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疗法课件_第1页
腕踝针疗法课件_第2页
腕踝针疗法课件_第3页
腕踝针疗法课件_第4页
腕踝针疗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腕踝针疗法主讲人:XXX2023年X月壹贰肆叁腕踝针核心内容腕踝针分区练习腕踝针概述腕踝针操作方法目

录壹腕踝针概述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法是指在腕部或踝部选取特定的针刺点,用毫针循肢体纵轴行皮下浅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它取穴单一,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微小,具有安全而无针感的特点,加之对某些疾病确有效果,故颇为医生和病人的欢迎。腕踝针疗法的发展史

腕踝针是张心曙教授等人于1966-1975年间在电刺激疗法治疗以神经症为主疾病的经验基础上,受经络学说、耳针、穴位和针刺法的启发,从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针刺疗法。腕踝针疗法的发展史与传统针灸相比,腕踝针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理论上由繁而简;取穴由多到少;针刺深度由深而浅;针刺量由强而弱。腕踝针疗法的发展史

同时,腕踝针疗法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操作方便简单易学安全无痛苦见效快疗效较好治疗面广优点腕踝针疗法的作用机理体液学说生物力学

经络学说皮部理论

神经系统学说

腕踝针疗法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针灸疗法,它是在传统经脉学说的皮部理论基础上,通过针刺刺激浅表部位的神经末梢,促进机体释放神经介质,改善微循环,兴奋神经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从腕踝针的进针部位、针刺感觉、止痛特点等来看,其止痛机理包含神经、体液反射以及生物力学的一些原理。

经络学说的皮部理论十二皮部理论《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的体表分部区域按十二经络划分,是十二经络机能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静脉之气散步之所在。经络皮部理论的具体应用:腕踝针的身体分区与十二皮部的分部基本一致,属于远道取穴的针刺疗法。通过刺激皮部,调整相应经络和脏腑功能,促使气血运行通畅,即“通则不痛”。穴区相关经脉穴区相关经脉上1上2上3上4上5上6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下1下2下3下4下5下6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腕踝针穴区与相关静脉对照表即刻起效:腕踝针沿皮下刺入,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呈线状,比垂直刺入的范围大,故镇痛速度比一般体针快,这与神经系统调节相关。持久效应:可能与体液因素有关,腕踝针使局部组织产生镇痛物质和消炎物质。腕踝针皮下针刺,在针刺部位产生组织液压波(机械波),循经传导,病灶部位产生激荡现象,使离子通道发生变化(钾↑、钙↓),达到镇痛效果。神经系统学说体液学说生物力学现代医学理论

腕踝针临床应用精神疾病:失眠、焦虑、抑郁各种痛症:头痛、牙痛、术后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癌性疼痛、分娩痛、痛经......其他病症:内科、外科、妇科......

无绝对禁忌症

可开展科室:骨伤科、外科、皮肤科、肛肠科、妇产科、急诊科、内科、肿瘤科……常用病症:癌痛、膝关节术后镇痛、外科术后镇痛、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分娩痛、痛经、胃绞痛、呃逆、失眠......贰腕踝针核心内容

一、身体分区√以前后正中线为界,身体两侧向前向后各分6个纵区,用数字1-6编号,用于症

状定位。1、2、3区在前面;4、5、6区在后面。√

以横膈为界,将6个纵区分为上下两段。

一、身体分区

1区--前中线两侧头面部

在前中线至眼框外缘为垂直线之间,包括前额、眼、鼻、唇、前牙、舌、咽喉、扁桃体、颏。颈部

沿气管、食管。胸部

自前中线至胸骨缘,包括胸肋关节、气管、食管、乳房近胸骨缘、心前区。腹部自前中线至腹直肌区域,包括胃、胆囊、脐部、下腹之膀胱、子宫、会阴。

一、身体分区2区--身体前面的两旁至腋前线头颈部

包括颞前部、面颊、后牙、颌下、甲状腺。胸部

沿锁骨中线向下区域,包括锁骨上窝、上胸部、乳中部、前胸、肺。腹部

肝(右侧)、侧腹部。

一、身体分区3区--前面外缘

沿耳廓前缘、腮腺,

腋前缘垂直向下的狭窄区域,

乳房近腋前缘部分。

一、身体分区4区--前后面交界

自头顶经耳向下至颈

肩部沿斜方肌缘

胸腹部自腋窝至髂前上嵴的胸侧壁及腹侧部区域

一、身体分区5区--后面两旁

与前面的2区相对

颞后部,

颈后外侧靠斜方肌缘,

肩胛冈上窝及肩胛中线垂直向下区域的

背和腰。

一、身体分区6区--后中线两侧

与前面的1区相对

枕、颈后部、颈椎棘突至斜方肌缘,

胸椎棘突至肩胛骨内缘,

腰椎与骶正中嵴至尾骨两侧、肛门。

一、身体分区上下肢分区

上下肢的内侧面(阴面)向前,即手掌向前,足外展,两侧上下肢相对靠拢,靠拢处前后的缝与躯体的前后中线相当。上下肢的分区方法与躯体相同。

一、身体分区肘部分区1区——肘窝内侧2区——肘窝中部3区——肘窝外侧4区——肘之桡侧5区——肘之背6区——靠鹰嘴内侧

手部分区1区——手掌尺侧至小指2区——手掌心至第2—4指3区——手掌桡侧至拇指4区——手背桡侧至拇指5区——手背中央至第2—4指6区——手背尺侧至小指二、针刺点定位十二对针刺点:--上肢(腕部)六对--下肢(踝部)六对二、针刺点定位腕部针刺点定位在内关穴与外关穴水平位置上,环前臂做一水平线,并从上1区—上6区六等分,每一等分之中点为针刺穴位,即上1穴—上6穴,分为左右两侧。

腕部进针点位置腕部六对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二、针刺点定位

腕部针刺点上1--小指侧的尺骨缘与尺侧腕屈肌腱间的凹陷处上2--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中间上3--桡骨缘和桡动脉之中间上4--拇指侧的桡骨内外两缘中间上5--腕背中央,桡骨和尺骨中间上6--距小指侧的尺骨缘1cm腕部各点进针后示意图二、针刺点定位

踝部进针点位置踝部六对踝部针刺点定位在三阴交穴与悬钟穴水平位置上,环小腿做一水平线,并从下1区—下6区六等分,每一等分之中点为针刺穴位,即下1穴—下6穴,分为左右两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二、针刺点定位踝部针刺点踝部各点进针后针位示意图下1--靠跟腱内缘下2--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内缘下3--距胫骨前嵴向内侧1cm下4--胫骨前嵴与腓骨前缘中间下5--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下6--靠跟腱外缘二、针刺点定位

针刺点选择依据及原则二个依据(1)一是根据主要症状所在分区选取相应针刺点;(2)二是根据原发病灶所在分区选取相应针刺点。三条原则(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以横膈为界;(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以人体正中线为界;(3)区域不明,选取上1区。

如失眠、高血压病、全身瘙痒症、发热、乏力等,取双上1区治疗。二、针刺点定位

变通取穴原则上下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横膈线上下,如胃、肝;左右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躯干一区或躯干六区时,如脐周疼痛;三五针排刺对疼痛或症状范围广泛的疾病,先寻找敏感点,再与其两边分别确定1-2个穴位。三、针刺方法皮下浅刺法不要求得气(无需针感,无酸麻胀痛等感觉)针刺方向朝向症状端针具:32号1.0寸(直径0.25mm×25mm)毫针叁腕踝针的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1、针刺点的选择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有6个相应的进针点,按区选点针刺。

腕部进针点位置

踝部进针点位置2、进针持针手势及针尖刺入皮肤时的角度示意图针刺方向:“趋向病所”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3、行针、调针

出现针感时,及时调针!

(调深度、调方向)针体刺进皮下示意图针身横卧真皮下

操作步骤4、留针一般留针半小时,也可根据病情延长留针时间,使镇痛效应持久,但最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操作步骤5、拔针疗程一般每日1-2次,留针30分钟。7-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对一些急性病症还可每日针刺1-4次,留针15-30分钟;顽固性病症可持续留针。可能的不良事件及处理

晕针•让病人立即平卧休息;•严重时立即拔针,解开衣领,吸氧,注意血压变化,一般数分钟之内可以恢复。

皮下出血•针刺点要尽量避开血管、伤口或伤疤;•针尖朝向指(趾)端时,针刺点位置适当上移。肆腕踝针分区练习

学习互动病灶部位身体分区针刺点选择左侧颞前部胀痛右腰骶部疼痛胸骨刺痛2区5区、6区1区左上2区(记录:左2)右下5、6区(记录:右5、6)左上1区、右上1区(记录:左1、右1)小结1、腕踝针是一种在腕踝部选取特定的针刺点,用针灸针循着肢体纵轴行皮下浅刺治疗疾病的针刺疗法、2、腕踝针身体分区:身体两侧由前向后分6个纵区,以横隔为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