电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评价引导][动画演示]课件展示Na+、Cl-、NaCl的形成。[提出问题]对于离子你有了哪些认识?[适时评价引导][讲述]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谈话]通过以上学习,相信你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把你们特有的认识用图示表现出来吧![组织分享][课件演示][引导]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用粒子的眼光看物质与物质的变化,会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深刻更接近本质。食盐是我们每天都要摄入的营养物质,当你面对食盐晶体时你会从哪些角度去认识食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 (氦为2个),结构相对稳定。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易失电子;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易得电子。[归纳总结][应用分析]1、钠原子与氯原子的结构是否稳定?2、通过什么方式可趋向相对稳定结构?时还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交流、归纳][观察]离子的形成与氯化钠的形成。[回顾]学习过程[整理]离子的认识。[畅所欲言][小组合作]绘制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网络。[展示作品]共同交流。[观看演示][体会1[动画展示][课堂反馈]的粒子是__;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结合图示请回答:(1)由于它们的原子(填“相同”或“不相同”)。总结反思: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交流][观察][交流]练习练习交流反思板书设计二、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特点结构元素性质得失电子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不稳定不稳定失电子不稳定不稳定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一般为8个(氦为2个)比较稳定比较稳定不得不失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最密切三、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形成方式:原子得失电子3、离子的分类:阳离子和阴离子4、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2)阴离子:C1-、02-、S2-、OH-、S02-、)90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两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5、、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6、原子与离子的比较练习作业设计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教学反思课题课型新课第几课时(三维)(三维)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难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对比探究、合作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使用教材的构想*补充设计**补充设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创设情景原子是不是一个实心体?原子内还有哪些微粒?投影课件展示象?交流讨论小结:1、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6,这样的原子都是引出概念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反思升华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课件展示反思升华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称为延伸思考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也只有一百余种呢?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该数目呢?学生发现原子结构上的异同之学生阅读。学生回答。引导阅读P60图3-17P60资料,与地壳中的排位元素进行对比。归纳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学生阅读课本。学生思考,并讨论。学生练习创设情景如何表示指定的元素呢?b、元素符号(国际通用)。从P62资料及表3-4,找一找元素符号书写的特点。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讨论小结元素符号书写的特点;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课堂反馈(课件出示)1.一种元素跟另一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不同点是()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分如下(mg/L):硒:0.013;锶:0.0596;锌:0.00162;钠:18.4;钙:4.69。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A.元素B.原子C.单质D.分子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4.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5.在氧气、二氧化碳、过氧化氢、高8.用“元素”“原子”填空: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碳分子中含有1个碳_和2个氧小结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