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课标解读时空架构教材研透·探究情境化学习任务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必备知识·导学】1.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2)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3)内容指导思想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心转移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路线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拨乱反正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4)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图解史】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平反冤假错案(1)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2)内容对党、政、军干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对民主党派和其他人士①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恢复了名誉②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③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④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政策调整①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②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名师点拨】平反冤假错案的实质及作用(1)实质:从组织上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作用:以切实有效的步骤和措施纠正了“左”的错误,促进了全党全国的安定团结,真正调动了亿万人民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使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开始形成。3.统一思想: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4.修订宪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召开:1982年底。(2)内容: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影响: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关键能力·导思】·史学前沿——十一届三中全会材料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解读】①伟大决策:半封闭半僵化体制→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②思想路线:两个凡是→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合作探究——伟大的历史转折材料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一次会议。不仅会议本身坚持从国情出发,实现了同危害已久的“左”倾指导方针的决裂①,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而且经过近20年的实践的检验,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证明这次会议的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遭受严重挫折走向新的振兴的良好开端③。——张寿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特点及其意义》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实现的伟大转折。【破法】依据画线信息①②③,再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等维度进行提炼即可。提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党工作着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僵化半僵化的经济体制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实行对外开放;中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史论阐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维度阐释八七会议(1)内容: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秋收时节发动起义(2)意义: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秋收起义失利后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遵义会议(1)内容: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意义: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七届二中全会(1)内容: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重大问题;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1)内容: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学习任务二改革开放进程【必备知识·导学】1.开始(1)改革:①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进行试点。③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国营企业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也发展起来。(2)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之后又相继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名师点拨】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它们只是在经济活动中享有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权限。2.深化(1)理论突破:①1982年,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②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③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主要举措:①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②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③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中央还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重大战略。⑤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⑥2007年,中共十七大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以图解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关键能力·导思】·史学前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材料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解读】①1978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为主。→公有制经济为主。②2002年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减小。→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③两幅图的变化→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合作探究——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什么调整,有何作用。【破法】第一问抓住关键信息“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析。第二问抓住关键信息“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进行分析。提示: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史论阐释——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维度阐释必要性(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特点(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2)从农村起步,向城市推进。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意义经过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学习任务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必备知识·导学】1.概括提出:中共十七大。2.具体内容阶段理论领导人解决问题地位确立意义形成邓小平理论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2002年中共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2012年中共十八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名师点拨】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三个重要历程(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3)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能力·导思】·合作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材料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思考: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对于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设问“革命和建设”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提示: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史论阐释——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维度阐释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共同特点(1)理论同源,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2)文化同根,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价值同旨,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4)实践同题,即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5)逻辑同构,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教考衔接·知能融汇化(一)教材溯源·素养涵育:史料实证❶读教材P176邓小平在刘少奇追悼会上致悼词思考:结合❶,这一措施有何影响?提示: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❷阅读教材P177“历史纵横”。思考:结合❷,“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体现了当时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是什么?提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命题探源·教考对接(2023·黑龙江合格考)下图中198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高峰值形成的原因是()A.提出“双百”方针B.掀起“大跃进”运动C.推进经济体制改革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我国城乡出现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C符合题意;提出“双百”方针的时间是1956年,排除A;掀起“大跃进”运动的时间是1958年,时间不符,排除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间是1958年,时间不符,排除D。[名师点评]试题以数据图表形式考查改革开放深化的知识点,体现考查“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教材之源]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国营企业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也发展起来。【补偿训练】(2023·全国乙卷)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A.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B.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解析】选C。据材料“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职工收入明显增加”可知,北京京剧团通过调整分配方式,增加了职工收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故选C;北京京剧团属于公有资本,而不是非公有资本,排除A;材料仅涉及企业分配方式的变革,未涉及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性质的变革,排除B;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排除D。[名师点评]本题以“北京京剧团实行职工工资改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材料提到“‘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这与改革开放中的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史实一致。[教材之源]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进行试点。【本课小结】课堂·清体系·构课堂达标·效果测评化题组1伟大的历史转折及改革开放进程1.(2023·黑龙江合格考)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会议是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解析】选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A;中共八大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排除B;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2.(2023·北京市合格考)观察下图,推断图中所示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应是 ()A.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土地改革B.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解析】选C。从图中可知,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正确;A是在1952年,排除;B是在1953—1956年,排除;D是1984年,排除。【补偿训练】1981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通讯,介绍了江苏省泗洪县上塘公社垫湖大队于1978年9月将集体的土地切割成小田,分到30多户社员手中,实行分田到户,定产、定额承包的事件,拉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这种“包产到户”反映了()A.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C.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探索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解析】选C。据材料“将集体的土地切割成小田,分到30多户社员手中,实行分田到户”并结合所学可知,“包产到户”改变了过去集体劳动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探索,故选C;据所学,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是在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据所学,土地改革运动在1952年底基本完成,排除B;据所学,人民公社化运动在1958年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3.(2024·丹东高一检测)1979年6月底,沈阳、阜新、丹东等地发放了3300多个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不但有修鞋、修车和缝补等修理服务,也有小冷饮、瓜果蔬菜小卖铺,既方便了群众,又活跃了城乡市场,还为城市闲散人员广开了就业门路。这种百业复苏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国家实行改革开放B.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解析】选A。由“个体工商户”“活跃了城乡市场”等信息可得,这种百业复苏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故选A;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补偿训练】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的基本国策。中国最先开放的是 ()A.上海浦东 B.经济特区C.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沿海经济开放区【解析】选B。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是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深化点拨】经济特区的经济运行机制是以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为主,特区经济以发展工业为主,实行工贸结合,并相应发展旅游、房地产、金融、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题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4.(2023·浙江学业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解析】选A。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